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合作模式介绍.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790381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学合作模式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产学合作模式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产学合作模式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合作主体不同的产学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政府”推动型,市场需求主导型模式,产学合作的宗旨是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风险共担、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制下开展合作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根据双方合作的契约关系,将产学合作分为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包括委托开发)和共建实体。,在合作对象的选择、紧密程度、利益分配上都享有优势,也承担最多的风险。企业为大学实现科技成果市场化目标提供了实践场地,政府和中介机构等组织扮演监督和引导角色,主要提供一些政策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有效解决了高校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这种模式不但促进了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而且也加速了知识信息的加工、传播与应用,缩短了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过程与成本。,1,大学处于主导地位,一般分为政府指令型和政府推动型。前者是指政府决定合作产生的收益分配方式、绩效评定的法则并承担风险,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没有生产、科研及伙伴选择的自主权。政府推动型则是由政府提供大量科研经费,政府拥有对资源分配制度和伙伴关系的确立方式等核心问题的决策权,推动产学研合作。各主体在产学研的合作过程中关系相对紧密,都是积极参与者,2,政府的主导地位,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由企业来实现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在合作对象的选择、紧密程度以及利益分配方面占主动,也承担最多的风险。企业同时作为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者,既是研究的主体又是生产的主体。大学和科研院所作为积极参与的角色加入企业的研究开发,政府和其他组织扮演和在大学处于主导地位同样的角色。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3,企业处于核心地位,具体内容,市场需求主导模式是产学研个各个主体在合作的过程由自己的生存,继续进步的缘故导致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科技和经济联合需要的情况下产生了产学研的合作,它的分类有多种形式,其中依据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形式来进行分类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牵引型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即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但创建单一企业、研究院所的存在主体形式不是这种模式的主要目标。它的主要目标是在经过产学研的各个主体签署的合同的基础上所研发出来的一个或者很多个目标。,4,市场需求主导型模式,根据产学合作的方式划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产学是各 自具有不 同优势的利益主体 ,产学合作被认为是自主选择的结果。然而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随着产学合作对于创新的战略意义 日益凸现 ,产学合作呈现出合作方式多样化 、 合作形态多元化 、 政府作用趋强化等特征,相应地在实践 中也出现了多种产学 合作模式 。不同类型的产学合作模式具体特点有所不同 , 适用范围和选择依据也有所差异 , 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以丰富产学研合作思路,提高产学合作绩效。 从合作方式 的角度 ,产学研合作可以分成技术转让 、 委托研究 、 联合攻关 、 内部一体化 、 共建科研基地 、 组建研发实体 、 人才联合培养与人才交流 、 产业技术联盟等多种模式,划分方式1,技术转让是指产学合作各方以契约的方式对专利技术 、 技术秘密 、 实施许可等无形资产进行使用权转让的一种经济法律行为,最常见的形式是科研院所、 高校出让技术, 企业受让技术。技术转让模式具有权责分明、 容易操作的特点 , 相关技术成果较为成熟 ,既有利于短期内促进出让方科研成果产业 化 ,也 有利于受让方获得经济技术价值。然而, 技术转让模式多为一次性转让行为, 产学各方关系松散 , 注重短期效益 , 缺乏对于技术创新的持续刺激 , 主要适用于科研机构 、 高校中游或下游应用研究成果的转让。,委托研究是指委托方将所需研发任务委托给受托方进行研究的一种经济法律行为。