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主观题专项训练.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373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主观题专项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主观题专项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主观题专项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主观题专项训练1. (xx扬州中学)(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晔论曰:“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以后,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二魏文帝时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及法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三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四把仕途向庶人开放,决不是基于什么平等或民主的观念,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科举限制愈严,竞争愈烈,而其对思想统制,亦愈易就范,对上级官僚,亦愈易卑躬屈节表示忠诚。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请回答:(1) 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中央政府分别采用的是什么方式选拔人才?(3分)(2) 为什么材料四中说“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人方法的”?请依据材料一、二中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3) 历来人们对科举制褒贬不一,依据材料三、四和相关知识,你的看法如何?对其作一个客观的评价。(5分)2. (xx徐州信息卷)(14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探索不同的救国道路,铲除各种近代化障碍的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出自内心的真诚要求,还是策略上的考虑?这两种意见似乎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一方面是真诚要求,另一面也有策略上的考虑,可以统一。戴逸继承发扬孙中山的精神遗产材料二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 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论联合政府材料三在现代化的每个阶段中,只能解决一个或者两个当前的主要任务许多阶段连贯起来,逐步地解决了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各种障碍,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前进的历史运动。戴逸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孙中山的“联俄”既是他的真诚要求,又是他的策略考虑的?(4分)(2) 概括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策略及其实质。(2分)(3) 结合中国近现代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准确。200字左右)(8分)3. (xx南师附中)(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 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材料二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材料四xx年中国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11天,84场活动。人民日报:习近平访欧架起中欧友谊之桥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3分)(2) 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3分)(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5分)(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2分)4. (xx南外、海中联考)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们虽然不愿意承认华盛顿和莫斯科的首要地位,但最终还是勉强承认了但是,“冷战”在愈演愈烈地进行数年之后,到1953年开始减弱。一个原因是在晚年变得越来越多疑和强硬的斯大林于1953年4月去世了。他的较年轻的继承者准备缓和国外的“冷战”和国内的独裁统治。与此同时,在美国,新的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在取代杜鲁门政府。这也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因为艾森豪威尔能在朝鲜缔结和约,而杜鲁门则会由于国内的政治原因而认为这样做是极为困难的。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比起一个美国在决定全球事务方面继续拥有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大的影响的世界来,一个美国不占首要地位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暴力、更为混乱、更少民主和经济增长更困难的世界。维持美国在国际上的首要地位也是保障自由、民主、开放经济和国际秩序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的关键。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1997年)材料三“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的人们为什么会勉强承认“华盛顿和莫斯科的首要地位”?(2分)(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评析材料二中布热津斯基的观点。(6分)(3) 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实际呈现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6分)主观题聚焦训练二:必修21. (xx南外等三校联考)(14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是一以贯之的信条,也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到近代,开始有社会舆论公开反对一味提倡节俭,并且主张鼓励消费,这较诸过去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变化。此时的社会舆论已开始从富民与富国的高度,对奢侈消费的作用与影响给予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材料二总体上,中古时代的欧洲,人们的消费意识很淡。近代早期(15001750),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意识日渐增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薄伽丘指出:“炫耀、打扮以及实现个人的每一个欲望,似乎成了最正确的人生目标”。 在这250年间,铺张浪费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因为如此,近代早期的奢侈享乐之风遭遇新教伦理的抨击。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1)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为什么会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4分)(2) 材料二中提及的这股“奢侈享乐之风”又为什么会“遭遇新教伦理的抨击”?(2分)(3) 某一社会现象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近代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消费观念的变化”。(8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150字左右)2. (xx淮安信息卷)(13分)改革的核心价值,是为社会的发展;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民的幸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材料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基础上开创的。习近平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现实原因。