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527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这些体现了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2.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的主张C“克己复礼”的主张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4.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A.荀子 B.墨子 C.老子 D.孟子5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其代表的社会阶层A要求回归“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政权选拔人才6.韩非子曾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张A推行分封制巩固国家 B由圣贤管理国家事务C建立平衡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联邦制 D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7.“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8. 某篇论文中指出:“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包容和会通,在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材料中的这位古代思想家应该是A.朱熹 B.陆九渊 C.李贽 D.王阳明9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10.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11.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主张,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 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 B儒学与佛教的调和 C三教的调和 D儒学与道教的调和12.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13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回答说,“你来看此花树时,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王守仁 D黄宗羲 14.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 B指出了传统忠君保国思想的错误 C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 D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15.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16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指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17.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了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18.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求善而不存真B.有很强的封闭性 C.缺乏理性精神D.落后于西方国家19.下列书法作品的字体依次为 A草书、行书、楷书、隶书 B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C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D行书、楷书、隶书、草书20.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A.小篆B.隶书C.草书D.楷书21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A.理学思想兴盛 B.商品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兴起 D.政治上重文轻武22.米芾在评价苏轼枯木怪石图时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这反映了宋代绘画 A民间风情色彩浓厚 B风格奇特不拘成法C更加注重表达意境 D受到西方绘画影响23.梅兰芳是一部中国人物传记式电影,该影片得到众多电影专家和学者们的高度评价,认为极具文化传播意义。京剧是全世界最关注的中国元素之一,而梅兰芳在京剧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这说明 A京剧已成为世界最具影响的剧种 B梅兰芳因此被列入“同光十三绝” C京剧已被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D梅兰芳对弘扬京剧做出了重要贡献24.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离骚 B子虚赋 C论语 D诗经25.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 A.追求气势,浪漫神秘 B.注重铺陈,追求神韵 C.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 D.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的需要26.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口口口口,服若干剂来见转机。”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A新政补元汤 B洋务清火汤 C宪政调味汤 D革命销魂汤27.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组织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 D领导了禁烟运动28.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致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C新旧风俗相互交织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涉及各个方面29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30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孔子改制考 31.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32“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C使民主、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D为反对袁世凯复辟提供了有力武器33.“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34.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意欲在中国发起一场文化革命,试图从文化和灵魂上让中国强大起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大都 A. 信仰马克思主义 B. 宣传社会主义 C. 认同无政府主义 D. 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35“我(蔡元培)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蔡元培这一认识A模糊了学术上的差异 B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C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批判了尊孔复古逆流36.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37.“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38.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 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共和主义39.民国十一年,孙中山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进行了一系列不懈努力,其中不包括A实现国共合作 B颁布临时约法C发动国民革命运动 D提出“新三民主义”40.孙中山与时俱进,20世纪20年代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下列各项中,符合新三民主义精神的是 A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C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核定地价,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滦南一中xx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0月月考 历史答题纸二、非选择题(共两大题,20分,其中41题12 分。42题 8分。)4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列是三段有关儒学的言论: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材料二 :黄宗羲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三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其思想主张。(3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建议的结果及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3分)(3)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4) 材料三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2分)42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1)材料一所体现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属于近代中国那一派别的观点?(2分)(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分)(3)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文:15 ACDCB 610 DAACC 1115 DDCCD 1620 CDCCC 2125 ACDAC 2630 BABBC 3135 BABDB 3640BBBBB41.(1)一、主张“德”“礼”;(1分)二、民本、仁政;(1分)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2)结果:董仲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1分) 影响: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治;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分)(3)批判君主专制;(1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1分)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封建制度的衰落;(1分)儒家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1分)(4)态度:利用儒家思想。(1分)意图:减少变法阻力。(1分)42.(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1分)。洋务派(1分)。(2)资产阶级维新派(1分)。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2分)。(3)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