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937558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政府调控,涉及三方面问题: 为何调控 要同时实现四大目标() 拿何调控 财政政策两个工具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 如何调控 运用 萧条时扩张 繁荣时紧缩,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 : 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经济干预。,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在现有的激励条件下,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即全社会的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态;用失业率来衡量,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物价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不出现剧烈、大幅、持续的变动;没有通胀很困难,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是合理的。 经济增长: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GDP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国际收支平衡:要求一国能保持汇率稳定,同时进出口大致平衡,无大量赤字或盈余;,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协调,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使用经济政策时应当注意: 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经济要适度增长, 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内容 二、自动稳定器效应 三、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四、功能财政 五、公债理论 六、财政政策的运用 七、财政政策的局限性,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是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进行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一.财政政策的内容,1财政收入政策:,税收:国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财政收入手段。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政府税收政策的改变,将直接对居民的个人收入、消费、企业的投资、生产和销售产生重大影响。 间接税:可以转嫁,如消费税,关税。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间接税体现效率影响公平。如商品税,对商品劳务征税。 直接税:对收入,财产征税不可转嫁,是收入的再分配,影响收入,即消费者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份额。直接税体现公平影响效果。所得税,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纯收入为课税对象。 以何种税制为主体,会影响财政,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政府降低税收 居民消费量和企业投资量增加,使社会总需求增加、社会总产出增长。 是政府在经济萧条时采取的政策;,政府提高税收 居民收入减少,消费量减少,从而社会总需求减少、企业投资下降,总产出下降。 经济高涨时可采用增税政策一直通胀。,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是对政府收入的再分配,无直接商品交易。政府转移支付在消费者或厂商手中会形成潜在的购买力,其大小受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 包括社会福利、保险支出。,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如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维持政府系统运行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国家安全支出。,2政府支出政策:,经济过热时,政府减少购买和转移支付,降低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胀; 经济衰退时,政府增加购买和转移支付,增加社会总需求,抵制衰退;,3公债政策:,政府发行债券称为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是政府收入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政府利用国家信誉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可以增加政府财力。,国债,地方政府债,公债到期,政府必须还本付息,因此发行公债时要考虑到归还期限和能力。,外债,内债,公债的发行,不但可以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影响政府收支,还能通过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调控影响货币需求,从而调节社会总需求水平。,政府公债以便有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三中形式。 中长期公债随时间的延伸风险增加,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金融工具。,二、自动(内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 Automatic stabilizers: 财政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在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萧条时自动增加需求。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也就是自动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使其降温,而在经济过冷的时候使其升温。,(1)税收自动变化,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适用于轻微经济波动。,衰退时,产出下降,个人收入下降,税率不变,税收会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使得消费和需求下降的少些。 累进所得税,衰退使得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下降幅度超过收入下降幅度。反之,如此。,(2)转移支付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 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内在稳定器的局限性,是自发调节,可缓解经济过热或者过冷;但调节作用有限。 关键时期要靠财政、货币政策干预,自动稳定器只能起到配套作用。,三、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水平,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就是功能财政。这是凯恩斯主义者的思想。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运用政府开支和税收政策调节总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这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 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收入的差额。减税和扩大支出所造成。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所形成。,由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要小,自动稳定期的作用效果小,作用有限。 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 政府必须审时度势,斟酌使用、权衡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即是斟酌使用的、权衡性的财政政策。 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实行,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补偿性财政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斟酌使用,权衡使用。 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而行。 1)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政府采取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这种政策为紧缩性财政政策。,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收入(的差额)。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四、功能财政,功能财政:政府不能以平衡预算为目标,而应当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政策的制定应注重对经济形势的考虑,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盈余。,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 凯恩斯主义思想,依据预算平衡,经济衰退时,收入减少,为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收入,但会加深衰退。,经济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减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又会加剧通货膨胀。,预算平衡思想的经历了年度预算平衡、周期平衡预算、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个时期;,五、公债理论,经济通常存在紧缩缺口,因此财政赤字不可避免,而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经济萧条时期, 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财政。