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球和地图课件2.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810247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球和地图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球和地图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球和地图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 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 尺、常用图例。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 对高度;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1.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小; 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海拔和相对高度。 2理解: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 网的用途。 3应用:学会根据经纬网来定 位及相关区域特征分析;学会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什么? 答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二、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南北两极,赤道,半圆,南北,东西,南、北两极,平行,都相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 缩短,2经度和纬度,本初子午线,赤道,愈大,愈大,愈大,东半球,西半球,赤道,愈大,温馨提示 (1)在描述东西半球范围时一定要说明方向,即以20 W向东到160 E为东半球,从20 W向西到160 E为西半球。 (2)同一经线圈上的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东西经相反(0和180经线除外)。,三、地图 1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比例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缩小,图上距离,数字式,小,请分析比例尺的大小与图示范围和图示内容之间的关系。 答案: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图示范围越小,图示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示范围越大,图示内容越简略。,(2)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北方,南北,东西,(3)图例和注记:,图例,注记,2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地表某地高出 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海平面,相交,山脊,山谷,(3)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及剖面图示意:,山顶,山谷,山脊,陡崖,鞍部,(4)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某条剖面线上的_ 和 。,温馨提示 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经纬网的主要应用,课件演示更形象 见课件光盘,超链接,1经纬网图的类型,类型,侧视经纬网图,极地经纬网图,方格状经纬网图,图示,2经纬网图的应用 (1)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方格状经纬网图: a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b确定东西方向: 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若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西北方向。,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a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东方。,b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南方。 c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方法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2)定“距离”:,若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则两点间距离等于两点纬度差乘以111千米。如图中AB之间距离1111千米111千米。 若两点在同一条纬线(纬度为)上,则两点间的距离等于经度差乘以111 kmcos (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之间的距离1111千米cos 。,(3)定“最短航线”: 确定最短距离: 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分两个步骤进行: a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图所示:,a.在地球仪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图A.赤道 图B.经线圈 图C.晨昏圈,b.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 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 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b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180,如图D中PQ间的劣弧为上侧一段弧,PQ间的劣弧为下侧一段弧。 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4)定“范围”:,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图中A、B两区域相比,实际区域范围大小为AB。当A、B两区域的图上面积(即图幅)相等时,则比例尺大小为AB。,球面上对称点的确定方法,(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例1 (2010天津高考改编)读下图,回答(1)(3)题。,(1)图中的北京、新加坡、纽约和巴西利亚四个城市中位置完全符合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三个条件的是 ( ) A北京 B纽约 C新加坡 D巴西利亚,(2)图中的北京(3954N,11623E)位于纽约(4043N,74W)的 (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3)新加坡(122N,10345E)与我国北京南北相距约为 ( ) A4 300千米 B1 500千米 C4 500千米 D2 800千米,获取和解读信息,(1)图中可读出北京、新加坡、纽约和巴西利亚的大致经纬度。 (2)根据题干中北京和纽约的具体经纬度可获取两地南北纬度、相对位置和东西经度相对位置。 (3)由第(2)、(3)题干北京3954N、新加坡122N可知两地的纬度差为 。,3832,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四城市中北京与纽约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只有纽约在西半球。第(2)题,比较北京与纽约的纬度可知,北京在纽约南方;比较两地的经度可知,北京在纽约的西方,因此北京在纽约的西南方。第(3)题,题中所问的是新加坡与北京的南北距离,因此求出两地的纬度差,再乘以111千米即可。 答案 (1)B (2)A (3)A,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问题的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 m。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4)估算陡崖的高度: 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 1)d H(n1)d。,陡崖的绝对高度: 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的。,(5)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大小比较: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是指山坡的倾 斜角度。通常用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 面角来表示 。如图中角。角大小的衡 量可采用数学三角函数的正切函数进行表示,即tan (090)。H表示坡高(即相对高度),L表示坡宽,即水平距离(指实地距离)。同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不同图中可用下面的方法:,如,甲乙两幅图坡度大小比较:,在两图中作线段垂直于等高线(如图中虚线),若图上距离都为1厘米,甲图坡度是400 m/10 000 cm,乙图坡度是150 m/40 000 cm,可知,甲图坡度大于乙。,(6)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高度的判断: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的判断方法,如图所示:,已知:等高线a、b、c,ab,即“大于大的”。,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方法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确定剖面的方向,画出剖面基线AB。 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新图中绘制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如上图所示,从1点至15点向MN线引垂线。 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上1点至15点的相应高度。 用平滑曲线从1点一直连到15点,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2)判断剖面图的基本方法: 仔细阅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方向和经纬度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对应的垂直比例尺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确定地形剖面图所表示的地形区以后,将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名称;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判断其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等与该地区剖面图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事象,通过读图观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例2 (2012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课件演示更形象 见配套光盘,超链接,(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获取和解读信息,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高线的有关知识。第(1)题,图中等高距是100米,由此推理山峰附近第一条等高线的海拔是500米,向东依次是400米、300米,河流东岸自西向东依次是300米、400米,河流东岸自西向东依次是300米、400米,Q地高于400米。第(2)题,根据前面的分析,图中河谷的海拔在200300米,由于瀑布的落差为72米,又因为桥梁位于瀑布下游,因此桥梁处河面海拔最高是30072228米,最低可能无限接近200米,由此推断,此处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360米。 答案 (1)D (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