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综合模拟练习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490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综合模拟练习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2020年高三综合模拟练习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2020年高三综合模拟练习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综合模拟练习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侪辈(chi) 罹难(l) 哀恸(tn) 仁爱孝悌(t)B名宿(xi) 巨擘(b) 翘楚(qio) 蜚声文坛(fi)C妊娠(shn) 吐哺(b) 叨扰(do) 舐犊之情(sh)D炫富(xun) 奢靡(m) 绯闻(fi) 名噪一时(z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上海世博会异彩纷呈,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热情的人们趋之若鹜,纷纷涌入世博园,入园人数屡创新高。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C林纾是一位“有创作精神”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连原作中的幽默风味也能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比原作更胜一筹。D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慨与理性反思。3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4分)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答: 4荷花进入盛花期,我市楹联家协会出了两个上联。请你任选其中一个拟写下联。(5分)(1)仙子凌波,莫愁湖畔无穷碧;答: (2)碧波红萼,绿叶清风,赏花人向何处去;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吾年至,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愈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明日,奏疏曰:“臣与孔戣同在南省,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不报。明年,长庆四年正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赠兵部尚书。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史,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约以取足,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货。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相为之 唯:希望 B尚奚顾子言 顾:考虑 C绝海之商 绝:横渡D何月之拘 拘:限定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孔戣为人方正无私的一组是(3分) 忧国忘家,用意至到 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孔戣的据理求退,韩愈认为朝廷不应该让孔戣这样的贤人辞官,他上疏请求留用孔戣,但奏疏未能呈上。第二年,孔戣去世。B当时明州岁贡淡菜、蛤蚶等物,从海滨直抵京师。由于扰民甚众,孔戣不惜冒犯朝廷,为民请命,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C孔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为官期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而且任劳任怨,即使远派岭南,也努力于政务,克己为人。 D孔戣在担任岭南节度使时,处理海外商贸事宜,既严格地执行法度,以身作则拒绝贿赂,又有人性化的变通,切实为外商利益考虑。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3分) (2) 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4分) (3) 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赵令畤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注释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 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2分)答: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4分)答: (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4分)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桃李不言,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4)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5)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李煜乌夜啼)(6)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7)月,常常寄寓人们的相思之情。