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4024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刘春华 徐竹 宋细平 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请认真核查。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第I卷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偌大诺言 嗜好谥号 掎角之势人才济济 B酗酒抚恤 饯别栈道 步履蹒跚潸然泪下 C塑料追溯 对峙秩序 恪尽职守溘然长逝 D琵琶毗连, 辍学啜泣 峥嵘岁月字斟句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蛰居 缅怀 谐奏曲 绿草如茵 B急躁 安祥 核辐射 恻隐之心 C陷阱 顷泻 挡箭牌 轻歌慢舞D慰藉 光碟 练习簿 平心而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当前德国经济仍未摆脱衰退困扰,但德国政府未雨绸缀,从长计议,制定了新的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战略。B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那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C大别山地区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和寻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D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B节前,股票指数围绕2400点整数关口来回震荡,节后市场能否突破这一关口,维持强势上攻趋势,节假日期间出台的相关政策将是关键。C高中新课程改革自从实施以来,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逐步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走向“合作、探究”的自主式学习。D在携程旅游网发布的xx年清明小长假旅游人气排行榜上,三亚高居榜首,其中康年、万豪等亚龙湾片区酒店预订率近90%以上。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按照这个解释, , 。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 , 。依此类推, ,“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国学”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国学”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A. B. C. D. 6.下列有关文学著作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B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的人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C薛宝钗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她一有机会就要劝贾宝玉学些应酬世务,讲些仕途经济,使宝玉越发反感,由于她在贾母、王夫人等身上下功夫,最后达到了和宝玉结婚的目的,但她却没有得到爱情的幸福,做了封建主义的牺牲品。(红楼梦)D.堂吉诃德先生先后一共三次出巡,在一系列冒险生涯中,他被打掉牙齿,削掉手指,丢了耳朵,弄断肋骨,但他执迷不悟,一直闹到险些丢掉性命,才被亲友送回家。(堂吉诃德)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儒家重实际而黜玄想,重视历史经验。被历代王朝所尊崇的“史官文化”蕴涵相当丰富,这一文化成果及其所蕴涵的文化精神给戏曲以深刻影响,导致戏曲与历史的紧紧“缠绕”。历史故事和传说是古典戏曲重要的题材来源,仅就现存元杂剧而论,取材于史传,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描写对象的剧作就有四十多部,约占现存元杂剧总数的四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剧作家在描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往往不受史实的约束和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进行虚构和加工。戏曲作家还热衷于描写历史演义故事和传说故事,有的剧作家甚至把与历史人物无关的生活事件附会到历史人物头上去,创造了一种“真人假事”的剧情模式。这类剧作虽然算不上是历史剧,但因与“历史”有关的剧目数量巨大,使古典戏曲在总体风貌上具有“近史而悠缪”的特色。儒家要求养成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人格。循礼守制,贵贱不逾而又以睦相守的程式化生活赋予古典戏曲以程式之美。儒家文化的道德至上观念对戏曲的功能、人物形象、矛盾冲突、观察社会生活的视点和评价生活的尺度等诸多方面均有深刻影响。尽管戏曲备受主流文化的排斥,但为了能够在日益严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下生存,戏曲作家有时不得不弱化戏曲的“异端”色彩,向主流文化靠拢;一些正统文人看到戏曲在群众中的巨大影响,也利用戏曲宣传封建伦理道德。“药人寿世”成为戏曲的重要职能,“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成为评价戏曲创作的重要标准,剧作家习惯于从伦理道德方位去观察、反映、评判生活,二元对立的伦理纠葛成为戏曲冲突的基本模式,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成为剧作家关注的中心。在戏曲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戏曲作家是仕进无门或在丑恶的官场倾轧中败下阵来的失意文人。儒家的思想学说早己变成他们的血液,深深地扎根于其灵魂深处。但痛苦的经历和艰难的处境又使他们在感情上接近下层劳动群众。古代戏曲作家的教养和现实境遇,一方面使他们无法摆脱儒家思想体系的羁绊,以至有意无意地利用戏曲为儒家张目,另一方面,又促使他们运用儒家思想中那些富有人民性的成分,去否定其不合理的成分,甚至利用戏曲张扬“异端”,向封建统治者和某些封建伦理道德挑战,这种状况使戏曲在总体格局上不越出封建主义艺术的范围,但又使它与那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率笔应酬的贵族文人作品迥然异趣。 (节选自郑传寅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古典戏曲的影响)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中国古典戏曲矛盾冲突的基本模式表现为善与恶、忠与奸、贞与淫、义与利等伦理纠葛。B中国古典戏曲之所以能在日益严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下生存传承,是因为古典戏曲作家总会弱化戏曲的“异端” 色彩,主动向主流道德文化靠拢。C儒家文化的道德至上观念对戏曲的功能、人物形象、矛盾冲突、观察社会生活的视点和评价生活的尺度等诸多方面均有深刻影响。D在戏曲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戏曲作家受过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但痛苦的经历和艰难的处境又使他们在感情上接近下层劳动群众,因而许多戏曲艺术家对儒家正统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反感和抵抗。8.下列表述不属于儒家文化对中国古典戏曲产生深刻影响的具体表现的是( )A儒家文化所体现出的伦理精神及由其形成的“重实际,黜玄想”的“史官文化”,导致了古典戏曲与历史的紧紧“缠绕”,使历史故事和传说成为戏曲重要题材来源。B儒家“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人格所张扬的循礼守制、贵贱不逾而又以睦相守的程式化生活赋予戏曲以程式之美。