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9周周考试题(附答案详解).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472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9周周考试题(附答案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9周周考试题(附答案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9周周考试题(附答案详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9周周考试题(附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下图比较直观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经济状况,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有()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方式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耕作方式主要是铁犁牛耕农业是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A BC D解析:解答本题一定要抓住题干要求,解读信息一定要来源于图片本身。虽然农业是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图片本身并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答案:A2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A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B鼓励土地买卖C尊重业主对土地的所有权D禁止开垦荒地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结合所学可知,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确立,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并无买卖交易发生”,排除B项;D项说法与题干中“开垦荒地而获得”的信息相矛盾,排除。故选C。答案:C3.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A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B依赖于商品经济而生存 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D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情况解析:材料中“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和“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说明C项准确。答案:C4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解析:材料艺术化地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状况,但是,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是在极低的生活标准下的自给自足,农民非常贫穷,所以应选择B项。答案:B5明代缪宗周诗云:“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体现了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B反映了明代水路运输的发达C透视出明代手工业生产状况D折射出明代冶铸业技艺高超解析:由诗中的“舟帆日日蔽江来”可知当时瓷器贸易兴盛和水运发达,故A、B两项正确;由诗中的“陶舍重重”可知该诗描述的是明代陶瓷业的生产与运输状况,故C项正确。D项在诗中没有体现,故选D。答案:D6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材料主要反映出苏州()A人们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勾结欺压百姓D大量产业工人失业罢工解析:根据关键信息“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染工”“机房”等可知,题干材料叙述的是明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答案:B7.上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解析:由题干表中数据可知,明清时期农村集市数目增长很快,说明这一时期农村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表中无从体现,排除。答案:A8. 下图是天工开物中对我国古代某一手工业生产工序的介绍。据图判断,这一手工行业应是()A制瓷业 B造纸业C棉纺织业 D印刷业解析:注意分析图片,图1是寻找木头等材料,图2是捣烂材料,图3是进行加工制作,图4是把制作出来的东西晒干。综上可知应为造纸业,故选B项。答案:B9(2011年汕头模拟)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解析:材料中的纠纷是因为使用商标引发的,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的信息,故A、B两项错误,C项本身表述错误。答案:D10(原创)据考证,从唐代遗存下来的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反映了()A唐代民间手工业成为主导B唐代官方印刷手工业部门发达C唐代私营印刷业开始兴起D唐代不再抑制民营手工业发展解析:明清以前,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家”实际上反映的是私人经营,所以B项错误;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策,故D项叙述错误。材料中的“刻家”是指专门从事雕版印刷的人家,“刻家”多,说明了私营印刷业的兴起。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答案:C11(2011年信阳模拟)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写一商人在县城入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这反映了()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B明代商业发展迅速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解析:材料反映了明代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在社会上遭受歧视、限制。答案:D12(2011年北京海淀区二模)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是 ()A海上贸易通道已取代陆上丝绸之路B民间的自发贸易成为海上贸易主体C丝织品成为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商品D开始与西欧国家形成直接贸易关系解析: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故A、B两项不正确。早在汉代,丝织品已经是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商品,故C项不正确。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开始与西欧国家形成直接贸易关系,如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答案:D第卷(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1794年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1) 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农业的举措。简述小农经济发展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8分)(2) 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8分)(3)18世纪康乾盛世的“太平辉煌”指什么?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政治依据是什么?“人们感到切肤之痛”的最典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你认为马戛尔尼的感慨符合历史实际吗?为什么?(10分)解析:第(1)问,从所给的几幅图来看,主要体现了男耕女织,这显然是自然经济的特点。从图4来看,表明封建政府对农业非常重视。但同时也要注意到,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从而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第(2)问,这里所说的“新型经济”,显然是有别于自然经济,那只能是商品经济。“微澜”表现可从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史实来回答。至于突破性应当是从商品经济最主要的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方面来考虑。第(3)问,可联系这一时期中国的现实情况、西欧的现实情况各是什么,进而联系中国的近代史相关内容回答。答案:(1)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祭祀农神,祈祷丰收,修建水利工程等。过分依赖自然,生产技术简单,天灾人祸。(2)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清明上河图、“瓦肆”、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突破性: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封建经济繁荣与发展;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等;政治依据:西欧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却长期延续;事件: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与影响。符合实际。原因:英法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民主政治;工业革命在欧美迅速扩展。而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延续。不符合实际。原因:中华帝国经济繁荣与发展;多民族国家巩固等,清朝成为当时富有的大国。而世界其他地区处在战乱和动荡中,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4(2011年烟台模拟)“缓和矛盾,力求公平”这是古今中外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材料二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宋神宗赵琐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贷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材料一中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采取了哪些“信用贷款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的?(8分)(2)上述两次改革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8分)(3)上述做法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小问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指:立法和建立制度。第二小问王安石采取的“信用贷款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的办法主要指: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第(2)问考查的是对梭伦改革和王安石改革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的处理原则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原则指:折中或中庸、调和。第(3)问考查的是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借鉴意义的理解。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加以归纳。答案:(1)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办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2)原则:折中或中庸、调和。(3)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