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前模拟考试历史.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492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前模拟考试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前模拟考试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前模拟考试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前模拟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 BC D解析:根据题意,“收敛性”是明清时期的特点,是北宋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明初朱元璋时的措施;是清雍正帝时的措施;是明清的“海禁”政策,据此C项符合明清时期“收敛性”的特点,故选C项。答案:C2青铜器宜侯夨簋中记载,周康王命令虞侯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美酒一卣、前商美玉一块。赐给你土地,有山谷肥田三百、有地一百二十、有城邑卅五座、乡村一百卌个。赐给你人,包括居住在宜地的前商王族十七族姓、赐甸民七族姓、庐民二百五十族姓,赐已在宜地的庶人六百十六族姓。”这一记载中,没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 D封建君主专制解析: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为分封制,“郡县政治”为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D项错误。答案:BB唐朝在国家制度和机构上注重创新C隋唐中央部门机构相互牵制、制约D隋唐中央部门的官员素质得到提高解析:示意图反映了三省六部制的内容。A项发生在明清时期,隋唐三省六部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B项不正确,唐朝是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不是创新。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机构的相互牵制和制约,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是科举制度的作用,在示意图中没有反映。答案:CA郡县制 B科举制C宗法制 D察举制解析: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进行权力分配和继承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郡县制、科举制、察举制虽然“贤能”的标准并不相同,但都是“任人唯贤”。答案:C7. 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梭伦改革中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举措是()A财产等级制度 B废除债奴制C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材料可知,梭伦废除债奴制,保障了平民的利益,触及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但其本质目的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制度,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B类别:文人画印象画现代派C艺术特点:“境生象外画中诗”、“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造型写实”D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华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解析:本题考查识图辨别能力。图1画的是竹,中国文人经常以竹喻人,是文人画;莫奈是法国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是日出印象;毕加索是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西班牙人。答案:B9法律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上述规定体现出()A十二铜表法实际是习惯法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利益C十二铜表法兼顾奴隶利益D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严格的限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罗马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体现了罗马法律对于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所以正确选项是B。答案:B10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产生于农耕经济的发展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解析: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使当时的希腊思想相对开放和自由,从而出现大量的文艺作品,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美与爱的女神,体现了充实的内在生命力和人的精神智慧;而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俑,反映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项。答案:D11到19世纪中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英王实际“统而不治”B法律最终确立议会主权C君主立宪制度最终形成D内阁制度得以最终确立 解析:材料反映了英王的权力的逐步丧失,成为国家元首的象征,故A项是正确的。B项不正确,议会主权是1689年权利法案中明确规定的。C、D两项也不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最终形成于18世纪中期,即内阁制度的形成。答案:A12.著名导演李少红执导的50集电视剧红楼梦(新版)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右图是红楼梦(新版)第五十三回中贾府在除夕之夜隆重祭奠先祖的剧照。该祭祀活动源于()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礼乐制度解析:“贾府在除夕之夜隆重祭奠先祖”体现了尊祖敬宗的观念,这与以父系血缘关系维系统治的西周的宗法制有关,A项正确;B、C、D三项显然与尊祖敬宗无关,排除。答案:A13 “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材料主要强调分封制()A对扩大西周疆域的作用B对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推动中华传统文明的传播 D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解析:A、B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强调分封制对中华传统文明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是对材料主旨的正确提炼,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4亚里士多德说:“谁说应该让一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下列不能体现其思想的是()A雅典公民大会B明朝内阁C英国议会 D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6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1901年)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岁月。下列说法能够佐证“辉煌”的是()A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B殖民帝国开始形成C责任内阁制初步确立 D现代主义文学盛行解析:从时间(18371901年)来看,此时的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而殖民帝国开始形成应该至少是在18世纪中后期,排除B。责任内阁制初步确立是在1721年沃尔波尔担任首相开始,排除C。D的产生时间也不符合,排除D。正确选项为A。答案:A17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解析:材料强调皇帝既要运用武力维护统治,也要注意运用法律来巩固统治,所以法律和武力一样应该成为治国重要手段。故法律也就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A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B万物都是由神创造的C人是万物的尺度D法律来自于神的旨意解析:由引文可知该思想只强调“个人的感觉”,即主张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否定神的地位。由此可知A、B、D三项错误,只有C项符合题意。答案:C20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相比,苏格拉底的“我知道自己的无知”这一观点在哲学上的意义是()A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对“自我”的发现C对教皇绝对权威的否认D对人类自身的关切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观点,但他们忽视了道德。苏格拉底重视道德的作用,“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正是体现了苏格拉底认识和发现“自我”,体现他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A、D两项是智者学派的成就,C项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21(原创)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实物分配、低租金的福利性城镇住房制度。当时住房建设统一按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安排,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住房建设资金的 主要(90%以上)靠财政拨款,少量靠单位自筹,均需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受基本建设规模的控制。国家通过单位将建好的住房以低租金(每平方米月租仅0.1元左右)分配给职工居住,住房成为一种福利待遇,甚至其维修也由国家负责。