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实验指导书.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659624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1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电位器传感器的负载特性的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桥的工作原理及零点的补偿;2、了解电位器传感器的负载特性;3、利用电桥设计电位器传感器负载特性的测试电路,并验证其功能。二、实验仪器与元件:1、直流稳压电源、高频毫伏表、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2、电阻若干(1k, 100K);电位器(10k)传感器(多圈线绕);3、运算放大器LM358;4、电子工具一批(面包板、斜口钳、一字螺丝刀、导线)。三、基本原理:v 电位器的转换原理v 电位器的电压转换原理如图所示,设电阻体长度为L,触点滑动位移量为x,两端输入电压为Ui,则滑动端输出电压为电位器输出端接有负载电阻时,其特性称为负载特性。当电位器的负载系数发生变化时,其负载特性曲线也发生相应变化。v 电位器输出端接有负载电阻时,其特性称为负载特性。 四、实验步骤:1、在面包板上设计负载电路。3、改进电路的负载电阻RL,用以测量的电位器的负载特性。4、分别选用1k电阻和100k电阻,测试电位器的负载特性,要求每个负载至少有5个测试点,并计入所设计的表格1,如下表。序号12345678测试点UK(滑动电阻器不带负载时电压)0.5V1V1.5V2V2.5V3V4V4.5V1k欧姆UR1(负载两端电压)100K欧姆UR2(负载两端电压)五、实验报告1、 画出电路图,并说明设计原理。 2、 列出数据测试表并画出负载特性曲线。电源电压5V,测试表格1. 曲线图:画图说明,x坐标是滑动电阻器不带负载时电压;y坐标是对应1000欧姆(负载两端电压)或100k欧姆(负载两端电压),100欧和100K欧两电阻可以得到两条曲线。3、 说明本次设计的电路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思路,并总结本次实验中遇到困难及解决方法。实验二 声音传感器应用实验-声控LED旋律灯一、实验目的:1、了解声音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掌握声音传感器与三极管的组合电路调试。二、实验仪器与元件:1、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电烙铁等;2、电子元件有:声音传感器(带脚咪头)1个;XH2.54-2P弯座1个;XH2.54-2P线1个;5MM白发蓝LED 5个;9014三极管 2个1M电阻 1个;10K电阻 1个;4.7K电阻 1个;1UF电解电容 1个;47UF电解电容 1个;万能电路板一块。三、基本原理:声控LED旋律灯工作电压3V-5.5V。其功能为:本电路制作成功后5只LED会随着音乐或是其它声音的节奏闪动起来,可放置于音响附近,让灯光为音乐伴舞!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 声控LED旋律灯当发出声音时,声音波传入声音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把声音波转换成电压波动。这个电压波动可以通过电容C2,传到Q1三极管的基极。然后这个电压波变Q1和Q2两级放大之后,输出较大的电压波。最后这个电压波使得5只LED闪动起来。四、实验步骤:1、领取元件,然后检查各个元件是否有损坏。2、按照图1,焊接各个元件。3、检查元件是否有虚焊,短路等现象,无误后上电调试运行。4、发出声音, 是否有LED亮, 是否出现LED按照声音的节奏显示和熄灭。若现象不正确,请出现调试。5、当传感器是否感应有声音时,测量Q2的基极电压分别是多少?五、实验报告内容1、 简述声音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调试运行“声控LED旋律灯”过程中,是否遇到虚焊、短路、连线错误等现象?如何解决的?3、 电路板调试正常后,有声音的时候,LED有什么现象?没有声音的时候,LED灯有什么现象?4、 有声音或没有声音时,测量Q2的基极电压分别是多少?5、 对本次实验进行小结,提出改进的建议。实验三 热敏电阻测温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分类和特性;2、了解热敏电阻的测温方法;3、掌握测温电路的原理。二、实验仪器与元件:1、直流稳压电源、高频毫伏表、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2、传感器实验箱(测温模块、数字电压表模块);3、水容器、冷水、60以上热水、搅棒,把热水和冷水混合配成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三、基本原理:热敏电阻匹配阻值约10k欧姆。热敏电阻测温方法有2种。方法一公式法。