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课题论证报告.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87191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9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课题论证报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课题论证报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课题论证报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的课题论证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一、课题的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文献综述)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五、可能的创新之处 六、研究的可行性 七、研究方法 八、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 九、预期成果 十、参考文献,课题论证报告的结构,课题的核心概念的界定,(一)留守儿童 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其亲属等人抚养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学生。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很低,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留守儿童” 已不只是家庭问题而更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是一个事关国泰民安和社会发展,理应引起全社会关注并须立即着手解决的大问题。这些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也就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课题的核心概念的界定,(二)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课题重点调查留守学生目前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及在教育中确实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究指导留守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多种途径和操作性强的有效策略,以及挖掘留守学生成长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课题的核心概念的界定,(三) 国家的重视程度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李长春强调,要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课题的研究价值及意义,本课题研究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在于: (一)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培养心智健康的合格人才。 (二)关注儿童面对家庭环境变化适应的过程和更广泛的情境性因素,对于深入、真正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将十分有用。 (三)可以引起世界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通过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像其他同学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四) 通过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让学校、让广大教师及人民群众都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文献综述),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注较多,但还谈不上研究。国内,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比较关注,各地纷纷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问题的研究已经启动,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以及重庆市的个别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2005年1月,重庆市委向市政协二届三次全会提交了建立“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集体提案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文献综述),全国各大院校、教育科研机构以及妇联都对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做过调查,不同程度讨论了研究留守儿童群体教育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也提出过相应的理想措施,比如爱心教育、家校联系、教育公平等等,但收效甚微。所以如何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仍值得深思。本小组衷心希望研究人员用心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要使留守儿童变成一股“研究热”。,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学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构建一个适合农村中小学校对“留守儿童”发展教育的模式。 2.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生活内容、方式及其特点的分析研究,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研究,纠正、排除、防止“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使其健康发展。 3.拓展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社区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的理论和实施路径。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初步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辅导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内容,1.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对于城乡社会发展和儿童个体成长的积极意义,以及他们生活状况对自身教育的积极影响;充分利用这些积极因素的策略。 2.农村已经成年的留守儿童群体、个体的成长轨迹及其教育的经验、教训;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未来扮演的社会角色及其社会特征和素养需求。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终极原因及其干预措施;留守儿童教育与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和有机结合的途径等; 4.农村留守儿童以中、小学为核心的社区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重点,1.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多个途径提出解决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与方法,探索以农村中、小学为核心的留守儿童社区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的建构。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终极原因及其干预措施;留守儿童教育与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和有机结合的途径等。,可创新之处,1.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提倡爱心教育。 2.关注了教育对象中的特殊群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3.以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宗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构建 “博爱”的学校教育文化 4.通过调查研究,创立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研究的可行性,1.首先,我们小组拥有教育界实力雄厚的指导老师指路引航,这样能够快速进入研究状态及得到有效指引。 2.研究制度健全、切实有效。我们小组实行明确分工合作制,各司其职。定时、定点交流整理意见。效率高、效果好。 3.地区优势、成员优势。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重庆西南偏远山区,这里有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小组成员大多都有留守儿童的亲身经历,对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感同身受,更能设身处地的看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 经验总结法 对搜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 案例研究法 选择恰当的留守儿童样本,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教育的一般规律。 4.检测比较法:将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实施研究后采取对策后的状况进行检测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阶段评价、实验分析、总结归纳。,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1.准备阶段:确定课题,搜集有关课题的文献资料、书籍等。 阶段负责人:田民 裴玉玲 2.实施阶段:进行文献研究;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交方案并进行论证,并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 阶段负责人:全体小组成员 3.总结阶段:课题总结; 整理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阶段负责人:何玉红 侯莉 曾丹,预期成果,(1)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的课题论证报告 (2)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方面的论文,参考文献,1.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管理张云峰,中小学电教2011.1 2.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李振刚、杨继仁,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1 3.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究叶松,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一期 4.农民工子女教育救助对策研究温宏,苏州大学 2007 年 5.杨静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goodbye,关注留守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