病理学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最新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227378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8.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最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病理学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最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病理学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最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一、概 述,造血系统,造血器官,胚胎期肝、骨髓、脾、淋巴结,出生后主要为骨髓,疾病时髓外造血,血液,造血系统疾病,量的改变,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增加,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白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质的改变,恶性淋巴瘤, 白血病,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网状细胞肿瘤,“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发起:国际淋巴瘤联盟、WHO共同 日期:2004起,每年9月15日目的:帮助人们识别淋巴瘤的早期症状,做到早发现、治疗,提高患者存活率 淋巴瘤: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近年发病率 新发病例 全球 30万/每年淋巴瘤症状:早期颌下、锁骨上等浅表淋巴结肿大,无痛,有韧性,初黄豆大,可活动,以后增大,与周围组织或皮肤粘连,伴不明原因的发热,淋巴结低倍镜结构,淋巴小结,髓质区,皮质区,淋巴结皮质区与髓质区,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滤泡生发中心,At high magnification, the germinal center in this reactive lymph node follicle has prominent macrophages with irregular cellular debris (so-called tingible body macrophages). Blood vessels are also more prominent.,滤泡生发中心,黑箭头所指为中心母细胞,黄箭头所指是浆母细胞,淋巴细胞的转化,Ag,二. 恶性淋巴瘤的基本概念,恶性淋巴瘤:原发于 (malignant lymphoma),淋巴结内,淋巴结外,2.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的恶性肿瘤即淋巴细胞及 其前体细胞的肿瘤,常有免疫功能异常,如血清Ig升高,3. 某一阶段淋巴细胞的单克隆增生T细胞和B 细胞的分化被阻断.,4. 肿瘤细胞的起源,绝大多数为B细胞,少数为T细胞,NK细胞及组织细胞 罕见,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原 发 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 发病率 我国全部恶性肿瘤 34% 各种恶性肿瘤 11位 儿童、年轻人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病 因 EB病毒Burkitt ML 鼻腔NK/T细胞 ML HTLV-1日本成人T细胞 ML /白血病 HP胃低度恶性粘膜相关B细胞ML,三. 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细胞白血病之间的关系,存在重叠,并组成一个连续的系谱,初始局部为结节状 即,淋巴瘤,骨髓内异常淋巴样细胞弥漫性增生,累及周围血,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出现白血病像,淋巴样肿瘤,可发展为,淋巴瘤的恶性程度,惰性淋巴瘤(低度恶性),侵袭性淋巴瘤(中度恶性),高度侵袭性淋巴瘤(高度恶性),恶性淋巴瘤分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四.恶性淋巴瘤分类及恶性程度,五、恶性淋巴瘤分类历程(国际),1893年Dreschfeld和Kundrat分类 1942年Gall和Mallory分类 1949年Jackson和Parker分类 1966年Rappaport分类 1974年Dorfman分类 1974年英国Bennet分类 19741992年Kiel分类,1975、1976年Lukes和Collins分类 1976年WHO分类 1978年英国淋巴瘤分类 1979年日本淋巴瘤分类 1982年工作方案(WF) 1994年修订的欧美分类(REAL) 2001年WHO分类,1977年郑州分类1979年洛阳分类1982年上海分类1983年北京分类1985年成都分类1999年遵义分类,五、恶性淋巴瘤分类历程(国内),六、2001年WHO淋巴瘤分类的特点,1、独立疾病:B细胞淋巴瘤包括13个疾病,NK/T细胞淋巴瘤包括15个疾病,霍奇金淋巴瘤包括2个疾病,总共30个疾病。