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7896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2,3,4,1,1.(2017课标全国)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 B. C. D.,答案,解析,-4-,2,3,4,1,2.(2015江苏)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 B. C. D.,答案,解析,-5-,2,3,4,1,3.(2014课标全国)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 B. C. D.,答案,解析,-6-,2,3,4,1,4.(2016北京)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愿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7-,2,3,4,1,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答案:(1)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2)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的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8-,考点一,考点二,文化的多样性 1.是什么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9-,考点一,考点二,-10-,考点一,考点二,2.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1)必要性: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重要性(意义):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要求。 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要求。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文化创新。,-11-,考点一,考点二,3.怎么办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总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对自己: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对别人: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12-,考点一,考点二,疑点微拨 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试判断 ) 点拨:正确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才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慢慢使得文化趋同。(试判断 ) 点拨:文化交流不仅不会使文化趋同,反而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3.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是不同的。(试判断 ) 点拨: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既有个性、多样性,又有共性。,-13-,考点一,考点二,4.处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试判断 ) 点拨:我们要正确区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原则是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14-,考点一,考点二,5.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它们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试说明 ) 点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体说明参见下表:,-15-,考点一,考点二,-16-,考点一,考点二,典例剖析 (2016江苏)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 )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答案,-17-,考点一,考点二,试题剖析,-18-,考点一,考点二,-19-,考点一,考点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是什么文化传播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2.为什么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 (1)必要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如果各民族文化都是同质的,那么文化交流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2)重要性:通过文化交流,既可以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又可以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其他原因:如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有利于文化创新。,-20-,考点一,考点二,3.怎么办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21-,考点一,考点二,疑点微拨 1.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使旧的传媒消失。(试判断 ) 点拨: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如口语的消失。 2.新兴传媒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试判断 ) 点拨:我们要正确地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新兴传媒属于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22-,考点一,考点二,3.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试判断 ) 点拨:互派留学生属于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途径(方式),而不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关于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的关系,详见下表:,-23-,考点一,考点二,4.如何认识传媒、大众传媒?传媒有哪些具体形式及特点?如何看待大众传媒、自媒体?(试说明 ) 点拨:传媒是传播媒介的简称。大众传媒则是面向大众的媒体,比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形式有很多,如口语、电视、电子读物等,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详见教材P36)。如何看待大众传媒、自媒体,详见“深化与拓展”。,-24-,考点一,考点二,典例剖析 (2016天津)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答案,-25-,考点一,考点二,试题剖析,-26-,考点一,考点二,-27-,考点一,考点二,广深视角 1.考试中经常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注意的是:组织答案时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试题涉及了文化交流,那材料也一定会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不同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同时也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文化交流。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开展交流。,-28-,考点一,考点二,(3)文化交流并没有使得文化趋同,相反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这是因为各民族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而增强自身文化的民族特色。,-29-,考点一,考点二,2.多角度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30-,考点一,考点二,-31-,考点一,考点二,3.自媒体,-32-,考点一,考点二,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和Twitter,中国的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人人网、百度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等。 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作出判断。传统的新闻媒体是“自上而下”“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而自媒体则是每个人都是传者,每个人都能做新闻,“人人即媒体”。,-33-,考点一,考点二,典例剖析 (2015海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34-,考点一,考点二,思路分析,-35-,考点一,考点二,-36-,考点一,考点二,答案: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与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互相借鉴、共同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