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性质和特征.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730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的性质和特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文学的性质和特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文学的性质和特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与新闻学院 郭芳丽 15923662598 gfl_925,文学概论,第一编 文学本质论 第一章 文学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及其 他艺术 社会意识形态 一般意识形态:哲学、宗 教、道德 上层建筑 “社会结构” 政治的上层:政治、法律制度 经济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力状况,根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论述,我们可知: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部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最终为经济基础所制约,同时又反过来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而文学的本质,就在这一特定的位置上得到界定。,经济基础: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与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相应的分配关系、交换关系等; 上层建筑: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人类社会一切精神活动的总和,包括政治观点、法律观点,以及哲学、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二、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 1、意识形态的含义 1)从事物的存在方式来说,意识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态。总的来说,世界万物以两种形态(方式)存在: a、是物质形态:日、月、山、川,花草树木、建筑家具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 b、是以精神、观念的形态存在的东西:情感、意识,包括宗教、哲学、道德、艺术等。,2)意识形态是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形态是我们对世界(或事物)的一种认识形式。,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看世界的角度,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即意味着不同的社会对世界(事物)有不同的认识。 文学以它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中对事物的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体现出它的意识形态属性。 例如:美国小说老人与海、电影阿甘正传;,所以,文学是有强烈的思想倾向性的,它通常是作家(及其那个时代的人)对世界以及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一种理解、认识,这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是相似的。,2、意识形态性的体现 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的一般性质:归根到底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经济基础决定着文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演变;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制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文学的题材来看,一定时代的文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而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性质,最终是为经济基础所制约的 。,其次,从文学的风格来看,每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成,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而总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原因。 “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再次,从文学的样式和类型来看,它们的产生、演变和衰亡都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文学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会对经济基础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读者思想观念的影响,进而影响对经济基础。文学可以成为教育和鼓舞人的途径和手段。 例如: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三、文学的相对独立性 虽然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总是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但它作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一经产生,便对社会经济基础形成了相对独立性。,文学对社会经济基础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总是受到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的支配而呈现出特有的面貌。 注意:不过从政治到文学之间总是存在着许多中介因素,这些中介因素与政治和文学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从而政治对于文学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一一对应的。,政治斗争推动文学发展。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会影响文学的性质和方向。如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抗日文学、先秦诸子散文的政治色彩。 政治思想统治影响并干预文学发展。统治者的政策、制度、方针会影响到文学的兴盛或萧条,如“建安文学”、文革文学、清代的文字狱等。 政治风尚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不同时期的政治状态会影响到文学的内容与风格,如“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2、文学也常常因受到哲学、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改变其总体性质和发展态势,从而表现出并不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迁相同步的相对独立性。 文学与哲学关系: 苏东坡 “儒释道”哲学观(儒家的入世正统,佛家的“传达佛理,表现悟境”,道教的“外无可欲之境,内无能欲之心”) 通脱无碍的姿态和积极乐观的信念 “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旷淡、超逸、灵动、缥缈”文风,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并不会随着它由以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消亡而消亡,而常常是经过时间的淘洗沉淀下来、积累下来,变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资料”,构成了以后文学发展的一种前提和基础。 1)传统的主题、题材和审美经验 。 2)某种文学形式 。,四、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1、何谓审美?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指导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从目的上,审美是无功利的; 从方式上看,审美是形象的; 从态度上,审美是情感的。,补充: 人类掌握(认识、理解)世界的方式: 实践的方式:人改造世界:移山、填海、栏河、筑坝 认识的方式:自然科学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研究; 宗教的方式: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伦理的方式:以博爱仁慈对待世界万物,或相反; 审美的方式:世界是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对象;,2、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以审美的方式去把握世界,这是他不同于其他把握方式之处,是一种特殊的方式。而文学以审美方式掌握世界又始终是与意识形态交织渗透在一起的。因此,审美意识形态就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教材P54) 例如:鲁迅肥皂,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三个方面 1)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目的) a.文学的无功利性: “非物质的实用功利” 文学的无功利性,是指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都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既不寻求经济的、或政治的实际利益,也不是为了直接达到科学求知的目的。 关键词:“虚静”,b.文学的功利特性: “有精神的审美功利” 文学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不具有物质性的实际功利,但具有精神性的审美功利,它能给人以审美愉悦,进而影响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艺术及于人生的效果,其实是很简明的:不外乎吾人面对艺术品时直接兴起的作用,及研究艺术之后间接受得的影响。前者可称为艺术的直接效果,后者可称为艺术的间接效果。因为前者是艺术品的效果,后者是艺术精神的效果。” 丰子恺艺术的效果,2) 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表现方式 ) a.文学的直接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即指文学是以形象或审美形象这一形态存在的。文学形象是艺术形象的独特形态之一。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教材P61香菱学诗),b.文学的理性,即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文学活动必然依赖于理性思索,是一种复杂的理性活动; 具体表现为: 创作和欣赏的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理性的抽象思维,素材的选择、人物的设置、预测读者和批评界反应等都掺杂在作者的理性思考过程中; 在艺术作品的感性形象中蕴含着理性意味。作品的内容,情感与理性交融的情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更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3) 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态度) a.文学的情感性:审美情感 文学情感是一种审美情感,它是指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作家的主观态度,或由审美形象激发的读者的情感体验。,从内涵看,审美情感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典型情感。 金圣叹:“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决不是此一人自己文集。” 卡夫卡变形记人变甲虫,“异化感”、“工具感”、“亲人间的疏离感”现代人通常之感。,从性质看,审美情感不同于随意发泄的日常情感,而是一种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与审美形象相互渗透。,b.文学的认识因素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识因素,即作家对社会现实客观理智的反映,对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有些人有意为之: 巴尔扎克:巴黎的“书记员”。 “社会百科全书”,全部作品分为三大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风俗研究的内容最为丰富,是人间喜剧的主体部分,它又分为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旅生活和乡村生活六个场景。,有些文学家往往否定作品的认识因素: 凌宇问:边城、黔小景、贵生等篇是否含有人生莫测的命定论倾向?(或“一个胆小而知足且善逃避现实者最大的成就。”) 沈从文答:我没有那么高深寓意,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企图从试探中完成一个作品,我最担心的是批评家从我习作中找寻“人生观”或“世界观”。,“形象情感认识”整体,交融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