2、WHO淋巴瘤分类是建立在疾病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临床特点的综合资料基础上。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为同一种疾病4、明确细胞起源:B细胞,T细胞和NK(自然杀伤)细胞。5、分为两个主要分化阶段:发生于前驱细胞的淋巴瘤和发生于成熟(周围)细胞的淋巴瘤。6、包含了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七、2001年WHO淋巴瘤分类,B细胞淋巴瘤,1、前驱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LL/LBL) 2、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3、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 4、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 5、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绒毛状淋巴细胞(SMZL) 6、毛细胞白血病(HCL) 7、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瘤(PCM/PCL) 8、MALT型节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MZL) 9、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单核细胞样B细胞(MZL)10、滤泡淋巴瘤(FL)11、套细胞淋巴瘤(MCL) 12、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DLBCL) 13、伯基特淋巴瘤(BL),T/NK细胞淋巴瘤,1、前驱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T-LBL)2、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3、慢性前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CLL/T-PLL)4、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5、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CL)6、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ATCL/L)7、节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8、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ITCL)9、肝脾T细胞淋巴瘤10、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1、菌样霉菌病/赛塞里(Sezary)综合征(MF/SS)12、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T和非T非B细胞,原发性皮肤型13、周围T细胞淋巴瘤(PTL)14、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CL)1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T和非T非B细胞,原发性全身型,霍奇金淋巴瘤(HL)分类,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HL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为主型(LP)、结节硬化型(NS)、混合细胞型(MC)、淋巴细胞消减型(LD),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原称霍奇金氏病 (Hodgkins disease , HD),霍奇金淋巴瘤基本特点,1.临床上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由邻近的淋巴结向远处扩散.,2.原发于结外的霍奇金淋巴瘤极少见.,3.瘤细胞成分多样,含有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即Reed-Sternberg 细胞(R-S细胞).,4.常有多量的反应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发病率 欧美较高 青年人最常见 我国较低 全部恶性淋巴瘤1020% 我组9.2%(2001)病 理 部 位 最常见颈和锁骨上淋巴结,病理变化,部 位: 早期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最为常见 ,其次为纵隔和腹膜后、主动脉旁淋巴结,晚期可累及脾、肝、骨髓。肉眼观:病变淋巴结肿大,早期无粘连,可活动。随着病情的发展,相邻的淋巴结相互粘连,有时,直径可达10cm以上,不易推动,随着纤维化的增加,肿块由软变硬。肿块往往呈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呈鱼肉状,可 有黄色的灶性坏死。,镜下观:,肿瘤成分: R-S细胞,反应成分:炎细胞及间质,霍奇金淋巴瘤的组成成分,肿瘤细胞成分-霍奇金细胞。反应成分-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吞噬细胞等。