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抒发了与爱人别离后内心的凄凉之情;张九龄望月怀远“ , ”则叩动了天涯儿女的共同心弦,经久不息地响彻在中华大地。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4题。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陈启文我到北京的距离是一个晚上。通常我都是在头一天夜里从我居住的那个城市坐上一趟特快,睡一觉,睁开眼睛时,到处都亮了,透过远郊越来越茂密的树林,可以看见辽阔天际的云霞,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伟大而神秘的城堡,呈现在天地旷野的正中央,浑身闪烁出圣洁的光环。这就是我对北京的感觉。此时,我完全被唤醒了。北京永远都让你以一种庄严的眼光去打量。这其实与天安门无关,与故宫无关。即便你去看街边上一个卖纸烟的北京大爷,也能通过他,看到他背后隐含着的某种尊严。很少听见北京人吆喝。你要跟他砍价,没门儿。北京不是个可以讨价还价的地方。北京之大,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大。北京包容一切,亦可消化一切。北京让你感受到那种首善之区的宽容,也总给你一种无所不在的强势的逼迫,甚至有些霸道,总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你。坐在出租车上,那位的哥随时会命令你把保险带系上,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北京之大,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距离上。从北京的一个地方到北京的另一个地方有多远?这距离是以时间的方式存在着,而不是以道里计。我算过,从东土城到北京西站,差不多要一个小时。这在我们那儿,差不多是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这还要看顺不顺利,总在你尚未精确的计算出这个数字之前,你可能已经遇到了堵车。一切都已仿佛置于某种无名的意志下,被堵住的车辆不会像别的地方那样四处泛滥。它们依然秩序井然地排着队。没有人想要超车,没有人骂娘,更没有旁门左道可走。北京人脾气小了,脏话少了,反而更大气了。从北京到北京,还有一种距离,在一个人的仰望中。每次我这样仰望时,似乎是在观察一个距离更远的北京。太多的蓝图。太多的建筑工地,太多的轰轰烈烈的挖掘机和脚手架,脚手架上的小旗子,太阳在头顶上威严地移动,一群寂静地飞过的鸽子北京的心脏部位,被一块一块地掏空了。北京拆了牌楼,又开始拆团城。到现在,尽管故宫还在,天安门还在,但你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四下一望,到处弥漫的现代气息已经明显占了上风。北京的大不仅是城市之大,而且是时空之大,巨大的、空旷深远的城市空间和渺小的个人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人在这里更能感觉到,你作为个体生命的渺小,以及占有时空的局限和短暂,那一种悲凉与虚空,也让你更能找回一个人的谦卑。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你会在比任何一座城市生活都要清醒,都要有宿命感。在北京,在任何一个角落里,只要你安静地凝望,时间长了,你会感觉这里潜伏隐蔽着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每一个人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那种生死不渝的维系,以及,坚守下去的那份信心,是我这样一个匆匆过客难以理喻的。从我二十出头第一次上北京,到现在,这是我命里往返得最多的一条路,而北京仿佛永远是一个我行将抵达的却又仿佛一直没有的城市。天才的卡夫卡早已替我描述出了那种最真切也最虚幻的感觉,北京是我远远就看得见的城堡,我一直没有找到进入它的方式。最后,我只能选择离去。每次离开北京时,我都会下意识地深深凝望,我看见过的,我还没有看见过的。从一些日子,到另一些日子,在我的视野里不断涌现,又渐渐退向城市一侧,直至城市的背后。火车已经飞奔了很久,但仍未跑出北京。回头,我看见的是一个北京,再回头,我看见的是另一个北京。(选自xx年第2期北京文学,有删改)11.文章第小节在表达方式上和全文有何不同?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2.文章写到了哪些北京人?这些北京人分别象征着北京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13.文章第小节中写到的“无形的力量”具体指什么?它对作者有何影响?(4分) 14.文章标题“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有哪几重含义?请结合全文主旨进行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汉语文学的新阶级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论 陈晓明2011年夏天,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落下帷幕,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五部长篇小说摘得桂冠。本届茅盾文学奖固然有各种经验可以总结,但我以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评委们能从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的角度出发来评判作家的成就和作品的文学价值,这就把茅盾文学奖推到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也就是为中国文学立标杆,为往圣传精神,为未来寻道路。我个人以为,这次评选出的五部作品,基本可以担此重任。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为中国长篇小说的思想性不够深厚而困扰,但我们要什么样的思想性,却并不清晰。