C受儒家文化影响至深的失意文人对戏曲活动的参与,使戏曲在总体格局上不越出封建主义艺术范围,但又很大程度上与封建主体文化迥然异趣。D古代剧作家在描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往往不受史实的约束和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进行虚构和加工。9.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多数历史剧具有“真假掺半”、“多虚少实”甚至“真人假事”的特点,这类剧作虽然算不上是历史剧,但因与“历史”有关的剧目数量巨大,使古典戏曲在总体风貌上具有“近史而悠缪”的特色。B和格律化的古典诗词一样,中国古典戏曲也是讲究“规矩绳墨”的艺术样式。C窦娥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对象征封建统治秩序的“天”和“地”也进行了血泪控诉,以及“三桩誓愿”一一应验,死后冤魂告状等情节,都体现了古典戏曲中的人民性精华。D西厢记中莺莺与张生“成合”时,张生喜不自禁地唱道:“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张生不止是看中了莺莺的美貌和多情,同时也看中了她“四德三从”的品格和“宰相女”的高贵身份,反封建的“主旋律”之中,分明又夹杂着些许宣扬封建思想的“不谐和音”。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 题。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诏书未可遽信。”公纯问故,汲曰:“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敌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缓和B公纯难之诘难,责难C寅出午反通“返”,返回D. 敌大至,汲死之 为而战死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麾其众阵以待 辱其群臣B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凡仕于此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者1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A. BCD第卷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4分)(2)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4分)(3)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4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白鸥,一身都是愁。(1)稼轩造句,堪称奇绝。试分析开篇两句写景的妙处。(4分) (2)本词结尾两句,诙谐有趣,而寓意颇深。请结合上下片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个小题)(8分)(1)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4) ,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 。 (杜甫咏怀古迹)(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花之芳园,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顾晓蕊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事实上,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是让我头疼的学生。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双目游移,很明显他的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的火气“腾”的冒上来,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儿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学生哄堂大笑。我气得不知说什么好,示意他坐下,告诉他认真听讲。这样的事情反复多次,成绩自然好不了。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挂了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他昂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孩子们一哄而散,像一群受惊的小兔子似的,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问他为什么挨打。他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一下子,我心里觉得很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一个周未,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暗。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a)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有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打车赶回了家。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你一滴泪都没有?你”话未说完,便听到一声剧烈的咳嗽声。他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膀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年后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变成了嚎啕大哭。我忽然明白过来,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第二天上语文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b)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 摘自博爱xx年第4期 )16、 “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挫败感”具体指什么?(4分) 17、 文章(a)(b)两处划横线句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18、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说是李想,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全文情节或主题简要说明理由。(7分) 19、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想串联情节,亲切自然,便于作者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B“他昂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这一细节描写旨在说明艰苦的生活条件是把“双刃剑”:能把李想这样的孩子磨练成一个性格坚强的小“男子汉”,同时也造就了他桀骜不驯的野性。 C小说通过李想听到父母从此不去打工的承诺后“嚎啕大哭”与之前不流泪等不同表现的对比突出主题,引出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D小说以“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为题,发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起到串联全文的线索作用。E这篇小说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外貌描写简约而传神;环境描写与情节发展和谐统一。