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NTC热敏电阻是指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公式如下:R:周围温度T (K) 时的电阻值(K:绝对温度)R0:周围温度T0 (K) 时的电阻值,R0=10 000B:热敏电阻的B常数,B=3950T:现在测量的温度,单位KT0:环境温度,通常t0为298K(绝对温度)(即:25度)方法二:查表法型号:MF55-103F-3950F,温度与电阻值表格如下:其他表格自己在网上查找由NTC热敏电阻MF55-103F-3950F为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电路如图1所示。图1 热敏电阻测温电路图1中,VCC点接电源电压5V,R电阻的阻值为8k左右,C电容为10uf,其中电阻R与热敏电阻串联,中间的连接点为输出的电压Uout。当被测温度升高时该点电位降低,输出电压降低,以指示较高的温度值;反之当被测温度降低时,输出电压升高,以指示较低的温度值。四、实验步骤:1、准备好盛水容器、冷水、60以上热水、水银温度计、搅棒;把热水和冷水混合配成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2、把传感器和水银温度计放入盛水容器中,接通电路电源。3、水杯中加入热水和冷水,配成不同温度的水进行实验。直接将热敏电阻放入水中,用万用表直接测量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将测量数据写入表1。表3.1电阻值随温度变化数据水温t()3540455055热敏电阻阻值/k4、将电阻R与传感器串联后,接入电源,进行测量输出电压。5、水杯中加入热水和冷水,配成不同温度的水进行实验。电压表的电压值与温度之间有数学关系;温度不同时,输出电压值不同。用热敏电阻测量不同的温度的水,进行测量,将输出电压,填入表格2中。表2 输出电压随温度变化的数据水温t()404550556065707580输出电压(V)6、作出V-t曲线,指出线性范围,并求出灵敏度。五、实验报告内容1、 整理实验数据,将表1和表2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 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如何变化?热敏电阻的热电特性是PTC还是NTC呢?3、 根据表2的实验数据,以温度为x轴,输出电压为y轴,画出相应的趋势曲线,同时计算出温度与电压之间数学关系。4、 分析趋势曲线可以得出的温度与输出电压U之间的变化关系是什么?如果使用的是PTC型热敏电阻,那么温度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变化关系是什么? 实验四 红外传感器应用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红外收发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掌握红外对管与放大器的组合电路调试。二、实验仪器与元件:1、直流稳压电源、高频毫伏表、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2、传感器实验箱(红外模块、超声波模块、数字电压表模块);三、基本原理:实验电路如图3.1所示。图3.1红外发射管在接到正12V电压时会发出峰值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W1为限流电阻,调节W1改变红外发射管的电流,电流越大,红外发射管的发射距离越远。而红外接收管则反接在+12V电压上,在没有接受到峰值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是反映二级管的反相截止特性,A点电压相当于电源电压(12V),当红外发射管(完全)接受到红外光时,红外接收管呈反向光电流增大,A点电压变小。(由于接收到的红外光的程度不同,红外接收管的导通程度也会不同,A点电压会有相应的误差。若红外接收管正向连接,则其表现为随遮挡而变化的电阻)。本实验电路为红外反射式电路,在一定范围能若有物体挡住红外光,红外光反射回红外接受管,接受到信号后才生电平的变化。(注:黑色物体会把红外光吸收,无法反射)U1A为LM358的一个运放,这里的作用是作射随器,射随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电压不变,电流放大一般用于输入,输出,缓冲级用于阻抗匹配。U1B为LM358的另一个运放,这里的作用是做一个比较器,比较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即B点于C点)。当B点电压大于C点电压时,输出高电平(+12V)。当B点电压小于C点电压时,输出低电平(-12V)。电路中用一个指示灯来观察输出的电平。W2作用是反相端电压调整,适当调整C点电压,使其与B点电压比较,才能达到输出端的电平变换。四、实验步骤:1、测量A,B点电压。直接用万用表测量A(J4)点电压及B(J3)点电压,记录数值在表5.1中,然后用物体放在红外管前(15mm内)测出A点电压及B点电压,记录数据。