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的思想性依赖时代精神,90年代才开始以个体为本位展开思想性探究,直至21世纪,中国作家对历史的反思和生命体验的感悟,这才开始有个人的坚实性和深刻性。如莫言的蛙对生命存在的透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对农民的自我醒觉意识的描述,张炜的你在高原对50年代人的注视与历史反思,都给人强烈的触动。自白话文学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就深受西方的影响,历经五六十年代受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在80年代则转向借鉴欧美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经验。但90年代以来,中国长篇小说在思想上和表现方法方面,也到传统文学中寻求资源。获奖作家们在这方面做得颇为突出。他们的作品已经不再那么鲜明地看到西方文学的直接痕迹,西方与中国传统,都转化为个人更为内在的文学经验,更为自然地融会于小说叙事中。80年代的长篇小说,因为时代反思性背景的同一化,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规范化,长篇小说的艺术风格其实是颇为整齐接近的。90年代的个人化叙事,不只是为思想的非同一性建立起开放的语境,同时为表现方法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仅就这五部获奖作品来看,张炜的主观化的昂扬叙述与毕飞宇的客观化的冷峻叙述相去甚远;而同是诡异莫测的叙述,蛙的多文本策略与一句顶一万句的分岔延异式的叙述大异其趣,但都让人感受到独辟蹊径的高妙。就是毕飞宇在冷峻中透出的光亮与刘醒龙在苍凉中显现的温馨也是各具韵味。当然,这五部以及当今汉语长篇小说,无疑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不足,例如,长篇小说的艺术构思和叙述的推动机制问题,如何在更为复杂的思想层面反映现实和反思历史,如何更真实更深刻地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等等,依然要面对严峻的挑战,要做出艰苦的努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本届茅奖评奖也为这些不足提供了集中呈现的平台。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6分) 16作者认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6分) 17从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看,当今汉语长篇小说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概括作答。(6分) 七、作文(70分)1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请以“对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哈佛大学罗尔斯教授,15年不发表任何文章,一直琢磨他的正义论。他讲课非常认真,当他讲完一学期的课后向大家告别,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他已经离开教室很远,学生还在鼓掌,为他的学术精神而鼓掌。有在场的中国学生问,你们要鼓到什么时候?他们回答,要让罗尔斯教授在很远的地方仍然能听到掌声。现在正义论成了经典,全球研究它的专门论著有5000余部。xx届高三综合练习答题纸选择题(每小题3分)125673(4分)4(5分) 8(1) (3分)(2) (4分)(3) (3分)9(1) (2分)(2) (4分)(3) (4分)10(8分)(1),(2)(3) ,(4) (5) ,(6) (7) , 11 (4分)12(6分)13(4分)14(6分)15 (6分)16 (6分)17 xx届高三综合练习教师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侪辈(chi) 罹难(l) 哀恸(tn) 仁爱孝悌(t)B名宿(xi) 巨擘(b) 翘楚(qio) 蜚声文坛(fi)C妊娠(shn) 吐哺(b) 叨扰(do) 舐犊之情(sh)D炫富(xun) 奢靡(m) 绯闻(fi) 名噪一时(zo)1 A (B宿s C 叨to D 绯 f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上海世博会异彩纷呈,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热情的人们趋之若鹜,纷纷涌入世博园,入园人数屡创新高。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C林纾是一位“有创作精神”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连原作中的幽默风味也能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比原作更胜一筹。D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慨与理性反思。2C(3分。“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非常逼真。A“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多用于贬义。感情色彩不当。B“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与“议论纷纷”并用,自相矛盾。D“漠不关心”指态度冷漠,毫不关心。不可带宾语)3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4分)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答: 3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4分,每点1分)3(1)外观美:答“具有流线美”、“流线型设计”正常给分;人性化(舒适性):答“设施先进”、“环境好,设施先进”(本点仅答“环境好”不给分)亦可,但仅答“座椅可调节”等不给分;噪音低:答“没有噪音”不给分。