F小说结尾一句的主要作用是暗示“我”从教育李想的“无解”状态中走了出来,心情变得阳光亮堂。六、(15分)20、寒冷的冬天又来了,请你从自然景物和人物表情这两个角度描写天气的寒冷。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寒冷”字样。(2)至少要运用两种修辞手法。(3)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七、(50分)21、一位作家在不小心睡着了的光阴中写道:“在成长的途中,或许你偶尔打一个盹儿,就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事情。而更令人失落的,是你原本并不想睡,只是装睡,或只想眯缝一会,可竟真的睡着了。”也许类似的情况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或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语文答题卷一、二、三选择题(3分1236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四、(28分)13、(12分)(1) (4分)(2) (4分)(3) (4分)14、(8分)(1) (4分)(2) (4分)15、(8分)(1) (2) (3) (4) (5) 五、(21分)16、(4分)答: 17、(6分)答: 18、(7分)答: 19、(4分)( )六、20(15分)七、21作文(50分)参考答案1、C (C项每对词语分别读“s”“zh”“ke”;A项“偌大诺言”分别读“runu;B项“饯别栈道”分别读“jin/zhn”;D项“峥嵘岁月字斟句酌”分别读“zhng/zhn”)2、D (A项“谐奏曲”应为“协奏曲”;B项“安祥”应为“安详”;C项“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3、D (解析:D项,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A项,从长计议: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指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应改为“从长远考虑”。 B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C项,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者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4、B (A项成分残缺,在“自主创新”后加“能力”;C项偷换主语,将“自从提到“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前;D项前后矛盾,“近和“以上任意去掉一个)5、B (解析:本语段阐述“国学”的定义和依此涵盖的范围。句先从正反方面限定“国学”的范围,“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与前句“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相呼应;句用“只要就”的句式紧承“这样理解”,句举例说明;句中的“凡是”紧承前句的“依此类推”并和后句的“包罗万象”相呼应)6、A (高觉新为了尽“长孙”的责任,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7、B 8、D 9、C10、B难:以为难(意动用法)11、A其:代词,他的。者:语气助词,表停顿;定语后置的标志。于:在;对。为:介词,为了;表被动12、A (指刘汲勇敢无畏、精忠报国)13、(1)怎么会有用三个月来议和(谈判)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以”、“退”、疑问句式、句意各1分)(2)不久,他(刘汲)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准备(计划)。(“寻”、“摄”、“飨”、句意各1分)(3)一会儿靳仪战败,金人进攻他们更加猛烈,箭下如雨,军队的人请求刘汲离去,刘汲不答应。(“俄而”、“益”、“去”、句意各一分)14、(1)(4分)开篇即用拟人、比喻手法(1分),说“青山”想和“高人”说话,心情迫切,象千军万马一样接连不断地向人跑来(2分)。表面写“青山”,实际写云雾,山头的云雾飞跑,看去似乎是山在跑。设喻巧妙,想象奇特(1分)。(2)(4分)上片借“青山”、“烟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词人壮志未酬,盼望与志同道合的“高人”共商国事,希望抗战高潮到来这一切最终并未实现,他不免怅然若有所失(2分)。下片集中写“愁”:先言词人因忧愁国事头发变白,结尾两句借一身全白的沙鸥反衬自己当抗战低潮,有些人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完全绝望之际,对敌斗争的信心始终并未泯灭(2分)。15、略16、(4分) 心理描写(1分)。想消除孩子内心的忧郁、漠然但最终没有成功的失意(3分)。17、(6分) (a)运用神态描写(1分)刻画李想因长期缺失父母之爱,内心世界充满极度的孤单、无助、忧郁、冷淡和对周围人的不信任感(2分)。(b)神态描写(或环境描写)(1分),衬托出李想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亲情时愉悦的心情(2分)。18、(7分,支持任何一个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例:“我”小说依次写“我”发现李想的反常,家访探因,明白反常原因等情节,“我”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情节发展的始终。 李想小说的主题是:父母的爱和呵护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包括爷爷、老师、伙伴。而这一主题正是通过写李想前后不同的表现来反映的。故事的主角应该是李想。19、(4分,选对一项给2分)B F附译文: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各道(行政区域)有三个月不知道朝廷的情况。冯延绪传达诏书并安抚通告,说皇帝出郊外签订和议,命令各道罢兵。刘汲对副总管高公纯说:“诏书不能立刻相信。”高公纯询问缘故,刘汲说:“诏下从去年十二月就下达了,邓州离京城七百里,现在才到达邓州,是为什么呢?怎么会用三个月来议和,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这一定是金人胁迫朝廷来缓和保卫朝廷的部队罢了,可以迅速进兵。”高公纯感到为难,刘汲请求自己出发,高公纯不得已和他一起到了南阳,不能进城,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不久他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计划(准备)。随后,升任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这时金人又渡过黄河,通过谍报知道邓州是皇帝所在的地方,命令他的大将银朱猛烈进攻京西。刘汲派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卫南阳,金人忽然到来,杀死了候成林。刘汲召集将领和官吏对他们说:“我们承受国恩,恨没有找到死的处所,金人来了我们必定战死,你们有能和我一起去死的人吗?”众人都留着眼泪说:“听从你的命令。”有百姓请求在山上扎寨来躲避敌人的,刘汲说:“这是抛弃城池。然而,你们都去死,也没有什么意义。”就下令说:“城中有才能和武力从军的人听任他们留下来,其余的人听从他们的方便。”得到敢死的战士四百人。又下令说:“凡是在这里做官的人,听任他们把家人送走,寅时出去午时返回,违者依军法惩办。”众人都感动佩服,没有一个过期不到。等到南阳失陷,命令大将戚鼎率领三千名士兵迎战,并且命令靳仪与赵宗印分守西门、南门牵制敌人。刘汲自己率领牙兵四百人登上城墙瞭望,看到赵宗印从小道逃走,就自己来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他的部下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来之后他们都殊死战斗,敌人退却。一会儿靳仪战败,金人进攻他们更加猛烈,箭下如雨,军队的人请求刘汲离去,刘汲不答应,说:“让敌人知道安抚使在这里为国家尽死力。”敌人大举到来,刘汲为国家而战死。事情报告皇上,赠他为太中大夫,谥号为忠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