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基本知识.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6585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基本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基本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基本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基本知识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0 页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基本知识在工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地有有毒有害的物品,这些物品在生产、使用、运输、储存过程中一旦管理不善、使用不当或与人体接触,极易造成中毒事故。安全检查人员必须要了解掌握职业卫生、预防中毒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检查要点。一、氯氯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低浓度时,只侵犯眼和上呼吸道,对局部有灼伤和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后会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而出现“电击样”死亡;液态氯接触人体还会发生冻伤等伤害。氯中毒经常发生在医药化学制品、城市供水、消毒漂白、金属回收等生产企业,预防氯中毒的方法主要有: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保持管道负压。2、含氯废气须经石灰净化处理再排放。3、检修或现场抢救时必须戴防护面具。4、严格按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气瓶超装、超压、混装、摔跌等现象造成泄漏。二、氰化物氰化物包括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乙腈、丙烯腈等,大多数属剧毒化学品,常用于金属冶炼、合成纤维、医药化学制品、粮仓灭鼠杀虫、仓储、废旧物质回收等生产企业。预防氰化物中毒的措施主要有:1、改进工艺,以无毒代替有毒。生产车间宜尽量采用露天框架式建筑,便于毒物扩散稀释。2、加强密闭通风。进入反应器清釜前,必须充分排风,以排除残留的毒物。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氰化物的保管、使用和运输应有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的专用制度;用氰化物熏仓库时要防止门窗漏气,并需经充分通风方可进入。4、加强个体防护。应配备防护服、专用手套、防毒口罩(活性炭滤料)或供氧式防毒面具,不能戴橡皮手套进行操作;车间应配备洗手、更衣设备以及急救药品。工作时应戴防毒口罩,工作后应用温水和肥皂清洗皮肤。5、操作工人在就业前应进行体检,上岗后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中毒现象并采取医疗措施。三、苯、甲苯、二甲苯苯(甲苯、二甲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有特殊的芳香味。在常温下即可挥发,温度升高,挥发更快;用途极广,常用作油脂、橡胶、树脂、胶水、涂料等的溶剂。苯在生产环境中主要以蒸气形式被工人吸入体内,液体状态的苯可经皮肤少量吸收。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苯可引起急性中毒。进入体内的苯,绝大部分可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但尚有少量的苯可潴留在人体的骨髓、脂肪组织和肌肉内。如反复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苯,蓄积量增加,就可能引起慢性中毒。急性苯中毒病人先感头晕、头痛,似酒醉状态;如继续吸入苯,出现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神志模糊,甚至完全失去知觉,目前急性苯中毒已不多见。慢性苯中毒病人常先出现神经衰弱虚状,如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数降低,这时病人可有刷牙时齿龈出血,皮肤发生紫癜等症状。如仍未引起重视,继续接触苯,可引起红细胞减少,血色素降低,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甲苯、二甲苯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其表现与苯基本相似,但在慢性中毒时,以神经系统的症状为主,一般不引起血液系统的损伤。由于在现场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三者常同时存在,有时较难严格区分。