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XXXXX-XXXX《城市停车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227226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XXXXX-XXXX《城市停车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GBXXXXX-XXXX《城市停车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GBXXXXX-XXXX《城市停车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P GB-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 Codes for urban parking plan (征求意见稿) - 发布 -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联合发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 Codes for urban parking plan GB- (征求意见稿)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 年 月 日 出版社 北京 2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号文件 的要求,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了本规范。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当前 城市停车规划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发达国家相关标准和先进经 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与完善,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本规范是城市停车规划工作的技术性规范,本规范共分 7 章和 2 个附录。 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规模与布局,建筑物配建停车场, 城市公共停车场,停车场交通组织与规划。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 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 见和建议反馈给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停车规划规范编制组(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 60 号,邮编 100045),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工国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秀敏 蔡华民 宋晓梅 陈春妹 殷丽 於 昊 张秀媛 I 目 录 1 总则 .1 2 术语、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4 3 基本规定 .5 3.1 规划内容 .5 3.2 规划要求 .5 4 规模与布局 .7 4.1 停车需求预测 .7 4.2 停车场规模与布局 .7 4.3 城市停车位总量规定 .8 4.4 停车场用地面积估算 .8 5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 .9 5.1 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 .9 5.2 停车配建指标分区 .10 6 城市公共停车场 .11 6.1 路外城市公共停车场设置 .11 6.2 路内停车位的设置 .11 7 停车场交通组织与规划 .14 7.1 停车场交通组织与规划的主要内容 .14 7.2 停车场出入口规划 .14 7.3 停车场交通组织 .14 附录 A 机动车停车位换算当量系数 16 附录 B 非机动车停车位换算当量系数 17 本规范用词说明 .18 条文说明 .19 I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SYMBOLS.2 2.1 TERMS2 2.2 SYMBOLS4 3 BASIC RULES.5 3.1 PLANNING BRIEFING .5 3.2 PLANNING REQUIREMENT .5 4 SIZE AND LAYOUT.7 4.1 PARKING DEMAND FORECAST.7 4.2 SIZE AND LAYOUT OF PARKING LOTS7 4.3 WHOLE SIZE OF URBAN PRAKING SPACES .8 4.4 ESTIMATION OF PARKING AREA 8 5 PARKING GARAGE FOR BUILDINGS9 5.1 PARKING INDEX FOR BUILDINGS .9 5.2 DISTRICTS OF PARKING INDEX 10 6 URBAN PUBLIC PARKING FACILITY11 6.1 SETUP OF OFF-STREET PARKING SPACES .11 6.2 SETUP OF ON-STREET PARKING SPACES 11 7 TRAFFIC ORGNIZATION AND PLANNING FOR PARKING LOTS14 7.1 BRIEFINGS 14 7.2 PASSAGEWAY PLANNING 14 7.3 TRAFFIC ORGNIZATION OF PARKING LOTS 14 APPENDIX A PARKING SPACE CONVERSION INDEX FOR AUTO.16 APPENDIX B PARKING SPACE CONVERSION INDEX FOR NON- MOTOR.17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18 PROVISIONS19 1 1 总则 1.0.1 为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停车规划,有效地配置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 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根据城市规划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大城市停车规划的编制(中、小城市可参照执行) 。 