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四月月双周练习(一)历史.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714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四月月双周练习(一)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四月月双周练习(一)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四月月双周练习(一)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 史 xx.4.8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9-2020年高三四月月双周练习(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2.据欧阳修新唐书宗室列传赞记载:“然建侯、置守,如质文递救,亦不可一概责也。救土崩之难,莫如建诸侯;削尾大之势,莫如置守宰故王者视所救为之,勿及于敝则善矣。”这段话反映的政治主张主要是A.君王应注意“封建”与“郡县”相互平衡B.郡国并行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郡县单轨比封建郡县双轨一体更有优越性D.汉以来皇帝制度一直都有封建制相伴随3.所谓“罢市”,是指城市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据大清会典,雍正二年“议准地方如有借事聚众、罢市、罢考、欧官等事”,都要严惩,否则有关官吏并以“溺职例革职”,严禁地方民众借“罢市”等方式对朝廷任免贬黜施加压力,否则“加倍治罪”。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罢市”是古代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方式之一B.严禁、严惩成为历朝统治者治理“罢市”的手段C.这从侧面表明市民阶层的逐步形成和崛起D.传统社会的政府管理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4.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市坊融为一体 活字印刷首创 儒家信仰重建 世俗文学兴盛A. B. C. D.5.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称:“洪秀全除推行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以外,他有社会革命的思想没有?他提倡男女平权,但他的宫殿充满了妃妾。” 这则材料反映出洪秀全A.主张在中国全面复兴西方基督教 B.想打倒列强,恢复中华民族的自由C.企图建立新朝代而非新国家或新社会 D.对于社会革命也是十分积极的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xx,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作为历史解释,它可以用来评价A.资政新篇 B.洋务运动 C.维新思想 D.辛亥革命7.当代学者余英时在评述民国时期某一运动时说:“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即以为中国文化传统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这段材料所反映的运动,其特点不包括A.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作用突出 B.把中国近代反儒学运动发展到新阶段C.其现代化旗帜即“民主”与“科学” D.对西方文化有了彻底而全面的认识8.1937年4月清明节国共两党派代表同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林伯渠代表中共宣读了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祭文;xx年4月清明节前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率台湾官员在台北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意欲凸显“慎终追远”、“源远流长”等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是高于政治层次的文化历史层次。对两次祭奠黄帝陵共同传达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民族认同推动国共合作 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凝聚力救亡图存激发民族认同 海峡两岸认同“一个中国”A. B. C. D.9.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产品名称占国统区%产品名称占国统区%钢铁98硫酸80电78纺锭60煤80机制糖90出口植物油70机制纸50 资料来源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第1446页A.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B.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 C.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的发展D.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建国初期,最先提出上述方针的文献分别是A.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论十大关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xx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前,一位八十八岁的老人,迈着蹒跚的步伐,带着子孙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列“网友评论”不符合史实的是A.邓公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C.邓小平“南巡”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12.2011年3月,中国支持安理会采取适当和必要的行动稳定利比亚局势,但对支持安理会决议部分内容有困难,因此投了弃权票;xx年2月,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考虑到提案国在各方仍有严重分歧的情况下强行推动表决无助于维护安理会的团结和权威,无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中国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 B. C. D.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相对主义造成了个人放纵和道德破坏B.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C.智者学派的思想不能指导个人行为D.智者学派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14.柯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中指出:“统治者除了其人民自身所准备接受的东西外,是不可能给他的人民以任何东西的对于专制君主的这一观念, 代之以人民自身方面的公意这一观念,亦即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民去追求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的利益的那种意志。”下列思想家的名字最适合填入横线的是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1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英国的君主统治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平衡D.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正式确立16.右侧图片是美国胡佛研究所档案馆馆藏的一张前苏联宣传画,宣传画敦促工人们加入生产突击队,以实现斯大林的五年计划。原画上写着:“我们要打倒懒惰的工人。”该宣传画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挫伤了工人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无法调动工作热情 C.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 D.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弊端初现17.毛泽东传中写道:“在这场危机过后,(苏联)很快就迁怒于中国,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在中印边境冲突和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原则立场。这个讲话,成了苏联对中共发起新一轮围攻的信号。”这场危机是指A.越南战争 B.柏林危机 C.朝鲜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18.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开始后经济的发展 B.