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37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640548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37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37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37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37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时37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时37 考纲考向概览,课时37 高考复习策略,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为主线,分析了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与道路,发展的状态等。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总特征,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的结果。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人们树立创新意识,反对思想僵化,一成不变。,课时37 高考复习策略,3在复习中,要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对贸易摩擦等,认识发展的过程和状态,理解创新的必要性。,考点1 发展、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考点1 发展、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考点1 主干梳理,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经历着由_、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_的过程。,不知到知,由浅入深,考点1 主干梳理,2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_,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特别提示】 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3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原理内容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_: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前进和上升,光明的,考点1 主干梳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_: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2)方法论 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_,促使其成长壮大。同时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_,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曲折的,新事物,各种困难,考点1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应该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几个错误观点:以出现的时间早晚为标准来判断新旧事物。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定新旧事物。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判断新旧事物。,考点1 要点探究,1发展的普遍性与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普遍性,考点1 要点探究,(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的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考点1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 认识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考点1 要点探究,图示说明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考点1 要点探究,2正确认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考点1 要点探究,考点1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 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考点1 要点探究,(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正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有曲折、有起伏。 (3)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考点1 典题例练,12012嘉兴模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山、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A B C D,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强调的是事物的前进性,故符合题意。“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强调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各有其特点,故排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强调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排除。,考点1 典题例练,22011浙江卷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作者:周中华)中双方改变处境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是( ) 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 视其曲折性 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 性,而忽视其前进性 只注意愿望与 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 只 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 一性 A B C D,考点1 典题例练,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途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双方互相羡慕而改变环境的努力失败表明双方只关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了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当选,不当选。双方所作出的改变环境的努力只看到了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忽视了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即对立性,当选,不当选。答案为A。,考点1 典题例练,点拨 注意区分事物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趋势与道路、事物发展的状态。事物发展的实质强调事物发展方向的前进性,事物发展的趋势与道路强调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状态强调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量变与质变两种状态。,考点1 典题例练,2“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的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考点1 典题例练,答案 事物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在神舟系列研发过程中,中国航天人知识的积累、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注重事物量的积累,通过量变实现质变,促进发展。在长期的艰苦探索中,中国航天事业一步一步地发展,从无人到载人,再到“天宫一号”与神舟号对接,体现了从量变引起质变、从而促进发展的道理。,考点1 典题例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中国航天技术的研发过程,虽然困难重重,从无到有,到世界一流,但是最终获得了成功。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要包括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然后结合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的历程一一分析说明即可。,考点1 典题例练,考点2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考点2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考点2 主干梳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1)含义: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_的增减和_的变更,是一种_的、_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_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_的、_的变化。 【特别提示】 量变说明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构成事物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地位没有发生易位,因此事物暂时保持其根本性质不变。,场所,不显著,数量,渐进,根本,根本性质,显著,考点2 主干梳理,(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_,质变是量变的_;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_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3)方法论:做任何事情,积极做好_,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_,实现事物的_和_。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必然结果,新质,发展,质变,飞跃,考点2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要正确认识量变和质变各自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维持事物的性质基本稳定时,必须保持事物的量变状态,这就是适度原则;我们要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时,必须促成事物的质变。,考点2 要点探究,1认识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考点2 要点探究,考点2 要点探究,【特别提示】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一种情形。量变与质变发生的原因相同,二者都是事物自身矛盾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推动的结果。 【思维拓展】 质变不能等同于发展 这是因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质变作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的根本变化;另一种是倒退性的根本变化。发展属于第一种质变,不能把任何质变都看成是发展。,考点2 要点探究,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是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2全面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即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考点2 要点探究,(3)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4)发展的状态是量变、质变的统一。 (5)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6)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7)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8)发展是“扬弃”,是对旧事物辩证的否定。,考点2 典题例练,42011北京卷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 B C D,答案 A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唯物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关系与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点。材料中“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说明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超级病菌”,说明了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符合题意。中“始终” 说法过于绝对。中“回归”说法错误,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是回归。故选A。,考点2 典题例练,点拨 在做关于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先排除一些错误性表述,如: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量变是质变的原因等。然后要理解材料是在强调量变是准备,还是强调质变是结果,还是二者兼有。,考点2 典题例练,考点2 典题例练,5“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这句人生警句是从“腐败”二字拆解为“广(病)人、寸、肉(肌体、灵魂)、贝、文”六个偏旁部首后重新组合起来的。下列古语与这句人生警句蕴涵的唯物辩证法相一致的是( ) A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B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泾溪) C其为政也,善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功(史记)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人生警句蕴涵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A与此一致。B、C蕴涵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蕴涵的哲理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考点2 典题例练,考点2 典题例练,6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CZ2FT1)进行了重大的技术改造。这是在长征二号F火箭基础上,进行了170余项技术改进,其中应用新技术20余项,这说明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有了新的提高,缩短了与美国的技术差距,而且在最近“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之后,更新了计算机主机和主要系统,抗干扰能力、测控通信、加密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是比“天宫一号”大得多的目标飞行器。材料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有(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动力 联系具有普遍性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长征二号F火箭基础上,进行了170余项技术改进,这体现了。“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是比“天宫一号”大得多的目标飞行器,这体现了。错误,因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动力。,考点2 典题例练, 易错点1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1近年来,一种新的祭祖方式在网络上悄然流行。网上祭祖这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经济环保,尤其是为许多远在异乡的游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下面对这种祭祖方式看法正确的是( ) 网上祭祖是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网上祭祖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网上祭祖作为新出现的事物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网上祭祖发展的速度慢,不可能成为新事物,课时37 本课错题清零,A B C D 点拨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但后来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对新事物的判断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尤其应注意不要被披着新事物外衣的旧事物所迷惑。 答案 B 解析 新出现的事物未必是新事物,只有那些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才是新事物,排除。观点错误。是对网上祭祖的正确看法,选B。,课时37 本课错题清零,课时37 本课错题清零,2传统耗能产品面对挑战,新能源产品将迎来新生,但是老百姓对它的推广使用有一个渐进性的认识过程,所以要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这说明( )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和上升的 新事物成长都有一个从被拒绝到接纳的过程 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人化”联系无法真正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 A B C D,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信息“老百姓对新能源产品的推广使用有一个渐进性的认识过程,所以要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可知,符合题意。说法过于绝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具有客观性。,课时37 本课错题清零,课时37 本课错题清零, 易错点2 量变一定引起质变 3谁都说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但就业难的背后,却是毕业生的愿望、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悖。一些用人单位抱怨,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真的没法用。从哲学角度看,“做小事”和“做大事”的关系是( ) A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能做大事,小事自然做得好 B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做好小事才能做大事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小事做得多自然能做好大事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大事小事应花同样的力气做,点拨 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答案 B 解析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故B正确。质变是量变的结果,但量变不等于质变,质变并不是量变的简单相加,A、C观点均不科学。大事小事不应当平均用力,应分清主次矛盾,D错误。,课时37 本课错题清零,课时37 本课错题清零,41的10次方是1,0.9的10次方约0.35,1与0.9之间只差小小的0.1,运算的结果却相差很大。这启示我们( ) A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答案 C 解析 A错误,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1与0.9之间只差小小的0.1,运算的结果却相差很大”,这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故选C。B、D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3 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5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A B C D,课时37 本课错题清零,点拨 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准备,质变是结果,但不能简单认为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答案 B 解析 华罗庚的意思是要重视量的积累,因为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正确,选B。本身说法错误。,课时37 本课错题清零,课时37 本课错题清零,6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 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 B C D,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环境的恶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故的说法正确。环境的人为恶化是可逆的,因此我们才要保护环境,故的说法错误。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故的说法错误,的说法正确。,课时37 本课错题清零,1“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早就无所谓,累也不说累。”刘德华演唱的励志歌曲今天中的歌词,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有( )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决定力量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A B C D,课时37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C 解析 信念是实现理想的促进力量,不是决定力量,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不等于发展。排除。,课时37 教师备用习题,2下面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 C 解析 匆匆落地的果子一定苦涩,是因为没有经过充分的量的积累,C符合题意。,课时37 教师备用习题,32012吉安模拟 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克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一方,放进一只蜜蜂,蜜蜂总是朝光亮的一方飞,屡次碰壁,最后只好绝望地等死。接着,他们又放进一只苍蝇,苍蝇朝光亮的一方突围失败,就朝不同方向尝试,结果从瓶口溜走。“苍蝇突围”的方式值得借鉴,自古成功在于尝试,成功的人也就是比别人犯的错误、遭受的失败更多的人。材料中蜜蜂和苍蝇面对同样的困境,而产生的结局却不同,给我们的启示是( ),课时37 教师备用习题,A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创造条件促成质的飞跃 B要保持坚忍不拔的革命斗志,认准目标决不回头 C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在困难中对前途充满信心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处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蜜蜂和苍蝇面对同样的困境,而产生的结局却不同,原因在于是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质的飞跃,故选A。材料不强调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道理,排除B、C。D不符合题意。,课时37 教师备用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