(3分)(2) 材料二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多年建设基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经济改革的思路上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何意义?(3分)(4) 据材料四指出,今天改革的关键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得以不断深化的主要因素。(4分)3. (xx韶关摸底改编)(14分)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其中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起了重要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始自晚明(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白银的货币化。货币经济的扩大发展,在中国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的。晚明社会变迁研究材料二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马世力世界史纲材料三白银的世界货币中心地位在世界上持续了几个世纪后逐渐被黄金取代。二战后,美国把黄金与美元挂钩,创立起“美元帝国”。 寇玉琪货币:统治世界的终极武器请回答:(1)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西方国家“货币经济扩大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因素。(3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2分)(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元帝国”得以建立的时代背景。(2分)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规范世界市场秩序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4) “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4. (xx徐州信息卷)(13分)站在21世纪的开头,回看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仍然值得我们去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促使经济再膨胀,缓解大萧条引发的痛苦。他的解决国家灾难的计划被称为新政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和农业补贴、保证最低工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联邦政府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了很久。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材料二苏联局势的动荡和经济危机的加深,严重影响到戈尔巴乔夫的声誉和威信。为了缓解危机,戈尔巴乔夫把希望寄托在西方强国上,指望从西方得到大量援助渡过目前的难关。7月初,戈尔巴乔夫带着旨在推动私有制,放弃国家干预,迅速向市场过渡的“哈佛计划”会晤了西方七国首脑。尽管七国首脑与戈尔巴乔夫达成了六项协议,但在对苏联财政援助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却搁置起来,使戈尔巴乔夫空手而归。陈思、杜正艾 两霸争雄材料三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两大方案都是为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美国胡佛时期的大萧条和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停滞而设计的。两大方案都是由不是来自下层、而是来自上层、来自国家上层的领导人领导进行的。罗斯福和戈尔巴乔夫都对推翻其社会制度的革命不感兴趣,但却对足以保持和重新焕发这些制度活力的改革感兴趣。尽管他们的改革方案的目的是保守的,但这两位领导人都遭到了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强烈反对;保守派害怕不确定的未来,激进派要求施行社会外科手术而不是急救。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 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促使经济再膨胀,缓解大萧条引发的痛苦”采取的重要措施。(3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经济政策是怎样改变的?(1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知识,分析造成“苏联局势动荡和经济危机加深”的原因。戈尔巴乔夫为推动私有制改革在城市和农村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哈佛计划”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4分)(3) 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改革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新政有哪些相似之处?两者在实质上有何不同?(5分)主观题聚焦训练三:必修31. (xx南京二模)(15分)晚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残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居今日而言经世必深通六经制作之精意,证以周秦诸子及西人公理公法之书以为之经,以求治天下之理;必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古史以为之纬,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必细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知其积弱之由,及其可以图强之道,证以西国近史宪法章程之书,及各国报章以为之用,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夫然后可以言经世。1897年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材料三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国内起义和外国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考证学派致力于古文物研究,对为知识而求知的举动引以为豪。但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他们却演奏着不和谐的音符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1) 据材料一,概述乾嘉时代(清代中期)学术文化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原因。(3分)(2)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梁启超重视研究“经世”,其内容和目的有哪些重大发展?(3分)(3) 据材料三,概括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主要特征。(8分)(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250字以内)2. (xx苏南一模)(13分) 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等先进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呜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明末士人朱宗光材料二“这些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在传教的同时,传播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文化的新成果,使得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融入世界,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樊树志讲明史:耶稣会士与西学东渐材料三“1862年附设于总理衙门的京师同文馆,三十年间译著近两百种延聘法国毕利干教授化学,英国德贞教授解剖学。”“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资产阶级新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政治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同传统文化进行着多角度、多层面的较量,并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第3版(1) 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位作者审视“西学东渐”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2) 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当时“西学东渐”对中国的积极影响。