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159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明朝建立后“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同时规定藩王“分王而不锡(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这表明()A西周和明朝都坚持中央集权B明朝照搬了西周的分封制C宗法制依然是分封制的核心D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2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3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A代议制B轮番而治C君主专制D人民主权4下表为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时间议会通过的法案数每次议会会议立法数16601684年53316891702年8096217601820年254护国主政体结束后确立了议会主权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地位提高责任制内阁形成后议会立法数量大增议会改革增加了立法数量ABCD5“其(领事裁判权)损害我国的主权,自然无待于言了,然各国亦同蒙其不利。(最重要的,如领事不晓法律,各国相互之间,亦须各归其国的领事审判。一件事情,关涉几国人的,即须分别向各国起诉)且领事裁判权存在,中国决不能许外国人在内地杂居。”(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意在说明()A一些列强主张有条件地放弃在华的领事裁判权B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C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不利于列强在华的侵略活动D领事裁判权的存在容易使列强之间产生矛盾6最近,一些学者针对史学界长期存在的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观点提出质疑。他们指出义和团运动针对铁路和电线杆的破坏,并不是单纯的发泄,或者对西方文明的“敌视”,而有现实的原因。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阻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另外,切断清军、八国联军的交通与通信,也是义和团破坏电线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观点说明,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A根据立场确定观点B坚持采用革命史观C透过现象深入本质D正确对待西方文明7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国民党在战略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8“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9老照片是尘封的历史。下面两幅照片共同见证了新中国()A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组成B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诞生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D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10台企联总会长郭山辉曾率领30多位台商会长,一起对外喊话,希望台湾所谓的立法机构能尽速让延宕多时的服贸协议过关。他呼吁“立法院”能放下争议,为了两岸和平、台湾的经济与未来,朝野双方应共同携手,尽速通过服贸协议。由这段资料可见()A两岸直接的经贸往来开始于xx年B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C经济交流受岛内政治斗争的影响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岛内深入人心11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外交关系新突破的关键因素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的解冻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12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材料中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B一超多强格局形成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各国势均力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但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这是中国制度建设的独特之处。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中最关键的步骤。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材料二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1644年4月25日,明代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煤山。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4分)(2)材料二中的“两种制度”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8分)(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8分)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了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材料二六十多年以来,我们昔日创制的人民主权原则,在美国正完全取得统治地位。美国的各项制度所依据的原则,即遵守纪律的原则,保持政权均势的原则,实行真正自由的原则,真诚而至上地尊重权利的原则,则对所有的共和国都是不可或缺的。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第十二版序(1848年)材料三当今世界上有两大民族,从不同的起点出发,但好像在走向同一目标。这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他们的起点不同,道路也各异。然而,其中的每一个民族都好像受到天意的密令指派,终有一天要各主世界一半的命运。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1835年)(1)材料一中的“大革命”爆发于哪一年?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也符合材料一中托克维尔的观点。简要说明“坏政府”改革与辛亥革命的历史联系。(10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美国民主的制度性保障是什么。列举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威胁到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大事件。(4分)(3)材料三中托克维尔的预言在20世纪中期成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俄(苏)“各主世界一半的命运”的含义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俄“各主世界一半的命运”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6分)参考答案1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封建”“卫宗社”可得出分封诸王的依据是血缘关系,故选C。A项中央集权制开创于秦始皇,西周时未形成,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明朝“不锡土”“不临民”“不治事”可知不是照搬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是把土地、人民进行分封,受封者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而且表述有误,排除。2D解析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有中书省和左右丞相,管理全国行政事务,但材料信息“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实际上反映出明太祖对丞相怀有戒心,力图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D项,排除B、C两项。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与题干中时间“1377年”不符,排除A项。3D解析从图片中提取关键信息,超过半数同意即可流放,由此可见,公民的决定是此人被流放的唯一理由,进而得出公民行使国家权力,即人民主权,故选D。代议制是公民选出代表组成机关间接参政议政,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轮番而治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君主专制不符合材料和雅典民主的史实,排除C项。4B解析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会主权,错误;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议会地位提高,正确;从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看,18世纪中叶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后,议会立法数量大增,正确;英国在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不符合时间限制,错误。故选B。5A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领事裁判权固然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但是对于具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来说也带来了种种不利,因此为了更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一些列强会考虑有条件地放弃在华的领事裁判权,故选A。B项内容无误,但是体现不出材料的观点,排除;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不影响列强在华的侵略活动,排除C项;D项的观点在材料中同样无法体现,排除。6C解析材料反映的只是现象,义和团的盲目排外性还可以从“扶清灭洋”口号中获得认识,应该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故选C。学者对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观点质疑的原因是认为义和团运动有现实原因,不存在立场问题,排除A项;革命史观强调的是阶级斗争,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排除D项。7C解析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从题干中的数据看出,国民党在战略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作出了重大的牺牲,故选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也牵制了日军一部分兵力,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共合作抗战以及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排除B、D两项。8C解析材料“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说明十月革命是在俄国现代化道路受阻的背景下发生的,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俄国现代化开辟了新模式,故选C。A、B两项是十月革命的意义,但不能突出材料主旨意思,排除;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是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D项。9A解析第一幅图反映的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第二幅图反映的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使命宣告结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故选A项,排除B项。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排除C、D两项。10C解析材料“呼吁立法院能放下争议,为了两岸和平、台湾的经济与未来,朝野双方应共同携手,尽速通过服贸协议”说明经济交流受岛内政治斗争的影响,故选C。材料体现不出两岸直接的经贸往来开始的时间,排除A项;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两岸政治对话,不是促成,排除B项;台湾岛内存在“台独”势力,排除D项。11C解析注意题干信息“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关系新突破的关键因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生在1971年,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的增强。但是相对而言,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推动了更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故选C项,排除B项。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而且主要是关于祖国统一问题,排除A、D两项。12C解析把第三次权力转变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明显体现出多个力量中心的发展,即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C。题干中提到第三次权力转变时,称其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而两极格局强调美苏实力超群,排除A项;一超多强只是国际力量对比情况,并不是国际格局,当今世界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B项;尽管目前是“群雄竞起”,但是各国之间的力量差异相当大,排除D项。13(1)特点:权力集中于中央(或皇帝总揽全国大权),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2)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原因: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之后历朝所沿用,有利于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以保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沿用这种制度。(3)西方的崛起和东方的没落加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统治者不断加强君权以维护统治;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解析第(1)问,提炼材料关键信息“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中最关键的步骤”,据此概括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第(2)问,注意材料信息“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据此可知是指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政治,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角度去理解两个制度的“作用”: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此后历朝所沿用;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第(3)问,结合清代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相关史实,理解“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14(1)时间:1789年。联系: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进行了一些改革;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改革促使西方思想进一步在中国传播;“新政”中编练的部分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改革加剧了社会矛盾,为革命准备了条件。(2)保障:美国1787年宪法。事件:南北战争;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3)含义: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直接回答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第二、三小问结合辛亥革命前清政府的改革,然后再回答改革在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对辛亥革命的推动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小问结合经济大危机、战争等方面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回答;第二小问从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等方面组织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