表3.1 实验数据记录表A点电压B点电压无物体时有物体时2、调节基准电压C。(1)状态一,C点电压大于B点电压:比较B点电压,调节POT2,测量C(J2)点电压,调节C点电压大于B点电压,用手遮挡红外管,观察指示灯亮灭情况并记录。(2)状态二,C点电压小于B点电压:调节C点电压小于B点电压(根据实验原理适当调节),用手遮挡红外管,观察指示灯亮灭情况,填入表5.2中。表3.2 实验数据记录表基准电压有无物体指示灯B点电压C点电压UcUb无物体有物体UcUb无物体有物体1、 调节红外发射的距离。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调节POT1,用手遮挡,观察指示灯,灯亮即表示红外接收管接收到反射的红外光。反复调节,观察红外发射的距离变化情况(记录最大和最小距离)。用黑色物体来遮挡,观察指示灯是否变化。五、实验报告内容1、 简述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2、 整理实验数据,记录表3.1和表3.2,分析实测数据变化规律。3、 总结本次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对红外实验模块的改进意见。4、 观察红外发射的距离变化情况(记录最大或最小距离)。第23页实验五 电子称的原理与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2、了解悬臂梁应变传感器的特点和使用;3、通过对电子秤的测试,分析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二、实验仪器与元件:1、直流稳压电源、高频毫伏表、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2、传感器实验箱(电子秤模块、数字电压表模块);3、托盘、砝码6个5g、10 g、20 g、20 g、50 g、100。三、实验原理:在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两只接入邻边,如图2.1所示。当应变片初始值相等,变化量也相等时,其桥路输出为Uo=KEee (2-1)式中,E为电桥电源电压。式(2-1)表明,全桥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得到进一步改善。图2.1电子称模块利用的全桥测量原理,通过调节放大电路对电桥输出的放大倍数,使电路输出电压值为重量的对应值,将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g),即制成一台比较原始的电子称。四、实验步骤:1、悬臂梁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已安装在电子秤实验模块上,可参考图2.1。电子秤电路如图2.2所示。图2.2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检查实验箱一切正常后,打开主控台电源,按下相应电子秤模块开关。保持托盘上无任何重物,输出端Uo2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挡),调节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0V。Rw4的位置确定后不能改动。3、在应变传感器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调节Rw3,改变差动放大器的增益,使数显电压表显示1.00V左右,读取数显表数值。保持Rw3不变,依次增加砝码(至少3只),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记下实验结果,填入表5.1中,关闭电源。表5.1 实验数据记录表重量/g电压/V4、拆一个电子称产品,并学习它内部结构和原理,最后重新安装该产品。五、实验报告内容1、 简述实验原理。 2、 整理实验数据记录表5.1,在坐标轴上画出各个数据点,然后用直线拟合,得出重量与电压的数学关系。根据拟合曲线,计算灵敏度L=DU/DW、非线性误差df3。3、 写出拆卸掉的电子称产品的系统框图,简单分析其工作原理,产品的结构特点等。4、 总结本次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对电子秤实验模块的改进意见。实验六 超声波位移测量实验一. 实验目的1. 学习LabVIEW软件的使用。2. 认识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 学习使用超声波传感器进行位移测量的方法。二. 实验原理1. 超声波传感器测量原理: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包括有发射超声波和接收超声波的两部分装置,习惯上称为超声波换能器或超声波探头。常用的超声波传感器有两种,即压电式超声波传感器和磁致式超声波传感器。本实验采用的是压电式超声波传感器, 主要由超声波发射器(或称发射探头)和超声波接收器(或称接收探头)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是利用压电材料(如石英、压电陶瓷等)的压电效应进行工作的。