(2分)(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晚清民初西学东渐的特点”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3.(xx常州一模)(12分)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毛泽东之所以能够作出如此重大的贡献,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起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本来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在历史上,中国古代的文明曾经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明代中后期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自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之后,中国社会内部的情况就开始发生一种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侵略势力的逐步深入,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亡国灭种的危机越来越凸显出来。材料二洋务派官僚掀起了“自强”“求富”运动,把从器物方面向西方学习的运动推向了高潮。但是,他们希望通过引进近代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来维护这个制度,就注定他们必然失败的命运。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天赋人权”、君主立宪等思想为思想武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建立君主立宪制为核心的维新变法运动,但也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这代表了辛亥革命之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最高成就。但当时的革命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只是把清王朝看做民主革命的对象,而对封建思想却作了妥协,民主革命在大量反满的喧声中淹没了。以上材料均摘自周连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材料三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材料四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战争,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中后期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说明“自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之后,中国社会内部”“开始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5分)(2)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屡屡被打破。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迷梦”“被打破”的主要原因。(3分)(3) 据材料一、二,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2分)(4) 据材料三、四,指出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理论。(2分)4.(xx南京三模)(13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重建于15世纪,专门致力于研究柏拉图学说)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一个关于世界和关于人的知识的最宝贵的果实在这里已经成熟,只是由于这一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必须被称为近代史的前驱。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材料二14世纪,在意大利的一些“美丽的商业城市”,人们凭借自由的环境经商致富;富裕和自由又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天才,鼓舞了人们的勇气;这反过来又使人们变得更加富有。18世纪的法国社会,“中间等级的人因从事工业而发财致富。大臣们和内宠近幸不如过去富有”。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缩小”。以前,小民百姓只能通过为达官显贵效劳以求发达,“如今工业为他们开辟了成千上万条途径”。这些人,有了各种谋生致富的渠道,能逐渐摆脱权贵的控制,获得独立与自由。杨芳论伏尔泰的启蒙社会观:自由、商业、战争与文明请回答:(1) 材料一中的“古代精神”是什么?结合所学,列举“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的杰出意大利人及其贡献。(3分)(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1418世纪的欧洲为例,围绕“资产阶级时代要求与思想解放运动”这一主题进行论述。(10分)(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250字以内)主观题聚焦训练四:选修1+41. (xx苏南一模)(10分) 今人认为王安石变法作用明显,影响深远,而宋人却对其颇多非议,理学家们对其批评尤为激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专用己意,训释经典,倚威为化,以利为罗。故五十年间,经术颓靡,日入于暗味、支离,而六经置于空虚无用之地。轻用已私,纷更法令。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人皆知安石废祖宗法令,而不知其与祖宗之道废之也。”(宋)胡宏五峰集材料二“然其(指王安石)为人,质虽清介而器本褊狭,志虽高远而学实凡近。今谓安石之学,独有得于刑名度数,而道德性命则为有所不足夫以佛老之言为妙道,而谓礼法事变为粗迹,此正王氏之深蔽。”(宋)朱熹读两陈谏议遗墨(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变法中哪些具体措施引起了胡宏的不满?(4分)(2) 据材料二回答,朱熹从哪些方面对王安石提出了批评?(2分)(3) 据上述材料,胡、朱二人批评王安石变法的相同原因是什么?其目的何在?(4分)2.(xx泰州一模)(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说,洋务运动是戊戌变法的先导,严复在1896年2月与梁启超讨论变法时,也点破了这点,即“一思变甲,即需变乙。至欲变乙,又需变丙”。材料二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三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回答:(1) 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说明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间的内在关系。(4分)(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历史依据。(3分)(3) 关于材料三中对这场变革失败原因的争论,你同意哪种观点?阐明理由。(3分)3. (xx泰州一模)(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时,嬴政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嬴政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材料二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嬴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各国。范双杰试论嬴政的用人之道材料三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资治通鉴卷一九二请回答:(1) 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品质和特点。(3分)并分析其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2分)(2) 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兼听广纳”的主要目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为实现这一目的在制度探索方面的努力。(2分)(3) 据此谈谈影响统治者用人政策的因素有哪些。(2分)4. (xx南京一模)(10分)甘地是一个精神、理智、心灵上的王者,他感召和引导着印度人民通过几十年不屈不挠的非暴力斗争和不合作运动,赢得了自己国家的独立。也正是他的精神,给迷茫和狂乱世界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光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7年,詹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所领导的印度大起义仅在勒克瑙地区就集中近20万起义军,但仍在英国迅速调集的装备精良的殖民军队镇压下宣告失败。