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仿真(一) 文综历史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495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仿真(一) 文综历史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仿真(一) 文综历史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仿真(一) 文综历史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仿真(一) 文综历史 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中多数篇章是孔子弟子的作品,其中写道:“君天下曰天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写道:“皇天右而子之,号称天子。”以上两种对“天子”的说法A. 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主义的色彩 B. 都反映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 都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 D. 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25. 1837年6月,中国时报发表文章称,假如设在广州的领事得以立足,“那么一俟机遇来临,如碰上革命或事态逐渐变迁,他就能抓住时机,一举而推开中华帝国的大门。”这里的“机遇”是指后来发生的A. 清政府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B. 清政府派林则徐查禁鸦片C. 清政府派琦善为议和大臣 D. 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26. 李德在中国纪事中写道:“1934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全同外界隔绝,此事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他们从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那里,具体地说就是从共产国际方面,既不能得到忠告,也不能得到帮助。”而这产生的实际后果是中国共产党A. 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B. 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C. 撤销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 D. 背离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7.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正如学者徐昕所指出:“在交织着新旧内外各种矛盾的历史性冲突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从中国的世界到世界中的中国的根本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转变一直延续到今天。”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两大杠杆。这“两大杠杆”是 实现民族独立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发展生产力 全球化A. B. C. D. 28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西班牙成为世界工业生产中心B清代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1866年后又经过了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英国已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度D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内乱之原因中提及:“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认识到军阀和帝国主义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障碍29下表是中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单位:%)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国有企业776760649546集体企业224235321356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0053098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有建立经济特区 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 B CD30.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A. 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B. 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C. 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D. 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31. 下表反映了欧洲移民的迁移状况,其原因包括欧洲移民迁移状况表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阿根廷185619326 400 000加拿大182119325 200 000巴西182119324 400 000澳大利亚186119322 900 000英属西印度群岛183619321 600 000南非18811932900 000新西兰18511932600 000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 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 目的地的人口比较稀少 生产率增长和医学进步导致欧洲人口急剧增加 铁路和汽船能将大批人运过海洋和大陆A. B. C. D. 32. 观察以下两幅图,其中图二的标题为“攻打冬宫”。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表现在图一图二A. 背景方面 B. 进程方面 C. 结果方面 D. 意义方面33. 到1922年年底,列宁已经充分认识到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适合俄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体制和具体方法。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是A. 巩同个体农民经济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 实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计划经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 组织农民参加共产主义建设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社会主义D. 巩固个体农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实行社会主义34. 19世纪末,田纳西流域是童山濯濯的贫瘠地区。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会曾两次通过在此建设水力发电工程的法案,先后为柯立芝和胡佛两位总统否决。罗斯福一向对造林和水土保持深感兴趣,当选总统后,提出并实施了田纳西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罗斯福实施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 改善自然环境 B. 利用水力资源C. 扩大用电范围 D. 改善人们生活35. “他为自己的创作提出了目标:法国社会将要作为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能体现这一创作目标的文学作品是A. 安娜卡列尼娜 B. 巴黎圣母院C. 人间喜剧 D. 老人与海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近代以来,中国人川流不息地向海外迁移,其中有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潮。 材料一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更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息息相关。一方面,自清朝乾隆以来迅速飙升的人口增长使中国人口在进入近代之前达到了43亿的最高记录;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这种人口优势不仅没有转变为生产力,反而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导致农村经济破产的背景下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人们被迫背井离乡,迁移成为一条谋生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以荚、法为首的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目的不仅要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也把目光瞄准了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尤其黑奴贸易废除后,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十分昂贵,贩卖华工成为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就这样,大量中国人口就被列强和商人以招募劳工的形式贩卖到欧、美、澳洲和东南亚地区。另外,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的几乎所有不平等条约中都包括了赋予外国在华招募工人的权利这一项内容,从而把西方列强在华招募、掠夺劳工的行为合法化。1893年,清朝政府正式废除了延续了200多年的海禁政策,允许国人自由移民,并设立领事专职保护海外侨民的利益。突飞猛进的近代航海技术最终将中国人带到了陌生而遥远的异国他乡。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再次掀起新的较大规模移民潮。