,霍奇金淋巴瘤的组成成分,嗜酸性白细胞,淋巴细胞,肿瘤细胞,肿瘤细胞,1.镜影细胞瘤细胞呈椭圆形,胞浆丰富,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呈双叶,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非常大的、嗜酸性的中位核仁,周围有空晕。2.单核R-S细胞(见图),3.变异R-S细胞,腔隙型细胞(陷窝细胞):40-50um,胞浆丰富空亮,核多叶而皱折,染色质稀疏,核仁多个,较典型的R-S细胞小。,“爆米花细胞”:为多核细胞,细胞核皱折形成多叶状,染色质细,核仁小,多个,胞浆淡染。,多形性或未分化的R-S细胞:瘤细胞体积及核体积都较大,大小不规则,核内染色质粗,有明显大核仁。核分裂相多见。,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随病程的进展逐渐减少,纤维间质,纤维组织,嗜酸性无定型物质,随病程的进展逐渐增多,反应性成分组成的背景可反映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状 态,与本病的分型和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非肿瘤成分,典 型 镜 影 细 胞,诊断性 R- S 细胞,细胞大,圆或卵圆形,胞界清楚。胞浆丰富,淡伊红或嗜双色性,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双核,呈镜影样对称排列(镜影细胞),核膜较厚,核仁大,圆形,红染或嗜双色性。,非 典 型 镜 影 细 胞,单 核 R-S 细 胞,核分裂,核分裂,单核R-S细胞及干尸细胞,单核R-S细胞,干尸细胞,单个核双核仁,淋巴细胞,腔 隙 细 胞,爆 米 花 细 胞,多 倍 体 型 R- S 细 胞。胞浆 嗜 碱 性,核 呈 分 叶 状。,组织学分类,结节硬化型以腔隙细胞为主,有少量典型R-S细胞。淋巴细胞为主型爆米花细胞为主,少见典型R-S细胞。混合细胞型有各种霍奇金细胞和相当多典型的R-S 细胞。淋巴细胞消减型有少量R-S细胞和变异的多性型R-S细胞。,1. 结节硬化型,此型晚期肿大的淋巴结为宽大的胶原束(偏光显微镜下呈双折光性)分割成境界清楚的结节。在硬化结节内,有较多的腔隙细胞和少量典型的R-S细胞。早期,纤维化不明显,在富于淋巴细胞的背景中可见散在的腔隙型细胞,称细胞期。,结节硬化型,宽大的胶元束,Hodgkins disease, nodular sclerosis type,Hodgkins disease, nodular sclerosis type,Hodgkins disease, nodular sclerosis type,结节硬化型,双折光性,结节硬化型,嗜酸性无定性物质,腔隙细胞,嗜中性白细胞,2. 混合细胞型,可见散在的霍奇金细胞与数量相当多的典型的R-S细胞,可有嗜酸性无定型物质沉积,有灶性坏死,坏死周围有纤维化,但不呈双折光性。有时可见众多的上皮样细胞团。,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而 R-S细胞或其 变异型的多形性R-S细胞相对较多。,弥漫纤维化型 不规则的非双折光性网状纤维增加,无定形蛋白物质沉积。常有坏死,有少数诊断性R-S 细胞。,网状细胞型 细胞丰富,由多数多形性R-S细胞和少量诊断性R-S细胞组成,甚至可见到梭性肿瘤细胞。背景细胞减少,坏死区广泛。,3.淋巴细胞消减型,淋巴细胞消减型,多形性未分化细胞,不规则非双折光性网状纤维,淋巴细胞减少,有双核、多核 R - S 细胞,后者体积大,形状不规则,胞浆丰富。核多,核仁清楚,但非红染。,分裂相,典型R-S 细胞,结节亚型 病灶呈模糊的大而深染的结节分布。结节内淋巴细胞背景上分布着散在的上皮样细胞和“爆米花”细胞。典型的R-S细胞少见。,弥漫亚型 由结节亚型转变而来,细胞成分相同,临床特点相似,但无结节状生长;是早期的混合细胞型,镜下见霍奇金细胞以及少量的诊断性R-S细胞散在分布于小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为主的背景中。,4.淋巴细胞为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淋巴细胞,爆米花细胞,单核 R-S细胞,上皮样细胞,结节硬化型: 细胞期结节形成融合纤维化发展,不转变为其它类型。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 可转变为高度恶性的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混合细胞型: 可转变为淋巴细胞减少型。部分霍奇金淋巴瘤病人: 可发生非霍奇金 淋巴瘤和白血病。,5.各组织学亚型之间的转变,I期: 病变局限于一组淋巴结 IE :病变局限于一个结外器官或部位II期:病变局限于膈肌同侧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淋巴结 IIE :上述病变直接蔓延至一个结外器官III期:累及膈肌两侧的淋巴结 IIIE: 上述病变累及一个器官或部位 IIIS :上述病变累及脾脏 IIISE: IIIE +IIISIV期:弥漫或播散性累及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霍奇金淋巴瘤分期,临床病理联系,临床表现最常见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通常是颈部)。部分病人可有不规则的发热、夜汗和体重下降。瘙痒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少数病人有饮酒后淋巴结疼痛。晚期病人可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继发感染、贫血、肥大性骨关节病、骨痛、神经症状、腹水和下肢水肿等。