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社会转型主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883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社会转型主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社会转型主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社会转型主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社会转型主题1(xx浙江六校高三3月联考38)1776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1776年11月16日,乾隆皇帝谕旨“删销书籍,以正人心”。 转引亚当斯密国富论 我们这些在大陆会议上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的代表们,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世界最高裁判者申诉,说明我们的严重意向,同时郑重宣布: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我们完全有权宣战、缔和、结盟、通商和采取独立国家有权采取的一切行动。 独立宣言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里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才能迅速推动财富的积累。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必修二 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然后,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必修二第97页插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说明中、美、英三国政府在1776年时国家事务的侧重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中国是世界最富有国家的主要原因以及英国政府打造“世界工厂”所采取的措施。(11分) (3)从某种程度上说,从1776年开始,中、英、美三国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或走向。请从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上简要说明之。(9分)【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资本主义萌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社会转型主题【解析】(1)侧重点根据材料一“乾隆皇帝谕旨删销书籍,以正人心”可以判断中国是思想专制;根据材料一“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我们完全有权宣战、缔和、结盟、通商和采取独立国家有权采取的一切行动“可以判断美国是政治上的独立;根据材料一“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可以判断英国是经济上自由主义。 (2)第一小问主要原因,从材料二“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可以归纳出农业的发展,人民勤劳。再根据所学知识,从手工业、商业发展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措施,根据课本知识从政治、经济、外交、教育角度来阐述。 (3)从1776年开始,中国仍是封建社会,因此经济上是小农经济占主导,政治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上是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经济上是工业经济,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制,思想上是自由主义思想。美国在1776年之后发展趋势是取得独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展工业革命;颁布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思想上是自由平等思想。【答案】(1)侧重:中国:思想上的专制;美国:政治上的独立;英国:经济上的自由。(6分,每点2分) (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6分,每点2分) 措施:工业革命;民主化改革;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法制化建设;大力兴办教育;对外推行炮舰政策。(5分,答出其中5点即给5分) (3)中国: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3分) 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君主立宪制、自由主义思想;(3分)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种植园经济)、民主共和制,自由平等思想。(3分)2(xx广东佛山二模38)(26分)美国史学家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1600xx中国的奋斗在海内外有巨大影响,以下材料均来自此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部分目录摘编 材料二 “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三章31与第四章42中可能涉及哪些内容。(4分)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19491956年“近代中国”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8分) (3)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天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的天地”有哪些表现。(8分) (4)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作者对“近代中国开端”这一问题所持的观点。(6分)【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社会转型主题【解析】(1)此题问列举,需要从徐中约的著作中判断其内容,第三章31目录是清朝的政治结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军机处、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等归纳,第四章42目录是清朝思想潮流,可以从理学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列举。 (2)此题问原因,结合材料二可以看出要求从三个方面归纳:“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结合时间19491956,可以归纳新中国初期三大制度的确立、民族独立、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苏联的援助等归纳。 (3)此题问表现,结合时间“20世纪50年代以来”可以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归纳,如经济的区域化、国家干预经济、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出现等说明。 (4)此题问分析观点,需要首先提出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以从内部、外部或内外结合分析作者对“近代中国开端”这一问题所持的观点。【答案】(1)列举: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内阁,地方省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理学。(说明:“政治结构”任意1点2分,“思想潮流”任意1点2分。总分不超过4分。) (2)原因: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人民的积极性提高;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苏联的技术、管理、设备等援助,加速了中国基础工业建设和发展;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方针,为新中国建设创造了条件。(说明:答对任意1点2分,要求有分析史论结合,史实1分,论1分。其它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8分。) (3)表现:欧洲国家从欧共体走向欧盟,欧洲合作化程度逐渐提高;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强合作;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出现。(说明:答对任意1点2分,总分不超过8分。) (4)分析一:近代中国开始于1600年,是把中国放在世界范围内考察得来。16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西欧的探险家、商人、传教士的东来,对当时的清朝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近代中国的到来。 分析二:近代中国开始于1600年,是内部发展的产物。中国社会在16001800年期问,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手工业的进步,商业活动的繁荣,城市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和思想潮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中国进入近代中国。 