曹幸仁: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看房地产宏观调控材料二1980年1月,苏星在红旗杂志第二期发表了怎样使住宅问题解决得快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证住宅是个人消费品,而且依然是商品,私人购房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矛盾。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1 604个城市和300个县镇在进行住房改革的试点工作,共向个人出售了1 095.8万平方米的住宅。 (3)据材料三,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请你就应如何解决城市的住房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解析:第(1)问的“特点”可以由材料概括可知,“成因”联系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即可。第(2)问中“变化”可由材料二直接概括,“原因”可以联系当时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即可作答。第(3)问“原因”可由材料直接得出,“建议”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特点:由国家财政拨款统一计划建设住房;实行低租金的福利性分房制度。成因: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特征的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城市的生产、流通乃至居民的住房等都纳入了国家计划。(2)变化:开始实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允许私人购房。原因: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3)原因:地方政府热衷于以房地产开发增加财政收入;不法开发商的人为炒作。建议:国家应加大房价调控的力度;政府加大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投资力度;严格审查和控制房贷;全面推行限购令,等等。(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表11950年至1955年中苏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第487页,中共党史出版社xx年版表21951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1年),第353至368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2年版材料二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增长示意图材料三中国从过去那种不熟悉甚至轻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组织和机制的立场,逐步转变到看重,善用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从过去那种更多地坚持旁观的立场,发展到现在这种愿意承担各种责任与义务;从很少提出倡议,改变为更多地主动地提出自己的主张。虽然这一过程仍在继续,缺点与挑战尚存,但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与多边机制的关系已进入充满互利,双赢机遇的新阶段。引自王逸舟论中国外交转型,学习与探索xx年第5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出现材料一中国与苏联、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现象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交政策出现了哪些重要转变?(8分)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之下,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成就。第(1)问从材料看出,中苏贸易逐步增长,而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其原因要联系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一边倒”方针、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孤立政策以及雅尔塔体系、两种社会制度、两大阵营的对立等角度分析和剖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前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迅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后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稳步增长;第二小问联系中国国际地位、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关系的发展、美苏争霸格局的变化、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等因素分析。第(3)问从材料上看,中国由轻视到主动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由旁观至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从教材上看,中国由“一边倒”到多边机制的互利共赢,推行新型的区域合作,对外结伴而不结盟,由革命型外交发展到国家型外交。答案:(1)中国与苏联: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推行“一边倒”的方针。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外交不承认、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雅尔塔体系下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两大阵营的对立。(2)特点:70年代前半期建交国家迅速、大幅度增长,70年代后半期建交国家稳步增长。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迅速提高;1972年中美关系的缓和,使中国外交格局出现重大突破;美苏争霸格局中,苏攻美守态势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3)由轻视到主动积极地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由旁观到愿意承担各种责任和义务;主动提出自己的主张;由“一边倒”到主张多边机制的关系互利共赢;对外结伴而不结盟,推行新型的区域合作。23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发挥着重要作用。(1)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被称作人类的“轴及之处,都产生了有利于合理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发展的影响。”材料二加尔文在日内瓦严格控制市民的宗教信仰,镇压信仰其他宗教的教派与个人,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因不同意他的观点而被判处死刑。(2)依据所学,简述材料一中“合理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是指什么?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评价。(4分)材料三1906年发布的同盟会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某同学从中找到这样一段材料:“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3)请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评价。(5分)材料四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身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学们对社会发展变化感触颇深。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某同学提议以“改革开放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主要内容写文纪念。(4)以下为同学们列出的写作题目,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其一,并说明写作的要点。(4分)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示例题目:乡村巨变农村改革要点: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生产积极性;撤销集中的管理体制(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促进经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外思想解放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第(1)问考查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对加尔文教的评价,要本着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要看到其压制其他教派,实际是宗教专制的一面;第(3)问先从材料中提炼孙中山的思想,然后回答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巨大贡献;第(4)问从中选择一个题目回答即可,属于基础题。一方面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则保留了天主教的专制,妨碍人的个性发展与宗教信仰自由。(3)基本原则:平等、民主、共和、宪政(或法治)。评价:反映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期盼和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要求;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4)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点: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要点:赋予特区较大经济管理权限,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吸收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