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4讲神经调节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23943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4讲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4讲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4讲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 课标版,第24讲 神经调节,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反射,教材研读,一、神经元 1.结构,结构模式图如下,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 兴奋 。 二、反射与反射弧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2.反射 (1)概念:在 中枢神经系统 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 化作出的 规律性应答 。具有 神经系统 的动物或人才会出 现反射现象。 (2)类型: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 (3)判断下列反射的类型 a.眨眼反射 b.吮吸反射 c.望梅止渴 d.吃饭时分泌唾液 e.小狗听 到铃声分泌唾液 f.谈虎色变 A.非条件反射: abd 。 B.条件反射: cef 。,3.反射弧,4.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反射活动需要经过 完整的反射弧 来实 现。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5.直接刺激传出神经,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一过程 不属于 (选填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考点二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一、兴奋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 感受外 界刺激 后,由 相对静止 状态变为 显著活跃 状态的过程。,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电信号 ,也称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3)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 ,即图中 a b c 。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 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相反 。 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相同 。,二、兴奋的传递 1.传递结构: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 突触 传递。,2.突触的类型(甲图) (1)甲图中A突触为 轴突胞体 型,简画为 (2)甲图中B突触为 轴突树突 型,简画为-,3.突触的形成与结构(乙图) (1)形成: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即乙图中 g ),突触小体与其 他神经元的 细胞体或树突 相接触形成突触。 (2)结构:由 d、e、f 组成(填字母),分别是 突触前膜 、 突触间隙 和 突触后膜 。,4.传递过程,5.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 单向 。原因: (1)存在: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 突触小泡 中。 (2)释放:神经递质只能由 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 突触后膜 。,6.神经递质 (1)种类 (2)释放方式: 胞吐 ,体现了生物膜的 流动性 。 (3)受体化学本质: 糖蛋白 。 (4)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 兴奋或抑制 。 (5)去向:迅速被 分解 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 扩散 离开 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考点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连线),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而婴儿却随意尿 床,这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2.学习和记忆 (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 神经递质 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 蛋白质 的合成。 (2)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 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 海马 的脑区有关。 (3)长期记忆可能与 新突触 的建立有关。,1.判断有关反射与反射弧说法的正误。 (1)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 (2)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 (3)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 (4)感受器的功能是将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转换为神经冲动并产生感 觉。 () (5)(2014安徽理综,6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 泌的反射弧相同。 () (6)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 (7)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 (8)(2014江苏单科,11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2.判断有关兴奋传导与传递说法的正误。 (1)(2016浙江理综,4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KCl 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 (2)(2016海南单科,19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 (3)(2016海南单科,19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 (4)(2016课标,4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 (5)(2015 江苏单科,18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 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6)(2015山东理综,4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 位时高。 () (7)(2014江苏单科,11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 础。 () (8)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 (9)(2015 江苏单科,18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 子通道开放。 () (10)(2014江苏单科,11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 制下一神经元。 () (11)(2015 江苏单科,18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 其他酶系破坏。 () (12)(2013海南单科,18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 变化。 (),突破一 反射与反射弧,考点突破,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突破反射与反射弧认识的四个误区 (1)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直接刺激传出神经 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2)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 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奋;神经中枢破 坏,无法分析综合兴奋和向大脑传导兴奋。 (3)并非所有的刺激都可引起反射:事实上,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 度的刺激,若刺激过弱,则不能引起兴奋的产生。另外,神经中枢的兴奋 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4)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 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1.“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前角(较粗大的一侧)相连的是传 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 (3)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 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 之则为传出神经。,考向一 依托基础判断或图示分析,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1.有关反射弧说法正确的是 ( ) A.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 C.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的传导方式相同 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组成 答案 D 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A错误;只刺 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形式为化学信号,C错 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 分,D正确。,2.(2017湖北夷陵中学开学考,20)下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 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 位变化 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答案 D 该反射弧中皮肤为感受器,肌肉为效应器,兴奋由皮肤传至神 经中枢再传至肌肉,若g以下处受损,不影响皮肤处兴奋向神经中枢的传 递,故f处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若f处受损,会阻断兴奋向肌肉的传递。