至于单纯地接触甲苯或二甲苯,其危害远比苯小。对慢性苯中毒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预防苯中毒才是积极措施。在工业生产上采取密闭、通风、工艺过程自动化是目前降低生产环境中苯浓度,预防苯中毒的重要措施。例如喷漆行业的小件喷漆柜、自动化淋漆机和静电喷漆等,既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又能改善劳动条件。皮鞋厂等的涂胶操作,可设置排风罩,使有害气体通过吸风排出。医务部门应对接触苯的工人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病人,及时治疗。四、硫化氢硫化氢(H2S)为无色、具有臭蛋样气味的气体,浓度过高时,气味反而变得很弱,因为它对嗅神经有麻痹作用。因此,绝对不能单凭嗅觉来区别硫化氢浓度的高低。硫化氢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废气,在硫化物遇酸或硫燃烧时遇水均可形成硫化氢,在使用多硫化钠制造硫化染料及应用这些硫化染料时,可有硫化氢废气逸出。此外,在处理腐败的鱼、肉、蛋类,疏通下水道管线、阴沟,清洗陈旧咸菜池、化粪池、酒窖、造纸厂的贮纸浆罐等都可能接触到硫化氢。低浓度的硫化氢气体溶解在黏膜表面上的水分中,并和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黏膜有刺激作用,可以引起眼睛刺痛、怕光、流泪或咽喉痒、咳嗽。如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可出现头昏、头痛、全身无力、心悸、呼吸困难、口唇及指甲呈青紫色,严重者伴有抽筋,迅速进入昏迷状态。防治硫化氢中毒,对急性中毒患者应迅速移至新鲜空气处,使患者安静、保暖。对呼吸暂停者施行人工呼吸。如果在深沟、池、槽等处抢救患者,抢救者自己必须戴供氧式面具,并腰系绳子,以免抢救者中毒。五、氨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有特殊的恶臭,易溶于水,俗称“阿摩尼亚”,具有强碱性。氨是制造各种含氮物质的重要工业原料,可用以生产氮肥、硝酸、冷冻剂等。在生产中,不注意预防或在运输液氨时钢瓶阀门漏气,可造成大量氨气外逸,发生氨中毒。氨易溶于水,与人体的黏膜或皮肤接触后,很快溶解在组织的水分中,成氢氧化氨,具强碱性,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对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有溶解作用,所以碱性灼伤较难治愈。低浓度的氨对眼和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引起流泪、流涕、咽喉充血、疼痛。高浓度的氨可引起剧烈咳嗽,气急、胸闷、胸痛、口唇和指甲呈青紫色。浓氨水接触皮肤可引起碱性灼伤,有剧烈疼痛,皮肤表面呈暗红色,有时有水疱。如氨水溅入眼内,可引起眼睛红肿热痛、羞明、流泪和视物不清等。严重的引起角膜灼伤。防治氨中毒,必须对生产和贮存氨气的设备应用防腐材料,并建立定期维修制度。进行密闭生产,加强通风、排毒,从事氨作业操作者,应戴橡皮手套、围裙和眼镜等。如发生氨气中毒,病人不要慌张,要保持安静。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立即移到新鲜空气流通处,对缺氧的给予吸入氧。如有皮肤和眼睛接触氨水的,速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4%硼酸水冲洗眼睛,并涂金霉素眼膏,以防止继发性感染。六、硝基苯和苯胺硝基苯又称苦杏仁油,是一种微黄色油状液体,略有芳香苦杏仁味。硝基苯的衍生物三硝基甲苯,简称TNT,为淡黄色结晶,有强烈爆炸性。苯胺俗称阿尼林,为棕色油状略带芳香气味的液体。硝基苯和苯胺广泛用于制造染料、医药、印染、油墨、橡胶、香料、炸药等。硝基苯、苯胺都易经皮肤吸收。在生产环境中,其蒸气可自呼吸道吸入外,还可经皮肤侵入。空气湿度高时可增加其吸收。硝基苯和苯胺进入人体后作用于血红蛋白,生成变性血红蛋白,造成机体组织缺氧,还可使红细胞脆性增加,引起溶血性贫血。对肝脏也有损害,尤其硝基苯,可产生中毒性肝炎。生产现场中如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发生意外事故,毒物在短期内大量吸入或从皮肤侵入可造成急性中毒。病人有头晕、乏力、烦躁不安、心跳加快、紫绀、贫血等症状。肝脏受损害时,出现尿少、蛋白尿,尿中有管型。肝脏受影响时,有肝脏肿大、压痛、肝功能异常,甚至黄疸等。局部接触部位,可致皮炎。毒物长期少量吸入或经常少量污染皮肤,可致慢性中毒。常见症状有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多汗、心率过缓或过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还可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内出现小圆包涵体。末梢神经受损害时,有麻木、感觉异常等。病人还可发生肝脏损害,表现为肝脏肿大、压痛、肝功能异常。局部接触部位的皮肤有皮疹、皮炎、色素沉着等。三硝基甲苯慢性中毒除可有上述症状外,对肝脏损害较明显。对造血系统影响严重时,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少量接触,能引起部分工人眼睛的晶状体浑浊,即所谓“TNT白内障”。