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870791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基础》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医护理学基础》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医护理学基础》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的 基本特点、原则 和一般护理,朱芳芳,一、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二)人和自然的统一性 (三)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性,二、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特点,它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个内容,即“辨证”和“施护”。 辨证:运用中医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诊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证,又称证候,它既不是症状,又不是病名,而是中医学特有诊断学的概念。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它是病机的外在反应,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施护:在辨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症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又从辨证所确立的治则治法中制定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辨证施治与施护是诊治与护理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与施治结合的解决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又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二、护理与治则,治则:就是通过辨证提出的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运用中医理论作指导,总结出来的治疗法则,直接指导着临床的具体立法和处方,也直接指导着护理法则的制定。,中医护理总原则,一、预防为主 二、扶正祛邪 三、护病求本 四、三因治宜护理,一、预防为主,(一)未病先防 1、养生以固护正气 2、防止病邪侵害 (二)既病防变 1、早期诊治 2、控制传变,二、扶正祛邪:,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 气必虚”。 治疗和护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疾病过程向痊愈方向转化。,扶正:是利用辅助正气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手段,如药物、气功、药膳、营养、锻炼、养生等方法增强体质,提高疾病的抗病防病能力,以达到战胜疾病预防疾病的目的。主要适用于以正虚为主要矛盾的病症。,1、扶正法适用于单纯正气虚而无外邪者或邪气不盛的虚证; 2、祛邪法适用以邪实为主而正气未衰的实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实,两者同时兼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三、护病求本:,指护理与治疗,必须先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和治疗,这是辨证施治与辨证施护的根本原则。,如头痛:可由外感、七情、血虚、气虚、痰湿、肝阳上亢、淤血、外伤等多种因素引起,要做好护理与治疗就必须找出原因所在,然后分别采用解表、养血、补气、燥湿化痰、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护理与治疗。,三、护病求本:,1、标本缓急 急则护标 缓则护本 2、正护(逆护)、反护(从护) 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治与正护法,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与护法。又称“逆治逆护法”。如热邪所致热病,病的现象和本质均为热,在治疗和护理上,取寒性药物治疗及取寒凉护理法,即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与护理法则。,反治与反护法,指某些复杂、严重的病症,其临床表现与病变的性质不符,甚至出现假象,在护理是则采用顺从疾病之症进行护理,也就是服从疾病的假象。 如热因热用:指用热药、热护法,治疗护理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但其实质热证是假象,又称假热。如内脏虚寒,阴邪太盛时,会出现阳气上浮,反见面红的假热症状的戴阳症。此法适用于真寒假热的病症。,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同病异护,指同种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临床表现不同,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证型。 如腹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按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通法”。 异病同护,不同的疾病,虽然病因病机不同,但其疾病发展进程中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因而可采取同一护理方法。 如子宫脱垂和脱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提升中气的护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以培育中气,可针刺百会、关元等穴位,以补中益气,可用黄芪、党参炖母鸡益气健脾,促使回纳为基本原则。,四、三因治宜护理,1、因时制宜护理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而制订治疗的措施。 2、因地制宜护理 根据季节气候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四季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能产生相应的影响,治疗用药应适应四季气候的特点 3、因人制宜护理 按照地域环境的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水土以及生活习惯,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有着不同的影响,治疗用药也有所差异,如气候寒冷、干燥少雨的高原地区,外邪致病多为寒邪、燥邪所致,治疗宜用辛散滋润的药物。,中医一般护理,一 病情观察 二 生活起居护理 三 情志护理 四 饮食调护 五 中医用药护理(略),一:病情观察,中医护理对病情观察有其独到之处,有一套完整的中医护理方法。因此,必须掌握观察的要点、掌握证候传变规律 如:因肝藏血,脾主运化,肝血有赖于脾的滋生,脾的运化又赖与肝的疏泄,若肝气郁结,不能疏泄,影响脾之运化,在病情观察时可见腹胀、纳呆,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再如:胃火见牙龈肿痛、肝火上炎见目赤等。,病情观察的方法,(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如:望诊:病人目光无神、语无伦次、反应迟钝、动作失灵等既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若危重久病、失神多日,突见病情似有转机,精神好转,目似有光,言语不休,语音清亮,既是阴阳即将离决的危候。此乃假神。,若见病人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淤血或惊风。面呈赤色,多为热证、实证;若病人卷缩成团,面常向里,精神萎靡者,多为阴证、虚证;卧时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喜热者,多属寒症;牙龈红肿灼痛,说明胃肠实热;舌色鲜红,属邪热甚或阴虚火旺;舌边红属肝胆热盛等。,生活起居护理,一、顺应四时调阴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说明阴阳四时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本,所以善于养生之人,春夏两季注意保养阳气,秋冬两季注意保养阴气以 顺应季节变化。如春天应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等。,二、环境适宜避外邪,外感病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即六淫。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做到春防风、夏防暑、秋防燥、冬防寒。如为病人安排病房时,寒症、阳虚者,多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而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安置在背阴凉爽病室,使患者感到舒适。,此外 阴虚热证病人病室温度宜稍低, 阳证、寒症患者病室温度应稍高; 热证、阳亢者病室光线应偏暗; 痉证、癫狂症者应用暗窗帘遮挡,因强光可诱发惊厥等。,情志护理,祖国医学十分重视人的精神活动和情绪变化,最早被归纳为五志,以后人们又把五志衍化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在正常情况下,七情仅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并不成为致病因素,但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则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经络功能失常而发生疾病等。,情志护理,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说明不同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所以导致的症状亦各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肝在志为怒怒伤肝;心在志为喜喜伤心;脾在志为思思伤脾;肺在志为忧忧伤肺;肾在志为恐恐伤肾。”不同的情志变化对脏腑有不同的影响;反过来,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情志护理的方法,1.说理开导法:灵枢.师传指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知以其败,语之以其善,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此为说理开导的起源。 2.释疑解惑法: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疑虑,通过一定的方法,解除患者对事物的误解、疑惑,去掉思想包袱,恢复健康 3.移情易性法:又称转移法,理淪骈文:“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亦。”,4.以情胜情法:指以一种情志拟制另一种情志,以消除或淡化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一种方法。 5.暗示疗法:如:望梅止渴,饮食护理,饮食的性味与功效:食物同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在选择食物时,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疾病的性质不同,选择不同性味的食物进行配膳,做到寒热相宜、五味调和。,饮食护理基本要求,饮食有节 :饮食应定时定量 饮食随和: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性味调和 饮食有洁: 饮食清淡: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合理烹制:可曾强食欲,能防止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损失,有利于肠道的吸收,饮食护理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