,考向二 借助实验分析或探究,考查反射弧的功能 3.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 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 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填“属 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 (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 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如果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如果 ,表明骨骼肌受损。 如果 ,表明部位d受损。,答案 (1)不属于 (2)不能 (3)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 收缩 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 肌,骨骼肌收缩 解析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因没有经过 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2)因兴奋在经过突触传递时具有单向 性,故用b刺激骨骼肌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 再收缩,可能是传出神经受损,也可能是骨骼肌或部位d受损。若传出神 经受损,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若骨骼肌受损,用b刺激骨 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若部位d受损,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 肌不收缩,而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突破二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膜电位的测量,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a点由于K+外流,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b点受到刺激,Na+通道开放,Na+内流 bc段(不包括c点)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cd段(不包括c点)K+外流静息电位恢复过程 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 分布恢复到初始静息水平,3.突破兴奋传导与传递认识的四个误区 (1)细胞内外K+、Na+浓度对神经电位的影响不同。细胞外液中K+浓度 会影响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而细胞外液中Na+浓度对神经元静息 电位几乎无影响;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受刺激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大小,而细胞外液中K+浓度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几乎无影响。 (2) 兴奋产生和传导中K+、Na+的运输方式不同 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 于协助扩散; 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 输,故属于协助扩散; 恢复静息电位时,起初的K+外流是协助扩散;但随后的Na+-K+泵排Na+,吸K+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3)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不同 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 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4)神经递质与受体异常对兴奋传递的影响不同 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 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 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兴奋传导。,1.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 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 次偏转。,2.“实验法”探究兴奋传导的特点,(1)探究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考向一 借助图形或基础判断,考查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过程 1.(2014江苏单科,11,2分)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答案 B 神经元受到的刺激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神经元的兴 奋,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或抑制,B正确;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 误;神经元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内K+外流有关,D错误。,2.(2016河北保定一模,5)下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 述不恰当的是 ( )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答案 C 瞬间增大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A 正确;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故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 膜的流动性,B正确;过程只能说明神经递质能促进钠离子进入突触后 膜所在神经元,神经递质并没有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C错误;过 程表示神经递质重吸收进入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可避免突触后膜 持续兴奋,D正确。,考向二 依托图形或实例,考查膜电位曲线 3.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的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 选项正确的是 ( ) 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 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 a b段为静息电位 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反 A. B. C. D.,答案 B 静息状态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变为外 负内正,从电位的变化特点结合题图可知,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的变 化,正确;bc段是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的,而cd段是由于大量钾离子外 流导致的,错误;ab段膜外电位一直保持正电位,是静息电位,正确; 将刺激点移到X处,膜外电位依然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回正电 位,错误。,4.根据题中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所示为蛙坐骨神经左侧受到刺激前后的依次电位变化过 程,该图示两个电极的放置位置是 。 (2)图二所示的结果的两个电极的放置位置是 。图一中相当 于图二曲线1中的 点。 (3)图二的曲线 表示低钠海水中的膜电位变化。两者的静息电 位 (填“相同”或“不相同”),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状 态时,膜内Na+浓度 于膜外。 (4)图二曲线1中ab的Na+内流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 能量,刺激前K+外流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答案 (1)两极都放在膜内 (2)一个在膜内、另一个在膜外 a (3)2 相同 低 (4)不需要 不需要 解析 (1)图一中受刺激前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两个电极放置在膜 的同一侧,受刺激后电流表指针先右偏后左偏,故两电极都放置在膜 内。(2)图二中刺激前膜电位为负值,说明静息状态时两极电位不一样, 则两个电极分别放在膜内和膜外。图一中的处于静息状态,与图二中 的a点对应。(3)图二中受刺激后曲线2出现的峰值较小,因此曲线2可代 表低钠海水中的膜电位变化。两条曲线起始处一样,因此两者的静息电 位相同。在低钠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外Na+浓度仍然比膜内Na+浓 度高。(4)图二曲线1中ab段Na+顺浓度梯度由膜外进入膜内,这个过程 不耗能。刺激前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到膜外,这个过程也不耗能。,考向三 借助图形或实验,考查电流表偏转问题 5.(2016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一模,2)下图甲、乙是膜电位的测量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描述的是图甲的是 ( ) 可以测量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可以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 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 偏转 A. B. C. D.,答案 B 灵敏电流计的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 连接(如图甲),此状态下可以测得静息电位,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可以测得 动作电位,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6.(2016辽宁沈阳二中上学期月考,34)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 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错 误的是 (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 D 刺激a点,电表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说明兴奋能通过 刺激点左侧的突触传到下一神经元,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说明兴 奋不能通过刺激点右侧的突触传到上一神经元,由于两电表指针均会发 生偏转,因此该实验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