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限时训练历史试题(3.2)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336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限时训练历史试题(3.2)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限时训练历史试题(3.2)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限时训练历史试题(3.2)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限时训练历史试题(3.2) 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2.南京条约规定“凡英国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大皇帝准其嗣后不必照向例,凡有英商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此规定A.标志着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B.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大C.说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加剧D.促进了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3.某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4.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A.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B.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5.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在通商口岸开办“洋行”是其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示意图反映了A.洋行激增遍布城乡各地B.资本输出成为经济侵略主要方式C.关税主权因此遭到破坏D.中国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下图描绘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自行制造火炮的情景。从图中可得到的信息是 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该火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标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A.B. C.D.7. 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C.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D.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8.下表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洋(机)纱排挤土纱过程”的数据表。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和“”合理的年份分别应是年份年某年年土布消用棉纱(土纱+洋纱)总量(万担)620.9628.6612.4其中:土布消用洋(机)纱量(万担)比重(%)2.50.403.50.56A.1757 1800B.1840 1894 C.1901 1922D.1937 19489.洋务运动中随着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产生如下结果:“以湖北一省而论,实因轮船畅行,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而襄樊一带行店关闭,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对此有人批评洋务运动是“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于官也”。这段史料说明A.近代航运企业夺利于民说明洋务运动的局限B.片面追求经济变革而不动政治体制只能失败C.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不堪D.社会的转型发展往往伴随着部分群体的苦痛10.读下图,导致1849到188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B.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D.戊戌变法的深刻影响11.王国维先生曾说“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降一变也”,并总结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其中“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是指A.学习西方文化的开拓精神B.传统文化的全面总结C.注重考据的学术风气D.批判传统的进步思潮12.近代薛福成认为:“夫事之艰于谋始者理也,而人之笃于私计者情也。今夫市廛之内,商旅非无折阅,而挟赀而往者踵相接,何也?以人人欲济其私也。惟人人欲济其私,而无损公家之帑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材料反映其意图是A.强调自私谋利是合理的现象B.认为人济其私最终有利国家C.批判束缚思想的传统义利观D.肯定和鼓励私人发展商业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还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面对西学的冲击,中国开明的知识分子才真正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文明,并不是这世间唯一先进优越的,这些耶稣会士“货真价实的代表了欧洲的智慧,迫使他们的东道主承认在自己的文明之外,还存在有一种假如不相等,但也是可以钦佩的文明”。然而,传教士们在传教之时,只是把学术作为一种笼络人心的工具,在传播时也加以保留。因此,这种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当时的实际效果是很有限的。从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最初目的,是在中国传播天主教。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僧侣在中国的地位并不怎么高,至少不如他们在欧洲的时候一般德高望重受人敬重。而中国人,已经在“天朝上国”的繁荣强大之下受用了几千年,对一切的外来文明都似乎不屑一顾。而当时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走向空前的强化。正统儒家文化需要对中国社会保持一种极为严格的思想控制。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儒家文化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绝不容许任何其他宗教在此完整体系上打开哪怕是一个缺口。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出现了又一次高潮,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新变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早期西学东渐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产生实际效用的原因。(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的实质性变化,并说明变化的特点。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限时训练1.D2.B3.B4.A5.D6.A7.B8.B9.D10.B11.A12.D13. (1)朱元璋:看法: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黄宗羲:明朝废除了丞相导致了政治的黑暗,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2)影响: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14.(1)影响:引入西方的某些自然科学技术,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科技,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但实际效果有限,没有触动中国专制统治的思想体系。原因: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化时存在缺陷;中西两种文化理念的差异;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空前强化;传统儒家思想的严格控制和排他性;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往来;传教士的活动破坏中国主权和利益。(2)变化,经济结构:近代企业出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阶级结构:出现了买办阶层、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社会生活:西方衣食住行和娱乐方式等传入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社会性质: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交领域:“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中国对外政策出现变更和调整,出现了专门的近代外交机构。特点:被动性,在外国冲击下出现;渐进性:由表及里,逐渐展开;不平衡性;变化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全面性:变化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限时训练1.D2.B3.B4.A5.D6.A7.B8.B9.D10.B11.A12.D13. (1)朱元璋:看法: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黄宗羲:明朝废除了丞相导致了政治的黑暗,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2)影响: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14.(1)影响:引入西方的某些自然科学技术,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科技,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但实际效果有限,没有触动中国专制统治的思想体系。原因: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化时存在缺陷;中西两种文化理念的差异;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空前强化;传统儒家思想的严格控制和排他性;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往来;传教士的活动破坏中国主权和利益。(2)变化,经济结构:近代企业出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阶级结构:出现了买办阶层、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社会生活:西方衣食住行和娱乐方式等传入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社会性质: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交领域:“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中国对外政策出现变更和调整,出现了专门的近代外交机构。特点:被动性,在外国冲击下出现;渐进性:由表及里,逐渐展开;不平衡性;变化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全面性:变化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