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 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单元,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一单元,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中有这么一个情节:一位96岁的老人去世时给在城里的二孙子留下了一个记在录音机中的遗嘱:“咱们都是农民,农民的命根子是地。为了地,土改出了人命,文化革命也出了人命。如今为了修房子,也闹得不痛快,俺看,还是地少的过。俺死了以后不要埋,不要占地,要像城里人一样火葬。”,不仅今天的农民重视土地,自古以来农民就把土地视作命根子。那么,为什么自古以来农民都如此重视土地?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又是怎样演变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时空坐标,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土地_(井田制)。 (1)内容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国有制,(2)瓦解 春秋时期,由于_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 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在井田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生产力,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确立 公元前_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战国时期_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导致的结果: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594,商鞅,(3)抑制土地兼并 目的:维护_经济,巩固统治。 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_;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小农,均田制,特别提示: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而封建土地所有制有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石。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二、“重农抑商” 1含义:重视农业生产和_,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直接原因:_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3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_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小农经济,商业,地租,4主要表现 (1)战国时期:_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_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5影响: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_的发展。,商鞅,专卖,资本主义萌芽,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1)原因:东南沿海倭患猖獗,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_主持下进行。,官方,2清朝“闭关锁国” (1)原因 直接原因: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_。 根本原因: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2)表现: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影响 (1)妨碍_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抗清斗争,海外市场,走出误区:闭关政策并不意味着取消一切对外贸易,清朝仍然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是“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这一政策造成了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并最终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但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一、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处于萌芽状态,未能形成扫荡封建自然经济的强大力量 【探究问题】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探究素材】 材料一,材料二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朕以海道可通外邦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明太祖实录,材料四 机户不得俞(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江宁府志 材料五 毅庵祖(张瀚先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探究思路】 由材料一图片中信息得出结论(1);由材料二中“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材料三中“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及材料四中“机户不得俞(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等信息得出结论(2);由材料五中“购田置地”“弃商从文”“演变成大官宦之家”得出结论(3)。,【探究结论】 (1)经济因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 (2)制度、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巩固政治统治,必然要采取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措施:“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设立关卡、征收重税、限制工场规模”等,这些措施从各方面束缚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观念因素: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商人、高利贷者往往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特别提示:对资本主义萌芽四“性”的认识。 (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二、多角度归类法理解土地兼并现象 1原因,2影响 (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威胁中央集权的统治。 (2)自耕农土地日益减少,阶级矛盾激化。 (3)地主阶级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土地,从而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迫使统治者经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3认识 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在封建社会,土地被视为各种形态财富的最终归宿,大地主力图扩大土地占有面积。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的制度,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2015华中师大附中高一摸底)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对以上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海瑞正确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丘浚客观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中的一些问题 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消除贫富不均的良策 A B C D,【解析】 海瑞主张恢复春秋时期的井田制,这是历史的倒退,所以不能说它是科学的解决办法,错误;丘浚认为废除井田制后出现了社会贫富不均,而均田制则不适宜长期实行,错误;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现象,丘浚分析的比较客观些,所以对材料理解正确。 【答案】 D,三、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2015济南高一期中)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解析】 康熙年间的海禁政策,使得人们就业机会减少,导致沿海居民为了谋生,或者铤而走险,参与走私,或者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答案】 D,一、选择题 1(2015辽阳高一检测)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解析:题干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答案:C,2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宦为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对商人实行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限制商人 C禁止经商 D反腐倡廉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一种歧视商人的政策,其目的是抑制商业的发展。C项与“重农抑商”政策不符;A、D两项在题干中并未反映。 答案:B,3(2015河南学业水平测试)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固守“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基本经济政策,主要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特征 B自然经济的特征 C对外贸易的需要 D手工业发展的要求 解析:古代中国之所以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是由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故选B项。 答案:B,4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曾述“至宋代,国家对商人的政策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许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商人的子弟品行才能出众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B政府通过立法保护商人利益 C国家彻底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相当发达,解析:商人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说明商人地位提高;通过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说明政府注意保护商人利益;宋代对商人态度有所变化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明清时期,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C,5(2015广州高一期中考试)“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以下各项是对这句话的概括,其中最恰当的是( ) 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B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 D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解析:A项表述不确切,唐朝并未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D项本身不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广州在不同时期设置的不同对外贸易机构。因此B项正确。 答案:B,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它起到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的什么政策? (3)两则材料反映的政策产生的相同的不利影响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两大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以及它们产生的影响。解题时要注意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材料一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注意其在封建社会早期所起作用主要是积极的。材料二体现了“海禁”政策。两种经济政策产生的相同的不利影响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答案:(1)重农抑商。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海禁”政策。 (3)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2014广东文综,4分)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土地制度(均田制)的瓦解,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说明当时唐代土地兼并盛行,致使土地制度遭受破坏,即当时的均田制受到破坏,故C项正确。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瓦解,A项不符合史实。B项与材料无关。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并且也不符合唐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史实。 答案:C,2(2014江苏,3分)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海禁政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和调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奉旨允行”等信息说明海禁政策有所松动,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开放,故本题选择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明显错误,决策权在中央不在巡抚;D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而明代朝贡贸易仍然存在。 答案:B,3(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解析:本题考查清朝的对外贸易状况,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清初民间贸易发展迅速,使得外国商品和货币在当时的中国大行其道,这从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在当时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故A项最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史实,自然经济受到冲击的说法言过其实。B、D两项从材料中解读不出来。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