1.0.3 城市停车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编 制城市停车专项规划,并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协调一致,应符合城市交通发展战 略目标,使城市停车设施布局与城市用地布局相适应。 1.0.4 城市停车规划应确保配置合理、交通安全、方便使用,并满足城市交通、 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防灾安全的要求,同时与周围建筑、环境、景观相协调。 1.0.5 城市停车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范、标 准的规定。 2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0.1 停车场 Parking Lot 指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的场所,由出入口、停车位、通道和附属设施 组成。 2.0.2 机动车停车场 Parking Lot for Auto 专供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或(和)运送物品 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不包括任何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停放的停车场。 2.0.3 非机动车停车场 Parking Lot for Non-Motor Vehicle 专供不具备动力装置驱动或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 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车辆停放的停 车场。 2.0.4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 Parking Garage for Buildings 指公共建筑和居住区依据有关规定所附设的,为本建筑物内各单位就业或 居住人员,以及前来联系工作、洽谈业务、走亲访友等人员提供机动车、非机 动车停放的专用场所。 2.0.5 城市公共停车场 Urban Public Parking Facility 指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及停车专项规划等 确定的,除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外的公共停车场。 2.0.6 路内停车 On-street Parking 指在道路用地红线以内划设的供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停放的场所。 2.0.7 路外停车场 Off-street Parking Lot 指在道路用地红线以外专门开辟、建设的停车场所。 2.0.8 停车位 Parking Space 停车场中为停放车辆而划分的停车空间或机械停车设备中停放车辆的部位, 3 它由车辆本身的尺寸加四周必须的空间组成。 2.0.9 公共停车位 Public Parking Space 指面向社会开放,为各种出行者提供车辆停放服务的停车位。 2.0.10 专用停车位 Specially- designated Parking Space 指专为特定人群或特定车辆提供停放服务的停车位。 2.0.11 专业停车场 Purpose- designated Parking Lot 指专业运输部门内部的停车场所,主要为内部所属车辆提供停车服务。 2.0.12 换乘停车场 Park-and-ride Facility 在城市中心区以外轨道交通车站、公共交通首末站设置停车换乘场地,为 私人汽车、自行车等提供停放空间,引导乘客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城市中心区的 停车场所。 2.0.13 平均停车时间 Average Dwelling Time 指单位时间间隔,所有车辆平均停放在停车场的时间。 2.0.14 停车能力 Parking Capacity 指给定停车区域或停车场有效面积上单位时间间隔(小时或日)可用于停 放车辆的最大车位数。 2.0.15 车位周转率 Turnover of Parking Space 指单位时间段内(一日或几个小时) ,每个停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次数。 2.0.16 停车场利用率 Parking Utilization 指某一时段内停车场实际累计停放量(车位小时)与停车设施供应量(车 位小时)之比,它反映停车场地在某一时段的拥挤程度。 2.0.17 停车集中指数 Parking Concentration Index 指给定停车区域内某一时刻实际停放车辆数量与停车能力之比,它反映某 一时刻给定停车区域或停车场的拥挤程度。 2.0.18 停车需求 Parking Demand 指给定停车区域内特定时间间隔的停放吸引量。 2.0.19 停车位需求 Demand for Parking Place 指给定停车区域在一定的停车需求和车位周转率条件下,停车位需求的总 量。 4 2.0.20 单车停放面积 Parking Area for Single Vehicle 指平均一辆标准车型所占用地面积,包括停车车位面积和均摊的通道面积 及绿化、管理、服务等辅助设施面积。 2.2 符号 v/c道路实际交通流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 5 3 基本规定 3.1 规划内容 3.1.1 停车场按城市规划管理分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两种类 型,并应符合表 3.3 的规定。 