此后,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不断加强,以英军和雇佣军组成的驻印军力一度超越英国正规军总量。 互动百科材料二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人必须有勇气接受多次打击,表明自己虽不还手但绝不退缩,以唤起人的本性,使对方减少恨意,起尊敬之心。对我而言,羔羊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珍贵。我可不愿为了人类的身体而取走羔羊的性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应该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 甘地材料三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问题联系了起来。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请回答:(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甘地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方式的主要原因。(3分)(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非暴力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在印度的实践结果。(5分)(3)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甘地的遗产”的现实影响。(2分)主观题聚焦训练答案必修11.【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第(1)问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不难作出判断。第(2)考查论证说明能力,解答关键是审题,首先弄清楚要说明什么观点。材料的观点主要是强调科举制对于加强专制集权是必要的,故需要从以往选官制度的弊端和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两个角度分析说明。第(3)问首先要把材料三、四的信息用足,避免评论过度空泛。【答案】(1) 方式: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或九品官人制)、科举制。(3分)(2)说明:察举制逐步流于形式,被权贵把持,不能为朝廷选拔人才;(1分)九品中正制也不能辨其贤愚,高官被世族大家垄断操控。(1分)因此,要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局面,就需采用科举考试之法选用人才.(2分)(3)看法:科举制在隋唐、两宋时基本上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1分)评价:积极作用为朝廷选拔了优秀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政治的长期稳定发展。(2分)消极作用明清以后八股取士,扼杀了人才的创新精神,科举培养的唯上是从的奴才,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2分)2. 【解析】 本题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专题知识为考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民主革命和近代化(或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第(1)(2)问只需认真解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不难解答;第(3)问为论证题,首先要正确提炼材料的观点,其次,论据运用的史实要紧扣观点、高度概括,切忌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胡乱堆砌史实。【答案】(1) 孙中山认同苏联(或赞同十月革命),希望向苏联学习,因此,联俄是他的真诚要求;(2分)在中外反动势力强大的环境中,国民党力量弱小,希望借助国内外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出于这种策略,必须联俄。(2分)(2)坚持群众路线(或依靠群众)。(1分)实质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1分)(3) 观点:中国现代化前进的历史运动逐步解决了现代化的各种障碍。(2分)论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消除了现代化的政治障碍;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进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北伐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取得了民族解放;解放战争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了人民共和国。(论据不能少于3个,6分)3. 【解析】 本题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专题知识为考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有关问题。第(1)问的解答关键为审题,注意设问角度为“建交方式的特点”,答案应该结合材料信息把“一边倒”方针具体化,而其影响则可迁移所学知识。第(2)问提炼材料信息分析原因,对观点的理解难度较大,可结合政治课理论思考。第(3)(4)问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和时事政治思考。【答案】(1) 方针:强调意识形态或国家制度。影响: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迅速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保障国家利益);不利于与更多国家的正常交往(局限了打破封锁的战略战术)。(3分)(2) 原因:解决财政困难,解决国家周边的安全防务问题,与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理解: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的转变。(3分)(3) 背景:改革开放的深化;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成就: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列举重大外交事件也可)(5分)(4) 建议:通过外交转型保护国家利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作为;树立大国的战略思维,和平崛起(中国国际角色认知的转变);做负责任的大国。(2分)4. 【解析】 本题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为考点,要求学生分析两极格局形成、多极化趋势等重大问题。第(1)问较容易,第(2)问首先要正确概括观点,然后才能正确评价;第(3)问解答时也应注意尽量把“特点”理解准确,否则分析原因时就没有意义。【答案】(1) 原因:面对“冷战”造成的压力和紧张局势,各国需要美苏的支持,以维护国家利益。(2分)(2) 观点:维持美国首要地位是世界和平稳定的关键。(2分)评析:观点实质是建立单极世界,试图独霸全球。“冷战”结束,美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不断插手别国事务与地区争端,造成了世界形势的紧张与动荡,而非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4分)(3) 特点:呈现“一超多强局面”。(2分)原因: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成立,实力增强;日本极力争常;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中国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欧、日、俄、中等均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4分)必修21. 【解析】 本题以中外历史上消费观念的变化为主题,要求学生思考古代中国经济结构、政策和近代西欧经济、思想解放等问题。第(1)问联系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回答;第(2)问迁移这一时期西欧历史的阶段特征解答;第(3)问为小论文,要求多角度论证,结合材料信息,可从变化表现、原因、影响等方面思考。【答案】(1) 原因:小农经济的落后性(或“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或“政府倡导鼓励”等)。(4分)(2) 原因: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文艺复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2分)(3) 变化:由尚节俭消费(消费意识很淡)到鼓励消费,追求奢侈。(2分)近代中国变化的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阶层壮大;近代西方消费观念的影响。