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538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高考文综模拟试卷,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必修全部内容。其中地理卷111题、36题、37题,42题旅游地理,43题自然灾害,44题环境保护。试试题总体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以全新的地理背景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能力的应用情况,重视学生地理素养的考查。本试题重点考查点主要为:工业生产的分布及区位因素、不同省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等值线、农业生产部门、地理信息的处理、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壤的形成过程、农业区位因素、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考查知识点全面,并且突出地理主干知识,是一套不错的文综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424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中国大陆自行车产量、出口量、国内消费量均占世界首位。图1示意中国大陆xx年与2011年自行车产量(产量大于1万辆)的省区分布。读图回答12题。图11. 关于目前我国大陆自行车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向中、西部进行大规模转移 B以大型国营企业为主C集聚现象更趋明显 D主产省区产量增加迅速2. 表一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我国大陆自行车的产业布局属于 因素模式原料能源市场劳动力技术32211231211132221123注:表中数值大小表示各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的强弱,数值越大影响越强。表 一A模式 B模式 C模式 D模式【知识点】 本题组考查工业生产的分布以及区位因素。【答案解析】 1C 2C 解析:第一题, 从图中数据看我国自行车的生产东部省份处上海以外都呈增加趋势,也不是产量迅速增加,这体现集聚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但中西部省份虽有大幅度增加的也有大幅度减少的,不能说明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同时通过该示意图不能看出生产企业的性质,故排除A、B、D,选C ;第二题, 自行车的生产基本与我国人口分布一致,是属于市场导向型的工业,而在表一中,对市场依赖最强的模式,故选C。【思路点拨】看好图,找出其变化规律,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表二:xx年四个省份地理数据统计情况。读表判断第34题。省份地理要素65岁人口比重93%78%63%76%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6544029:30:4111:55:3414:58:28人口年均增长率153%098%083%016%城市化率62%491%447%48%3、四个省份对应正确的是A浙江、河南、青海、海南 B河南、浙江、海南、青海C. 浙江、海南、青海、河南D海南、浙江、青海、河南4下列关于四个省的说法不正确的A. 省份人口年增长率大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B. 省份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C. 省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低D. 四个省份中省份老龄化程度最重【知识点】本题组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城市化、人口结构、增长的差别。【答案解析】3 C 4 B 解析:第三题,由题干信息,结合表格,省区工业化高、城市化水平最高,应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可排除B;省区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说明这里交通便利,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大,并且海南经济的发展注重旅游业,可推断省为海南省,故排除A,青海与河南相比,青海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要高于河南,排除D,故选C;第四题,第二题,海南省是由于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使其第三产业比重高,而非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青故该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思路点拨】把握好我国各省市区基本基本情况及的差别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芬瑟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630平方千米(如下图所示)。岛上分布的沙漠在世界最古老沙漠中面积最大,现在仍然保留着3万年前的风貌;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读图2完成56题。图25关于芬瑟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作用而形成的B. 是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C. 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而形成的D. 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的6. 芬瑟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的雨林植被,原因可能有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传播到此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沿岸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A. B C. D.【知识点】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容 【答案解析】 5A 6C 解析:第五题,芬瑟岛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部,即使全球变暖对这一地区的降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排除B,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和东南信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排除C,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分布于巴西的亚马孙地区,排除D,而这里的沙漠很可能是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以及海浪搬运的海沙在此堆积而成,选A。