表 3.3 停车场分类方式 停车场分类方式 停车场类型 停车位类型 专用停车位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 公共停车位 路外 公共停车位 按城市规划管理分类 城市公共 停车场 路内 公共停车位 注:城市公共停车场按照是否为停车换乘服务可分为换乘公共停车场和其它独立建设 的公共停车场。 3.1.2 城市停车规划包括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及停车场交通组织 的规划。 3.1.3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规划应确定各类型建筑物的停车配建指标,城市公共停 车场规划应确定公共停车场的规模与布局,停车场交通组织规划应确定出入口 数量、位置及交通组织方式。 3.1.4 城市停车规划不包含专业停车场的相关内容。 3.2 规划要求 3.2.1 城市停车规划的期限应与上位系统规划的期限保持一致,分远、近期规划; 远期规划期限一般为 20 年,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 3.2.2 城市停车规划应在停车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停 车现状、机动车拥有水平和停车需求预测结果,以交通发展战略为指导,采取 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分区域采用不同的停车位供给标准。 6 3.2.3 对交通枢纽、商业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应进行非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专项规 划。 3.2.4 停车场应为残障人士合理配置专用车位和无障碍设施。 3.2.5 各类型停车场应根据自身特点考虑货车停车位、出租车停车位及特殊车 辆停车位的设置。 7 4 规模与布局 4.1 停车需求预测 4.1.1 停车需求预测应在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指导下,以城市 用地、人口规模、就业特征及停车调查分析为依据,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发展水 平进行分析预测。 4.1.2 停车调查分析包括分析平均停车时间、停车能力、车位周转率、停车场 利用率、停车集中指数、现状停车需求、现状停车位需求等反映城市停车总体 水平与停车特征的指标。 4.1.3 停车需求预测应以停车生成率模型为基础,以城市或区域的机动车拥有 水平、城市用地规划、交通特征、道路网络交通状况等因素为参数,预测城市 或区域停车需求总量、交通小区停车需求量及需求分布和构成等内容。 4.2 停车场规模与布局 4.2.1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规模应根据用地指标和各城市制定的建筑物停车配建 指标进行确定,机场、车站、码头、公共交通换乘枢纽、轨道交通站点等大型 公共建筑物的附属停车设施应进行专项规划研究。 4.2.2 城市公共停车场规模应以城市停车需求预测结果为基础确定,并结合现 状调查分析和交通发展战略进行合理布局。 4.2.3 城市公共停车场宜规划在客流集中的商业办公区、旅游风景区、客运枢 纽和娱乐场所;同时,宜在公共交通枢纽、轨道交通换乘站以及城市道路交通 走廊处规划换乘停车场。 4.2.4 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应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与 利用,集约用地,宜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馆及地下人防设施修建。 4.2.5 机动车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宜大于 200m;一般地区不应 大于 300m;非机动车(自行车)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 50-100m,并不应大于 200m。 8 4.3 城市停车位总量规定 4.3.1 机动车车位供给 1 城市机动车车位供给总量按车与车位的比例宜采用 1:1.1-1.3。 2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是城市停车设施的主体,应占城市机动车车位供给总 量的 80%以上。 3 城市公共停车场规模应控制在城市车位供给总量的 20%以内。路内停车 位是城市公共停车场的一部分,依据城市停车规划确定停车规模和设置原则, 在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前提下,可设置路内停车位,其规模应控制在城市车 位供给总量的 5%以内。 4.3.2 非机动车车位供给 非机动车车位供给应视各城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确定,停车场地的形状 也应因地制宜。 4.4 停车场用地面积估算 4.4.1 停车场应根据使用和管理要求,估算停车位数量、车辆类型、停车方式, 确定单车停放面积或单车建筑面积。 4.4.2 城市停车规划估算停车场用地时,地面停车场小型车单车停放面积宜采 用 2530m 2,大型车单车停放面积宜采用 5060m 2;地下停车库与地上停车 楼单车建筑面积宜采用 3040m 2,机械式停车库单车建筑面积宜采用 1525m 2。 4.4.3 非机动车(自行车)每个停车位占地面积不宜小于 1.51.8m 2。 9 5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 5.1 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 5.1.1 建筑物分类按照用地性质、建筑性质、使用对象、建筑类型等特征划分 建筑物大类,然后分析各类建筑物停车需求特征,按停车需求特征差异进一步 细分子类。 5.1.2 各城市建筑物大类划分须符合表 5.1.2 的规定,建筑物子类的划分可参考 表 5.1.2 的规定,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应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城市的具 体情况确定,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下限值不应低于表 5.1.2 的规定。 