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11月月考物理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492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11月月考物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11月月考物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11月月考物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11月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的得6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42分 )1一物体自t0 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06 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B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C在06 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35mD在56 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2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M的磨石对斜壁(斜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进行打磨,如图所示当对磨石加竖直向上的推力F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匀速向上运动已知磨石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磨石受到的摩擦力是 ()A(Fmg)cos B(mgF)sin C(mgF) D(Fmg)3如图所示,质量为1 kg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物体以8 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现保持力F大小不变,方向突然变为竖直向上,则关于物体以后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10m/s2):( )A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变为16N,经过6s通过的位移为192 mFFB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变为16N,经过6s通过的位移为20 m C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变为24N,经过6s通过的位移为20 mD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变为12N,经过6s通过的位移为20 m4质量为1 kg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g取10 m/s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C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4 sD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25 s5从高H处以水平速度平抛一个小球1,同时从地面以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2,两小球在空中相遇则:( ) (1)从抛出到相遇所用时间为 (2) 从抛出到相遇所用时间为(3)抛出时两球的水平距离是 (4)相遇时小球2上升高度 A.(1)(3) B.(2)(3) C.(2)(3)(4) D.(2)(4)Av06(易错卷)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斜面上A点,以水平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它落到斜面上所用的时间为t1;若将此球改用2v0水平速度抛出,落到斜面上所用时间为t2,则t1 : t2为:( )A1 : 1 B1 : 2 C1 : 3 D1 : 47xx年我国宣布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商业运行。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星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卫星1卫星2地球60ABA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B卫星l由位置A运动至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C卫星l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D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第II卷(非选择题)8(6分)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1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打点计时器及所用的学生电源一台、天平、刻度尺、导线、纸带、钩码若干。 (1)小组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M =300g,将滑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两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100g),调整滑轮高度使拉滑块的细线与桌面平行,让钩码拉动滑块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2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若电源频率为50赫兹,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重力加速度为g=10m/s2)。(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绳的质量要轻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实验时尽量保持拉动滑块的细线与桌面平行尽量保证钩码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 。(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填入选项前的编号)1,3,59(12分)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以右图装置中的滑块为对象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垫块。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水平实验台滑轮小沙桶滑块细线打点计时器纸带长木板(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两个)(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质量为M)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 ,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 v2)。则对滑块,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4)要探究滑块与沙及沙桶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如果实验时所用滑块质量为M,沙及沙桶总质量为m,让沙桶带动滑块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 v2)。则最终需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三、计算题(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0(15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 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为30。现小球在F=20 N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A点静止出发向上运动,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试求:(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1;(2)若F作用12s后撤去,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最大距离sm;(3)若从撤去力F开始计时,小球经多长时间将经过距A点上方为225 m的B点。11(17分)如图所示,粗糙弧形轨道和两个光滑半圆轨道组成翘尾巴的S形轨道.光滑半圆轨道半径为R,两个光滑半圆轨道连接处CD之间留有很小空隙,刚好能够使小球通过,CD之间距离可忽略.粗糙弧形轨道最高点A与水平面上B点之间的高度为h.从A点静止释放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小球沿翘尾巴的S形轨道运动后从E点水平飞出,落到水平地面上,落点到与E点在同一竖直线上B点的距离为s.已知小球质量m,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从E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运动到半圆轨道的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小球沿翘尾巴S形轨道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13(18分)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的圆孤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m圆弧对应圆心角,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能无碰撞的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8s后经过D点,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g=10m/s2,sin37=0.6,cos37=0.8)试求:(1)小物块离开A点时的水平初速度v1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传送带的速度为5m/s,则PA间的距离是多少? (4)斜面上CD间的距离。 