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C.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D.解决二战结束后初期的经济困难19.基辛格的均势理论即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影响是 A.直接推动了苏联的解体 B.美国逐步放弃其霸权政策 C.美国逐步调整其亚洲政策 D.多极化政治格局正式形成20. 19世纪中前期,对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的时代。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一些思想家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与危机感到失望与不满。由此文学艺术领域兴起的流派,其代表作有 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4分)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成就历史发展的机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2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西方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宋朝发生的商业革命为何未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6分)22.(14分)文明的碰撞与交流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 引自清朝文献通考材料二 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海国图志 民报及孙中山题词 新青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中西文明的碰撞给中国带来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6分)23(12分)政治民主化是普世价值,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要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历史教科书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世界史资料材料四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至xx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五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特点,并指出其局限性。(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2分)(4)对比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根源。(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2分)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但改革的失效和阻滞容易导致矛盾激化甚至暴力革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字林西报材料三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康有为遗稿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和戊戌变法的主要特征。分析导致两次改革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2分)(3)综合上述材料,两次改革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2分)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代东西方先哲,面对社会的动荡与衰败,都设计了治世良方,以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主张建立的社会秩序的特点。简要分析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社会背景。(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家方案。你是怎样看待柏拉图理想国这一的设计方案的?(3分)(3)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途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与柏拉图治国主张的相同点以及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治国理念的不同点?(4分)命题、校对:方云华 梅冬 历 史 答 题 纸 xx.4.8一、选择题:共60分。本题答案请填涂于答题卡!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2)(3)22.(1)(2)(3)23.(1)(2)(3)(4)(5)24.(1)(2)(3)25.(1)(2)(3) 参考答案 xx.4.8一、选择题:15.CABDC 610.BDBCD 1115.DCAAB 1620.DDBCA二、非选择题:21.(14分)(1)原因:铁钱体重值小,交子作为纸币使用方便;商品经济发展。(2分)(2)表现:市全面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纸币的出现与使用;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4分)根源: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2分)(3)表现:推动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2分)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闭关锁国趋势加强。(4分)22.(14分)(1)变化: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或答中西文化交融)。(2分)(2)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尤其是技术文明的迅速发展;殖民扩张。(2分)中国闭关锁国,日趋落后。(1分)影响: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客观上带来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分)(3)共同点:都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2分)趋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2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2分)23(12分)(1)特点:抽签选举;依据职位轻重而有区别;间接与直接相结合;面向成年男性公民。(答出其中1点即可得2分)局限:忽视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易造成权力的滥用;是成年男性公民的特权。(2分)(2)特点:明朝内阁只备顾问而没有决策权。(1分)实质:君主专制制度。(1分)(3)特点:英国内阁拥有行政大权,权力相互制衡。(1分)实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分)(4)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1分)根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1分)(5)认识:实现民主,要有公平、合理的选举方式和广泛的选举权;民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民主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2分)24(10分)(1)特征:中庸(或节制适度);激进(或急功近利)。(4分)原因:梭伦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取得较大支持;戊戌变法:激化了社会矛盾,遭到广泛反对。(2分)(2)认识:盲目照搬西方政体,忽视中国国情;低估改革的困难,盲目乐观(或急功近利,急于求成)。(2分)(3)启示: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2分,切合题意,言之成理也可得分)25(10分)(1)特点: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答礼乐文明亦可)和注重德治。(2分)背景: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礼崩乐坏”。(1分)(2)方案:国家应由哲学家治理国家,武士对外御敌、对内保民和生产者从事各种生产组成,三者各尽其德,各守其责(1分)评价:理想国中表达的真知统治权力、国家的目的是实现政治正义与社会和谐的理念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局限是过于理想化,对人性的贪婪估计不足。(2分)(3)途径:追求正义(公平),实行法治。(2分)。相同:强调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1分)不同:孔子主张人治,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