表 5.1.2 建筑物分类与停车配建指标下限值 建筑物 大类 建筑物子类 单位 机动车 非机动车 别墅 车位/户 1.0 0.5 高级公寓 车位/户 0.8 0.5 普通住宅 车位/户 0.3 1 商住两用 车位/户 0.6 1 经济适用房 车位/户 0.2 1 居住 危改房 车位/户 0.3 1 行政办公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4 1 商业办公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4 1办公 其它办公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4 1 酒店 车位/客房 0.2 0.25 宾馆 车位/客房 0.2 0.50 餐饮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75 1 娱乐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75 1 银行、保险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25 1 商业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4 1 商场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4 1.2 配套商业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25 2 大型超市、仓储式超市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4 1 商业 综合市场、农贸市场、批 发市场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3 1 幼儿园 车位/100 师生 0.45 5 小学 车位/100 师生 0.5 15 中学 车位/100 师生 0.5 40学校 中专职校 车位/100 师生 0.7 35 10 续表 5.1.2 建筑物 大类 建筑物子类 单位 机动车 非机动车 学校 大专院校 车位/100 师生 0.7 30 体育设施 车位/100 座位 1.2 12 展览馆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4 1 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3 1.5 会议中心 车位/100 座位 2.5 15 文化 体育 设施 影剧院 车位/100 座位 2.0 15 厂房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1 1工业 仓库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1 1 火车站 车位/100 高峰乘客 0.2 2 港口 车位/100 高峰乘客 0.2 2 汽车站 车位/100 高峰乘客 0.15 3 客运广场 车位/100 高峰乘客 0.4 3 公交枢纽 车位/100 高峰乘客 0.1 4 交通 枢纽 机场 车位/100 高峰乘客 0.4 2 风景公园 车位/公顷占地面积 0.015 5 主题公园 车位/100m 2占地面积 0.02 10游览场所 其他公园 车位/100m 2占地面积 0.01 10 综合医院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4 1.2 医院 其它医院(包括独立门诊、 专科医院等) 车位/100m 2建筑面积 0.3 1.2 注:各车型机动车停车位换算系数见附录 A,非机动车停车位换算系数见附录 B。居 住中廉租房机动车车位不得高于 1 辆/10 户,非机动车车位不低于 1 辆/ 户。 5.1.3 不同建筑物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比例的残障人士专用车位、装卸货 车车位、出租车车位、旅游巴士车位以及救护车车位等。 5.2 停车配建指标分区 5.2.1 停车配建指标分区应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停车现状、土地利用、道路交 通状况和机动车拥有水平,在土地规划、机动车增长率、道路交通发展水平和 停车需求预测区域差别研究的基础上,以交通发展战略为指导将城市的地理空 间划分成若干区域。 5.2.2 各城市应根据分区结果确定各区域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指导城市不同 区域的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的规划与建设,引导车辆拥有与使用在城市空间上的 合理分布。 11 6 城市公共停车场 6.1 路外城市公共停车场设置 6.1.1 为了减少车辆噪声、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城市公共停车场出入口及 停车坪距医院等重要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表 6.1.1 的规定,达不到该值时,应设 置隔音设施。 表 6.1.1 城市公共停车场环境保护距离 停车位(个) 建筑性质 停车场 100 50-100 20-50 20 医院、疗养院 250 100 50 50 幼儿园、托儿所 100 50 50 25 学校、图书馆、住宅 防噪距离(m) 50 25 25 15 6.1.2 换乘停车场位置应结合公共交通规划确定,主要设置在轨道交通首末站、 轨道交通主要换乘站及部分公交枢纽站处,满足各种交通出行方式之间转换的 停车需求。 6.1.3 换乘停车场规模应根据交通发展战略的要求,结合公共交通枢纽、站点 客流量等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确定。 6.1.4 换乘停车场规划应同时考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 6.2 路内停车位的设置 6.2.1 设置路内停车位时,道路条件应符合表 6.1.1 的规定。 