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0语言运用之得体准确讲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2156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0语言运用之得体准确讲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0语言运用之得体准确讲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0语言运用之得体准确讲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0语言运用之得体准确讲含解析讲目标1了解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类试题命题规律及基本题型。2熟练掌握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类试题答题技巧。讲考点考点一: 语言得体【高考典例】1【xx年高考课标卷】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_。_。【答案】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更名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仿写等语言表达的能力。首先要弄清的意图,然后根据题目中所有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所给第一句可以确定仿写句子的句式,然后考虑针对什么推断来反驳,最后确定自己所写内容。解答时一定要立足题目,认真审题,审出答题的角度和答题的模式,切不可脱离原题作答。2【xx年高考课标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答案】A【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名师点睛】看对象分你我;看谦敬长幼分;看场合析语境。【考点精解】得体,指恰当地使用语言,能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也就是用语适合语言环境,恰如其分。语言环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外部语境”则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条件,如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语言得体主要指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命题规律】语言得体主要考查内容得体、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段得体、场合得体和语体得体,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两种题型。近几年高考,该考点多与“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辨析并修改病句”结合起来考查。xx年高考课标卷在此考点单独命题,xx年高考仍是备考的重点。【技巧点拨】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历年高考的“语言表达得体”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一方面通过复习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错误答题类型,提高答题的正确率。2多读勤练,掌握方法。这个考点考查的综合程度越来越高,而且会渗透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写作”所有试题中,所以复习时应以阅读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增加材料储备,注意积累,同时勤于练习,注意总结规律,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3掌握答题技巧:(1)看场合用语包括说话、写文章、书写标语等。一般来说,在庄重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用典范的书面语;在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话题要集中,经常使用自然、亲切、灵活的语言,并尽量用口语。(2)看对象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说法。还应注意应用谦称、敬称和习惯用语。敬称只能用于称对方,谦称只能用于自己。有人将常见的谦称和敬称概括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家父”“家母”“家兄”;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舍弟”“舍妹”;称对方的亲属,多用“令”字冠首,如“令尊”“令郎”等。习惯用语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3)看目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要达到说话的目的,就要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恰当的句式。(4)看语体不同的文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语体,如文艺语体要具有形象性,科学语体要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要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洁和程式化。【跟踪训练】1【18届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高三12月联考】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知名节目录制现场:小沈阳和妻子一起现场演完一小段二人转后,观众掌声未息,主持人前来搭话,结果小沈阳来了一句他常在舞台上说的玩笑话,“臭不要脸的”。B. 某省政法委官方微博发布的一则评论:“基层警察确实很辛苦,体验了就知道,那些站着讲话不腰疼的乱喷分子,有本事别报警。”C. 某名校一副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我把堵车看成是一个城市繁荣的标志,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堵车,那它的经济也可能凋零衰败。”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答案】D2【18届湖北省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当下,一些中国青年喊出了“慢就业”的口号,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对于这种看法,笔者敬谢不敏。B. 作为陈教授的学生,你却在背后说他的不是,真是忝列门墙!你让大家怎么说你好呢?C. 看过司徒乔的油画之后,我很想再去拜读一下他的夫人冯伊湄写的一本回忆录我的丈夫司徒乔,以对司徒乔这位艺术天才有更深入的了解。D. 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答案】C【解析】A项“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应改为“不敢苟同”。 B项“忝列门墙”:愧在师门。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不可用于别人。D项“钧裁”:对上级裁决的敬称。改为“裁夺”。3【18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 小李收到王先生著作后回信:惠赐的大作已收到。拜读后,深感对我的写作有莫大帮助,定当珍藏。B. 令郎能在这次全国物理竞赛中折桂,多亏您悉心教导,我略备薄酒,以示感谢。C. 本学会于明晚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敬请王先生莅临指导。D. 乡镇庙会上人山人海,街道上几乎水泄不通,突然一位中年男子高喊着:“借光,借光!”神色匆匆地往乡政府跑去。【答案】B【解析】B项,“令郎”是敬辞,称别人的儿子。此处用来指自己的儿子,不得体。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4【18届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王伟与我是多年未见的好友,在一次偶然相遇时,他兴奋地说:“久仰大名”啊。B. 他学习认真且谦虚,在向老师请教问题时,他说:“不吝赐教”。C. 在生活中,人们常说好借好还,所以在归还所借之物时会说“请笑纳”。D. 我的犬子和郭老师的息女是蚌埠学院的同班同学。【答案】B点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另外还需要注意常见的谦敬词的使用。(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4)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5)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包括写节目串词、写主持人的开头语等等。考点二: 表达准确【高考典例】1【xx年高考课标卷】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答案】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语言表达。推断时应在用词准确、合乎情理的情况下进行,如“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只要表限定,后面接的内容限定这一种,那么就能有“就”的结果。一般用来叙述比较确定的事,“避免环境污染”是不能确定的事。【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准确,这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该题中考核“这样可以”“只要”“就能”这些用词。2【xx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A BCD【答案】D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今年的江苏卷注重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考查。此类试题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有所涉及。这与历史人物和对联的配对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题目。