,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滤泡性淋巴瘤(FL),定 义,滤泡性淋巴瘤是滤泡中心B细胞发生的淋巴瘤。滤泡中心细胞(FCC)是指中心细胞(也称为有裂滤泡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也称无裂滤泡中心细胞)。FL应见到至少部分区域呈滤泡性结构。,同义词,Rappaport:结节性低分化淋巴细胞性、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混合性、组织细胞性、或未分化淋巴瘤。Kiel:中心/中心母细胞性(CB/CC)滤泡性、滤泡和弥漫性、中心母细胞性、滤泡性Lukes-Collins:小裂、大裂、小无裂、大无裂、或大无裂滤泡中心细胞性。WorkingFormulation:滤泡性小无裂、混合性、大或小无裂细胞性。REAL:滤泡中心淋巴瘤、滤泡性。,流行病学,FL约占美国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5%,占我国的10%,占全世界的22%。FL的发病率在欧洲、亚洲及不发达国家要低一些,在美国FL占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比例可高达70%。FL主要影响到成人,平均年龄59岁,男:女为1:1.7,20岁以下的人罕见。儿童病例多数是男性,常见部位是头颈,其中包括扁桃体,大约50%的肿瘤为大细胞型(级)。,累及部位,FL主要累及淋巴结,但也可见于脾、骨髓、外周血、Waldeyers环。也可见于结外如胃肠道、软组织、皮肤及其它部位,但不常见。皮肤原发性滤泡性淋巴瘤(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皮肤B细胞淋巴瘤之一。,临床特点,多数病人在诊断时肿瘤已有广泛扩散,如累及到外周和中央(胸、腹)淋巴结及脾脏,也有40%累及到骨髓。仅1/3的病人在诊断时处于或期。虽然FL容易广泛扩散,但病人除有淋巴结肿大外常无其它症状。,病理变化,多数FL以滤泡结构为主。淋巴结结构破坏,要么失去极性,要么没有显著的“星空”现象。可以出现弥漫区域并常伴有硬化。当滤泡区域大于75%,称为滤泡型;当滤泡区域为25%-75%时,称为滤泡和弥漫型;当滤泡小于25%时,称为少滤泡型。滤泡间区的肿瘤性中心细胞常常比滤泡内的中心细胞小一些,核不规则的程度也轻一些。,malignant lymphoma, small cleaved cell type, follicular,malignant lymphoma, small lymphocytic type, diffuse,多数FL由两种见于正常生发中心的细胞组成,一是中心细胞或称为有裂FCC,该细胞小到中等大小,核呈多角形、长形、曲形或裂核,核仁不明显,胞浆少,淡染。另一种是中心母细胞,也称为无裂FCC,这种细胞为转化的大细胞,通常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偶尔也见凹形的核,染色质呈空泡状,13个靠近核膜的核仁,胞浆少。,病理变化,Malignant Lymphoma - intermediate grade diffuse small cleaved cell type,FL中中心细胞常占多数,也常有中心母细胞存在,但通常数量较少,因此,大多数病例呈现出细胞较单一的图像,这与反应性的滤泡不同。有些病例可有较多的中心母细胞,表现为“混合”的细胞图像。并且少数病例还以中心母细胞为主。极少数病例可完全有大或小的中心母细胞构成。,病理变化,免疫表型,瘤细胞通常表达SIg+(IgM+/-,IgD,IgG,或偶有IgA),Bcl-2+,CD10+,CD5-,CD43-,并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CD10在滤泡中的表达常常比滤泡间区瘤细胞强一些。大多数病例有Bcl-2表达,其强度从FL1级的近100%到FL3级的75%。Bcl-2在鉴别肿瘤性和反应性滤泡方面很有用,但在鉴别FL与其他低度恶性的B细胞淋巴瘤中没有价值,因为多数细胞都表达Bcl-2。皮肤FLBcl-2常常阴性。,分子遗传学特点,抗原受体基因:Ig重链和轻链基因重排;细胞基因异常及癌基因:所有FL都有细胞基因异常。t(14;18)(q32;q21)最常见,占70%-95%的病例,影响到Bcl-2基因重排。t(14;18)与预后无关。很少的病例存在t(2;18)(p12;q21),Bcl-2基因及轻链基因异位到了2号染色体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定义,DLBCL为弥漫性增生的肿瘤性大B淋巴样细胞,核的大小相当于正常吞噬细胞核或正常淋巴细胞的两倍。,同义词,Rappaport:弥漫性组织细胞性、弥漫性淋巴/组织细胞混合性。Kiel:中心母细胞、B-免疫母细胞、B-大细胞间变型。Lukes-Collins:大裂滤泡中心(FCC)、大无裂FCC、B-免疫母细胞。WF:弥漫大细胞、大细胞免疫母细胞、弥漫大小细胞混合型。REA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流行病学,DLBCL在西方国家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30-40%,在发展中国家还要高些。发病年龄的范围比较宽,平均60-70岁,但也可见于儿童;男性比女性稍多,在最近的10-20年间发病率逐渐增加。,发生部位,可发生在结内和结外,原发结外的可高达40%,可发生在结外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胃肠道(胃和回盲部),也可原发于皮肤、中枢神经、骨、睾丸、软组织、腮腺、肺、女性生殖道、肝、肾、脾和Waldeyer环。