12 表 6.2.1 设置路内停车位的道路车行道宽度标准 交通组织形式 车行道宽度 路内停车设置 非机动车道5m 容许单侧停车 分隔的非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5m 禁止停车 12m 容许双侧停车 8-12m 容许单侧停车双向通行道路 8m 禁止停车 9m 容许双侧停车 6-9m 容许单侧停车单向通行道路 6m 禁止停车 9m 容许双侧停车 6-9m 容许单侧停车街、巷混行道路 6m 禁止停车 6.2.2 在路内设置停车位时,道路交通服务水平需满足交通顺畅的要求,且单 方向道路高峰小时 V/C 应符合表 6.1.2 的规定。 表 6.2.2 设置路内停车位的路段交通服务水平 服务 水平 交通状况 单方向道路高峰小 时 V/C 路内停车位 设置 A 自由流 0.6 容许设置 B 稳定流(轻度延误) 0.6V/C0.7 容许设置 C 稳定流(可接受延误) 0.7V/C0.8 禁止设置 D 接近稳定流 (可忍受延误) 0.8V/C0.9 禁止设置 E 不稳定交通流(拥挤) 0.9V/C1.0 禁止设置 F 强制交通流(堵塞) - 禁止设置 6.2.3 路内停车位的设置不得侵占消防通道,在距离公共汽车站和急救站 30m 范围内不得设置停车位。 13 6.2.4 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弯路、窄路、桥梁、陡坡、隧道、环岛、高架桥、 立交桥、引桥、匝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 50m 以内的 路段不得设置路内停车位。 6.2.5 路内停车位的设置不应妨碍行车视距,并保证车辆通行安全,对居民生 活影响较大的道路上不宜设置路内停车位。 14 7 停车场交通组织与规划 7.1 停车场交通组织与规划的主要内容 7.1.1 路内停车位交通组织与规划主要包括确定车辆停放方式、停车位数量、 位置及附属设施的安排。 7.1.2 路外停车场交通组织与规划主要包括确定车辆停放方式、停车通道、停 车位数量和位置、停车场出入口及附属设施的安排。 7.2 停车场出入口规划 7.2.1 大中型停车场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 2 个,特大型停车场车辆出入口不应 少于 3 个,并应设置专用人行出入口,且两个机动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不小于 15m。 7.2.2 停车场宜采用单向出入口型式,在受视野、距离等客观条件限制时,可 采用双向出入口型式。 7.2.3 停车场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时应不小于 7m,单向行驶时应不小于 5m。 7.2.4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直接与城市主干路相连接;在城市道路为 三幅路(或以上)的道路上,出入口应先与两侧辅路相连接,然后再根据道路 的出入口位置汇入道路主路。 7.2.5 城市公共停车场出入口要具有良好的视野,机动车出入口的位置距离人 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应大于 50m,距离道路交叉口停止线应大 于 80m,距离公交车站近端点应大于 30m,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 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 2m 处视点的 120范围内至边线外 7.5m 以上不应有 遮挡视线障碍物。 7.3 停车场交通组织 7.3.1 停车场的交通组织应保证进出车辆和人员的交通安全,避免人流和车流 产生交织,并保证车流和人流的顺畅。 15 7.3.2 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在城市主干道上时,机动车交通组织应采用右进右出 的方式,严禁左转直接穿越主干道。 7.3.3 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在城市次干道、支路上时,机动车交通组织宜采用右 进右出的方式,在不影响对向道路交通的情况下,可采用左转方式驶入(出) 。 16 附录 A 机动车停车位换算当量系数 建筑物及城市公共停车场机动车停车位以小型车为标准车型,且换算当量应符 合表 A 的规定。 表 A 机动车停车位换算当量系数 车型 微型车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绞接车 换算系数 0.7 1.0 2.0 2.5 3.5 17 附录 B 非机动车停车位换算当量系数 建筑物及城市公共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位以自行车为标准车型,且换算当量应 符合表 B 的规定。 表 B 非机动车停车位换算当量系数 车型 自行车 人力三轮车 助力车、摩托车 换算系数 1.0 2.5 1.5 18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 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 或“应按执行” 。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 Codes for urban parking plan GB- 条文说明 (征求意见稿) 20 目 录 1 总则 .21 2 术语、符号 .22 3 基本规定 .25 3.1 规划内容 .25 3.2 规划要求 .25 4 规模与布局 .26 4.1 停车需求预测 .26 4.2 停车场规模与布局 .28 4.3 城市停车位总量规定 .28 4.4 停车场用地面积估算 .28 5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 .30 5.1 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 .30 5.2 停车配建指标分区 .30 6 城市公共停车场 .31 6.1 路外城市公共停车场设置 .31 6.2 路内停车位的设置 .31 7 停车场交通组织与规划 .32 7.1 停车场交通组织与规划的主要内容 .32 7.2 停车场出入口规划 .32 7.3 停车场交通组织 .33 21 1 总则 1.0.2 大城市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 50 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 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 20 万以上,不满 50 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城 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 20 万的城市。 