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物质的组成(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 离子构成的。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a.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b.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物质的分类 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指出下列分类的分类标准。,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树状分类法。 用单一分类法分类后,对分出的同类物质按一定标准再分类,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1)转化示意图。,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请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2Ca+O2=2CaO,化合反应; CaO+H2O=Ca(OH)2,化合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 CaCO3+2HCl=CaCl2+CO2+H2O,复分解反应。,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自主巩固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只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物质也一定是纯净物 ( ) (2)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 (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是两性氢氧化物 ( ) (4)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 (5)溶于水呈酸性的物质是酸,呈碱性的物质是碱 ( ) (6)HCOOH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所以是二元酸 ( ) (7)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8)煤的气化、液化、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 (9)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 ) (10)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后发生物理变化( ),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1.物质分类中的易错点 (1)纯净物和混合物。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正交硫和单斜硫。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等物质。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与D2O。,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Al2O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图,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化学反应的分类,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4.常见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例1(2017辽宁鞍山一模)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皂化反应 给装有氯化铵的试管加热,在管口又有白色晶体产生 太阳光照在装有氯水的瓶子上,瓶子里有气泡产生 碘受热有紫色蒸气产生 碳酸钠晶体的风化 向皂化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钠粉末使肥皂析出 铁、铝在常温下遇浓硫酸发生钝化 二氧化氮气体遇冷颜色变浅,答案,解析,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方法点拨 辨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四个角度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所以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都属于化学变化,如3O2 2O3。 (2)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仅有化学键的破坏,没有化学键的形成不是化学变化。如NaCl固体熔化、粉碎石灰石等。,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 (4)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因为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而核裂变、核聚变研究的是原子内部原子核的变化,所以不是化学变化。,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跟踪训练 1.(2017课标全国)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答案,解析,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2017天津理综)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 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答案,解析,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分散系 胶体 1.分散系 (1)含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可用如下方式直观地表示:,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性质与应用,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Fe(OH)3胶体的制备,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特别提醒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粒子的直径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因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3)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4)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 (5)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粒子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自主巩固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 (2)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 ( ) (3)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 ( ) (4)含0.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配制成胶体后,将得到胶体粒子0.1 mol ( ) (5)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呈红褐色 ( ) (6)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将胶体粒子与分散剂分开 ( ) (7)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 ),基础梳理,考点突破,三类分散系比较,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考点一,考点二,例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 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胶体与溶液 有色玻璃属于胶体 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Fe(OH)3胶体 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树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热电厂用高压电场除去黑烟中的炭粒,使黑烟变成白烟,减少污染,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解析:利用了胶体的聚沉;胶体不带电,是胶粒带电,错误;胶体粒子和溶液中的溶质均能透过滤纸;有色玻璃是固溶胶(将固体作为分散剂所形成的溶胶),属于胶体;制取的是Fe(OH)3沉淀,错误;利用了胶粒带电、能产生电泳现象的性质。明矾净水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的吸附性。,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考点一,考点二,误区警示 胶体净水的原理 (1)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溶液中吸附悬浮物或色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 (2)常见的净水剂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其净水原理是Al3+、Fe3+水解生成Al(OH)3胶体和Fe(OH)3胶体,吸附悬浮杂质形成沉淀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考点一,考点二,跟踪训练 3.(2017广东汕头一模)有关胶体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粒子带电,溶液中溶质粒子不带电 B.渗析实验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C.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半透膜和分子筛 D.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答案,解析,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考点一,考点二,4.(2017辽宁鞍山一模)下列有关胶体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雾是气溶胶,在手电筒照射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B.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可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的饱和溶液,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 C.用石膏或卤水点制豆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可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答案,解析,1.1个范围: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1100 nm。 2.2种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分类的关键是明确分类标准。 3.3种分散系及本质区别:溶液、胶体和浊液,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4.胶体的3性质和聚沉3方法:丁达尔效应、聚沉和电泳;加入电解质溶液、加热、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5.8种常见胶体:雾、蛋白质胶体、淀粉胶体、牛奶、豆浆、墨水、Fe(OH)3胶体、Al(OH)3胶体。 6.1个易错问题:胶体是电中性的,但胶体粒子因吸附作用可能带有电荷。,2,1,3,4,6,5,1.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烧碱、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A,解析:烧碱是NaOH,属于化合物,液态氧是单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A项正确;熟石灰的成分是Ca(OH)2,属于化合物,B项错误;氯化氢是纯净物,C项错误;空气是混合物,D项错误。,2,1,3,4,6,5,2.胶体与溶液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和本质区别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B.是否无色透明,是否稳定 C.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D.是否稳定、能否发生电泳,C,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性质,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C项正确。,4,3,1,2,6,5,3.炼丹鼻祖葛洪在抱朴子中写道:“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积变”是指将水银与单质硫混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上述反应涉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B.丹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 C.水银是液态银 D.丹砂“烧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解析:分析题中信息可知,“积变又还成丹砂”是发生了反应:S+HgHgS,据此可知丹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还可知“丹砂烧之成水银”是发生了反应:HgS Hg+S,上述两个反应分别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B、D均正确;水银是汞的俗称,C项错误。,4,3,1,2,6,5,4.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有异味的物质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A,解析:A项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为物理变化;B项发生了油脂的水解反应,C项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果产生的乙烯,D项用硅胶吸水防潮、铁粉吸收氧气防止食品被氧化,B、C、D项均发生化学反应。,6,5,3,1,2,4,5. 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解析:根据食品干燥剂对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的要求,硅胶、CaCl2以及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都可用作食品干燥剂,P2O5吸水生成磷酸或偏磷酸,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A、B、D三项正确,CaCl26H2O不具有吸水性,C项错误。,6,5,3,1,2,4,6.(2017成都模拟)物质的应用与其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胶可防止食物受潮是由于其具有吸水性 B.葡萄糖用于医疗输液是因为它属于强电解质 C.Na2CO3可用作食用碱,因为Na2CO3的水溶液显碱性 D.重铬酸钾用于检查酒驾是利用其强氧化性,B,解析:硅胶具有吸水性,且无毒,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A正确;葡萄糖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可用作食用碱,C正确;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与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故用于检査酒驾,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