其中,企业委托科研院所 、高校等学术机构对新产品、 新技术 、 新工艺 、 新材料等进行研究开发的产学研合作比较普遍。在合作中, 委托方提供资金 、 承担风险以期获得所需 ,受托方获得科研经费以实施对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委托研究多有契约约束产学各方 , 权责较为分明。 然而 , 受制于课题任务、 合作资金 、 合作周期 、 伙伴实力等多种 因素 , 委托研究模式缺乏持续创新的组织机制 ,委托方和合作方不能在合作 中实现资源共享和知识流动,主要适用于企业拥有研发资金 、 技术需求明确 , 学术机构研究基础较好 、 研究实力较强的产学研合作。,划分方式2,联合攻关是指针对一个科研课题 ,产学研各方共 同寻求技术解决办法的一种经济法律行为。 联合攻关多以科研课题为载体 , 以课题组为依托 ,由产学研各方派出人员组成临时性研发团队进行研究开发。 在实践中, 联合攻关模式既可能是市场 自发行 为 ,也可能是政府 引领 的合作攻关行为。 联合攻关模式可充分调动产学研各方力量 , 集中对特定科技项 目进行攻关 ,使企业有效利用学术机构的研究资源 ,使学术机构的研究更具明确的市场导 向。然而 , 受限于合作研究 目标的明确单一 , 联合攻关模式难以形成持续的合作动力。 许多情况下, 随着科研课题的结题, 课题组往往归于解散 , 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 , 不利于知识的积累沉淀 , 不利于产学研各方的深入合作。,内部一体化是指科研院所或者高校通过开办企业的方式 ,通过组织创新将 自身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生产 力。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我国涌现出许多高科技校办企业 , 形成了典型的内部一体化模式 。高科技校办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推动 了高校科研活动 与现 实经济的联系。但是 , 随着高科技校办企业的逐渐壮大 , 出现了股权结构单一 ,产权关系不顺,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 管理体制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对高科技校办企业 已从早期的鼓励支持逐步走向当前的整顿监管 , 并明确规定“ 高校不得再以事业单位法人身份直接办企业” , 而只能参与组建国有独资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划分方式3,共建科研基地是指企业与科研机构 、 大学分别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 、 人力或设备共同建立联合研发机构 、联合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基地。共建科研基地既可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手段先进、 研发能力强的优势, 又可利用企业工程技术开发能力, 克服技术转让 、 联合攻关等合作方式存在的短期行为弊病 ,有利于带动企业研发队伍的建设, 提高合作各方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过,共建科研基地对合作各方要求较高,即合作各方既要有强烈的合作意向和共同的合作方向,还要在合作组织与合作制度方面达成意向。 而且 , 有鉴于科研基地的设立与运营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 因此 , 合作方中必然有一方或多方具有相当的资金实力,适用于大企业与科研院所 、 高校的合作 , 而资金相对紧张的创新型 中小企业则较难参与到科研基地的共建之中。,组建研发实体是指产学各方通过出资或技术入股的形式组建研发实体 ,进行技术开发或技术经营。研发实体以资金或技术为纽带把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结合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有效地解决了风险分担和各方权益分配机制问题 , 适用于企业与科研机构 、 高校的长期深入合作。不过 ,组建研发实体模式要求合作方必须形成 自负盈亏的公司组织形式 , 因此 , 在合作中科研需求始终要服务于经济利益 ,有可能出现不利于科研发展的情形,划分方式4,人才联合培养与人才交流是指大学 、科研机构与企业通过设置人才培养专项基金 、 大学教授和研究人员担任企业顾问、大学生在企业实习 、企业人员在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培 训等 多种方式在人 力资本层面进行交流与互动 , 以促进产学研各方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 。 人才联合培养与人才交流模式能扩大大学 、科研机构高级科研人才的作用范围 ,增强企业人 员对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的了解与认知 ,增进产学研各方的知识交流与相互了解 。 不过 , 人才联合培养与人才交流有时是临时性的 , 有时是公益性的, 有时是非正式的,因此 , 不一定能带来产学研各方的深入合作 。,产业技术联盟是指一个或多个产业中互相分工 、相互关联的多个企业 、高等院校 、 科研机构 、 中介组织 、 政府等 , 为了共享资源、 技术开发 、开拓市场等共同的 目标而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 通过资源共享 、 合作研发 、 互相代理等方式进行合作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 , 产业技术联盟的参与者包括企业 、 科研院所 、 高校、 中介组织,但是其组织核心是企业。