条 码 粘 贴 处(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xx学年度重庆双桥中学学校11月月考卷试卷副标题答题卡姓名:_班级:_准考证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6、填涂样例 正确 错误 - 缺考标记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评卷人得分选择题:(共42分,请用2B铅笔填涂)、 A B C D 、 A B C D 、 A B C D 、 A B C D 、 A B C D 、 A B C D 、 A B C D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评卷人得分8(6分)(1)加速度为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动摩擦因数= (重力加速度为g=10m/s2)。(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绳的质量要轻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实验时尽量保持拉动滑块的细线与桌面平行尽量保证钩码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 。(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填入选项前的编号)9(12分) (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两个)(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质量为M)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 ,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3)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4)则最终需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评卷人得分10(15分)评卷人得分11(17分)评卷人得分12(18分)答案1B【解析】根据图象知,在05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以后物体反向运动,A错误;图象的上、下面积相加得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 m,C错;根据在04 s内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得出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B正确;在56 s 内,速度大小增大,动能增大,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正功,D错误2A【解析】分析磨石的受力情况,沿斜面向上的F的分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之和,在沿斜面方向上,由此可求得摩擦力为(mgF)sin ,A对;3B【解析】开始物体做匀速运动,拉力F等于滑动摩擦力,物体的重力等于mg=10N,当施加向上的拉力2N以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变为8N,摩擦力为,加速度为f=ma,a=1.6m/s2,由v=at可知物体运动5s速度减小到零,所以经过6s通过的位移为,B对;4C【解析】根据动能定理Ek2Ek1Ffx可得Ff2.5 N,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m/s2,由运动学公式得物体滑行的总时间t s4 s,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5B【解析】平抛运动中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在t时刻相遇,有,运动时间为,水平方向有,B对6B【解析】根据平抛运动分运动特点,水平方向x= v0t,竖直方向有,为斜面的倾角,所以当初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时间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B对;7A【解析】这两颗卫星距地面高度相等,其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GM/r2=,选项A正确;由GMm/r2=mr2, =2/T、GMm/R2=mg联立解得卫星运行周期T=2,卫星l由位置A运动至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T/6=,选项B错误;卫星l向后喷气,速度增大做离心运动,高度增加,速度减小,不能追上卫星2,选项C错误;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万有引力不做功,选项D错误(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 8【解析】略9(10分)(1)天平, 刻度尺;(每空1分)(2) mM ; 平衡摩擦力 (每空1分)(3) (3分) (4) (3分)【解析】(1)验证动能定理需要测量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量,由动能的概念和功的概念可知需要测量位移和质量(2)本题中是用绳子的拉力作为合外力,只有当) mM时砝码的重力才约等于绳子的拉力,为了保证绳子的拉力为合外力,需要平衡木板的摩擦力(3)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4)如果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砝码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整个系统动能的增大量10(1)25 m/s2(2)24m(3)075s【解析】(1)在力F作用时有:(F-mg)sin30-(F-mg)cos30=ma1 a1=25 m/s2 (2分)(2)刚撤去F时,小球的速度v1= a1t1=3m/s 小球的位移s1 = v1/2 t1=18m (1分)撤去力F后,小球上滑时有:mgsin30+mmgcos30=ma2 a2=75 m/s2 (1分) 因此小球上滑时间t2=- v1/ a =04s 上滑位移s2= v1t2/2 =06m (1分)则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为sm=24m (1分)(3)在上滑阶段通过B点:sAB- s1= v1 t3-a2t32 (1分)通过B点时间 t3=02 s ,另t3=06s (舍去) (1分)小球返回时有:mgsin30-mgcos30=ma3 a3=25 m/s2 (1分)因此小球由顶端返回B点时有:sm- sAB =-a3t42 t4 = (1分)通过通过B点时间 t2+ t4= 075s (2分)本题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沿着杆的方向和垂直杆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沿着杆的方向的合力提供加速度,垂直杆的方向受力平衡,从而先求得加速度大小,撤去F后小球受到重力和摩擦力作用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求得速度减小到零所需时间,再由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求得上升的最大位移11 (1) (2) ,方向竖直向下 (3) 【解析】(1)小球从E点水平飞出做平抛运动,设小球从E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E,由平抛运动规律,联立解得(2)小球从B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机械能守恒 解得在B点 得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运动到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方向竖直向下 (1分)(3)设小球沿翘尾巴的S形轨道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则得本题考查圆周运动规律和动能定理的应用,从E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根据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可求得E点的初速度大小,从B点到E点只有重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可求得B点速度,在B点由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从而求得支持力大小(3)分析小球在沿翘尾巴的S形轨道时合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从A点到E点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得克服摩擦力做功12(1)(2)N = 6mg (2)mgR 【解析】(1)滑块恰能到达圆环最高点D,说明滑块在D点时重力恰好提供向心力,即mg = m 2分得 D = 1分(2)小滑块从CD,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C2 = mD2 + mg 2R 2分 C = 1分在C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N mg = m 2分得 N = 6mg 1分(2)AB之间长度L = h (R Rcos)/sin= R 1分平直导轨对滑块的滑动摩擦力f = mgcos = mg 1分 从AC,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mC2 + fL = Ep + mg h 2分得 Ep = mgR 1分本题考查圆周运动规律的应用,在最高点通过的临界条件是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从C到D可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得C点速度,在C点由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列式求解可得,在A到B间,通过动能定理可求得势能大小13(1)3m/s(2)43N (3)1.5m(4)0.98m【解析】(1)对小物块,由A到B有:- 1分 在B点- 1分所以 - 2分(2)对小物块,由B到O有: - 1分其中 - 1分 在O点 - 1分 所以N=43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对轨道的压力为 - 2分(3)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加速过程: - 1分 PA间的距离是 - 2分(4)物块沿斜面上滑:- 1分所以物块沿斜面上滑:- 1分由机械能守恒知小物块由C上升到最高点历时- 1分 小物块由最高点回到D点历时 - 1分故- 1分即- 1分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平抛运动规律,根据小球能沿弧线的切线进入轨道,可判断小球在B点速度,把该速度分解可求得水平分速度,小球在O点,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动能定理求得小球由B到C过程中重力做功,即可求得C点速度大小,再由牛顿第二定理列式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