这一时期,中国调整内外政策,实行改革开放,纠正了对“海外关系”的许多错误认识,广大侨眷及海外侨胞成为对外开放、对外联系的最活跃的一部分,他们之中蕴藏着经济和智慧的潜能,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人们也认识到,中国的发展需要走向世界,自我封闭难以发展,中国必须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的知识才能走向繁荣富强。70年代后期,中国与长期敌对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关系的改善并建立了外交关系,放宽了移民政策,尤其是向发达国家派遣了大量留学生,为新移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新移民突破了他们祖先的行业取向,涉足于居住国的商业、科技、教育、金融、服务等各行各业,其中有不少人崭露头角,成为本行业的精英。长期以来,华人移民大多数已融于当地社会,成为居住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参与当地的政治经济事务,其地位大有提高。大陆新移民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大陆走向开放、走向世界的一种标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出现海外移民高潮的历史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现代中国移民高潮的新变化,(6分)说明现代中国移民高潮产生的重大影响。(7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行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年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当从中国回来的传教士们受到精英们的热捧,他们的书简也被视为经典。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当时一些欧洲学者甚至认为,发现中国可与15世纪发现美洲大陆媲美。当东印度公司把订制好的精美瓷器运回欧洲大陆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在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方式”。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英国诗人丁尼生说:“欧洲的50年,胜过了中国的一甲子。”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评述材料中关于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材料二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材料三 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9分)(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6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认为在专制政体下是“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立宪政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今此立法权归于众,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材料二: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准则,选举产生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1) 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8分)材料三:我们提倡民权,便不可完全效仿欧美。我们不完全效仿欧美究竟要怎样去做呢?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俗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中国社会既然是和欧美不同的,所以管理社会政治,自然也和欧美不同。 -孙中山谈民权主义(1924年4月20日)(2) 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7分)47.(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14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1)图14中欧洲政治格局有何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比较上面二图指出同盟国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7分)(2)据图15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不利条件是什么?有何影响?(8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产生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分别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亚里士多德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政治机制的运行以法律为最高原则,并为法律所制约。以道德优良的生活为宗旨而既能治理又乐于受治的人们。美德乃是牵涉到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它乃是两种恶行即由于过多和由于不足而引起的两种恶行之间的中道。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9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6分)要求: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限80100字;表述成文。文科综合仿真(一)参考答案历史部分242526272829303132333435DBADDABCBADC40.(25分)(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中国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发殖民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利益的驱使及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招募劳工的特权;清政府海外移民政策的变化;中国人的海外移民传统;近代航海技术的进步。(答出任意六项即可得12分) (2)新变化:由被动移民转变为主动移民;移民职业呈多元化;移民政治经济地位有所改观。(6分)重大影响: 广大爱国侨眷及海外侨胞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3分)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2分) 促进了移民所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国。(2分)41(12分)参考答案一:赞美中国。(2分)伏尔泰等等未到过中国,他们是通过东来归国的传教士、商人等或其著述了解中国的,对中国的认识是感性的。(6分)他们赞美中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现实欧洲的反封建斗争。(4分)参考答案二:贬低中国。(2分)此时欧洲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向工业文明社会迈进,而中国仍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阶段。(4分)先进的欧洲对古老中国进行了侵略,欧洲人对中国的贬视实际上是对东方中国的偏见,是一种欧洲中心论思想。(4分)其言论是为其侵略行为服务的。45(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9分)(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2分)答哪一点均可 若认为材料一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 (4分)若认为材料二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4分)若认为材料三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4分)46(1)材料一康有为宣传“立法权归于众”的思想,材料二规定“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都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两者在本质上一致。材料一设想的“立宪政体”改良维新在实践中破产,为材料二民主革命建立共和政体提供反证。(8分)(2)观点:中国的民主道路不能完全效仿西方,必须走中国自己的路。(4分)原因:由于国情的千差万别,各国的民主道路各部相同(3分)47.(1)特点:形成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基本矛盾:法德矛盾;德奥矛盾;英德矛盾。变化: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作战。说明: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一切以其国家利益为转移。(8分)(2)特点:遍及欧亚非地区,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且有东西两条主要战线; 战争同时在陆上海上进行;战争主要是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3分)不利条件:腹背受敌,两线作战。(2分)影响:导致同盟国集团最终失败。(2分)48(15分)(1)相同;中庸;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秩序。(9分)(2)评述:孔子: 背景: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转型)。(2分) 目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2分) 影响: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为后世道德规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或成为正统思想)。(2分) 亚里士多德: 背景;雅典民主共和制的繁荣与衰落。(2分) 目的: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2分) 影响:丰富了后世民主思想的来源。(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