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4课 戊戌政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838857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4课 戊戌政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4课 戊戌政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 第4课 戊戌政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戊戌政变,1、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2、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一.新旧势力的交锋,1.原因:,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了守旧顽固势力的强烈抵制与反对,思考:阅读教材找出新、旧势力的代表,他们是如何交锋的?(新、旧势力各自采取了哪些举措),慈禧太后为首,光绪皇帝为首,2.措施:,守旧势力 慈禧太后,维新力量光绪帝,后党代表,直隶总督:荣禄,新军统领:袁世凯,帝党代表,光绪帝老师: 翁同龢,2、举措:,导火线:,谭嗣同持皇帝密谕,夜访袁世凯,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过 程:,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囚禁光绪于瀛台,镇压维新派人士,处决“戊戌六君子”,二、百日维新的失败,废除变法,除京师大学堂外,全被取消,结 果:,百日维新宣告失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取消新政,囚禁光绪帝,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杨深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而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客观原因:,1)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阻扰破坏,2)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中国成为列强瓜分对象,国际环境不利,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封建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2.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3.意义,从背景看:,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之时,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首要目标,从内容看:,政治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从历史功绩看:,抨击封建思想文化,提倡新学,为思想启蒙开辟道路、促进了国人的觉醒,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总之,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还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性质),爱国性,进步性,启蒙性,最突出的历史功绩,维新时期的遗产: 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在维新时期形成了 宣传和变法起到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 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出版印刷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 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放意识,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合作探究】: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对比表。,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 中国;封建统治相对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倒幕派实力强大,得到人民拥护,掌握了政权,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力量小。,大刀阔斧,行之有效,变法法令大多成为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列强侵略亚洲其它国家。,帝国主义时期;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具有曲折性,探讨:一场成功的政治改革应具备哪些因素?,提示: 掌实权; 顺潮流; 得民心; 别心急; 少树敌; 切实际; 策略对; 重落实,甲午战后 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加深,资身软弱 封势强大,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公车上书揭开序幕,报刊、学会、学堂,百日维新实行变法,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想产生,维新变法,1、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在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 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 日本:幕府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 中国: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民族危亡。,(2)三国的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俄国:沙皇直接发动、领导了改革(领导)。 日本:天皇一直支持改革(支持)。 中国:前期光绪皇帝支持改革,后期慈禧太后破坏了改革(阻碍)。 (3)三个国家的改革对这三个国家的君主统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俄国:巩固和加强了沙皇专制统治。 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制。 中国:加深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危机。,2、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的历史,具有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两个方面的内容,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我国迈出了国家近代化的第一步。”请回答:,(1)简要说明当时我国“近代化”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表现。,经济: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一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近代工业出现。 军事:19世纪80年代,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逐步建成;甲午中日战争后,新式陆军逐渐建立。 文化:西学的传播;新式学堂、译书局、报馆的创办;留学教育开始。,(2)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结局如何?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先后失败。 北洋船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覆灭。 民族工业步履艰难,当时中国并没有真正实现近代化。,结论:只有赢得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近代化。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近现代化。,2007年宁夏历史新课程卷: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2、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3、康有为等维新势力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 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2007年宁夏历史新课程卷: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变法内容贪大求全,急于求成,(2)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3)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有什么意图?对此应如何评价?,意图:,评价,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从而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变法以救亡为目标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其依据是什么?,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内容: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作用: 1.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2.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1994年高考题: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原因: 1.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 2.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有人说: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失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拓展提升,解析本题是一种开放性题目,旨在考查通过阐释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选取其中一种观点去论证,做到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史论结合,切忌把两种观点混淆作答。,第二种观点答案: 1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2康、梁在变法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如果变法成功,中国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戊戌变法”名为变法,实为改变社会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 3但是变法没有发动群众,仅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因而是不彻底的,最终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镇压而失败。 4因此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一种观点 1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因为领导这次运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2戊戌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3但是这场运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光绪帝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