利用逆压电效应将高频电振动转换成高频机械振动,产生超声波,以此作为超声波的发射器。而利用正压电效应将接收的超声振动波转换成电信号,以此作为超声波的接收器。超声波发射探头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探头收到反射波立即停止计时。设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即:S=340t/2。需要说明的是,超声波传感器发射的波束比较窄(10),反射后仍然很窄,如果被测物体被旋转放置,有可能反射波束会偏离出接收探头的位置,导致探头接收不到反射波信号,无法进行测距。实验所使用超声波传感器的发射波频率是40KHz,它由单片机控制发射探头发射一组超声波脉冲后,输出电平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等到接收探头接收到足够强度的反射超声波信号时,输出信号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随着反射板到探头的距离变化,传感器输出波形的“脉冲”宽度也会对应的发生变化,测试距离越远,脉冲的宽度越宽。另外,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在不同的温度下这个数据会有一些变化。通常我们说的340m/s是一个近似数据,传播速度的修正公式为S=331.4(1t/273)0.5,t为空气温度。作为常温下的测试,可以认为声速为346 m/s(按25计算)。 超声波传感器距离测量原理示意图2. 红外传感器测量原理:红外传感器是基于三角测量原理设计的。如下图左图所示,红外发射器按照一定的角度发射红外光束,当遇到物体以后,光束反射回来,反射的红外光线被CCD检测器接收以后,得到一个偏移值L。利用三角关系,以知发射角度,偏移距L,中心距X,以及滤镜的焦距f以后,传感器到物体的距离D就可以通过几何关系计算出来了。 三角测量原理 红外传感器电压与检测距离间关系当距离D足够小的时候,L值会相当大,超过CCD的探测范围。这时,虽然物体很近,但是传感器反而看不到了。当距离D很大时,L值就会很小。这时CCD检测器能否分辨得出这个很小的L值成为关键,也就是说CCD的分辨率决定能不能获得足够精确的L值。要检测的物体越远,CCD的分辨率要求就越高。 输出电压与检测距离之间的关系如上图右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传感器与被探测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10cm的时候,输出电压急剧下降,这就要求测量时传感器与被探测物体之间距离应尽可能大于10cm。此外,红外传感器的输出是非线性的。如果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标定,误差很大。这里可以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假设有一个高阶的多项式函数y=anxn+a(n-1)x(n-1)+ax+a0其中y代表距离,x代表红外传感器输出电压。如果该函数能够逼近实际的待拟合的数据,那么就采用该多项式作为传感器的输出函数。实际上,对于红外传感器来说,采用多项式函数拟合与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相比较,前者的误差大大减小。三. 实验仪器和设备1. 计算机 台 2. LabVIEW软件 1套 3. 超声波红外位移测量实验模块 1个4. 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 1套5. 多路电源模块 1套四. 实验步骤1. 关闭多路电源模块的开关,关闭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的开关,以免带电插入传感器信号线和直流电源线。将多路电源模块电源线接入交流电源220V。2. 将超声波位移测量对象的电源线(16五芯航插)连接至多路电源接口;将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电源线(16五芯航插)连接至多路电源接口。3. 将超声波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线连接至数据采集模块的第1通道上。4. 开启总电源,开启多路电源模块开关,开启数据采集模块开关,开关开启后禁止带电插拔电源线和信号线。5. 打开路径“TS-ULS-02超声波红外位移测量实验模块实验程序”,运行LabVIEW程序“超声波传感器位移测量实验.vi”。6. 移动滑块来改变挡板到超声波之间的距离,观察采集到的数据信号波形。结合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解释波形变化的原因和规律。7. 读懂LabVIEW程序,如何采集超声波信号,如何并进行信号处理。8. 比较实验测得值与模块表面刻度尺读数之间偏差,多次移动滑块测量该偏差是否恒定。9. 如果偏差恒定,尝试在软件中对超声波测量的距离进行补偿,使测量更准。