本规范主要应用于大城市停车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 22 2 术语、符号 2.0.1 附属设施是停车场附带设置的其他设备,辅助实现停车场正常的运营、 管理工作,包括: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绿化、安全设施等。 2.0.6 路内停车场包括路内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机动车停车场包 括公路路肩、城市道路路边、较宽隔离带圈划停车位或利用高架桥、立交桥下 的空间,非机动车停车场一般在人行道边设置。 2.0.13 平均停车时间计算方法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2.0.13)1 njtN 式中: 第 j 辆车停车时间(小时)jt 调查期间停车场实际停车数(辆次) ;N 平均停车时间是衡量停车处交通负荷与效率的基本指标之一,其分布与停 放目的、停放点土地使用等因素有关。 2.0.14 停车能力包括路外停车场停车能力及路内停车场停车能力,其中: 1 路外停车场停车能力指在停车区域内,可以合理停放的最大车辆数,可 按下列公式计算: (2.0.14-1) ()nNTCFE 式中:N 可供停车 T 时间内的停车位数量; T观察时间内可供停车时间(小时) ; E平均停车时间(小时) ; F调整系数,通常取 0.85-0.95 之间的数值,随着 的增大而增E 大。 2 路内停车能力 指允许停车路段的停车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C 23 (2.0.14-2)/pCLl 式中:L p允许停车路段长度; 每辆车的停车占地长度。l 对于某一地区来说,路内停车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2.0.14-3)1 KkC 式中: 第 k 个路上停车场的停车能力; kC 该地区停车场的数量。K 2.0.15 车位周转率 车位周转率表示单位时间段内,平均每个停车位被使用的次数,它反映停 车设施的利用程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2.0.15)CS 式中: 调查期实际停车量;S 停车能力。C 2.0.16 停车场利用率 停车场利用率 (%),表示调查期间停车场被使用的情况,按下列公式计算: (2.0.16) %101CTPtsii 式中:t i第 i 辆车停车时间(分钟) ; Pi停车时间为 ti 的停车数量; T调查时间长度(分钟) ; C停车场的停车能力。 2.0.17 停车集中指数 停车集中指数 表示停车场在某一时刻的拥挤程度;可分为高峰小时停车 集中指数和平均停车集中指数。高峰小时停车集中指数计算,按下列公式计算: 24 (2.0.17-1)CNj 式中: Nj某时刻 j(停车高峰小时)的停车数量; C停车场的停车能力。 对于多次的连续调查,平均停车集中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2.0.17-2)(XCS 式中:S多次调查所得实际停车总量; X观测次数。 2.0.18 停车需求 停车需求 是以停车政策和停车管理措施以及停车位供应为约束条件的停0N 车需求,以停车辆次为度量指标,对于区域中的某一个停车场,停车需求按下 列公式计算: (2.0.18-1)0ii iaNi车 位 式中: 调查期间第 i 个停车场平均每天停车数(辆次 /天) ;i0N 第 i 个停车场车位数;i车 位 调查期间第 i 个停车场的拒绝率,通常由调查得到;i a 修正系数,根据研究区域规模、停车状况、停车场的规模等 因素定。 区域总停车需求是各停车场停车需求之和,按下列公式计算: (2.0.18-2)001 kiiN 2.0.19 停车位需求 停车位需求表示对停车空间的需求量,通常用车位数作为度量指标,按下 列公式计算: (2.0.19)0N 式中: 停车周转率。 25 2.0.20 单车停放面积通常与停放车辆类型、车辆尺寸、停车方式、车辆停放 所需要的纵向和横向跨距要求有关,辅助设施通常与绿化面积等有关。 26 3 基本规定 3.1 规划内容 3.1.1 参考国内外关于停车场分类研究,本规范按照规划管理的类型将停车场 分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和城市公共停车场两类;这两类停车场是在规划阶段就 可以明确区分的停车场。 3.1.2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是城市停车设施的主体,城市公共停车场是建筑物配 建停车场的补充,起辅助与调节作用,是城市停车规划的主要内容;停车场交 通组织规划是为确保停车场安全运行,降低对周边道路交通影响而进行的,是 停车场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之一。 3.1.3 本条明确在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规划、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及停车场交通 组织规划中应完成的工作内容。 3.1.4 本条规定适应范围不包括的部分。其中,专业停车场是指专业运输部门 内部的停车场所,主要为内部所属车辆提供停车服务。例如公交公司为公交车 辆停放设置的停车场、专业运输公司为公司车辆停放设置的停车场。 3.2 规划要求 3.2.1 城市总体规划与近期规划的年限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146 号第二十八条和第三十五条。 3.2.2 不同的停车位供给标准包括:在中心城中心地区特别是旧城,根据可能 提供的停车位,对机动车拥有和使用实行适度控制。在道路资源总体不足的状 况下,严格控制路内停车,等等。 3.2.5 特殊车位包括救护车位、旅游巴士车位等,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 需要配建哪些特殊车位。 