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安全教育.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76730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温作业安全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温作业安全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温作业安全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高温作业安全教育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8 页高温作业安全教育夏季气温不断升高,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高温作业区域工作时,应特别注意预防中暑。高温作业高温作业一般指由于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气温达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高温作业时,人体在一定限度范围内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如超过适应范围,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高温作业的作业场所,不仅气温高,还存在辐射热,所以在高温季节容易发生中暑。中暑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高温、烈日曝晒,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头晕、口渴、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重症中暑症状:最严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主要表现为上述症状加重,可伴有肌肉阵发痉挛疼痛;心慌、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四肢抽搐、晕厥或昏迷;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中暑预防一.加强作业场所的预防:主要是通风降温,通风可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降温可采用空调,没有条件时,可放置冰块,也可使用喷雾风扇;隔热措施,用水、隔热材料等;露天作业时,作业时间应尽可能的避开阳光最强烈的时间,采用早晚作业等。二.注重个人保健措施1.关注个人健康状况,凡有心血管病、溃疡病、肺、肝、肾、内分泌等疾患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2.加强个人防护,防暑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头盔、面罩、眼镜、衣裤和鞋袜等,工作服药用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良好的面料,露天作业要佩戴工作帽等。3.合理饮用耐热保健饮料,大量补充水份和盐类(如钠、钾、钙、镁等无机盐)以及多种维生素(维生素B1、B2、C、E等),另外要增加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平时可多喝含盐饮料、茶水、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饮料的温度以8-12摄氏度为佳。防止暴饮,应少量多次,一次饮水量在150-200ml。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睡眠。5.备防暑药: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中暑急救一旦出现中暑症状,我们应立即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找一个阴凉处坐下休息;同时补充水分,小口慢饮。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身体周围通风,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若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就医。发现他人中暑,采取以下措施:1.挪移:迅速将患者移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电扇等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治疗。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第 4 页 共 8 页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为保护高温作业职工健康,促进安全生产,根据厂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第三条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第四条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防暑的要求。第五条各单位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企业应制定计划,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并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第六条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在夏季前检维修一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第二章技术措施第七条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第八条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第九条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第十条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第十一条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第十二条对于高温环境中的狭小房间,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气温不超过28。第三章保健措施第十三条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职业健康检查。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第十四条发现有中暑症状患者,应立即到凉爽地方休息,除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疗。第十五条对高温作业者,应按有关规定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含盐清凉饮料。第十六条对热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员工,应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鞋、护腿、围裙、眼镜、隔热服装、面罩等。第四章组织措施第十七条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气温变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加班加点。第十八条高温作业的分级应符合GB4200高温作业分级的规定,对高温超标严重的岗位,应采取轮换作业等办法,尽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第十九条高温作业场所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隔绝高温和热辐射,室内有良好的通风,休息室内气温应低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27。第 7 页 共 8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