超声波传感器-位移测量实验LabVIEW程序界面10. 单击“STOP”按钮停止程序运行。首先关闭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开关,关闭多路输出电源模块开关,然后再拔超声波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线,连接上红外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线, 打开多路输出电源模块电源开关、打开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开关11. 打开路径 “TS-ULS-02超声波红外位移测量实验模块实验程序”,打开文件“红外位移测量模块_main.vi”。程序界面下图所示。五. 实验报告要求1. 简述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的原理;2. 依据超声波传感器的实验记录作数据分析;六. 注意事项超声波传感器的有效测量距离是2cm300cm。实际距离若过小或过大可能导致测量误差增大,在测量过程中请保持在此距离以内。 避免信号线带电插拔,造成仪器或设备受损。实验七 数字温度传感器18B20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温度测量方法;2、了解18B20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3、掌握数字温度传感器的软件驱动方法。二、实验仪器与元件:1、直流稳压电源、高频毫伏表、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2、传感器实验箱(测温模块、数字电压表模块);3、水容器、冷水、60以上热水、搅棒,把热水和冷水混合配成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4、电脑三、基本原理:DS18B20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DS18B20内部结构主要由4部分组成:64位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配置寄存器。DS18B20的管脚排列如图2所示,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GND为电源地;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1)光刻ROM中的64位序列号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作是该DS18B20的地址序列码。64位光刻ROM的排列是:开始8位(28H)是产品类型标号,接着的48位是该DS18B20自身的序列号,最后8位是前面56位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X8+X5+X4+1)。光刻ROM的作用是使每一个DS18B20都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根总线上挂接多个DS18B20的目的。 (2)DS18B20中的温度传感器可完成对温度的测量,以12位转化为例:用16位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读数形式提供,以0.0625/LSB形式表达,其中S为符号位。 2、DS18B20的主要特性(1) 适应电压范围更宽,电压范围:3.05.5V,在寄生电源方式下可由数据线供电 ( 2 ) 温范围55125,在-10+85时精度为0.5 ( 3 ) 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在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 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 ( 4 ) DS18B20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组网多 点测温 ( 5 ) DS18B20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 极管的集成电路内 (6) 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 ,可实现高精度测温(7) 在9位分辨率时最多在93.75ms内把温度转换为数字,12位分辨率时最多在750ms内 把温度值转换为数字,速度更快(8) 测量结果直接输出数字温度信号,以一线总线串行传送给CPU,同时可传送CRC校 验码,具有极强的抗干扰纠错能力(9) 负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芯片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 部分温度值与DS18B20输出的数字量对照表 温度值/ 数字输出(二进制) 