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487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 I 卷(共45分)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应届/应聘 滂沱/磅礴 炮制/越俎代庖 哽咽/狼吞虎咽B.悄悄/悄然 调羹/调包 辎重/锱铢必较 长进/身无长物C.谥号/裨益 憧憬/瞳孔 拒载/载歌载舞 披靡/风靡一时D.当铺/铺张 骨髓/绥靖 匝道/砸锅卖铁 鲜活/寡廉鲜耻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源远流长合盘托出 没精打采 唉声叹气B针砭时弊记忆犹新 奋发图强 关怀倍至C束之高阁艰苦卓绝 一切就绪 仗义执言D墨守成规烦躁不安以逸代劳 赋予使命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调查结果看,体育运动已成为青年热衷谈论的话题,运动已成为青年日常生活中不可 的组成部分。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群众来信,即便工作再忙,他也会 作出答复。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 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 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A或缺 择要 而是或者 B缺少 择要 就是或许C缺少 摘要 而是/ 或者 D或缺 摘要 就是/ 或许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 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证。治水,不二法门是 ,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同样是征服,鲧 以刚治之,终究大业未成, 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禹以柔治之,最终降伏洪魔,造福苍生。A孕育 因地制宜 妄想 反而 B蕴含 因势利导 希望 却C蕴含 因势利导 妄想 反而 D孕育 因地制宜 希望 却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巨大压力下,乔布斯推出一个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他凭借实力成为苹果电脑公司的中流砥柱,乃至IT行业的领军人物。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是中国历史上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C.“天宫一号”满载着国人的梦想,奔向浩瀚的太空,它的成功发射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征程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D.西沙群岛海域宽阔,岛礁星罗棋布,海产十分丰富,每年吸引各地大批渔民来岛捕捞作业,是我国著名渔场之一。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本次展览涵盖京津画派李可染、海派吴昌硕等五大画派“掌门人”以及诸名家的作品,幅幅水墨淋漓,气象万千,美不胜收。B日本最近发生了强烈地震,大量建筑物坍塌,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各大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C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信手拈来前人的事迹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可谓化典入词的范例。D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厚非的。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部关于同意筹建南科大的通知要求南方科技大学的办学章程要明确基本的办学制度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思路,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B中国推进城乡一体化近10年来,城市规模扩大了60%,城市人口仅扩大了20%。这是一种“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口的城市化”,扩张的城市面积却不能够容纳更多的就业人口。 C如何避免农民工不要“老无所依”,不要在城市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后“悄然离去”,是所有有良知、对公平正义心怀向往的人无法漠视的问题。D针对西南丰水地区今年为何出现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这一问题,水利部负责人分析指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政府制定了打击囤积居奇、投放紧缺商品等措施,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B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C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社会,人们日益重视养生保健,某些骗子就抓住这种心理见机行事,给假药贴上了保健的标签。