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684470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试卷班级 姓名成绩一、依据课文默写(15分)1、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的政绩的句子是:_,_。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的句子是:_,_ 。反映其博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2、醉翁亭记中表达做某件事的用意不在事情本身,而是另有目的的意思的句子是:_,_。3、沉舟侧畔千帆过,。4、浮光跃金,渔歌互答,此乐何极!5、,直挂云帆济沧海。6、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与余舟一芥, 而已。7、 ,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二、选择题(10分)8.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林壑(h)潺潺(chn)波澜(ln)伛偻(q)B.谪守(zh) 汀兰(dng) 酿泉(ning) 毳衣(cu)C.霏霏(fi) 颓然(tu) 偕忘(xi) 阴翳(y)D.楫摧(j) 淫雨(yn) 雾凇(sng) 更定(gng)9.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而或长烟一空 一食或尽粟一石B.南极潇湘 初极狭C.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D.颓然乎其间者 在乎山水之间也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若夫/淫雨霏霏B.佳木秀而/繁阴C.乃/重修岳阳楼 D.四时之景/不同11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4分)A.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文章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B.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其中写景是全文的中心。C.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在沉沉夜色中乘舟独往西湖,看到雪中的西湖风光不凡。D.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便作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三、古诗阅读(10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2. 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2分)13、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名句的理解。(4分)14、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4分)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四、古文比较阅读( 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15分)【甲文】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春和景明()(2)四时之景不同()(3)沙鸥翔集()(4)把酒临风()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7.比较【甲】 【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文段写景抒情【甲】第1段淫雨霏霏(1)第2段(2)喜【乙】先写山间之朝暮乐再写(3)(1)(2) (3) 18.【乙】文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乐”与【甲】文中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4题。(10分)喜雨亭记(节选) 宋苏轼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注释:忭(bin):欢乐。荐饥:连年饥荒。二三子:你们。优游:悠闲自得。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余至扶风之明年()(2)既而弥月不雨()(3)以属客,而告之()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21.喜雨亭记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本单元哪位作者在哪一课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请回答。(4分)参考答案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病树前头万木春4、静影沉璧5、长风破浪会有时6、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7、衔远山,吞长江8.C解析 A项,“伛”应读“y”;B项,“汀”应读“tng”;D项,“更”应读“gng”。9.B解析极:到达/非常。10.B解析应为“佳木/秀而繁阴”。11 B, 解析: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故写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自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策友人。1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1分)13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2分)14、C15.(1)日光(2)景色(3)停息(4)端、执16(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17.(1)悲(2)春和景明(3)山间之四时18.解析结合作者境遇来理解“乐”的含义。参考答案 【乙】文中的“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的情怀;【甲】文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也表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19.(1)第二年(2)下雨(3)同“嘱”,劝酒20.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座亭子中悠闲自得地享乐,难道做得到吗?21.关心民众疾苦(或与民同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