(2)超过20字扣1分。4荷花进入盛花期,我市楹联家协会出了两个上联。请你任选其中一个拟写下联。(5分)(1)仙子凌波,莫愁湖畔无穷碧;答: (2)碧波红萼,绿叶清风,赏花人向何处去;答: 4示例:(1)芙蓉戏水,鸢尾园边别样红(5分。前一句2分,后一句2分,最后一字是平声1分,要求注意句子结构的相似、内容的相关)(2)梦境诗情,琴心箫韵,爱莲者到此中来(5分。前两句各1分,第三句2分,最后一字是平声1分,要求注意句子结构的相似、内容的相关)4关于“内容相关”的说明:要求本联内上下句间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从宽。最后一字不是平声必须扣1分。关于“结构相似”的说明:全联主要结构不合,本句不得分(如“佳人芙蓉,白鹭洲心别样红”中“佳人芙蓉”扣2分),局部结构不合扣1分(如“莲花浮动,清水塘中别样红”中“莲花浮动”扣1分),第二副对联前两句视同一句判分。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相同的字扣1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吾年至,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愈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明日,奏疏曰:“臣与孔戣同在南省,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不报。明年,长庆四年正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赠兵部尚书。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史,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约以取足,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货。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相为之 唯:希望 B尚奚顾子言 顾:考虑 C绝海之商 绝:横渡D何月之拘 拘:限定5A(唯,只有)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孔戣为人方正无私的一组是(3分) 忧国忘家,用意至到 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A B C D6答案:C (表现其一片忠心,表现其体恤百姓,表现其为他人着想)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孔戣的据理求退,韩愈认为朝廷不应该让孔戣这样的贤人辞官,他上疏请求留用孔戣,但奏疏未能呈上。第二年,孔戣去世。B当时明州岁贡淡菜、蛤蚶等物,从海滨直抵京师。由于扰民甚众,孔戣不惜冒犯朝廷,为民请命,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C孔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为官期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而且任劳任怨,即使远派岭南,也努力于政务,克己为人。 D孔戣在担任岭南节度使时,处理海外商贸事宜,既严格地执行法度,以身作则拒绝贿赂,又有人性化的变通,切实为外商利益考虑。 7答案:A (“不报”指奏疏递上没有答复)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3分)译文:您的身体还很强壮,当今皇帝多次挽留您,您为什么坚决要辞官呢?(要点:壮,果,疑问句式)(2) 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译文:那些不做官和厌倦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的亲友,不在东郊就在北郊,大家可以拄着拐杖穿上鞋子互相往来。(要点:定语后置,不在就在,“杖屦”活用为动词,语意通顺)4分(3) 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3分)译文: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询问认领的,全部没收充公。(要点:妻子,请,没)附参考译文: 孔子之后第三十八世,有一个名戣的世孙,字君严,在朝任尚书左丞。在他七十三岁那年,曾经三次给皇帝上书要求辞官。皇帝任命他为礼部尚书,给予他终身享受俸禄的待遇,还不敢拿政务来麻烦他。吏部侍郎韩愈平时尊崇孔戣的才能,就对他说:“您的身体还很强壮,当今皇帝三次挽留您,您为什么坚决要辞官呢?”孔戣回答道:“我怎么敢向君主提出要求呢?我的年龄已经非常大了,这是我应当辞官的一个原因;我担任尚书左丞,不能进用或辞退郎官,只有宰相可以,这是我应当辞官的另一个原因。韩愈又问道:“古时候,那些老死于乡间的人,都是自求安逸,而非自求受苦。房屋、水井、田地都还在,那些不做官和厌倦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的亲友,不是住在东郊就在北郊,大家可以拄着拐杖穿上鞋子互相往来。现在情况和前面所说的不一样,您和谁住在一起呢?况且您虽然身份显赫但没有留下资产,您回家后依靠什么生活呢?”孔公回答:“我自身有这两个应该离去的原因,为什么还要顾虑你说的话呢?”韩愈叹息道:“您在这方面远比一般人贤明!”第二天,韩愈就向皇帝上奏说:“臣下和孔戣同在南省任官,多次与他相见。孔戣为人守节清廉,议论公允。虽已七十,但体力耳目没有衰退,还在忘我地为国操心,用意极为周到。像孔戣这样的人,在当今的朝廷不过三四人,陛下不应苟且顺从他的请求,而应留下作为辅佐。”奏疏递上没有答复。第二年,长庆四年正月己未日,孔公七十四岁,在家中去世,朝廷追赠兵部尚书。孔公当初以进士身份辅佐三公,官至殿中侍御史,又历任江州刺史、谏议大夫。只要是有损正义的事,孔公没有不说的。后来加封为太子恃读,改给事中,上书指出京兆尹包庇纵容罪犯,皇帝下诏削夺京兆尹三个月的俸禄。第二年,任尚书右丞,又该任华州刺史。当时明州每年都要进贡海虫、淡菜、蛤蚶等可以食用的海产品,从海边运到京城,要经过水路和陆路,卒役累计人工,每年要用四十三万六千人。