,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政权稳定,债务偿有保证,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赤字。 借债发展,发展还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五、公债理论,1、弥补赤字的途径,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影响政府信誉,使用要更为谨慎。,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央行增发货币,即货币筹资,结果是通货膨胀。,国内借债是购买力向政府的转移。往往引起利率上升。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和国外借债。,保持公债占GDP一定的比例,虽然债务绝对值增加,仍是安全的。,六、财政政策的运用,经济萧条时期, 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和增支 减税: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 增加政府支出:直接刺激总需求,使经济走出萧条。,通货膨胀时期, 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和减支 增税:减少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 减少政府支出:直接使总需求下降。,七、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一)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时,市场上购买产品或劳务的竞争加剧,物价上涨,消费减少;若名义货币供应量既定,实际货币供应量因物价上涨而减少,则投资减少,利率上升,私营部门的投资活动受到抑制;产生了政府指出挤占私人投资的结果。,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1、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小,说明货币需求稍有变动,利率变动幅度很大,挤出效应就很大,财政政策效果小; 2、私人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说明利率上升时投资将大幅度减少,挤出效应就越大,财政政策效越小;,(二)时滞效应 一个政策方案从提出到产生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包括:认识时滞、制定政策时滞等。 由于存在时滞,根据经济形势所事实的逆向调节政策会因形势变化而失效,甚至产生与预期相反的效果,加剧经济波动。,(三)预期的影响 人们根据自己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对政府政策的预期,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调整,抵消政策的作用。 如经济衰退时,政府试图刺激私人部门支出,但家庭可能预期物价水平下降而持币待购,减税未能增加消费;企业因预期收益下降不愿投资,总支出也未扩大。 通货膨胀时,政府即使减少开支,家庭也会因预期物价上涨而超前购买,企业预期收益扩大而增加投资,总支出未减少。,八、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两个因素: 政府支出乘数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三个因素: 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 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所以,挤出效应的大小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相关。,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财政越不明显。 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IS曲的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财政政策的效果(1),财政政策的效果(2),IS曲线的斜率越大,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则效果就越小。,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取决于两个因素: 投资对利息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 即d越大,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 小,反之则越大。 投资或政府支出的乘数越大,IS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1b (1t) d,a + e + G0bT0 d,r = Y,斜率的绝对值,财政政策的效果(3),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财政政策的效果(4),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反应越敏感,或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大,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反之,则效果就越大。,LM曲线的斜率,k货币交易需求对国民收入的敏感程度 h 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LM曲线斜率的大小与k成正比;与h成反比。,r = + Y,k h,J h,M0 h,斜率,补充: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 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实际盈余充分就业盈余。,如果这种预算盈余是负数,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预算标准: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来确定预算规模。关注就业 如果充分就业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就是紧缩性的。反之是扩张性的。准确判断财政政策取向,第三节 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 (一)货币职能 货币可以充当商品和劳务的交货媒介 货币可以充当价值尺度 货币可以作为价值储存的手段 (二)货币的划分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 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 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 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货币政策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其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政策措施;,(三)银行体系框架图,银行体系,中央银行 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 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 政府的银行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代客结算 商业银行是唯一能接受、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的银行。 其他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 邮政储蓄机构,(四)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政府规定) 多级银行的货币创造 假定法定准备率 20,假定某客户将一笔货币收入100万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某银行(第一级银行)(活期存款的创造) 最终各银行的存款总和为,货币的供给不能只看到中央银行发放的货币,而必须更为重视派生的存款,即货币的创造 货币创造量的大小,不久取决于中央银行投放的货币量,而且取决于存款准备率。 R代表最初存款,D代表存款总和即创造出的货币;r代表法定准备率(小于1)则商业银行能创造出的货币为 D=R/r; 商业银行创造出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金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货币创造乘数的条件,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即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以后,全部贷放出去。 如果以后的实际贷款低于其本身的贷款能力,则实际准备率就会提高,超额储备(ER)就是活期存款的一种漏出。 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进行,即没有现金流出银行体系之外。 如果客户得到的贷款有一定比例的现金抽出,这一是一种漏出。 结合两种情况,有漏出时的货币创造乘数为,货币的供给,货币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储备总额(包括法定和超额的储备)加上非银行部门(企业和个人)所持有的货币。我们称之为基础货币。它是一种活动力强大的货币, 中央银行增加一笔货币,如在债券市场上买进10亿债券,这笔投放到市场的货币10亿将成为货币扩张的基础。 如果这笔货币为商业银行掌握,就成为超额储备,如果为企业和个人所掌握,就成为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新来源。 假定法定准备率=20%,没有漏出,则货币供给量M10/0.250亿。 若货币漏出率为5,则增加10亿元只能使货币供给增加40亿元。 货币供给一般被看作由政府(中央银行)政策决定。,1公开市场业务。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主要是国库券以增减货币供应量,调节利率。 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2再贴现政策。通过增减再贴现贷款数量和利率,来减少或增加影响货币供给量。,3法定准备金。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二、货币政策基本工具,决定是否发行国债是属于财政政策,而发行后的一级、二级市场上的买卖属于货币政策。,属于间接货币政策,属于直接货币政策,力度强、见效快,是最主要的手段,银行占主动地位,作用缓和、错误易纠正,预测准确。,2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所付的利率就称再贴现率。 政策有: 变动贴现率,变动贴现条件。 如降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反之。