第六题, 热带雨林植被是在水分充分条件的下形成的,根系退化,不发达,并且芬瑟岛距离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分布区距离近,有可能树种被传播与此,这里受东南信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气温高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故排除含有的选项,选C。【思路点拨】图3中,左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右图为左图某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回答7-9题。图37据左图可知甲村较乙村A白昼长 B规模可能小 C灾害多 D降水多8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A基塘农业是该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B终年高温多雨,水稻、甘蔗和油菜是这里重要的农作物 C河流两岸排水良好的山坡上茶园分布广泛 D泥石流是影响该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自然灾害9据左图信息,可信的是A. 台阶路比索道坡度大 B. 河流总体为自东向西流C. P所在地点地形平坦 D. Q附近公路沿山脊蜿蜒【知识点】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农业生产、地理信息的处理的相关知识【答案解析】 7 B 8C 9C 解析:第七题,甲位于山谷的东侧,乙两地位于山脊的东侧,受地形的影响甲地可能日出较早,而乙地可能日落较晚,不好比较两地的昼夜长短,排除A,二者距离较近切都位于山坡位置,很难比较两地自然灾害频次和降水多少,故排除C、D,而甲地位于山坡,地形坡度较大,乙位于山谷地形较平坦,更有利于聚落的发展,因此甲聚落的规模可能小,选B;第八题,根据经纬网知该地位于云贵高原,而基塘农业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排除A,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排除B,因为该地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干旱对这一地区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排除的,亚热带的山坡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故选C。 。第九题,示意图中索道要选择在两点之间坡度大,中间没有阻挡的地方,即使建设台阶路也不比坡度大,排除A,起讫点要求地势平坦,好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河流是由东北方向流向西南,排除B,Q附近公路沿山谷蜿蜒,排除D,选C。【思路点拨】了解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解答第七题的关键:昼夜长短、聚落发展、自然灾害、降水等;做好区域定位是解答地不同的关键;把握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处理第九题的基本。读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图4)(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完成1011题。图410图中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较小,为减小蒸发量,树木以针叶为主B光照较弱,植物光合作用弱,生长缓慢C人口众多,过度樵采,植被覆盖率低D热量不足,森林较少,植被稀疏11当秘鲁渔场渔业大幅度减产时,图中地区叶面积指数在未来一年内变化趋势为A100E以西地区变大,100E以东地区变小B100E以西地区变小,100E以东地区变大C100E以西地区和100E以东地区都变大D100E以西地区和100E以东地区都变小【知识点】 本题组考查地理环境以及环境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答案解析】 10D 11 A解析:第十题,100E以西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强,准备覆盖率低,排除A、B、C,选D ;第十一题,秘鲁渔场渔业大幅度减产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或造成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减少,发生干旱使得植被生长变差,而西部的气温会相应升高,有利于植被生长,故选A。【思路点拨】把握好我国的地形分布以及地理环境整体性,是处理问题的核心。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36.(24分)读世界某区域图(图8)和该区域内A、B、C三城市气候统计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图8图9(1)顿河因其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所以在世界上享有“静静的顿河”美誉,分析原因(8分)。(2)分析里海水域渔业资源逐年减少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土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并分析该地区农业开发可能对黑土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知识点】 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环境变化的原因、土壤的形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答案解析】(1)顿河流经地区为平原地形,地势起伏小,(2分)河流流速缓慢(2分);顿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且全年降水较为均匀,(2分)水量较少且稳定(没有特别大的汛期)(2分)所以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解析:“静静的顿河”与其流域内径流量小且稳定,水流平缓等有关,这些条件的形成要结合题目所给的背景材料即:顿河流域内的等高线地形图、气候资料进行分析。(2)减少原因:石油资源开发等造成的水质污染;内流湖,入湖盐分的增加和蒸发,湖水盐度升高;过度捕捞。(每点2分,共6分)解析:里海渔业资源的减少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要从过度捕捞、湖面减小、水质恶化,环境污染进行分析。(3)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2分);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2分);地形平坦,降水相对较少,风力及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有机质易于留存(2分)土地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土壤侵蚀程度(风力侵蚀和水土流失),导致黑土肥力下降(2分); 农药使用,使土壤遭到污染(2分)解析: 黑土是一种肥沃的草原土壤,其形成有良好的植被条件、地形、外力侵蚀作用弱以及低温有机质分解慢等有关。【思路点拨】解答本题:(1)仔细读图,找出图中所给的信息在答题中的地位和作用,(2)认真读题,看题目的要求,从理论上角度分析其可能性,(3)联系所学知识,运用其规律方法。37(22分)图10和图11分别为莱茵河与湘江流域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图10图11图12材料一:橘子洲(洲上多美橘,故以为名)位于湘江长沙段,东临长沙城(图12)。 表3为柑橘的生态要素和长沙的气温状况。 