D在一系列铁的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不得不交代了多次作案的具体事实,但是,对其同伙的下落,他却还是咬紧牙关,矢口否认。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 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9. 下列有关“礼乐文明”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先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套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原因是当时就产生了大量的礼乐歌舞形式。C周公是礼乐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殷商的礼乐形式,并注入了“德”的因素,使其有较大的发展。D先秦的礼乐文明经历代继承发扬和变革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主旨却变化不大。10. 下列对于“礼”与“乐”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人性的基础,能够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能陶冶人们的情操。B.“礼”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C.远古时期,“礼”“乐”并存,涵盖一切;周代以后,“乐”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D.由于“礼”、“乐”的结合,能够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所以孔子常常将其相提并论。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礼乐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礼乐仪式。B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表明礼仪制度在那时就已初步建立。C孔子不仅整理、传播了儒家经典“六经”,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D礼乐文明强调通过礼教,让人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每小题3分)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清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 诛:索取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蒙:受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 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 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 D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14.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先生出贿付其父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A. B. C. D.15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第卷(共105分)四、(27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2)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3)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1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故地重游金元好问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桃花记得题诗客注,斜倚春风笑不休。注:本指唐代的崔护,崔氏有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处借指诗人自己。(1)本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4分)(2)诗眼多是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且能带起全篇或全句的词语,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4分)1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1)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2)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3)故曰:至人无己, ,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4)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6)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7)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8)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9