,3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目的: 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 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 调节货币供应量。,如降低准备率,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提高准备率,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准备金与货币创造,银行吸收了100元“原始存款”,其中20元“缴存存款准备金”,剩下的80元放贷款; 客户得到了80元贷款后,用于支付给另一个客户。,进行了无限回合后,在最初存进银行的100元“原始存款”全部变成准备金后停止。 最后银行总体的账户上负债有500元存款,资产有400元贷款和100元准备金。,另一个客户将这80元资金存入另一家银行; 这家银行在缴存16元存款准备金后,放64元贷款。,货币乘数与货币创造总量,式中 d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m表示货币乘数,货币创造总量最初存款m,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 A.与法定准备率成正比 B.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 C.与最初存款成正比 D.与最初存款成反比 E.与利息率成反比,法定准备率为20%时,最初存款1000元,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元。 A.2000 B.8000 C.5000 D.10000,财务,补充: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货币量利率总需求与总供给,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调节货币量是手段。 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货币量增加的效应 短期效应:既增加实际GDP,又使物价水平上升; 长期效应: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实际GDP回到原来充分就业水平。只有物价上升,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变。,补充:货币政策的应用原则相机抉择,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放松银根,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紧缩货币政策。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收紧银根,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防止经济过度增长。,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三、货币政策的运用,繁荣时期。 紧缩性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抛出债券,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严格贴现条件 减少货币供给,遏制总需求的作用,降低通货膨胀率。,萧条时期。 扩张性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买入国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 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需求,使经济摆脱萧条,增加就业。,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是什么? 不同时期如何运用?,四、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 二是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的敏感程度,或利率对货币供给反应的敏感程度。 所以,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也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相关。,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IS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货币政策的效果(1),r,货币政策的效果(2),0,Y,r1,Y1,Y2,r2,Y3,E1,IS,E2,LM1,LM2,IS曲线的斜率越小,即投资对利率的反应越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r,货币政策的效果(3),0,Y,IS,r1,E1,Y1,E2,Y2,r2,LM1,Y3,LM2,货币政策的效果(4),0,Y,r,IS,r1,E1,Y1,E2,Y2,r2,LM1,Y3,LM2,LM曲线的斜率越大,即利率对货币供给的反应越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投资对利率的反应越敏感( IS曲线的斜率越小), 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 货币政策的效果却越大。,?,IS-LM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1),古典经济学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与利率变动相关性很弱,极端表述,是垂直的LM曲线。这时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有最大效应,财政政策只能改变利率,对收入没有影响。这是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倾向性观点:短期货币供应量是决定总需求和真实产出,财政政策则会因为“挤出效应”失去效果。,IS-LM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2),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反应敏感,LM线形状比较平缓。还有一种特殊情形:利率很低时,人们预期利率不能再降低,因而不再愿意用债券置换货币,结果对货币投机需求无穷大,LM线成水平线,即公众在既定利率水平下,愿意持有任意数量货币:“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这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财政政策则很有效。,IS-LM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3),垂直的IS线: 私人支出对于利率没有反应,财政政策免去挤出效应,对总需求能够产生强有力影响,货币政策失去作用。,练习:,联系实际 谈谈货币政策的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萧条状态时,政府所采用的宏观调控手段是 扩大政府的转移支付 提高税率 提高法定准备率 提高贴现率 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 A.买进有价证券 B.卖出有价证券 C.提高贴现率 D.降低贴现率 E.提高准备率,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四)反衰退作用微弱 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显著。但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 厂商悲观,即使央行放松银根,投资者也不愿增加贷款,银行不肯轻易借贷。尤其遇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效果很有限。,(二)货币流通速度 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通胀时,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马拉车前进:简单,货币政策制止通货膨胀。 马拉车后退:复杂,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复苏。,(一)外部时滞。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时间。,(三)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 微观经济主题根据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的后果,从而作出对策,政府的政策可能很快无效,甚至有害。如政府拟采取扩张政策,人们预期物价上涨,工会将与雇主谈判要求涨工资。,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要相机抉择,政府在运用宏观 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和各种政策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在某个时期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一、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政策。 经济严重衰退,要用猛烈的政策; 只是出现衰退苗头,可用缓慢的政策;,二、把握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灵活运用。 作用程度不同:政府支出与法定准备金比较猛烈;公开市场业务和税收比较缓和; 时滞不同:货币政策快;财政政策慢; 影响范围不同:政府支出大,市场业务小; 受到的阻力不同:增税减政府支出阻力大,货币政策阻力小;,三、各项政策协调使用,:经济萧条不太严重,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严重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高。,: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四、供给政策,1、收入政策 (1)西方国家最常用的收入政策工具是 工资物价冻结 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税收刺激计划 (2)收入政策目的在于:制止通货膨胀。,2、指数化政策及其措施 定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收入的名义价值,以使其实际价值保持不变。 主要的指数化措施有: 工资指数化 税收指数化,在以下政策工具中,属于供给管理的是: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指数化政策,3、人力政策及其措施 人力政策又称就业政策,是一种旨在改善劳动市场结构,以减少失业的政策。主要措施有: 人力资本投资; 完善劳动市场; 协助工人进行流动。,4、经济增长政策 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 计划化与平衡增长,在以下三种政策工具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 A.收入政策 B.人力政策 C.货币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