数字输出(十六进制) +85 0000 0101 0101 0000 0550H +25.625 0000 0001 1001 0001 0191H +10.125 0000 0000 1010 0010 00A2H+0.5 0000 0000 0000 1000 0008H 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H-0.5 1111 1111 1111 1000 FFF8H -10.125 1111 1111 0110 1110 FF5EH -25.625 1111 1111 0110 1111 FF6FH -55 1111 1100 1001 0000 FC90H 上表是DS18B20温度采集转化后得到的12位数据,存储在DS18B20的两个8比特的RAM中,二进制中的前面5位是符号位,如果测得的温度大于或等于0,这5位为0,只要将测到的数值乘于0.0625即可得到实际温度;如果温度小于0,这5位为1,测到的数值需要取反加1再乘于0.0625即可得到实际温度。温度转换计算方法举例:例如:当DS18B20采集到+85的实际温度后,输出为0550H,则: 实际温度=0550H0.0625=13600.0625=85。例如:当DS18B20采集到-55的实际温度后,输出为FC90H,则应先将11位数据位取反加1得370H(符号位不变,也不作为计算),则: 实际温度=370H0.0625=8800.0625=55。 3、DS1820使用中注意事项 DS1820虽然具有测温系统简单、测温精度高、连接方便、占用口线少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 1 ) 较小的硬件开销需要相对复杂的软件进行补偿,由于DS1820与微处理器间采用 串行数据传送,因此 ,在对DS1820进行读写编程时,必须严格的保证读写时 序,否则将无法读取测温结果。在使用PL/M、C等高级语言进行系统程序设计 时,对 DS1820操作部分最好采用汇编语言实现。 ( 2 ) 在DS1820的有关资料中均未提及单总线上所挂DS1820数量问题,容易使人误 认为可以挂任意多个 DS1820,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如此。当单总线上所挂DS1820 超过8个时,就需要解决微处理器的总线驱动问题,这一点在进行多点测温系统 设计时 要加以注意。 ( 3 ) 连接DS1820的总线电缆是有长度限制的。试验中,当采用普通信号电缆传输长 度超过50m时,读取的 测温数据将发生错误。当将总线电缆改为双绞线带屏蔽 电缆时,正常通讯距离可达150m,当采用每米绞合次数更多的双绞线带屏蔽电 缆时,正 常通讯距离进一步加长。这种情况主要是由总线分布电容使信号波形 产生畸变造成的。因此,在用DS1820进行长距离测温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 虑 总线分布电容和阻抗匹配问题。 (4) 在DS1820测温程序设计中,向DS1820发出温度转换命令后,程序总要等待 DS1820的返回信号,一旦 某个DS1820接触不好或断线,当程序读该DS1820 时,将没有返回信号,程序进入死循环。这一点在进行DS1820硬件连接和软件 设计时也要给予 一定的重视。 测温电缆线建议采用屏蔽4芯双绞线,其中一对 线接地线与信号线,另一组接VCC和地线,屏蔽层在源端单点接地。 4.DS18B20接线原理图四. 实验报告要求1、 简述18B20温度传感器的原理;2、 写出驱动传感器的程序流程图;3、 总结本次实验,心得体会。实验八 红外计数器测量转速一、实验目的:1、学习红外计数器的原理;2、掌握计数器的软件驱动方法。3、学习测量转速方法。二、实验仪器与元件:1、直流稳压电源、高频毫伏表、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2、传感器实验箱(测温模块、数字电压表模块);3、红外计数器一个,测速码盘一个。4、电脑三、基本原理:红外计数器特点:1、使用进口槽型光耦传感器,槽宽度5mm。2、有输出状态指示灯,输出高电平灯灭,输出低电平灯亮。3、有遮挡,输出高电平;无遮挡,输出低电平。4、比较器输出,信号干净,波形好,驱动能力强,超过15mA。5、工作电压3.3V-5V。 6、输出形式 :数字开关量输出(0 和1)7、设有固定螺栓孔,方便安装。8、小板PCB 尺寸:3.2cm x 1.4cm。9、使用宽电压LM393 比较器。计数器的原理如图所示。红外计数器使用方法:1.模块槽中无遮挡时,接收管导通,模块DO 输出低电平,遮挡时,DO 输出高电平;2、DO 输出接口可以与单片机IO 口直接相连,检测传感器是否有遮档,如用电机码盘则可检测电机的转速。3.模块DO 可与继电器相连,组成限位开关等功能,也可以与有源蜂鸣器模块相连,组成报警器。电源电压5V光电编码器,光电测速传感器测速码盘M5-10, 外直径:25MM;内直径: 3MM;线数:10线;线宽:5MM;外形如图所示。四. 实验报告要求1、 简述红外计数器的工作原理;2、 写出驱动红外计数器的程序流程图;3、 写出在1分钟内,码盘线数h、单片机计数个数Z与转速n(单位r/min)之间的数学关系。4、 总结本次实验,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