急性中毒病人,应立即移到空气新鲜处静卧,用微温肥皂水洗净污染皮肤的毒物,更换已被污染毒物的衣服,给病人间歇吸氧,并服用维生素C和保肝药物如肝泰乐等。针对变性血红蛋白,轻者可用50%葡萄糖液和维生素C静脉注射,较重者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1%美蓝加入50%葡萄糖液,适量静脉注射。在无美蓝时,可用20%硫代硫酸钠液适量静脉注射。慢性中毒主要用中西医结合等综合疗法进行抗贫血、保肝及对症治疗。对中毒较重病人,应调离原工作,一般不宜再接触此类有害物质。防护措施有:1、应使厂房空气内毒物浓度低于最高允许浓度(苯胺为5mg/m3,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为1mg/m3)。2、有条件的工厂,应采用操作自动化、密闭化、管道化。如不能密闭,应加强局部吸风装置。3、接触者应戴防毒面具,穿戴防毒衣裤,下班后更换工作服,勤洗澡。4、有血液疾病,以及明显的肝脏和内分泌疾病的病人,一般不宜参加接触此类毒物的工作。七、高分子化合物我国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产品主要有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常见的塑料有数十种,目前使用较广的有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有聚酰胺纤维(锦纶)、聚丙烯腈纤维(腈纶)等。合成橡胶的主要品种有丁苯、丁腈等。由于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具有强度高、耐摩擦、耐腐蚀、耐高温、绝缘、质轻、低吸水率等优异性能,已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工业以及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大多数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毒性很低,或基本无毒。一般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但某些单体、生产单体的原料、添加剂以及在热加工过程中的分解产物,可引起中毒。工人在生产单体、单体的聚合以及聚合体的加工中,都可能接触某些毒物。例如生产氯乙烯单体的清釜工,如长期接触高浓度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肝血管肉瘤。聚四氟乙烯在热加工时,工人因吸入热分解产物而引起聚合体烟尘热,甚至因吸入剧毒的热分解气体(光气、八氟异丁烯等)而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此外,高分子化合物的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和颜料等,大多与聚合物的高分子仅是机械结合,可从内部逐步移行至表面,从而接触人体或污染水和食品等,使人长期受到慢性影响。因此,用塑料制品长期存放食品是不太安全的。根据目前所知,在接触某些有毒原料、单体、添加剂或热解产物,可产生如下几种表现:1、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的苯乙烯、氯苯、三氯乙烷、环己酮等,可引起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较严重者可有步态不稳、视力模糊、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抽搐;严重者可引起呼吸抑制。2、甲醛、异氰酸酯等可引起流泪、眼结膜红肿、流涕、喉痛、胸闷及咳嗽等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支气管炎、肺炎或中毒性肺气肿。3、如果在生产中不注意预防,而长期接触较低浓度的有毒物质,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表现,如头晕、头痛、失眠、食欲减退、健忘、多梦等现象。4、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树脂、氨基树基和环氧树脂在生产中,酚、甲醛或环氧氯丙烷等均可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轻者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丘疹,稍重者尚可有水疱或局部坏死。继续接触,皮肤损伤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直接接触丙烯腈液体,可引起疱疹,愈合后残留色素沉着。长期接触糠醛的工人,在手和脚上有黄色色素沉着,但对皮肤无损害。高分子化合物中毒的预防,在于做好抢救急性中毒事故的充分准备。安全技术部门要从工艺改革和“三废”综合利用着手,以根除毒害。同时采取必要的密闭通风措施,建立设备维修、安全操作、空气中毒物浓度测定和定期健康检查等制度。工人要学习防毒知识,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积极配合安全技术和医务部门做好防毒工作。第 9 页 共 10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