孔公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元和十二年,孔公从国子祭酒改任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他通过增加俸禄的方法来约束官员的贪取暴敛,境内各州拖欠的租税达二百万,全部免除。海外入境的船舶停靠码头时有下碇税,初到时有阅货宴,对他人所赠的犀角珠宝、仆从奴隶,孔公一概拒绝。横渡大海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有死在岭南的,官府登记其财货。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询问认领的,全部没收充公。孔公说:“海路一年只能往返一次,怎么能用月来限定呢?如果有凭证,应该全都归还给他们,不要计算日期多少。”孔公增加地方官员的俸禄,同时严格执法。元和十五年,孔公升为尚书吏部侍郎。孔公回到北方的时候,没有携带南方的特产,奴婢的户口(人数)也没有增加。长庆元年,改任散骑常侍。长庆二年,担任尚书左丞。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赵令畤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注释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 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2分)答: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4分)答: (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4分)答: 9.(1)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1分)。(2)“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4分。每点2分,其中“找出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各1分)(3)“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今宵”的对比做铺垫。(4分,每点2分)9(1)手法1分;内容1分,如笼统答“描写春风中柳树颜色的变化”也正常给分,但把变化答错了则不给分。(2)如果把两组“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合在一起答,只要对比关系不错,正常踩点判分。(3)每点2分,“内容”和“结构”各1分;笼统答“总领全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而无内容理解则给1分。如果把“春风依旧”合在一起答,正常踩点判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桃李不言,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4)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5)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李煜乌夜啼)(6)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7)月,常常寄寓人们的相思之情。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抒发了与爱人别离后内心的凄凉之情;张九龄望月怀远“ , ”则叩动了天涯儿女的共同心弦,经久不息地响彻在中华大地。10(1)恐美人之迟暮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自成蹊 (4)相逢何必曾相识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6)羡长江之无穷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8分,每空1分)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4题。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陈启文我到北京的距离是一个晚上。通常我都是在头一天夜里从我居住的那个城市坐上一趟特快,睡一觉,睁开眼睛时,到处都亮了,透过远郊越来越茂密的树林,可以看见辽阔天际的云霞,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伟大而神秘的城堡,呈现在天地旷野的正中央,浑身闪烁出圣洁的光环。这就是我对北京的感觉。此时,我完全被唤醒了。北京永远都让你以一种庄严的眼光去打量。这其实与天安门无关,与故宫无关。即便你去看街边上一个卖纸烟的北京大爷,也能通过他,看到他背后隐含着的某种尊严。很少听见北京人吆喝。你要跟他砍价,没门儿。北京不是个可以讨价还价的地方。北京之大,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大。北京包容一切,亦可消化一切。北京让你感受到那种首善之区的宽容,也总给你一种无所不在的强势的逼迫,甚至有些霸道,总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你。坐在出租车上,那位的哥随时会命令你把保险带系上,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北京之大,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距离上。从北京的一个地方到北京的另一个地方有多远?这距离是以时间的方式存在着,而不是以道里计。我算过,从东土城到北京西站,差不多要一个小时。这在我们那儿,差不多是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这还要看顺不顺利,总在你尚未精确的计算出这个数字之前,你可能已经遇到了堵车。一切都已仿佛置于某种无名的意志下,被堵住的车辆不会像别的地方那样四处泛滥。它们依然秩序井然地排着队。没有人想要超车,没有人骂娘,更没有旁门左道可走。北京人脾气小了,脏话少了,反而更大气了。从北京到北京,还有一种距离,在一个人的仰望中。每次我这样仰望时,似乎是在观察一个距离更远的北京。