表3 (1)评价橘子洲“美橘”生长的气候条件。(8分) (2)判定甲区域的年降水量,并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说明你的判定。(4分) (3)湘江航运价值仅及莱茵河的1/10。有人提出将湘江建成为“东方莱茵河”的航运规模经济。对此你是否支持,并说明你的理由。(10分)【知识点】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河流开发【答案解析】(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益橘树生长(2分);冬季月均温在0C以上,利于橘树越冬(2分);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柑橘生长期长(2分);冬季寒潮南下,橘子洲易出现低温冻害天气(2分)。解析: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需要从气温、降水、水热配合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2)降水量小于1400mm(2分)。因南面及东面的南岭等山脉的阻挡,该区域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地带,因此降水量比四周少(2分)。解析:从河流的流向看甲区域位于南岭的西北方向,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位置,降水较少,应少雨1400 mm;(3)支持。水系发育好,流域面积广,可通航里程长(2分);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2分);干流流量大,水位深,干支流适宜大、中、小型船舶航行(2分);水运运价低,通过洞庭湖连接长江航运,可通东达西,开发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分);在河流开发中,除航运价值外,可获得综合效益(2分)。不支持。湘江为自然河道,流量季节变化大,不利航行(2分);若改造干支流,修筑大量人工运河,费用大(2分);没有形成河运络,离出海口远,运输成本高(2分);区域内经济不如莱茵河发达,可供运输的货物量少,开发的经济意义不大(2分);河道开发将破坏自然生态(2分)。解析:对于选择正确与否(支持与否)的问题,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为自己的观点写出理由。【思路点拨】河流航运条件的分析的方法:(1)流域内的水系情况,支流众多,通航里程长;(2)流域内的降水情况,直接影响河流的径流量,影响通航;(3)流域内的地形,影响水流;(4)流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影响航运量的大小;(5)该流域与是否有运河与其他河流相连,影响航运的腹地范围。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2(10分)旅游地理游憩区是景区一种很重要的功能区,是作为人们休息娱乐,减轻旅游疲劳的场所,图为某沿海旅游景区规划图,读图15完成下列问题。若在图中A、B、C地建设游憩区,请选择一地并说明理由。(10分)【知识点】 本题考查旅游规划的内容【答案解析】选择B地; 理由:B地为沙滩,景观的娱乐性强;位于主要景点的中间,地理位置优越;C地区为生态保护区;A地区建筑物多,环境容量小。解析:旅游游憩区应建在主要景点附近或中间,同时要与城市建筑区先分开,旅游的发展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思路点拨】旅游游憩区的区位选择:(1)应建在主要景点附近或中间,有利于游客就近休息,(2)与城市建筑区先分开,避免游客与城市居民的相互干扰,(3)避开主要生态保护区,旅游的发展要保护好生态环境,(4)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6为一段时期内我国某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等值线图。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16(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要说明形成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6分)(2)在寒潮来临之际,当地菜农常采用浇水或释放烟雾的方法来防御蔬菜冻害,其中隐含的地理原理是什么?(4分)【知识点】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及采取措施的地理原理。【答案解析】(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2分)。由西北向东南,距离寒潮(冬季风)的源地越来越远(2分);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对寒潮有阻挡作用,中部西北东南走向的盆地有利于寒潮通过(2分)。解析:从示意图看,寒潮灾害发生的频率由西北向东南减少,并且盆地西侧多于东侧,太行山逸动最少,其原因与距离冬季风的远近和地形有关。(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少地表温度的下降幅度;(2分)烟雾可以增加大气中的颗粒物含量,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减少冻害。(2分)解析:防寒潮:菜地浇水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不利于降温,释放烟雾是利用大气的保温效应。【思路点拨】对于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要说明哪里多,哪里少(或是高低的变化),说出一种变化趋势;地理原理的应用要联系所学地理知识。44(10分)环境保护图17是我国部分城市、工矿区及农村地下水污染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 例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区城市地下水污染中等区工矿区地下水污染严重区工矿区地下水污染中等区农村地下水污染中等区农村地下水污染较轻区图17(1)说明我国南北方地下水污染的差异,并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2)简述农业生产中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措施(4分)。【知识点】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的地区差异、形成原因、防治措施【答案解析】44(10分)(1)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严重(2分);北方以城市和工矿区水污染为主,南方地区以农村水污染为主(2分);北方地区降水少,径流量小,水体自净能力较弱,南方地区相反(2分)。解析:从图示看城市、工矿区、农村都是北方的污染要严重与南方地区,在南方以农村污染为主,其自然原因与南北方之间的河流径流量差异有关(2)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控制农业污染(2分);利用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2分);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2分)。(答出2点得满分)解析:无论是是污染水资源都包括:减少污水排放;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加大管理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思路点拨】读图、用图,析图,找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