)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8分)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迟子建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在低头的一瞬!19作者在开篇先写到俄罗斯街头的雕像和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这样安排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4分)20文章结尾处“永恒的光明”“另一种永恒的光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21作者在第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老妇人?这么写有什么好处?(4分)22请结合全文,说说“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在低头的一瞬”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鸟的建筑苇 岸鸟巢是鸟的建筑。和我们盖房子不同,鸟筑巢不是为定居。鸟只在繁殖期筑巢。鸟类学家依据鸟巢的位置和性质,把鸟巢分为地面巢、水面巢、洞穴巢、屋宇巢和编织巢等几种类型。地面巢大多简单、随便,往往仅在地面凹处略敷草物即告完工。这种巢,主要由雉、雁、鸭、鹤等笨拙的大型鸟类所为。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像云雀、百灵、歌鸲、画眉这些名字美丽,叫声动听的玲珑小鸟,也在地面营巢。当然,它们的巢编织得都很精致。这是些疏于林木,常年出没在旷野,为土地处处留下歌声的可爱精灵。在水面营巢的鸟屈指可数,能够列举的如涉禽中善游的骨顶鸡与董鸡。它们借助水生植物搭造的可随水面升降的盘状浮巢,风险最小。洞穴巢包括崖壁洞穴和树干洞穴两种,前者的主人有翠鸟和沙燕;后者居多,如椋鸟、山雀、斑鸠、八哥、鹪鹩及肮脏的戴胜等,都是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弃巢的受益者。如果顺着这个行列数下去,我们还会惊讶地发现鸳鸯。应该指明的是,营树洞巢的鸟,只有攀禽中的啄木鸟,真正具备开凿本领。啄木鸟还有一种英雄秉性,即它从不使用自己往年的旧洞。利用我们的屋宇营巢的鸟(不提麻雀),主要为燕科成员,原因在于它们的泥巢无法在露天筑造。最后说到的编织巢,就是指我们观念上认定的,代表“鸟巢”这一词语本义的,由鸟类中广大的鸣禽在树上(个别在草丛或灌木基部)精心营建的巢。这是那群勤奋的鸟类艺术家呕心沥血的作品,也是我们这篇短文想要谈论的核心。除涉禽中的鹭,游禽中的鹈鹕和猛禽中部分鹰隼(这是些在树上筑粗陋大巢的鸟)外,编织巢几乎全部为雀形目鸟类所造。它们长于鸣啭,巧于营巢,故根据分类上的说法,我们前面又称它们为鸣禽。雀形目是新鸟亚纲中种数最多的一目,其庞大数量占现代鸟类总体一半以上。编织巢的形态,可说多姿多彩。我们易于见到的杯状巢、碗状巢、盘状巢及瓶状巢,是其中主要的几种。营哪种巢型,与鸟的科属有关。但我愿意相信,它取决于鸟类个体的偏爱与审美因素。因此,这里无规律可循。杯状巢是多数营巢鸟喜爱的一种巢型,像我们熟悉的伯劳、卷尾、柳莺、寿带等夏候鸟,都营此型巢。太平鸟、灰山椒鸟、乌鸫及北红尾鸲等,营碗状巢。树鹨和灰喜鹊的巢很浅,呈盘状。攀雀和棕扇尾莺的巢收口,巢体似瓶。文鸟、黄眉柳莺和“告春鸟”短翅树莺,能够营造顶部具盖,侧面开门的球状巢。更为精巧和高超的,是黄鹂和绣眼鸟的吊篮式悬巢。南方有一种富于传奇色彩的小鸟,会将芭蕉或其他大型树叶卷合,然后在叶缘穿孔,贯以丝线,缝成袋状巢。这种天才的小鸟,鸟类学家就叫它“缝叶莺”。真正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我们的视域内最为显著的鸟巢,实际是喜鹊粗糙的球状巢。这种“仰鸣则晴,俯鸣则雨,人闻其声则喜”(禽经)的民间吉祥鸟,同淳朴的麻雀一道,终年祥和地围绕着我们。特别是在空旷的冬天,它们的巢很像一座座村庄,醒目地坐落在原野高大的树上(每巢都有一定巢距的巢区。个别也有一树双巢现象。在北京的沙河附近,我曾见过一树四巢)。每次看到这些高耸的星罗棋布的“家”,我都很动情,我觉得这是一种世间温暖与平安的象征,是这个季节比雪与太阳升落更优美的景色。在神造的东西日渐减少、人造的东西日渐增添的今天,在蔑视一切的经济的巨大步伐下,鸟巢与土地、植被、大气、水,有着同一莫测的命运。在过去短暂的一二十年间,每个关注自然和熟知乡村的人,都已亲身感受或目睹了它们前所未有的沧海桑田性的变迁。19(1)根据第段的内容,解释什么是“鸣禽”。(2分)(2)简要说说第段第二句加点的“主要”一词在文中的作用。(2分)20鸟儿营造哪种巢形和鸟儿的科属有关,为什么作者却“愿意相信,它取决于鸟类个体的偏爱与审美因素”?(4分)21这是一篇介绍说明鸟类巢居的文章,在行文中却有很多“不科学”的措辞,像“可爱精灵”“勤奋的艺术家”“天才的小鸟”“纯朴的麻雀”等等,作者这样写好吗?为什么?(4分)22作者在文末说:“每个关注自然和熟知乡村的人,都已亲身感受或目睹了它们前所未有的沧海桑田性的变迁。”有何深刻含义?试将你的“亲身感受”用最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和作者共鸣。(6分)六、写作(60分)23.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必面面俱到;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山东师大附中xx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1.D (A.yng/yng png/png po y/yn B.qio/qio tio/dio z zhng/chng C.sh/y chng/tng zi m D.p/p su/su z/z xin/xin)2.C(A和盘托出 B关怀备至 D以逸待劳)3.A(或缺,与上文构成“不可或缺”。或,有时。不可或缺,一时也不可缺,比不可缺少语意重。摘要,意为“摘录要点”;择要,意为“选择重要的”。