(3分)近代早期欧洲变化的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活动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现实的物质享受。(3分)2. 【解析】 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考点,要求学生对三大改造、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第(1)问结合时代背景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组织答案;第(2)(3)问注意时间条件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的前半问应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后半问须概括出一般性的“因素”。【答案】(1) 帮助农民走上富裕之路;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服务于国家工业化的需要。(3分)(2)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3分)(3) 变化: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1分)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深化了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2分)(4) 关键:推动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2分)因素: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解放思想;勇于并善于学习其他文明;注重制度创新。(任答两点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3. 【解析】 本题以世界经济发展为主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基础知识。第(1)问首先厘清“货币经济扩大发展”所指,联系该阶段西欧历史阶段特征,将其中经济文化因素同资本主义发展加以关联分析,即可答出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第(2)问解答时对材料进行分层梳理,找出关键词,厘清材料叙述角度,具体而言从市场中心、贸易额、国际分工等分析世界贸易特点;联系工业革命等史实,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原因;第(3)问迁移所学知识不难分析和回答第(4)问的难点在于材料观点较抽象,须联系背景知识反复精读材料,提炼观点。【答案】(1) 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1分)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分)(2) 特点: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发达国家主导贸易的局面最终形成。(任答两点,2分)原因: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1分)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分)(3) 背景:,战后美国实力膨胀和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吸取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努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4分)(4)理解: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1分)一方面,工业革命后欧洲把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扩展到了全球,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1分)但另一方面,世界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原料等,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1分)4. 【解析】 本题以罗斯福新政和苏联经济改革为考点,要求学生分析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第(1)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政策变化”注意概念表述要准确;第(2)问的“原因”联系经济、政治背景回答,“措施”据材料信息概括,“不同”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宏观知识结构,苏联二战后的前两次改革均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走到另一个极端,属于激进式改革;第(3)问要求对两者全面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实质的差异,可从背景、目的、过程、措施、作用等方面思考。【答案】(1) 措施:阻止银行破产立法、提供就业和农业补贴、保证最低工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任意写出三点即得3分)改变:由自由放任政策改变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1分)(2) 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经济停滞和美苏争霸。(1分)城市: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1分)农村: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和建立家庭农场。(1分)不同: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变革。(1分)(3) 相似:解决经济危机;国家上层的领导人推动(自上而下);维护本身的制度;改革遭到反对。(3分)不同:前者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者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若答课本上本课要旨中的话亦可)(2分)必修31.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1)问第一小问“特征”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与现实绝不相干”作答;第二小问“原因”可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文字狱的影响和前代文化的积累等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内容”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以周秦诸子及西人公理公法之书以为之经”“细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作答;第二小问“目的”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求治天下之理图强之道”作答。 第(3)问第一小问“特征”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晚清的学术界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作答;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探究题,可从时代背景、向西方学习的派别、各自的思想观点以及对近代化的作用等角度思考作答,注意语句通顺和字数限制。【答案】(1) 特征:与政治脱节(注重考证,逃避现实)。(1分)原因:文字狱等文化专制(封建专制的空前强化);前代文化、书籍的积累。(2分)(2) 内容:从注重考据到中国学术和西方思想相结合;从逃避现实到注重经世致用。(2分)目的:寻求强国之道。(1分)(3) 特征:晚清思想界逐渐呈现多元(多派并存)、整合的时代趋势。(1分)时代背景(2分)多元趋势(2分)整合趋势(3分,至少举2个例子)结论(1分)晚清由于内忧外患,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改变僵化保守的态度,开始向西方学习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等将西方学说与中国文化、思想有机结合,如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康有为将西方先进的政治理论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写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宣扬变法;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结合了西方政治思想和儒家大同学说这一系列的思想变革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2.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早期西学东渐。第(1)问朱宗光的视角从材料一中“更有中邦所不如者。