首先依据题干明确要求,比如本题,“杜甫草堂”,人物是“杜甫”,地方是“草堂”,应先在脑海中回顾如下知识:人物的生平经历、经典诗句、人物的思想特点、历史贡献、字号、活动的地方;然后依据这些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比如中就暗含了人物的经历、朝代以及草堂的地点;中涉及人物的字号和经典诗句。【考点精解】“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命题规律】“语言表达准确”这一考点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题型一般为主观表达题,一般不会单独设题,而是与“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辨析并修改病句”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综合程度越来越高,试题选材的应用性、生活性越来越强。xx年三套全国卷均在第21题设题考查了“语言表达准确”这个考点。此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xx年高考会更加突出综合考查的趋势。【技巧点拨】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历年高考的“语言表达准确”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一方面通过复习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错误答题类型,提高答题的正确率。2多读勤练,掌握方法。这个考点考查的综合程度越来越高,而且会渗透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写作”所有试题中,所以复习时应以阅读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增加材料储备,注意积累,同时勤于练习,注意总结规律,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3语言表达准确的实用技巧:(1)符合情境选择词语要注意情境的制约,写作中使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 (2)符合语法、逻辑组句应依照一定语言的语法、逻辑规则进行,否则会出现语病。应注意以下几点:句子结构要完整,词语搭配要稳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3)符合对象应仔细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包括风格、色彩和用法等)的同中之异,这有助于恰如其分地叙事写景,表情达意,释物明理。4.熟练驾驭逻辑推断类试题:(1)熟悉概念推理是什么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有以下三种常见的形式:归纳推理:即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它包括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种。简单枚举法往往会犯以下逻辑错误:有些推断的前提本身是虚假或谬误的,有的遗漏了所涉其他对象而导致结论片面或偏颇,有的则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强加因果或颠倒因果的问题;等等。例如:“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这句话含有以下推理:a.限制燃放就一定能避免发生火灾;b.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推断的错误:a.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燃放烟花爆竹是诱因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其他情况也会引发火灾,比如天干物燥、吸烟、气温过高导致汽车自燃,等等。b环境污染的原因也很多,不光是燃放烟花爆竹,工厂“三废”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见,在遗漏条件信息的情况下,所得结论很可能出现说法绝对的错误。演绎推理:即从一个一般的规律到个别的具体现象的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常用的演绎推理形式是“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例如:金属是导体(大前提),铁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铁会导电(结论)。演绎推理容易犯的错误有:偷换概念、前提错误、判断矛盾等。类比推理:即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例如:杂志对于( )相当于( )对于农民。A.报纸 果农 B.传媒 农业 C.书刊 农村 D.编辑 菠菜我们难以直接从题目中断定两词之间的关系,只能逐项代入,然后类比两词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通过代入发现“杂志对于编辑相当于菠菜对于农民”,两者间都是“产品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是D。类比推理的常见错误有:前提错误、属性错误等。(2)明确关系常考哪些复句关系从xx年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来看,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往往涉及以下复句关系。条件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常见的形式有三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条件关系复句常犯的错误有:三种条件关系混淆;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等。因果关系一种事物或一些条件的存在导致另一种事物的产生,其中前者是因,后者为果。因果关系常犯的错误有:原因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高考中在考查复句关系时往往有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的词语。大家要多多留心。(3)方法指导:例:(xx年全国卷第21题)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_ 。_。全面分析材料具体内容这则材料可以分为三部分:通过对普洱市、九寨沟县等改名后知名度获得提高、经济发展较快的实例得出结论“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介绍“我市”因为“名字不响亮”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情况;材料认为只要“我市”更名就能够促进经济腾飞。重点把握句间逻辑关系材料的第一部分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分析,是采用了归纳推理中的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因为“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的具体原因不止城市改名这一个,所以结论是武断的。第二部分“(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这个推断是强加了因果关系,因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不只名字不够响亮一个。第三部分“(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句子虽含有条件关系,但“更名”这个条件未必能够得出“经济腾飞”的结论。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根据题目对第一部分推论错误的解析,我们可以从分析材料逻辑关系的角度确定后面两个推断的错误。答案分别为“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跟踪训练】1【18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共享单车使用便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因此,只要大力推广共享单车经营模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且,推广共享单车可以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_【答案】 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共享单车的普及未必就能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解析】注意文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可以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2【18届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能实现理想。_。_。【答案】(2)野心宏大,未来不一定很宽广。(3)抓住先机立即行动,不一定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3【18届河南省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1月)】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酸奶是一种人人都喜爱的牛奶制品,它含有多种酶,促进消化吸收,增加胃酸,因而能增强人的消化能力,养生保健。所以,要想吸收好,只有喝酸奶。喝酸奶能促进食欲,增强体质。因此人人都要喝酸奶。不一定人人都喜欢酸奶。_【答案】 喝酸奶并不是促进吸收的唯一方式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酸奶【解析】注意文段中表意绝对的句子“要想吸收好,只有喝酸奶”“因此人人都要喝酸奶”,答题时注意仿照例句的格式。4【18届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保健品或许可以补充体力不足,抵抗疲劳,但也能破坏人体调节能力。有人天天补钙,突然不吃钙片就抽筋。这是因为身体产生了对外来钙质的依赖,钙调节失衡。可见,饮食保健品定会惯坏人的身体。另外,体弱不等于有病,保健品不能治病,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只能使身体更弱。实际上,只要调节能力正常,即使体能、力量、柔韧性以及耐力差一点,人也一定不会得病。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惯坏人的身体。_。_。【答案】 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使身体更弱。 调节能力正常并不一定保证身体不得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