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753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考试时间 :10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2.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4.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5.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6.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7.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8.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9.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10. 魏晋之际出现“玄学”,其特点是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把儒家和道家的三部典籍奉为“三玄”,崇尚“清谈”。据此,请推断“三玄”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论语 B.周易 C.老子 D.庄子11.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2.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重视民意 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13.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表述 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活跃 百家争鸣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等众多领域内形成的思想理论 科技生产迅速胜了唯心主义A都正确 B. 都不正确C. 正确,不正确 D. 正确,不正确 14. 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兴办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 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促进了我国封建教育的发展A. B. C. D. 15. 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实行轻徭薄赋慎刑措施,下列有关这些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指导思想是道家思想B. 目的是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C. 措施有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等D. 结果使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加强了中央集权,解除了北方的边患16. 下列有关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佛、道三教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B.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C. 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D. 唐朝时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17.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 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都是主观唯心主义 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学“仁”的思想 都强调“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A. B. C. D. 18.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 反对君主专制王权B. 反对封建私有制C.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D. 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19. 明清时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在反思和批判旧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以天下为己任 凡为帝王皆为贼也 倡导唯物主义 经世致用A. B. C. D. 20.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是A. 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 人性本善,舍生取义C. 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 仁爱友善,以德服人21. 某校举行儒学是进步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的辩论赛,在陈述环节中有一方出现了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它是哪一项?A. 早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B. 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 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22. 秦朝暴政而亡的历史教训主要影响了西汉初年的哪一政治抉择A. 顺应民心,与民休息 B. “削藩”与“推恩” C. 限制商业,奖励农耕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3. 两汉时期,人才选拔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世袭 察举 征召 会试A. B. C. D. 24. 明清重农抑商政策最重要的影响是A.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B. 增强了明清时期的国力C. 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 D. 导致了科学技术的落后25.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26题20分、27题16分,28题14分。共50分)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礼材料三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1) 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概括指出孔子受冷遇和董仲舒受重用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概括三则材料的核心思想并从时代背景和客观作用两方面加以简要评析。(16分)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尤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识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高二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ABBDCACBABC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DDBAAADABCA26题: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主张不适应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建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主张:反对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的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的出现。 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27题: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实行君主专制。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地方分权和建立统一国内市场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成为秦统一后采取政治措施的理论基础。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并促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材料三的核心思想是论述了专制君主是天下的大害。这在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特别是市民阶层)反封建统治、反封建礼教斗争的要求,具有民主色彩,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影响。 28题:(1)措施:废丞相,分散相权。(2分)理由:“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2分)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1分)(2)机构:内阁。(1分)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惟恐不符帝意。(2分)(3)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2分)根源:皇权专制。(2分)(4)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并且走向衰落。(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