“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并不能表明说话人的最终态度,这与句首“严格地讲”不太相符。或许,是表示猜测语气的副词;或者,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4.C(蕴含:包含;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因势利导: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妄想:狂妄的打算;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某种情况。“反而”含有反面递进的意思,“却”仅仅是转折。)5. B(中流砥柱:也做砥柱中流,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和力量。惊世骇俗:指人的言行出奇,使世人惊骇;此处可以用“惊天动地”。浓墨重彩:浓重的笔墨和色彩,原为绘画的一种风格,现多形容着力描写刻画。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多,分布广。)6. A(“美不胜收”意为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使用是恰当的。B项“连篇累牍”感情色彩不当,一般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多为贬义。 C项“信手拈来”常用来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但使用时后面不能接宾语。D项“无可厚非”意为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此应改为“无可非议”)7.D(A成份缺少。“探索”缺“的途径”。 B搭配不当。“城市人口”不能“扩大”,改为“增加”。 C否定失当,句中“避免”与“不要”连用,表意相反)8. C(A成分残缺,针对的现状;B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D不合逻辑,犯罪嫌疑人并未交代,何来“矢口否认”?)二、9A (B项“完备成熟”的原因是“因为那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了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C项周公“继承了殷商的礼乐”解说不确,原文是“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D项原文“其内容不断丰富,主旨却变化不大”与原文“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不符。)10C(“礼乐并存,涵盖一切”与原文“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不符。)11B(文章“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与原文“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不符。)三、12C(逋:拖欠。陈情表“责臣逋慢”中的“逋”是“怠慢”的意思。)13C(以,介词,用,拿。 A而,可是,表示转折关系;承接关系。B乃,副词,才;副词,反而,竟然。D之,助词,的;助词,取独。)14D(表现了张复斋的正直;说的是张复斋不做官后的隐居生活。)15D(原文张复斋从金溪“解组归”,并未说明是“被罢免”;且此次归乡还家,家在华容,而非“又回到福建晋江”。张复斋经历:知晋江,多善政,判案仁明,劝勉训诲礼遇晋江人,因母需赡养而离晋江;侍母二十年后,起用到江西金溪,因不从权贵自解官职,金溪百姓像晋江一样泣别挽留他;从金溪回到故乡华容,为故乡减轻赋税想办法,故乡人因此蒙利。)四、16(1)你看见你父亲将遭受大杖责打,却能安心地(不动声色地)忍心看着,你不孝顺的罪名怎能够推脱掉呢?(2)先生通过问询得知他卖了儿子,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把孩子赎回来并让他们回家。(3)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有德行的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百姓的情况属实,没有其它(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17.【参考答案】(1)拟人。(1分)将黄莺、桃花人格化,它们都好似与诗人相识一般,一个逞弄着美妙娇柔的歌喉,一个在春风中如从前一样灼灼盛开,(1分)它们的娇美如昔和“题诗客”错失美好而且重拾不得相映衬,这样写使得诗歌写景生动,情韵深长。(2分)(2)诗眼是“记得”。(1分)昔日题诗客,旧地又重游,“记得”二字借桃花勾起往事,又将诗歌推进到一个深沉的人生主题,感叹世上有多少像自己一样的(崔护式的)“题诗客”来寻找自己那遗落的青春梦想,而错失的人生又多么可笑可悲。“记得”二字正是诗歌由景生情的关键处,可称“诗眼”。(3分)(意思对即可)18.(1)故不积跬步(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3)神人无功(4)钩心斗角(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6)长太息以掩涕兮(7)猿猱欲度愁攀援(8)沧海月明珠有泪(9)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五、(一)参考答案:19.俄罗斯的雕像多刻画伟大人物并且缺少内在灵魂的展现,而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过于富丽堂皇,与宗教的朴素精神相违背,(2分)作者认为这两者都缺少震撼心灵的力量,与后文所写的老妇人构成对比,为老夫人的出场作铺垫。(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20.