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的研究范式及解释理论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931724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问题的研究范式及解释理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社会问题的研究范式及解释理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社会问题的研究范式及解释理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问题的研究范式及解释理论,1,概 述,研究范式,理论解释,总结评价,导航,2,3,结构功能主义,冲 突 理 论,批 判 理 论,社会行动论,社会建构论,价值冲突论,社会整合理论,偏差行为理论,标签理论,社会病理学观点,社会解组论,阶级冲突论,群体冲突论,4,一、概述,探讨社会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的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较早开始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他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把社会问题理解为劳工问题。许多人都对劳资关系、阶级矛盾、分配关系、就业、工会、罢工、劳工住宅及妇女就业等开展过广泛研究;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对社会问题的理解较为宽泛。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要有一种适合、平衡和规律,才能使社会关系协调,才有社会运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如果一旦失去适合、平衡和规律,就会出现社会问题。早期美国社会学家大多将社会问题的起因归结为社会变迁时发生的社会失调。,5,40年代中后期,中国社会学家孙本文归纳了当时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种种解释,对社会问题下定义可有4种角度: 奥格本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失调的角度; 认为社会问题并无特殊内容,无论什么社会情况,只要引起社会上多数人的注意,并需要社会集体采取行动以求调整和补救的问题就是社会问题; 社会心理学派认为,社会问题不仅是一种见得到的现象,更主要的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价值判断; 富勒等人提出的社会问题的主客观标准。其中,客观标准就是说它是可以确认的,其存在具有数量上的可验证情境;主观标准指人们认识到某种社会问题对其价值观造成威胁的情形。,6,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等人总结了40年代以来的社会问题研究,提出社会问题应包括3个方面的含义: 社会期望或愿望的事物安排的中断; 社会规定的正当东西的破坏; 社会所珍视的社会模式与关系的脱节。 依据这种理解,他们认为社会问题有社会解组和离轨行为两种类型。,7,二、研究范式:,“范式”一词由托马斯库恩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首先提出; 泛指“科学共同体”所具有的思想、技术和方法; 社会学是一门多重范式的科学。每一种范式都基于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基本假定出发来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因而每一种范式提供着对现实社会相对理想的观察位置和分析视角。,8,通过转换观察位置和分析视角,我们就会对社会的多维现实产生超越于常识经验的理论解释。 社会学自创立以来,已提供了许多不同的理论范式。我们尝试利用几种主要的理论范式,分析“ 社会问题” 这一主题的不同层面,深化对社会问题基本性质的认识。,9,一、问题在哪儿? 结构功能主义的诊断,结构功能主义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范式,来自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启示。生物有机体结构分化、功能协调配合,保证了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并使机体生命得以维持。但有机体可能会发生器质性疾病或功能性病变。生物有机体发生病变,首先需要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确诊其病因,对症下药,进行治疗。 结构功能主义假设社会是一个整合与协调的社会。社会问题就出在对整合协调的妨碍或破坏上。,10,评价: 传统结构功能主义这种保守主义的观点,会使他们把社会变迁、社会冲突本身都看成是有问题的,或者是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基本克服了从“ 问题人口” 的个人特征寻找问题根源的早期社会病理学观点,开创了对社会问题进行宏观结构分析的社会学视角。,11,二、谁的问题?冲突理论的反驳,作为一种与结构功能主义对立的社会学范式,冲突论认为社会结构并非是靠社会共意协调整合在一起,而是靠社会差异和相互冲突藕合在一起。结构功能主义习惯上认为社会问题就是整个“社会的” 问题。一个社会对哪些是问题,哪些不是问题,有一致的价值判断。冲突理论对此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反驳。,12,冲突论者看到社会上不同的利益群体,为争夺稀缺的社会资源而相互竞争冲突。不同的利益群体对同一社会现象往往会作出不同或是截然相反的判断,对社会问题也是如此。 围绕着某项社会问题,社会成员中既有问题的受害者,往往也有一些问题的获益者。受害者赞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希望尽快得到解决,获益者则往往否定问题的存在、掩盖问题的真相或不希望甚至阻挠问题的解决。,13,因而,有没有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判断,而是一个价值冲突和利益资源相互争夺的过程。 一个冲突论者则倾向于把现状本身看作是有问题的。因而,对于功能主义“哪儿有问题” 的提问,在冲突论看来,“哪儿都有问题”。只要存在着利益冲突和价值多元的地方,就有问题存在。关键是要追问是“谁”的问题。,14,三、谁有问题?批判理论和后现 代理论的诘难,当价值判断不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且希望通过指导社会行动去改变这种不合理社会现状时,冲突理论就带有批判理论的性质了;批判理论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多元冲突的社会,而且是一个统治压迫的社会。 