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北师大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848737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 言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从西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延续不断。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唐中叶的“安史之乱”和以后的藩镇割据,都表明了中央集权过程的坎坷。 那么,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启示呢?,好 了 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说一说皇帝愁什么?,官吏管理:选官、用官的问题 中央:皇权与相权君主专制 地方:地方与中央中央集权,一、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三公九卿、内朝外朝、尚书台,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与枢密院并重的二府制,相权 不断 削弱 皇权 不断 加强,归纳古代皇帝削弱相权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多人共同行使宰相职权,相互牵制,一种是利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中书省、门下省,思考:从材料看 汉初中央存在什么问题?后来又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景帝欲封皇后之兄王信为侯,丞相周亚夫坚决反对,说:“高皇帝曰:非刘姓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汉景帝无言以对,只好作罢。,丞相位尊权重;相权威胁皇权。 汉武帝重用尚书及侍从,形成“内朝”是实际的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特点:中朝位低权重,相权一分为二。,仔细观察下面“汉代中外朝制度”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中外朝制度的特点。,1、汉武帝“内朝”和“外朝”,皇帝,尚书台,尚书令,尚书仆射,吏曹,三公曹,民曹,二千石曹,南主客曹,北主客曹,虽置三公,事归台阁,2.东汉设置尚书台,下分六曹办事,皇 帝,中书省 (决策),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议),吏、户、礼、兵、刑、工,3.隋唐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思考: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具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特点: 相权分散, 相互制约; 分工明确;,作用: 分散、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如果唐玄宗要给美丽的杨贵妃修建一个庭院,应该经过哪些程序呢?,情景设置,1.中书省草拟修建的方案,2.门下省对方案进行审核,3.政令由尚书省(工部)实施,4.宋元时期:二府制度,皇帝,中书省,枢密院,军 事,行政,最高行政机构,最高军事机构,影响:宰相职权被分割,使皇帝集权更为强化;,政府,枢府,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趋势和变化方式角度,总结从汉至元中央官制的发展特点。 相权不断削弱,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选用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削弱相权; 分散相权,使相互牵制,从而使君主独揽大权。,趋势:,方式:,总结提升,汉初:郡国并行制 武帝:设刺史监察郡国,唐太宗时设十个监察区,设使监察州县,唐末出现藩镇割据,五代后逐步形成道、府、县三级制,实行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二、从郡县并行制到行省制,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不断增强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严密,军事上:守内虚外; 行政上: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 财政上:地方财政上交中央.,材料一 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 柳宗元封建论,1、材料一中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的是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的原因,后果如何? 后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刘邦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没有封国拱卫,所以实行分封制,结果发生了“七国之乱”。汉武帝评定叛乱,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1. 演变过程:,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官位世袭,品行和才学,门第出身,考试成绩,三、选官制度的变化,【史料链接】,(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官职任用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在选拔标准上有何进步性?,(1)世袭,(2)注重品行和才学,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 国史大纲,材料三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宋书恩幸传 (3)材料三反映的又是什么选官制度?有哪些弊端?,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材料五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 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反映什么选官制度?其主要特点有哪些?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制度:科举制 特点: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 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四,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994年韩国再现科举,科举考场,宋代科举考试,2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1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A B C D,A B C D,C,B,试题反馈,3.(2011高考山东文综卷)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命题分析】 科举制可以使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做官,从而可以培养“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同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为儒家经典,这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也就有利于封建政府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c,知识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