产业技术联盟虽以提高联盟内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 ,但是 由于往往针对产业关键技术实现产学研长期合作和资源共享 , 因此 , 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与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相比 , 产业技术联盟既可能是市场力量 自发组成 也可能是政府引导促成。 一般来说 , 产业技术联盟针对的都是比较关键的产业共性技术 , 因为共性技术研发风险大、 创新周期长 、 资金需求较多、 利益牵扯多方 、 成果分享复杂等多种因素, 政府对于产业技术联盟的形成、 运行以及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根据产学合作的形态划分,从合作主体的角度 ,产学合作可以划分为点对点 、 点对链和合作网络等 3 种模式。,是指企业与大学或科研机构之间进行的一对一合作创新 ,即企业界中某一特定企业与学术界中某一特定学校或科研机构建立的合作创新关系。 点对点模式合作参与者少 , 合作关系简单 , 合作沟通较为便利 , 合作 目标也较为明确。不过 , 受限于参与者的专业能 力和资金实力 , 点对点模式适用于单元技术的研发 ,难以支撑涉及多个技术领域的科技攻关 ,也较难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的关键性突破。,1,点对点模式,点对链模式包括一个企业与若干个学术机构或一个学术机构与若干个处于同一产业链或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的合作创新 。在一个企业与若干个学术机构的合作中,这个企业往往经济实力较强 , 既是合作的需求方 , 又是合作的资助者,而大学和科研机构则根据企业的技术要求 ,分别完成相应技术环节的研究任务。在一个学术机构与处于同一产业链或供应链上的若干个企业的合作 中,这个学术机构往往研发实力雄厚 , 既是技术提供者 ,又是技术集成者,而多个企业则在特定行业或供应链上相互协作 ,力图实现技术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1,点对链模式,是指某个行业 内或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 、 高校 、 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合作创新。合作网络中的每个成员通过交流 、 学习和合作 ,互通有无 , 并从合作网络中分享收益 , 将技术能力提升到仅靠单个成员努力难以达到的水平 。 一般来说 ,网络模式下 , 产学研 合作规模较大, 实力较强 , 既可以在产业领域内打造完整的产业技术创新链, 网络模式涉及成员较多, 企业 、 高校 、 科研机构是不同性质的互补组织,而企业成员之 间又存在竞争关系, 因此 , 组织结构和合作关系都很复杂 ,可谓是管理难度最大,管控成本最高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一般来说 , 牵头单位既需要有相当的实力和影响力,还需要有一定的管控水平和服务意识。,1,网络模式,产学合作模式的选择,合作主体的数量决定了产学研合作的形态。如果产学研合作仅涉及两个分属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主体 , 对应的合作模式就是点对点模式 ; 如果产学研合作涉及多个主体 ,则会形成点对链模式或网络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并非一成不变 , 大多数产学研合作的初始形态都是点对点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合作者的加入 ,一部分产学研合作会向点对链模式或网络模式转化。 目前我国大学 、 科研机构与企业一对一的合作多 ,多个主体围绕产业链的点对链合作与网络式集群合作较少 ,不利于产业重大技术的集成创新。 政府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 , 鼓励引导点对链模式和网络模式的发展 ,推进点对链模式和网络模式成为我国未来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组织形态。,1,合作主体的数量,合作技术的特征深刻影响着产学研合作方式。对于面向市场的较成熟技术,可以选择技术转让模式 ; 对于相对不成熟技术, 则要进 步看技术创新所需的时间。 如果是短期攻关的技术 , 可以选择委托研究、 联 合攻关等模式 ; 如果是需要持续创新的技术 ,可选择共建科研基地 、组建科研实体或成立产业技术联盟等模式 。 目前 , 我国解决企业具体技术问题的项目合作多 ,满足企业持续创新尤其是产业技术重大创新需求的合作载体少,产学研合作多局限在项目层次 , 不利于产业重大技术的深入持续创新, 政府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 , 鼓励共建科研基地 、 组建研发实体以及产业技术联盟等模式的发展 ,推进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和集成创新。,1,合作技术,随着市场竞争和产业分工的发展 ,产学研各方需求逐渐多元化 。 产学研各方从 自身发展需求出发,围绕合作 目标 , 不断创新结合的模式 : 既有基于一次性或短期合作考虑的技术转让 、 委托研究、 联合攻关等模式 , 也有着眼于中长期合作的共建科研基地 、 组建研发实体 、 产业技术联盟、 内部一体化等模式 ; 既有单个创新主体之间提升双边创新能力的点对点模式 ,也有 旨在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的点对链模式和网络模式 ;既有解决困扰单个企业技术问题、 追求市场化目标的市场自发模式, 也有着眼于国家利益和战略 目标 、提升产业共性技术的政府引导模式 ,还有基于国家安全考虑的为数较少的政府主导模式,1,合作目标,Copyright 2010 版权所有 东软集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