在批判理论看来,社会问题绝不等同也不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的疾病,按照某种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就可找出原因并求得解决。社会问题是和社会的权力支配结构、制度安排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包装联系在一起的。,15,批判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让人们看清到底是“谁有问题”,是“谁”在制造社会问题,是被压迫者还是压迫他们的社会制度。 批判理论认为:社会出现的“病态”只是问题的表象,病态的社会”才是问题的根源。只有不断改进社会制度,才可从根本上消除不合理社会制度和体制本身所带来和所表现出来的社会问题。,16,四、是一个问题吗?社会行动论的视角转换,行动理论对社会问题由宏观分析转入微观探究,使我们看到在社会结构层面下针对“问题”的各种社会行动以及这种行动的反应本身是社会问题构成的必要组成部分。社会行动理论注重研究社会行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该理论强调社会行动的主观定义和意义阐释(韦伯及解释学),强调社会行动的互动反应过程(布鲁默),强调社会行动对社会现实的构成作用(吉登斯及布迪厄等)。,17,从社会行动论角度来看,任何社会现实,都是在社会行动中生成并不断改变着。社会问题,实质上就是不同主体社会行动者行动反应的产物。任何社会行动,都包括行动指向的对象及针对该对象的行动反应这两个要素。 行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其指向性。正是行动的指向,才把行动的对象与行动的主体联系在一起。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只有当对某些现象进行“ 问题指向” 时,这些现象才可能作为“ 问题” 浮现出来。,18,五、如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建构论的启示,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理论范式,最早是在知识社会学领域系统阐发出来的。但由于它代表着一种社会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的转换,其理论的影响力正在向各个研究领域渗透。 社会建构论最基本的观点是:社会现实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被社会建构的过程。现象学社会学、常人方法论社会学其实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方法论思想。,19,从建构主义视角来看,社会问题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同时也表现为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社会问题建构,就是使问题成为社会问题的各种社会策略与社会努力。这是一个有不同的社会行动者参与其中,针对问题情境的定义、问题事实的关注、问题原因的争论、问题利害因素的权衡、问题处理的社会动员过程。 对社会问题的解决,首先依赖于对相应问题的成功建构。对社会问题的建构,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问题认知能力、问题意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行为;,20,建构理论需要研究的是:不同社会群体在社会问题建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资源、能力和所发挥的作用及对特定社会问题的命运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问题建构的结果将直接决定政府部门把关切到哪些群体利益的问题事实优先列人政府考虑的“问题清单”,并动用公共资源加以解决。这是一个不同社会群体政治影响力量的相互博奕过程。,21,社会问题理论研究多维视角简评 一、一般认为,社会科学中的理论范式提供的是对同一社会现象不同的观察和解释视角,无所谓严格对错之分。,不同理论范式之优劣也是相互补充的。通过上面分析我们看到,一种理论范式所看到的正是其他理论范式所忽略的。如结构功能论分析社会问题发生的结构与功能原因,但往往忽略社会问题所包含的内在冲突和利益多元因素,而这正是冲突理论所擅长的分析视角。,22,二、不同理论范式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曾获得其理论解释的主导地位,20世纪50年代前往往是结构功能论占主导地位,强调社会秩序问题的重要性; 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社会动荡,社会冲突论和批判论成为主流的理论范式; 80年代开始,社会秩序重组,社会行动论和建构论显示了很强的理论解释力。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西方进人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理论在解释当今社会问题方面独领风骚。,23,三、社会问题理论范式的演变反映了对社会问题认识的深化过程,对社会问题研究,由过去偏重于对社会问题现象宏观、结构、状态、事实的描述,深人到对社会问题微观、行动、过程、发生机制等因素方面的探究。社会行动论、社会建构论和当今后现代主义理论,一改传统理论研究路向,为社会问题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24,四、上述理论范式,将社会问题的实质,与社会功能的失调、社会利益的冲突、社会权力的分配等因素联系在一起,综合这些理论范式,社会问题,实质上是社会矛盾和矛盾的表现与展开过程。社会问题的矛盾包括五种: 结构与功能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社会运行机制失调 利益所得与所失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群体的冲突; 权力的支配与压迫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社会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对立;,2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社会情绪的不满和问题反应。 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认知的差距和行动的努力过程。 上述理论范式,只是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社会问题矛盾的一个方面。因而社会问题,是多重社会矛盾的统一体。用中国哲学思维中矛盾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去整合西方的理论范式,也许能为未来社会问题研究提供出一个综合的视角。,26,谢谢! 请各位多指正!,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