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纪录片观后感.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74709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如何的家庭教育才能教出健康的孩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1】 央视十二套三集纪录片镜子所反映的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描述了几个问题孩子和问题家庭,揭示出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也说明通过一定的教育,问题孩子还是能够有所好转的,但同时也强调,家长的改变和家庭氛围的改变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总之,这个纪录片所涉及的问题,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使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问题不能不认真面对和谨慎处理。 关于家庭教育,在当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一切的社会问题无不是根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说根源于完全失败的家庭教育。这个观点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应该说,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人们的头脑已经清醒了,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但是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有哪些真正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这些问题目前没有形成共识?现状是多数家长还在延续错误的观点和方法,而且对此茫然不觉。不仅如此,有些家长还回过头来埋怨孩子,把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说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听话,这就无药可救!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很多专家确实是对家庭教育有深入的理解,但是普遍的说却没有公认的观点和看法,更何况很多所谓家庭教育专家和机构还夹杂着功利性,这怎么教别人做好家庭教育呢?眼下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和理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让本就迷惑的家长无所适从,往往花了钱却受不到什么效果。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专家学者开始从中国传统教育中寻找智慧,但是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带着批判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教育,怎么能够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教育呢?在我看来,现代的人是矛盾的,想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却又无能为力,想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又带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于是在现代科学和传统文化中间矛盾着、徘徊着、痛苦着!其实,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几千年不变,在整个传统教育中处于扎根的地位,其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是极为科学有效的,这从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各行业都名家辈出就能够证实。可是现代人总想发明,总想创造、总想标新立异,认识不到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魅力所在。从这个方面看,当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要想回归正确的轨道是需要时日的,也是需要付出点代价的,若不碰个头破血流是不会死心的,是不会老老实实的接受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的。但是总有一天会接受,我相信这是一定的! 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2】 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几年前从龙应台的*中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头猛地一惊。她写道: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而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孩子往往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之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爆发。有人说是父母的更年期遇见了孩子的青春期,所以矛盾迸发了。可真正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家庭教育。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个问题家庭。最近,央视纪录片镜子首播,可以说给中国家庭教育当头一棒。之所以取名镜子,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我也认真地看完了三集。感触很多,一时间还难以消化,因为值得思考的地方太多。而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不再相信爸妈的孩子。一个孩子不再相信自己的亲身父母,那是怎么的一种对抗?哪怕父母说自己参加关于教育的课程之后会改。但他一点也不相信。父母以为他是因为早恋而不想上学,从来没有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妈妈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儿子说不会相信妈妈会改。40年的脾气说改就改?不可能。他不断试探着父母,但是内心如同坚冰,而将希望放在小小的女友身上。看看这些孩子,都对我们说了什么?我觉得我们不是中了病毒,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感受。一个12岁辍学的女孩说。我觉得这里挺好,虽然物质条件差一点,但是精神感受上好很多。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这是对失败家庭教育的控诉。 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3】 有父母说,孩子如今变成了这样,完全是自由惯了,我们给了孩子太多自由了。而实际上是行为上放任,精神上却紧紧管束。如今我们对孩子教育的重点,完全不像我们的先辈。那时候是强调物质上丰富起来,让孩子吃饱穿暖。那时的人都很淳朴,社会也不是现在的模样。就拿如今风头正兴的共享单车来说。以前的父母就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一次在粉店吃粉,一个男孩高高兴兴地跑进来,跟妈妈说自己找到了一辆自行车。不要付钱的自行车,等会还要骑回家去。本来是共享的东西,但是那把锁被人撬了。这个孩子像捡到宝一样想着占为己有。父母要不要教?怎么教?如今,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有一个正确地价值观,成为了重中之重。因为经济发展的太快,灵魂跟不上了。没有精神的构建,物质的满足最后让孩子觉得没有方向,信仰丧失,理想缺位。而且情感教育缺失,成为如今的教育之痛。学校教育无法在情感上弥补孩子的缺失。比如留守儿童,影片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夏阳。父亲是船厂工人,母亲在做保姆。25岁的夏阳不想工作,沉迷网吧,甚至不谈朋友。沉默的父亲借了1万外债送他去了训练营,希望能改变孩子。25岁真的不能说是一个孩子,应该说是一个男人,本应该担当很多的责任了。可他一直是留守儿童,好像一直没有走出来。他的世界里,父母是缺位的,没有父母的爱注入,孩子的心理就会扭曲。我们村也有一个26岁的小孩。他妈妈在他10岁的时候病逝了,一直由奶奶带着,但是奶奶非常宠溺他。一看到爸爸教育儿子,就说没娘的孩子被欺负,可怜。然后就一把老泪地把孙子搂着。而爸爸又长期在外边打工,管的越来越少。中考的时候成绩一般,没有继续读高中。敏感的他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工作。可外边的世界哪里有奶奶的怀抱那么温暖呢?吃不了苦,流不了汗,干三天活就玩两天。最后回家过年的车费还要爸爸打钱。如今就常常通宵混在网吧,回家就睡觉。他敏感而暴躁,让人无法靠近。从小没有父母正确地爱和教养,往往会形成这样的人格。个体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片面的阶段。所以看这部记录片的时候,我发现导演选择的是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切片。但是我们从这些问题父母的反思中大致能看到。其实问题在很早以前就埋下了。只是父母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