分析三:中国社会开始于1600年是内外结合的产物。(上述两方面结合即可)(说明:理解分析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上述三种分析同等给6分,正确理解作者观点4分,理由2分。其它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3(xx天津七校高三4月联考12)(18分)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 材料二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3)1819世纪的欧美各国属于典型的社会转型期。请从经济、政治方面变化的角度归纳其转型的表现(4分) 材料三 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 (4)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转型及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社会转型主题【解析】(1)结合宋代在科技、金融和商业领域的史实回答即可。 (2)从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时代背景说明即可。 (3)1819世纪的欧美各国的社会转型期是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在经济上的表现是工业革命,在政治上的表现是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建立。 (4)第一小问转型,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转型分别是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史实说明两次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的变化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两次转型时期影响经济体制的因素说明即可。【答案】(1)信息革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金融革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商业革命: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或一批商业名镇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有增强。(3分) (2)原因:政治上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与衰落;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中国厉行文化专制,压制人们思想。(3分) (3)表现:经济上,手工劳动变为机器生产(或工业革命 )。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体。(4分) (4)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2分) 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或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十四大”召开。)(2分)4(xx浙江温州三模39)(26分)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在政治领域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 材料三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明朝政治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10分)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的影响。(12分) (3)综合试题所有信息,概述17世纪中英在政治领域的不同发展趋势。(4分)【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社会转型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概括观点”,依据材料一中“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职在批答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信息从“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的角度说明;第二小问“说明”,依据所学从“内阁的职权和地位以及宦官专权”的角度说明。 (2)第一小问“变化历程”,依据材料二图片中“共和国和护国政体以及复辟政体”以及材料三中“近代宪政体制”从“君主专制君主制废除建立共和国君主制度复辟君主立宪制度。”的角度进行概括作答;第二小问“影响”, 依据材料三中“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来概括作答。 (3)结合材料中中国趋势从“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英国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的角度分析作答。【答案】(1)观点: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4分) 说明: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或宦官专权)。(6分) (2)历程:君主专制君主制废除建立共和国君主制度复辟君主立宪制度。(4分) 影响:君主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2分);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3分);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3分)。 (3)趋势: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英国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4分)5(xx山东临沂三模38)(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2年9月26日,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了中国。这次会见,因为“礼仪之争”而历史闻名。马戛尔尼提出在北京开使馆、设货栈,允许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处贸易,予以英国货物免税或减税等七项请求,被乾隆拒绝。但乾隆本着“怀远柔夷”“薄来厚往”的基本原则,厚重赏赐了英王以及使团的主要成员。使臣对中国做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并且说“只要我们(英国)派两三艘小战舰,不消两个月工夫,就可以把中国沿海的海军全部摧毁。” 摘编自两百多年前,英国代表团访华的真正目的 材料二 如图为英国讽刺画家詹姆斯吉尔瑞笔下马戛尔尼谒见乾隆的情景。穿着法式高跟鞋的乾隆皇帝慵懒地倚在印度式的坐垫上,一边抽着土耳其式的大烟枪一边睥睨着脚下那些西洋的“奇技淫巧”:网球拍、板球拍和乔治三世臃肿的半身像。唯一一个看着像人样的是单膝跪地的英使马戛尔尼勋爵,而他身后的跟班不是撅着屁股行跪拜大礼,就是心怀鬼胎地捧着各式各样的洋破烂。 材料三 大致说来,近代中国的变革至少贯穿了下面四条明显的线索,或称之为四个过程自身衰败的过程、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过程、革命化过程、现代化过程。从起因来看,第一和第三两种是内源性的变化,第二和第四两种是外源性的变化。从效果来看,第一、第二两种趋势引向沉沦,第三、第四两种趋势引向复兴。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马戛尔尼出使中国的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谈谈你对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认识。(4分) (3)根据材料三,从“引向沉沦”和“引向复兴”两方面各选一个近代中国的变革过程,概括其含义并结合史实进行说明。(12分)【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海禁”政策;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社会转型主题【解析】(1)从马戛尔尼出使中国的时间和提出的要求可知原因是英国工业革命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开辟中国市场;从清政府当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英国的影响,可知原因是清政府开放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制约了英国在华商业利益的发展。 (2)第一小问图景,根据材料二对清朝统治者的描述“乾隆皇帝慵懒地倚在印度式的坐垫上,一边抽着土耳其式的大烟枪一边睥睨着脚下那些西洋的“奇技淫巧”和对英国来使的描述“唯一一个看着像人样的是单膝跪地的英使马戛尔尼勋爵,而他身后的跟班不是撅着屁股行跪拜大礼,就是心怀鬼胎地捧着各式各样的洋破烂”,总结图景;第二小问认识,结合英国派使来华的目的、两国社会发展程度和世界发展趋势,总结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贯穿了下面四条明显的线索,或称之为四个过程自身衰败的过程、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过程、革命化过程、现代化过程”和“第一、第二两种趋势引向沉沦,第三、第四两种趋势引向复兴”,结合两种趋势反映的相关史实,论述“引向沉沦”或“引向复兴”任一方面的含义和说明。