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童谣活动《小熊过桥》课后反思.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15860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童谣活动《小熊过桥》课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班童谣活动《小熊过桥》课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班童谣活动《小熊过桥》课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_大班童谣活动小熊过桥课后反思教师:_学校: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4 页大班童谣活动小熊过桥课后反思大班童谣活动小熊过桥的目标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理解童谣,我在活动中运用了相应的幻灯片,帮助孩子进行理解。尽管教具显得简单,但我认为她很实用,我想我们的活动应该是常态的。是为日常教学活动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整体感知-分段学习-集体表演的教学方法。第一段主要重点讲解小熊走到桥上时非常惊慌失措的样子和内心感受。然后请幼儿来模仿小熊害怕的心情。第二段时,我把重点放在受到乌鸦和流水嘲笑后,小熊手足无措,寻找妈妈的帮助的心情。请孩子模仿妈妈快来的心情。第三段时,主要讲述小熊受到帮助时的感激之情。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要相信自己,不事事依赖别人。在分段朗诵熟悉后,请幼儿完整朗诵,刚开始在遇到幼儿忘记儿歌内容时,我会提醒,引导他们,并且请幼儿上台来朗诵,鼓励幼儿大声朗诵儿歌,培养幼儿表演的兴趣,从而使幼儿的胆量得到锻炼。在难点处,我让幼儿学儿歌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幼儿对儿歌的内容掌握的比较好。接下来一个环节是体验儿歌的节奏韵律,我问幼儿:“这首儿歌好听吗?”他们说“好听”,我接着告诉他们:“这首儿歌很有节奏,朗朗上口,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压韵的,我们一起有节奏的把它朗诵一遍,他还能配上我们身体的动作把它表演出来呢,你们想试一试吗”孩子们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的朗诵了起来,效果明显,朗诵完一遍,他们又提议用其他身体动作边表演边朗诵,他们真正体验到了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我是分割线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小熊在过桥时遇到的困难,在小熊的同伴中有嘲笑和帮助小熊的,幼儿通过角色表演体会诗歌中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幼儿对小熊过桥的表情以及形态表演的淋漓尽致。在此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在段落的衔接上面我有点太过匆忙了,以致于幼儿不能很好的衔接上.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注重对段落衔接上的过渡。使幼儿能清楚地把儿歌背诵出来,尽管孩子们跟着老师的问题一步步地探索儿歌、学习儿歌。活动结束后,幼儿也能把儿歌绘声绘色的朗诵出来。但是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我急于让幼儿学会整首儿歌,所以在很多活动环节中让幼儿思考得太少,教师讲述得太多,对于幼儿的回答,我回应的也不是很好。纲要指出,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我应该要转变角色,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吸取教训,把孩子作为主体,自己成为导体,让幼儿真正的做一个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是通过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不断突破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吸取好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下更注意细节方面的处理,注意幼儿能力的培养。了解孩子们的需要,找出自身问题。从而寻求更适宜有效的教学方法。第 3 页 共 4 页幼儿教育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