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497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75分。)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2、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都设有对地方、对百官的监察制度及监察机构,以期实现对权力的约束。其中“位卑权重” , “以小驭大” 且无固定治所的是A.秦朝丞相 B.汉朝刺史 C.元朝御史台 D.明朝提刑按察司3、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 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 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 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4、以下有关秦始皇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C是君主集权制下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5、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6、“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经典唱词,在这里包含的历史信息有政治上农民遭受压迫奴役之苦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地位的真实写照封建农民没有基本的人身自由 封建社会农业经济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A B C D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本质上是土地公有制B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C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均田制从北魏至唐代前期实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8、李守德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平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的是A其仁孝谦和,被举荐为孝廉 B在长安夜市里摆地摊,生意兴隆C在官营手工工场买了一件丝绸长袍 D为岳父贺寿,买了一个青花瓷瓶9、“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至今流传在上海地区的一首民谣。下列对“黄婆婆”历史贡献的表述,正确的是A促进了古代蚕桑生产的发展 B推动了古代丝织技术的发展C促进了汉代纺织技术的改进 D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10、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己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11、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下列制度、法令中,既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又能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是梭伦的财产等级制 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 均田制 募役法 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A B C D12、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第三表(执行)规定:“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基本特点是:A保护平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B保护罗马共和国境内所有居民C注重法律程序,保证司法平等 D保护私人财产,注重公平原则13、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A注重形式和程序化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C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14、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两者内容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规定国家元首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B国家元首由选民直接选出C政治权力中心在议会 D众议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15、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16、吕一民法国通史称“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其“独特”之处在于A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在外国势力主导下制定C总统和议员选举产生 D各派势力妥协痕迹明显17、“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18、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等6处办事处所组成。到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5万名员工、与1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仅阿姆斯特丹就认购了一半的股份。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A. 商业资本是推动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动力B. 荷兰的工业发达,基础雄厚C.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殖民贸易公司D. 荷兰垄断了当时的世界贸易19、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对廉价服装需求的无限扩大,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需求的扩大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之一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21、“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B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C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D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22、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23、用中国干支纪年法(注:六十一甲子)冠名历史事件,武昌起义又名辛亥革命。以此为基点,上一个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在中国历史上各有何大事发生A太平天国起义 中美正式建交 B英法联军之役 中日正式建交C太平天国起义 重返联合国 D英法联军之役 尼克松访华24、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岛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2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五四”精神 “延安”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A B C D26、最符合193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所戴军帽的帽徽的是ABCD27、1942年2月14日,蒋介石在致罗斯福感谢美国对华贷款5亿美元的电文中说:“此次借款,除为军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加生产。”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A出卖国家利益巩固统治 B依赖美国进行抗日C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 D消极抗日贪婪敛财28、下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 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A 英国 B 德国 C 俄国 D 日本29、“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B. C. D. 30、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31、清末恭亲王说:“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清问:特亲王的“权宜之计”及“久远之谋”各指A前者指轮船、枪炮,后者指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B前者指典章、规则,后者指建立国会,实施宪政C前者指国际公法,后者指设立总理事务衙门推展外交D前者指练兵、制器,后者指设学校,学习西学32、百度词条对“近代化”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一致的有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在现今之中国,民智未开,故共和难行,唯有效仿英吉利之宪政,才是中国之出路!A B C D33、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34、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公社的“基点在于社会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随时可以撤换的”。这表明巴黎公社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B.实行直接民主制度C.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D.赢得社会广泛支持35、“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段话表明A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C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D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36、1950年,毛泽东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为此,中共的政策是A欢迎资产阶级参加新政协第一次会议 B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C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 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37、不同国家、民族在不同时期都会有自己的“梦”;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也有着不同的“中国梦”。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 -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 -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 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天朝惊梦-专制梦醒 -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38、xx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50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通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 “窗口”是指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C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 D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39、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说了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引来与会官员会心一笑,但如何将这三个字翻译成英文却让海内外媒体伤透了脑筋。下列在中国现代史上出现过的违背客观规律的“大折腾”的事件是“三大改造” “大跃进” “人民公社” “改革开放”A B C D40、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41、下图为1978xx年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图。该图反映出A农业生产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B工业产值长期徘徊不前、发展滞后C体制变革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变动D服务业超越农业得益于南方讲话42、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43、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A B C. D44、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A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45、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表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6.2%40.6%28.4%16.5%8.4%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激化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46、下列图片能反映罗斯福政府通过增加就业来拉动内需的措施有A B C D47、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表读表分析,下面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总体呈增长趋势 经济处于“滞胀”阶段增长得益于凯恩斯主义理论 增长是因为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A B C D48、xx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灾损报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41亿元。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49、下表为xx一xx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统计(单位:件),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年份项目xxxxxxxxxxxxxxxx发起反倾销调查发起反倾销调查总数(I)366312232214200202164208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总数(II)5351524956705671II/I0.140.160.220.230.280.350.340.34A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加强 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C. 反全球化浪潮再次兴起 D.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50、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51题16分,52题9分,共25分。)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 摘编自中国历史材料二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导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迸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三 xx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和讯网(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8分)(2)请你评价根据材料三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中国外交活动的认识。(2分)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问题: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9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高三学年开学初摸底考试历史 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7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CBABDBAADDCDADCDD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ACACBC DCBCDBBDCAA 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D BBBCDCABCDBDCA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51题16分,52题9分,共25分。)51(1)同:和平友好;互相尊重;敦睦邻邦;反对霸权(2分,四取二各1分,如果从影响角度回答也可)异:明朝时倡导“王道”(居高临下,以德服人),怀柔远人,厚往薄来;新中国初期倡导平等、互惠互利。(2分,各1分)原因:明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高;传统的朝贡体制、观念。(2分,各1分)新中国初期恢复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和平安定的周边国际环境;打破美国的孤立和封锁;消除周边国家对红色中国的恐惧。(2分,任取二点,各1分)(2)评价:完全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推动中国外交理念创新、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各国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及在合作共赢基础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为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6分,四取三各2分) (3)坚持走和平外交之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2分,任意一点即可)52、示例1:以时间为序,时间阶段清晰,各1分,最多3分;每阶段有效史实最多取两个,各1分,共2*3=6分,合计9分。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的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河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示例2:每个角度1分,共3分;每个角度最多取两个有效史实,各1分,共2*3=6分,合计9分。从发展程度(或范围)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或方式)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新市交通),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 从贸易中心(或地位)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