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可以归纳出角度;樊树志的角度从材料二中“使得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融入世界,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可以归结出联系的角度。第(2)问从材料一中“不如者”可以概括出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从材料二中“使得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融入世界,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可知使中国融入世界。第(3)问属于历史小论文撰写,先依据材料概括出观点,然后利用所学进行论证,注意要论证有力,表述成文,材料三主要是从西学传播的途径、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等角度进行阐述,论述传播渠道可以从办学堂、翻译西书、聘请外籍教师、派遣留学生出国等内容进行论证;内容可以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层次去概括论证;影响从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等去综合归纳答案。【答案】(1) 朱:着眼于中西文明的比较(差异);樊:着眼于中西文明的联系(交融)。(2分)(2)意义:西学对中国有可借鉴之处;推动中国融入世界。(2分)(3)(9分)特点说明西学的传播渠道多西式学堂;西学书籍;外籍教师;留学生(先进知识分子)西学的内容更广泛科学技术;民主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俗西学传播影响深刻思想启蒙;观念更新;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促进近代化3.【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探求中国革命的历程。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中“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政治角度从社会性质分析,经济角度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角度思考,文化从西方文化对封建文化冲击方面去归纳。第(2)问洋务派失败原因从“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来维护这个制度”中概括,维新派从“建立君主立宪制为核心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归结失败原因,革命派从“对封建思想却作了妥协”的信息归纳失败原因。第(3)问从材料一中中国社会性质剧变的角度分析作答,从材料二中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派别失败中总结回答。第(4)问依据材料三中“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概括答案,材料四中“决定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第二步是”可以归纳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答案】(1)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中国社会发展.(1分)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封建文化受到冲击(4分)(2) 原因: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不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或“用改良方式”);革命派:没能完成思想革命的任务。(3分)(3) 必然性:要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各政治派别学习西方失败,必须寻找新的思想理论。(2分)(4)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2分)4.【解析】 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经典力学。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必须被称为近代史的前驱”来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意大利人在“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锁定哥伦布和伽利略,然后对其贡献进行简述。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的“人们凭借自由的环境经商致富;富裕和自由又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勇气”和“有了各种谋生致富的渠道,能逐渐摆脱权贵的控制,获得独立与自由”得出观点:资产阶级发展推动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内容反映资产阶级的时代要求。然后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运动的内容及意义给予说明。【答案】(1) 精神: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1分)列举:航海事业,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科学研究,伽利略证明了日心说,开创了近代科学。(2分)(2) 观点资产阶级发展推动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内容反映资产阶级的时代要求(2分)文艺复兴时期14、15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追求现世的享乐,冲破神学束缚;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以人为中心(3分)启蒙运动时期文艺复兴后西欧的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他们要求掌握政权、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倡导民主法治、自由平等(4分)结论政治、经济与思想解放运动相互推动(1分)选修1+41. 【解析】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 。第(1)问由材料中 “训释经典,倚威为化,以利为罗兴利而忘义”说明,胡宏对王安石的不满,结合所学从王安石变法中与“利”和“训释经典”有关的措施来作答。第(2)问从材料二中“质虽清介而器本褊狭,志虽高远而学实凡近”可以概括出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而不知其与祖宗之道废之也”与材料二中“道德性命则为有所不足而谓礼法事变为粗迹,此正王氏之深蔽”来归纳二人的相同原因;第二小问目的从发展理学角度分析作答。【答案】(1) 措施: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重新编纂教科书(重新解释儒家经典)。(4分)(2) 批评:人品和学问。(2分)(3) 原因:变法轻礼、义。目的:弘扬理学。(4分)2. 【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第(1)问对应材料一,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中“洋务运动是戊戌变法的先导”来概括观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以及洋务运动失败给戊戌变法提供借鉴意义的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对应材料二,据材料中“系统方案”依据戊戌变法的具体措施回答即可。第(3)问对应材料三,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以及论证问题的能力,先说出同意材料中哪种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论据,同意论者的观点可以从戊戌变法的措施落实以及变法中遇到阻力的角度组织论据;同意辩者观点可以从戊戌变法的局限性去分析作答。【答案】(1) 观点:洋务运动为戊戌变法奠定基础。(2分)关系:洋务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创造条件;洋务运动的失败使有识之士反省到必须由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挽救危局。(2分)(2) 历史依据:倡导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人民觉醒。(3分)(3) 论者:操之过急。理由: 在短短103天内颁布了众多的法令,没有时间贯彻落实,致使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舆论和组织准备,急于改革,招致多方反对和敷衍而失败。辩者:对旧制度改革不彻底。理由:变法内容中没有根本改革旧制度的措施,更没有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观点1分,理由2分)3. 【解析】 本题考查唐太宗。第(1)问从材料中“炀帝忌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