太多的蓝图。太多的建筑工地,太多的轰轰烈烈的挖掘机和脚手架,脚手架上的小旗子,太阳在头顶上威严地移动,一群寂静地飞过的鸽子北京的心脏部位,被一块一块地掏空了。北京拆了牌楼,又开始拆团城。到现在,尽管故宫还在,天安门还在,但你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四下一望,到处弥漫的现代气息已经明显占了上风。北京的大不仅是城市之大,而且是时空之大,巨大的、空旷深远的城市空间和渺小的个人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人在这里更能感觉到,你作为个体生命的渺小,以及占有时空的局限和短暂,那一种悲凉与虚空,也让你更能找回一个人的谦卑。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你会在比任何一座城市生活都要清醒,都要有宿命感。在北京,在任何一个角落里,只要你安静地凝望,时间长了,你会感觉这里潜伏隐蔽着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每一个人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那种生死不渝的维系,以及,坚守下去的那份信心,是我这样一个匆匆过客难以理喻的。从我二十出头第一次上北京,到现在,这是我命里往返得最多的一条路,而北京仿佛永远是一个我行将抵达的却又仿佛一直没有的城市。天才的卡夫卡早已替我描述出了那种最真切也最虚幻的感觉,北京是我远远就看得见的城堡,我一直没有找到进入它的方式。最后,我只能选择离去。每次离开北京时,我都会下意识地深深凝望,我看见过的,我还没有看见过的。从一些日子,到另一些日子,在我的视野里不断涌现,又渐渐退向城市一侧,直至城市的背后。火车已经飞奔了很久,但仍未跑出北京。回头,我看见的是一个北京,再回头,我看见的是另一个北京。(选自xx年第8期北京文学,有删改)11.文章第小节在表达方式上和全文有何不同?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全文主要采用了记叙和议论(1分,写出“议论”即可,仅写“记叙”不给分)的表达方式,而第小节对快进入北京时远郊的景物进行了描写(1分),渲染了圣洁而庄严的气氛(1分),为全文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1分)。12.文章写到了哪些北京人?这些北京人分别象征着北京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答案:卖纸烟的老大爷(1分),象征着北京的尊严(1分);命令系保险带的的哥(1分),象征着北京的强势意志(1分);堵车队伍中默默等候的司机(1分),象征着北京的大气(1分)。13.文章第小节中写到的“无形的力量”具体指什么?它对作者有何影响?(4分)答案:“无形的力量”指每一个北京人(1分)与这座城市微妙的对应关系、生死不渝的维系、坚守下去的信心(1分)。它使作者确信自己是一个过客(或者“是一个外人”1分),永远无法抵达这座城市(或者“没有找到进入他的方式”,1分)。14.文章标题“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有哪几重含义?请结合全文主旨进行探究。(6分)答案:北京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距离(1分),说明北京空间大(1分);过去的北京(或“传统的北京”)和现在的北京(或“现代的北京”)的距离(1分),说明北京变化大(1分);现实能够到达的北京和精神能够抵达的北京的距离(1分),说明“我”只是一个过客(1分)。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汉语文学的新阶级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论 陈晓明2011年夏天,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落下帷幕,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五部长篇小说摘得桂冠。本届茅盾文学奖固然有各种经验可以总结,但我以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评委们能从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的角度出发来评判作家的成就和作品的文学价值,这就把茅盾文学奖推到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也就是为中国文学立标杆,为往圣传精神,为未来寻道路。我个人以为,这次评选出的五部作品,基本可以担此重任。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为中国长篇小说的思想性不够深厚而困扰,但我们要什么样的思想性,却并不清晰。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的思想性依赖时代精神,90年代才开始以个体为本位展开思想性探究,直至21世纪,中国作家对历史的反思和生命体验的感悟,这才开始有个人的坚实性和深刻性。如莫言的蛙对生命存在的透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对农民的自我醒觉意识的描述,张炜的你在高原对50年代人的注视与历史反思,都给人强烈的触动。自白话文学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就深受西方的影响,历经五六十年代受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在80年代则转向借鉴欧美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经验。但90年代以来,中国长篇小说在思想上和表现方法方面,也到传统文学中寻求资源。获奖作家们在这方面做得颇为突出。他们的作品已经不再那么鲜明地看到西方文学的直接痕迹,西方与中国传统,都转化为个人更为内在的文学经验,更为自然地融会于小说叙事中。80年代的长篇小说,因为时代反思性背景的同一化,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规范化,长篇小说的艺术风格其实是颇为整齐接近的。