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675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 B史家的研究论文C秦简的记载D民间的传说 2.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A B. C.D.314世纪晚期,中国一位大臣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皇帝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如何?”该大臣吓得连忙磕头请罪。这种历史现象反映的趋势是A君臣关系和睦 B君权与相权矛盾尖锐C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D封建国家走向强盛4. 下图三个画面再现了不同时期皇帝和宰相商讨国事的不同情景。这反映了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B.皇权的不断加强和相权不断削弱C.服饰和礼仪是个时代经济的具体体现 D.明朝废宰相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5. 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课上,老师叫学生查找课题中的“民主”一词。一位同学找到: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对这两个“民主”班上展开了激烈讨论,以下最合理的一项是A.两个“民主”的意思基本一致,都是指人民能当家作主,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B.老师所要求查找的“民主”是政治制度,学生找到的“民主”是古人的思想主张C.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希腊的古代等级社会中,民众都是没有任何民主和自由可言的D.学生找到的“民主”指的是最高统治者,课题中的“民主”之“民”是被统治者6xx年10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发表演说解释xx财政预算中庞大是军费开支。布什这样做的原因是A总统对国会负责 B国会掌握立法权C军费数目太大,引起整个世界的不满 D国会掌握联邦财政7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8“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需要 9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10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分析洪仁玕的主张是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11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 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英雄创造历史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A B C D12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13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A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1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邮政部门已经发行了五套纪念抗日战争的邮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行的邮票介绍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军民抗战,八九十年代发行的邮票介绍的是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21世纪发行的邮票介绍的是中外联合作战。由此获得的信息不包括A纪念的主题由中共抗战到全民族的抗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B纪念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从纪念抗日战争到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C纪念内容的变化说明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认识逐步深化全面D中国的世界意识尚未觉醒15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右图是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 B C D16下图是一部电视剧中出现的一个画面。图中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革命要胜利了”是指A抗日战争开始转入大反攻B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C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 D开始准备发起渡江战役17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胜出。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这位投票者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马克思A改造空想社会主义 B发表共产党宣言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 D指导第一国际的工作18下图是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而设计的宣传画,宣传画突出了邓小平的形象,你认为作者的设计意图是 A突出邓小平为香港回归做出的巨大贡献B对邓小平未能亲眼目睹香港的回归表示遗憾C回忆香港回归的艰难历程D庆祝香港的回归,祝愿香港繁荣昌盛19某组织规定,参加它的国家会议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共同体20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否则无效。)21(10分)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材料一 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表示作者不敢、不能或不愿直呼其名。避讳制度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请回答:(1)据材料一,当时人的起名深受什么制度的影响?(2分)(2)据材料二,你怎样看待“避讳”这一社会文化现象?(4分)(3)江西临川某中学历史探究小组在阅读某文献时发现一则史料:宋时有州官田登,自讳其名,州境之内皆呼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岛依例放火三日。”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为什么田登将“点灯”改为“放火”?(2分)这种做法或历史现象对历史研究造成了什么影响?(2分)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总人口中的比重材料二 英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时间情况或改革措施1832年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投票权。1884年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 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1918年英国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69年凡是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材料三 美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时间情况或改革措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1920年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1970年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1971年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一中所示选民状况的原因。(2分)(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请概括指出,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6分)(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2分)2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盎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自十二铜表法材料二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之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它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3分)(2)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3分)史料研习是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技能,分清原始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等三类内容在历史研究中很有必要,请把材料二中数字序号标示内容进行分类?(3分)(3)据材料三,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2分)它的颁布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什么意义?(2分)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其本质分别是什么?(3分)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上卷材料二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决议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外交特征是什么?(2分)新中国建立初期,新中国政府面对险恶的外交困境,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分)(2)据材料二,说一说材料反映了联合国对新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什么?(1分)此时期,新中国外交上还有哪些重大突破?(3分)这些突破有何重大意义?(1分)(3)据材料三,材料反映中国这时奉行什么政策?(1分)这一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什么?(1分)此时期,中国对外政策有了哪些新调整?(2分)25(12分)苏联(俄)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的兴亡给其他民族和现代世界带来极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般设想,社会主义革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首先要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进行才能取得胜利。1913年俄国的工业产值仅相当于美国的7%,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达57.9%,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如果说我们既然承认我国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不相称,因而就不应该夺取政权,那就犯了不可救药的错误。所谓的套中人就是这样推论的,他们忘记了,相称是永远不会有的。”列宁材料二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而且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1)依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十月革命在发生条件、革命经过、方式、道路等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8分)(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怎样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1分)(3)二战后初期,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匹敌的政治军事大国,为应对美国的冷战政策,当时她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对策?(1分)(4)1991年苏联解体,造成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请你简要概括苏联解体后的当今世界政治局势的发展特点。(2分)江苏省泗阳中学xx届高三历史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答题卡一、 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 、非选择题:21. (1) (2) (3) 22. (1) (2) (3) 23. (1) (2) (3) (4) 24. (1) (2) (3) 25.(1) (2) (3) (4) 历 史 试 卷 答 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CBDDCBB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CDCBBACC二、非选择题21(1)宗法制度。 (2)避讳现象反映了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宗法思想对国人的深刻影响;也反映了国人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3)原因是避田登之讳。影响: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但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22(1)希腊城邦中只有本城邦血统成年男子作为公民享有选举权,广大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选举权。(2)变化:英国财产资格的限制逐渐降低到完全取消。美国黑人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从没有或没有与白人平等的选举权到与白人拥有平等的选取权,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3)形式上从少数人的民主到多数人的民主;由直接民主到代议制民主日趋完善。23(1)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2)进步性:强调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否定了君主专制,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 民思想。原始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3)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意义:是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初步基础。(4)奴隶主阶级性质、资产阶级性质和无产阶级性质。24(1)近代中国是屈辱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一合法代表。突破: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意义:终于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3)不结盟政策;依据:既符合中国人民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调整:重视与第三世界发展关系、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坚持长期的对外开放政策。25(1)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走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2)农村包围城市或工农武装割据。(3)成立华约组织。(4)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