27 4 规模与布局 4.1 停车需求预测 4.1.2 停车调查分析应包括城市现有停车场状况、停车特征和面临的问题等, 为停车规划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内容应包括停车场调查、停车特征调查、相关 资料的收集、现状停车供应、需求及供需缺口分析与评价。 停车场调查应包括: (1)现有停车场的分布; (2)现有停车场的规模(每个停车场的车位数和占地面积) ; (3)现有停车场的型式及构成; (4)停车场的收费情况; (5)配建停车场指标及使用情况; (6)停车场建设方式及管理体制; (7)停车场附近的交通状况; (8)停车场附近的环境条件; (9)停车场服务对象及范围。 停车特征调查应包括: (1)停车地点到目的地的步行距离; (2)停车场在停车调查开始时的停车数量; (3)车辆到达停车场的时间; (4)车辆离开停车场的时间; (5)停车场在停车调查结束时的停车数量。 相关资料收集应包括: (1)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现状建设用地规模及分布; (3)现状城市道路统计资料; (4)现状城市车辆统计资料; 28 (5)现状相关建筑物性质、面积等; (6)其他有关的上位系统规划。 现状停车供应、需求及供需缺口分析与评价应包括: (1)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平均停车时间、停车能力、车位周转率、停车场 利用率、停车集中指数、现状停车需求、现状停车位需求等停车特征指标; (2)停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停车现状评价。 停车特征调查应分区域按平峰日和高峰日分别进行。 4.1.3 停车生成率模型是停车需求预测中比较简单、实用的模型。该模型将各 种具有不同土地利用性质的用地看作停车发生、吸引源,通过确定规划区域内 不同土地利用性质的单位指标所吸引的停车需求量指标,将区域内的总停车需 求量看作各单个地块的停车需求量的总和。其模型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4.1.3)Njijjii nRay1 ),2,1( 其中, i 区高峰时间停车需求量iy i 区 j 类性质单位用地面积(或单位雇员数)停车需求数量;jia i 区 j 类性质用地面积(雇员数)ijR 该模型所需要的 依靠广泛的调查资料确定。在经济相对稳定,机动车保ij 有量变化不大的区域,该模型不但能够快速、直观得计算出区域宏观停车需求 总量,而且可以计算某一个或几个停车场的微观停车需求量。在经济发展、机 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较快的区域,停车需求总量应在公式 4.1 计算的基础上乘 以适当的增长系数,增长系数应根据该区域的机动车拥有水平、城市用地规划、 交通特征、道路网络交通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此外,停车需求预测模型还有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出行吸引量模型、 土地利用模型、多元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基于 G-Logit 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等, 在实际预测中,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难易适中、准确程度高的模型。 29 4.2 停车场规模与布局 4.2.1 机场、车站、码头、公共交通换乘枢纽、轨道交通站点是特殊类型的公 共建筑物,其停车场场兼有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特征,因此,规模确定时应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规划。 4.2.2 各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规模应根据城市人口、地区特点、建筑物 停车场配建状况和车辆拥有水平而定。 4.2.3 城市公共停车场布局应与总体规划一致。设置在旧城时,主要弥补建筑 物配建停车位的不足,设置在旧城以外区域时,通常应与城市用地布局一致, 主要应设置在客运枢纽、商场、宾馆饭店、公园和娱乐场所等客流量比较集中 的大型公共建筑和设施附近,为大型设施提供配建车位的补充。 4.3 城市停车位总量规定 4.3.1 城市机动车车位供应总量与车位的比例关系、各种停车场停车位在总停 车场中所占比例是在参考广州市停车研究、北京市停车研究、北京市停车示范 工程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类比国外成熟的停车规划经验,通过设计问卷 进行专家调研的方法确定。 4.4 停车场用地面积估算 4.4.2 对于地面停车场,每辆车所需占用空间称为停车位用地面积,除车辆本 身所占空间外,周围须留有一定空间,以保证在停放状态时能打开一侧车门和 在行驶、调车过程中不发生碰撞。因此,停车位用地面积不仅包括基本停车设 施面积,还包括绿化面积以及管理、服务、附属等配套设施所占面积,其中地 面停车场配套设施部分所占面积占总用地面积 10%15%。 对于地下停车场每个停车位的建筑面积,不仅包含每辆车所需停车位面积, 还包括坡道、柱网等其他基本停车设施以及管理、服务、附属等配套设施所占 建筑面积。地下停车库与地上停车楼停车位配套设施部分所占面积占总建筑面 积 15%20%。 对于机械式停车库每个停车位的建筑面积不仅包含每辆车所需停车位面积, 还包括车辆升降器、旋转盘等设备以及管理、服务、附属等配套设施所占建筑 面积,其中配套设施部分所占面积占总建筑面积 5%10%。机械式停车库每层 30 布局形式类似情况下,平均用地面积可用建筑面积除以层数进行计算。 小型车、非停车位面积参考现行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 第 8.1.7 条。 31 5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 5.1 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 5.1.1 建筑物分类及计量单位参考现行的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第十七条。 