90年代的个人化叙事,不只是为思想的非同一性建立起开放的语境,同时为表现方法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仅就这五部获奖作品来看,张炜的主观化的昂扬叙述与毕飞宇的客观化的冷峻叙述相去甚远;而同是诡异莫测的叙述,蛙的多文本策略与一句顶一万句的分岔延异式的叙述大异其趣,但都让人感受到独辟蹊径的高妙。就是毕飞宇在冷峻中透出的光亮与刘醒龙在苍凉中显现的温馨也是各具韵味。当然,这五部以及当今汉语长篇小说,无疑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不足,例如,长篇小说的艺术构思和叙述的推动机制问题,如何在更为复杂的思想层面反映现实和反思历史,如何更真实更深刻地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等等,依然要面对严峻的挑战,要做出艰苦的努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本届茅奖评奖也为这些不足提供了集中呈现的平台。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6分) 15答案:首先,交代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五部获奖作品(1分);其次,高度评价了本届茅盾文学奖的重大意义(2分);再次,从五部获奖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综论当今汉语长篇小说的成就(2分);最后指出当今汉语长篇小说的不足(1分)。16作者认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6分) 16 答案:以历史性的高度(1分),为中国文学立标杆(1分),为往圣传精神(1分),为未来寻道路(1分);为当代汉语长篇小说的不足提供了集中呈现的平台(2分)。17从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看,当今汉语长篇小说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概括作答。(6分) 17答案:思想深刻(或 “坚实深刻”);融合传统,贯通中西;风格多样,个性鲜明(或“叙事个人化”)。(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语言要有概括性)。(每点2分,意思对皆可,语言要有概括)七、作文(70分)1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请以“对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哈佛大学罗尔斯教授,15年不发表任何文章,一直琢磨他的正义论。他讲课非常认真,当他讲完一学期的课后向大家告别,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他已经离开教室很远,学生还在鼓掌,为他的学术精神而鼓掌。有在场的中国学生问,你们要鼓到什么时候?他们回答,要让罗尔斯教授在很远的地方仍然能听到掌声。现在正义论成了经典,全球研究它的专门论著有5000余部。xx届高三综合卷参考答案1 A (B宿s C 叨to D 绯 fi)2C(3分。“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非常逼真。A“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多用于贬义。感情色彩不当。B“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与“议论纷纷”并用,自相矛盾。D“漠不关心”指态度冷漠,毫不关心。不可带宾语)3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4分,每点1分)3(1)外观美:答“具有流线美”、“流线型设计”正常给分;人性化(舒适性):答“设施先进”、“环境好,设施先进”(本点仅答“环境好”不给分)亦可,但仅答“座椅可调节”等不给分;噪音低:答“没有噪音”不给分。(2)超过20字扣1分。4示例:(1)芙蓉戏水,鸢尾园边别样红(5分。前一句2分,后一句2分,最后一字是平声1分,要求注意句子结构的相似、内容的相关)(2)梦境诗情,琴心箫韵,爱莲者到此中来(5分。前两句各1分,第三句2分,最后一字是平声1分,要求注意句子结构的相似、内容的相关)4关于“内容相关”的说明:要求本联内上下句间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从宽。最后一字不是平声必须扣1分。关于“结构相似”的说明:全联主要结构不合,本句不得分(如“佳人芙蓉,白鹭洲心别样红”中“佳人芙蓉”扣2分),局部结构不合扣1分(如“莲花浮动,清水塘中别样红”中“莲花浮动”扣1分),第二副对联前两句视同一句判分。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相同的字扣1分。5A(唯,只有)6答案:C (表现其一片忠心,表现其体恤百姓,表现其为他人着想)7答案:A (“不报”指奏疏递上没有答复)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译文:您的身体还很强壮,当今皇帝多次挽留您,您为什么坚决要辞官呢?(要点:壮,果,疑问句式)(2) 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译文:那些不做官和厌倦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的亲友,不在东郊就在北郊,大家可以拄着拐杖穿上鞋子互相往来。(要点:定语后置,不在就在,“杖屦”活用为动词,语意通顺)4分(3) 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译文: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询问认领的,全部没收充公。(要点:妻子,请,没)附参考译文: 孔子之后第三十八世,有一个名戣的世孙,字君严,在朝任尚书左丞。在他七十三岁那年,曾经三次给皇帝上书要求辞官。皇帝任命他为礼部尚书,给予他终身享受俸禄的待遇,还不敢拿政务来麻烦他。吏部侍郎韩愈平时尊崇孔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