【答案】(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开辟中国市场;清政府开放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制约了英国在华商业利益的发展。(6分) (2)图景:东方专制主义的专横傲慢和西方商业文明的贪婪觊觎。(2分) 认识:英国为拓展中国市场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交流和碰撞;英国看清了清朝的脆弱与愚昧,为后来侵华奠定了基础;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机遇。(4分) (3)从“引向沉沦”和“引向复兴”方面各选一个。分别概括其含义并进行说明,l2分。(只从一个方面选择的,最多得6分) 含义(3分) 说明(3分) 自身衰败过程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全面没落。 清朝时,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腐朽的经济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晚清政治、军事的腐败,文化的保守等。 半边缘化过程 中国被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列强不断发动对华战争、强签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革命化过程 近代中国内部不断兴起的反侵略和求民主的民族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等。 现代化过程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缓慢转变的过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及发展:中华民国的建立,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 6(xx吉林长春二模40)(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城乡关系,从国家机制看,城市高高凌驾于乡村之上;但从经济看,城市并未能获得独立运行的生命机制。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斌,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 摘自中华文化史(上) 材料二 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比例(%) 数量(万担) 比例(%) 内销 16529 7678 17148 4432 外销 50 2322 21544 5568 产量 21529 100 38692 100 材料三 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一一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顺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摘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1)材料一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依据材料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4分)简述人类社会是如何突破这两种阻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6分)【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转型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导致农村对城市的联系是单向的被动的经济联系,“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可知在经济上城市对农村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和寄生性;第二小问影响,“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可知农村地区受到城市的压迫剥削,导致城乡矛盾激化,造成农村地区经济长期落后。 (2)第一小问现象,“现象”分为外销、内销、产量到1894年发生的变化,可知中国茶叶产销量生产扩大,外销增长,外销比例超过内销;第二小问原因,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三小问影响,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导致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3)第一小问因素,20世纪初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交通不便导致巨额的运输成本是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因素;为保护本国资本主义市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人为因素;第二小问突破,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航运和网络的发展方便了交通和运输,使各地间联系更加密切;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以及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解决了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人为因素。【答案】(1)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2分)在经济上城市对农村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和寄生性。(1分) 影响:受到城市的压迫和控制,导致城乡矛盾激化;(2分)受到城市的剥削,导致农村经济日益落后。(2分) (2)现象:生产扩大,外销增长,比例超过内销。(2分) 成因:列强侵略,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2分) 影响:小农经济逐步瓦解(2分),有利于商业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分) (3)自然因素:交通不便导致巨额的运输成本;(2分) 人为因素: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2分) 突破:在自然因素方面: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航运和网络的发展方便了交通和运输,使各地间联系更加密切;(2分) 人为因素方面: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为世界贸易创造了自由的环境;(2分)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开始建立,世界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朝着自由贸易方向发展。(2分)7(xx福建三明一模38)(36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6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6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8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6分)【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文艺复兴;辛亥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社会转型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状况的角度展开;第二小问主张,服务于“专制主义”的主张如法家的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如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 (2)第一小问相似,根据所学知识,李贽和文艺复兴思想家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第二小问不同,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第三小问根源,根据所学知识,明清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而文艺复兴的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 (3)时间的跨度是1850-1930,根据材料三,社会转型的角度可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化、科学化三个角度展开,将期间的史实代入角度进行论述即可。 (4)根据材料四,“三元并存与互补”指的是“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从这三个角度展开,阐述社会转型的表现即可。