原发于骨髓和/或累及到血液的情况罕见。某些形态学的变异型多见于特定的部位,如原发于骨的DLBCL常常呈多叶核细胞。,临床特点,典型的表现是病人出现结内或结外迅速长大的肿块,可伴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常发生扩散。,病因,DLBCL的病因仍不清楚。通常是原发的,但也可是其他低侵袭性淋巴瘤发展和转化而来,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滤泡性淋巴瘤(FL)、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霍奇金淋巴瘤(NLPHL)。潜在的免疫缺陷是肯定的危险因素。有免疫缺陷的较散发的DLBCL更常伴有EB病毒感染。,大体所见,淋巴结结构大部或全部被均质鱼肉状的瘤组织所取代。偶尔病变只呈局灶性。可出现出血坏死。结外DLBCL常形成瘤块,伴有或不伴有纤维化。,组织学特点,典型的表现是正常的淋巴结结构或结外组织被弥漫性的肿瘤组织取代。病变可以累及整个或部分淋巴结,也可以仅见于滤泡间区,但累及淋巴窦不常见。淋巴结周围组织常有浸润,可见宽的或窄的硬化性纤维条带。DLBCL是由转化的大淋巴样细胞组成。从细胞学上看,该瘤包括形态上不同的变异型。,形态学变异型,中心母细胞DLBCL:由中到大淋巴样细胞组成。免疫母细胞DLBCL:绝大多数细胞(90%)是免疫母细胞。T细胞/组织细胞丰富淋巴瘤:病变中绝大多数细胞是非瘤性的T细胞,伴有或不伴有组织细胞,仅有30%,急性淋巴母细胞性 急性粒(髓)细胞性淋 巴 结 多有侵犯 少见侵犯脾 脏 中度肿大, 有弥漫性 轻度肿大,有弥漫性 淋巴母细胞浸润 原始粒细胞浸润肝 脏 肿瘤细胞浸润于汇管区 瘤细胞沿肝窦在 及其周围肝窦 小叶内弥漫浸润其 它 可有纵隔肿块,压迫 急性单核细胞性 上腔静脉和呼吸道 可侵犯皮肤,牙龈 绿色瘤,鉴别要点续页,两种慢性白血病的鉴别要点,慢性淋巴细胞性(CLL) 慢性粒细胞性(CML)年 龄 50岁以上 30-40岁来 源 B 淋巴细胞 原始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外周血 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总数 30100 109/L 100800 109/L 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 以较成熟的中幼和杆状粒 细胞为主 骨 髓 小淋巴细胞弥漫增生 粒细胞系增生,红细胞 正常造血组织减少 和巨核细胞系并不消失淋巴结 肿大明显 肿大不明显,慢性淋巴细胞性 慢性粒细胞性脾 脏 肿大达2500g,肿瘤 显著肿大,达40005000g 细胞主要侵犯白髓 肿瘤细胞主要侵犯红髓肝 脏 主要浸润汇管区 主要侵犯肝窦免 疫 CD19,CD20,CD5表达遗传标记 12号染色体3体, 可见Ph1 染色体,由 13q,11q 缺失 t (9;22)形成,鉴别要点续页,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像,大多数为较成熟的中、晚幼和杆状粒细胞,Ph1染色体,原来位于9号染色体的BCR 基因和原来位于22号染色体ABL基因拼接成新的融合基因BCR-ABL基因。新融合的基因BCR-ABL基因定位于变短了的9号染色体上,此染色体称为Ph1染色体。,类白血病反应,常见原因,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造血组织受刺激而产生异常反应,大量出血和溶血,类白血病反应是一组临床血液症状群以周围血液内出现幼稚白细胞为特征,白细胞可增高、正常或减少。,常见类型,粒细胞型、嗜酸性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其它,药物中毒,白血病(粒细胞性)与类白血病的区别,白血病 类白血病白细胞数 可高达100109/L 可达 50 109/L 血小板量 减少 无明显减少贫 血 有 没有粒细胞特点 无中毒性改变 胞浆内有中毒颗粒及空泡碱性磷酸酶 活性降低或消失 活性和糖原明显增高遗传学标记 Ph1染色体,t (9;22) 无特征性染色体转 归 特 点 发展迅速,易恶化 病因去除后,血象恢复,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组织细胞增生症是用于各种组织细胞或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的统称。,组织细胞增生症,肿瘤性:组织细胞肉瘤、恶性组织细胞 增生症。,反应性:感染引起的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树突状细胞源性: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思 考 题,1. 造血系统的常见疾病有哪些?2. 恶性淋巴瘤可分为哪两大类?3. 霍奇金淋巴瘤有哪些成分组成?其肿瘤细胞有几种 类型?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是什么细胞?4. 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哪些常见类型?其恶性程度如何?5. 简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原则.6. 为什么说白血病是恶性肿瘤?7. 白血病有哪几种类型?8. 解释白血病周围血像的“三联征”.9. 绿色瘤是指什么肿瘤?10. 白血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有哪些?,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