“永恒的光明”是指对宗教的虔诚信仰给人带来的内心的安然与对光明、希望的笃信;(2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是指作者从老妇人身上看到的一种精神,作为普通人在尘世中承受苦难与沧桑时的坚忍,在平凡辛勤劳作中的安然与对信仰的坚守。(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21.运用了神态、肖像、动作描写,(2分)使文章生动、形象,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1分)而且可以表现老妇人的年迈、贫寒,认真沉静的工作态度。(答“对宗教虔诚的信仰”也可)(1分)大意对即可得分22.俄罗斯满街的雕像神圣而恒立,教堂里宏大艳丽的壁画需要仰视才可欣赏;在教堂里清扫烛油的老妇人渺小而卑微,一点都不引人注意,只需要你不经意间一低头就可注意;给予我们更深重的感动和震撼的,往往在不经意的一低头,仿佛使我们看到了光明。(3分)这一句升华主题,(1分)揭示了每个人人生中的光明前景都是因为灵魂有了希望和方向,在谦虚努力的工作、辛勤的付出中获得的道理。(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二)参考答案:19(1)鸣禽是长于鸣啭,巧于营巢的雀形目鸟类。(或:鸣禽是雀形目鸟类,它们长子鸣啭,巧于营巢。)(定义形式1分,内容1分)(2)“主要”表明“这种巢”绝大多数由大型鸟类所为,但不排除少数玲球小鸟“也在地面营巢”。(1分)用“主要”一词体现了语言表述的准确和严密(起到了准确严密的修饰限制作用)。(1分)20这样说将鸟类人格化,放到了和人类平等对话的地位上,(2分)表现了作者对鸟儿代表的自然美的热爱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尊重所有生命体的思想。(2分)21这样写好。这些语言多是对鸟儿的修饰形容,并没有影响文章准确传达关于鸟巢的科学信息;这样写使文字生动活泼,增添了趣味性,容易走近读者;(2分)更重要的是它们直接表达出作者对鸟类的喜爱与敬意,传达出作者对生命、自然、社会的独特认识,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22(6分)含义:自然、乡村被破坏是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的残酷事实;唯“利”是图,建设性破坏应该引发人们认真思考:善待自然,等于善待自己。感受:开放性答案,就“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爱护鸟类动物”诸方面之一谈感想均可。(视内容深浅和语言优劣酌情评分。内容合理,语言通顺即可给满分。)六、作文(60分)23.参照高考阅卷标准【参考译文】:复斋先生,姓张,华容县人。他的先祖从江南和州迁居到华容县游桥,先后传承九代,而生先生。先生年幼就善于写文章。入官学后,遇上吴三桂叛乱,颠簸往来于战阵中,和他的弟弟召修背着母亲跋涉于危岩深谷之间,几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康熙乙丑年间中进士,主政福建晋江,多行善政。上司准备上述推荐他,但先生因母亲年迈要养老送终(而推辞)。当地百姓挽留他而不能,都一起供给他食用之需,哭着送到洛阳桥的有数万人。张复斋先生侍养母亲二十年后,才起用为江西金溪县令。正值荒年,先生请求获得七千多石粮食,多方赈济、借贷,救活了很多人。恰逢有上级官员倚靠朝廷权贵,他所隶属的郡县官员都被胁迫而归依其门下,并向他索求厚礼。张先生不愿屈从,就被解除了官职。金溪的百姓挽留哭送他到晋江。在晋江时,有商人埋怨他的继母的苛求,而不奉养他的父亲。他到县衙申诉。商人向先生送礼,以家里贫困为由请求宽解。大家都争相去看,天正冷,商人拿新衣服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冻又饿的可怜相,并说:“有衣服都用来孝敬父亲了。”张先生特意怒视他的父亲,说:“孩子冷成这样,你不体恤他吗?”喊下吏拿大棒来。张先生斜眼看商人脸色如平常一样,突然指着他骂道:“你看你父亲将受杖刑了,却怎么忍心看呢,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托得掉?”就用大棒敲那商人,而他父亲就在旁边哭泣。张先生拿出些钱给他父亲,说:“用这安度晚年吧。”大家都拍手称快。百姓欠税久不能交,等到交纳延期那么赋税就更多了。先生诘问得知他们有得已到了卖孩子的地步了,就捐献出俸禄赎回孩子还给他们。有一个看守瓜园而死掉的人,夜里不知是谁干的。先生召集乡民到社庙来,关上门让他们脱了衣服看,有一个人身体有受伤的痕迹,先生叱责他说:“你去偷那人的瓜,正好那人在戒备,于是两人殴打起来,以至到了这种地步。”那人就伏罪了。先生断案明察秋毫而有仁爱之心,诸如此类有很多。晋江人文比其他县要兴盛。先生到了后,就更勉励父老乡亲,让他们教育开导子弟,那些渐渐地成为俊杰的人,他亲自予以礼遇。从此后晋江参加童子试的多大万人。先生从金溪免职后归居华容,足不出户。华容在洞庭湖畔,地势低洼而赋税苛重。在明朝末代,百姓多有流亡。国家最初规定赋税准许原来额度每十亩可减为六亩多,后来土地开垦面积渐渐增加,而朝廷清丈令下达后,县官认定他们欺骗官府、隐瞒实情,准备征收全额赋税。先生说:“我没有中等人家的田产,而乡人就更困苦不堪了。”于是到县衙禀报事由,说这地方都是湖岸荒滩之地。十有八九被水浸没,百姓愚昧,不懂得按先例请求减免赋税,被官府误以为是隐瞒而获罪罚,应当准许湖乡按下等地来征收赋税,一亩地只收一升粮。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性情谨厚之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无其它(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华容人至今还受用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先生名召华,字君实。评论曰:先生在官府任职前后只有四年,但是他造福利于民的事却很多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