5.1.2 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配建指标下限值是参考北京、上海、深圳、大连、兰 州、昆明、乌鲁木齐等 30 个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城市现状建筑物配建指标分析得 出,供未制定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的城市参考。 5.1.3 需要配建货车停车位的公共建筑包括:旅馆、办公、商场等,供本建筑 装卸货车停靠;需考虑出租车配建的公共建筑包括:旅馆、办公、商场、餐饮、 娱乐、影剧院、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供该类建筑中依赖于出租方式出行 的乘客上下;特殊车辆停车位包括旅游巴士停车位、救护车停车位等,其中, 需考虑旅游巴士车位的公共建筑包括:旅馆、游览场所、学校等,供出入的旅 游团队车辆停靠;需考虑设置救护车位的公共建筑主要是医院,供本院救护车 辆专用。 5.2 停车配建指标分区 5.2.1 停车配建指标分区指在城市交通与停车特征区域差别研究的基础上,将 城市的地理空间划分成若干区域,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市内各局部地 区的规划,研究确定城市不同区域的停车配建指标。 5.2.2 对城市地理空间划分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利用、交通发展与规划、交 通需求管理、停车特征与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国内外配建分区的经验进行。 分区域差别化定量研究时,要综合分析路网整体容量与交通饱和度、地区 机动车出行结构和停车结构、区域建筑物机动车吸引强度差异、地区车辆停放 特征差异等因素。 32 6 城市公共停车场 6.1 路外城市公共停车场设置 6.1.1 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与医院等重要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以减少噪声、废 气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参考山东省公共停车场(库)设置规则等多个城市 的相关规定和文献资料,经综合分析后确定。 6.1.3 换乘停车场规划应纳入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体系中,对规划做出综合分析 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停车发展战略和停车需求分析中,使停车设施规 划与公共交通体系发展协调一致。 6.2 路内停车位的设置 6.2.1 规定了设置路内停车位应具备的道路条件,参考北京市地方标准-公 共停车场工程建设规范、山东省公共停车场(库)设置规则、江苏道路 内汽车停车泊位设置标准等多个城市的相关规定及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 (张秀媛、董苏华、蔡华民、李秀敏)、城市停车规划研究与应用(贺崇 明)等相关文献资料,经综合分析后确定。 6.2.2 规定了设置路内停车位应具备的交通条件,高峰小时 V/C 是指高峰小时 道路单向交通量与该道路单向设计通行能力之比,即该道路的负荷度,该值是 表征道路服务水平的重要参数。本条规定的交通条件参考资料同 6.1.1。 33 7 停车场交通组织与规划 7.1 停车场交通组织与规划的主要内容 停车场交通组织与规划是近期建设性详细规划阶段需要完成的停车规划内 容之一,路外停车与路内停车相比,同一规划(如停车位的几何尺寸)的内容 更为复杂、详细,此外还增加了停车通道、出入口的规划。 7.2 停车场出入口规划 7.2.1 本条主要说明停车场出入口设置的数量要求,停车场出入口数量的确定 要依据停车场的容量、停车场出入口的服务内容及服务时间、停车周转率以及 停车场周围道路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其最根本的原则是尽量使车辆以最短时间 和距离进出停车场。本条参考现行标准 JGJ100。 机动车停车场按规模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及小型停车场,并应符合表 7.2.1-1 和 7.2.1-2 的规定。 表 7.2.1-1 停车场分类方式 停车场分类方式 停车场类型 停车位类型 专用停车位 特大型停车场 501 (车位) 公共停车位 专用停车位 大型停车场 301-500 (车位) 公共停车位 专用停车位 中型停车场 51-300 (车位) 公共停车位 专用停车位 按停车场规模分类(车位) 小型停车场 50 (车位) 公共停车位 注:按停车场规模分类适用于中、小型机动车的自走式停车场及升降机式停车场,并不适用其他机 械式停车场。 建筑物及城市公共停车场机动车停车位以小型车为标准车型,且换算当量 34 应符合表 7.2.1-2 的规定。 表 7.2.1-2 机动车停车位换算当量系数 车型 微型车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绞接车 换算系数 0.7 1.0 2.0 2.5 3.5 7.2.2 停车场出入口型式的确定要依据该停车场的性质、停车场位置、停车场 周围道路交通管理要求及其停车场的重要程度等因素来进行设计。 7.2.5 出入口的相对位置中,停车库出入口与周边交通设施的间距参考现行的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与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要求,参考现行标准 JGJ100 第 3.2.8 条。 7.3 停车场交通组织 7.3.1 停车场出入口的交通组织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周围道路交通流量和停 车场车辆的高峰时段出入量。入库车辆的排队会影响道路上的车辆的正常行驶, 出库车辆的行驶也会影响到道路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当入库车辆对道路交通 影响较大时,可采取以下措施:禁止机动车从社会道路左转或直行进入车库; 当出库车辆对道路交通秩序影响较大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禁止出库车辆直 行或左转进入社会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