【答案】(1)原因: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 政治: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每点两分,共6分) 主张:专制主义: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2分) 以民为本:孔子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4分) (2)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2分) 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2分); 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2分) 根源: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分) 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2分) (3)表现: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创办近代机器工业。(4分) 政治民主化: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4分。) 思想自由化、科学化: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与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2分) (4)表现:提出依法治国并写入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2分)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2分)8(xx江苏南通一模22)(11分)英国家庭的演变与近代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17世纪的英国社会,家庭生产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工匠的一家一户的劳动单位中进行,户主对家庭成员仍具有在经济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管理的职能。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 孟庆芒试析1618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 材料二 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认为在核心家庭中,“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 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前后英国家庭功能出现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条件。(3分) (2)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政治经济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社会变迁与家庭演变的关系。(2分)【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社会转型主题【解析】(1)根据题目中“18世纪前后英国”,可结合工业革命的知识。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工匠的一家一户的劳动单位中进行”、“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等家庭功能方面的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材料一中“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父亲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得出父权制衰弱,据材料二中“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的经济依赖减弱”得出妇女经济地位提高,据“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得出家庭成员逐渐平等,据“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得出家庭情感增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材料二中“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3)本题导语提示了“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问题(1)“影响这一变化”、问题(2)“妇女地位变化的政治经济影响”来概括作答,要注意全面表述相互关系。【答案】(1)变化: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渐消失。(1分) 条件: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机器工业生产取代家庭手工生产。(2分) (2)进步:父权制衰弱;妇女经济地位提高;家庭成员逐渐平等;家庭情感增强。(4分) 影响: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英国议会民主化进程。(2分) (3)关系:家庭演变是社会变迁的集中反映;社会变迁与家庭演变相互促进。(2分)9(xx山东聊城一模38)(24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8分)并概括说明变化的特点。(4分) 材料二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中国的变化“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史实说明这些因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表现。(4分) 材料三 国庆六十周年之际,在一部六十年与六十部的专著中,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位列第一。有人把这部诗歌称为“开国之绝唱”。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请结合建国初期的史实加以说明。(8分)【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社会转型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变化,依据材料一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社会性质的变化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特点,从魏源师夷长技,到洋务运动,再到戊戌变法,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改革,由科技到制度,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从洋务企业、民族工业的发布可见其分布的不均衡性。 (2)制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诸多因素,包括内部的封建势力、封建思想制度,以及外国资本主义,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民族工业发展的举步维艰,分析这些因素对它们阻碍的表现。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巨变,表现在政治上三大民主制度的建立,经济上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外交上外交政策的确立和成就,以及社会习俗方面,特别是婚俗的变革,结合相关史实回答。【答案】(1)变化:经济结构:近代企业出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阶级结构:出现了买办阶层、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社会生活:西方衣食住行和娱乐方式等传入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社会性质: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门被迫打开。(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4点即得满分。) 特点:被动性:在外国冲击下出现;渐进性:由表及里,逐渐展开;不平衡性:变化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 (2)表现:封建制度制约使洋务运动失败;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使戊戌变法失败;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反扑使辛亥革命成果失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封建思想根深蒂固,阻碍了社会变革。(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 (3)说明: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制定了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进行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了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全新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制定了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制。(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4点即得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