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带附件总成技术条件.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632683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热器带附件总成技术条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散热器带附件总成技术条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散热器带附件总成技术条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热器带附件总成技术条件1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车型代号)散热器带附件总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及质量保证。本标准适用于(车型代号)散热器带附件总成。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条件。GB 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QC/T 15-19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QC/T 468-1999 汽车散热器技术条件JB/T 2293-1978 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风洞实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散热器带附件总成将散热器芯体内循环流动的冷却液的热载荷传递到外侧流动的压缩空气中,使发动机维持在一定温度区间正常工作的换热装置。4结构型式4.1散热器带附件总成一般由以下部件组成:芯体:扁管;翅片带;主片;护板;进水水室;出水水室;压力盖;4.2散热器型式一般分为横流式和纵流式,具体型式根据车型布置不同选择。4.3散热器换热芯体由供应商进行具体设计,但必须满足换热量及流阻-流量要求。5要求5.1基本要求散热器带附件总成应满足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制造。5.2外观要求:5.2.1扁管内外表面应光洁光滑,不允许有凹陷、压纹和截面减小等疵病;端面应平整,不允许有毛刺;焊缝应牢固。5.2.2翅片带必须均匀地焊接在两根扁管之间,其焊合宽度不得少于接触宽度的80%。5.2.3散热器芯体堵塞的扁管数不得超过一根,且堵塞部位应在扁管的两端。5.2.4散热器不允许有磕碰损伤,翅片带不能倒状,但允许整理,且不能有明显的变形。5.2.5芯体焊接后应光滑平整,腔体内表面及翅片带内不能附着任何异物。5.2.6钎焊处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明显钎料堆积。5.2.7水室表面光洁,无色差、流痕、气泡、裂纹、毛刺等缺陷。5.2.8加水口表面平整、光洁,无裂纹、毛刺等缺陷。5.2.9压力盖表面必须有安全警告标识,且不允许有锈蚀。5.2.10芯体两对角线长度差当对角线长度小于或等于800mm时,不大于3mm。5.2.11芯体两对角线长度差当对角线长度大于800mm时,不大于5mm。5.2.12散热器带附件总成上的零部件标识应明显易见,且满足Q/JD2160规定。5.3加工要求5.3.1散热器带附件总成中关键部件的材料应满足经产品设计部门会签的产品图纸要求;5.3.2压力盖旋转方向:拧紧-顺时针方向;打开-逆时针方向。5.4性能要求5.4.1 换热性能及流阻 散热器换热性能及流阻应满足表一要求表一 散热器换热量换热量/kW(Z101)液侧流量/ L/min风速/ m/s入口侧液-气温差/ 60水阻/KPa风阻/Pa5.4.2压力盖开启压力 压力盖开启压力应满足表二要求。表二 开启压力出气阀开启压力/kPa10815进气阀开启真空度/kPa04.95.4.3密封性能散热器经密封性试验后,不应有漏气。如有漏气,为芯部方面原因的,不得修理;为水室、密封圈方面原因的,可修理一次。5.4.4耐高温性能散热器经高温试验后,不得出现裂纹、脱焊、漏水等机械损伤,且满足5.4.3中的规定。散热器能耐的最高温度根据安装位置确定。5.4.5耐低温性能散热器经低温试验后,不得出现裂纹、脱焊、漏水等机械损伤,且满足5.4.3中的规定。散热器能耐的最低温度根据安装位置确定。5.4.6耐压性能散热器经压力试验后,不允许出现裂纹、脱焊等机械损伤,永久变形量不大于1mm,且满足5.4.3的规定。5.4.7耐负压性能 散热器经负压试验后,不允许出现裂纹、脱焊等机械损伤,且满足5.4.3的规定。5.4.8耐高温压力脉冲性能散热器经1.510次高温压力脉冲性能试验后,不允许出现裂纹、脱焊、泄露等机械损伤,且满足5.4.3的规定。5.4.9耐热冲击性能散热器经800个循环热冲击后,不得出现裂纹、脱焊、永久变形等机械损伤,且满足5.4.3的规定。试验次数也可以根据车型不同确定。5.4.10耐振动性能散热器经110次振动性试验后,不得出现裂纹、脱焊、永久变形等机械损伤,且满足5.4.3中的规定。5.4.11耐扭振性能散热器经510次扭振试验后,不得出现裂纹、脱焊、永久变形等机械损伤,且满足5.4.3中的规定。5.4.12耐腐蚀性能5.4.12.1耐外部腐蚀性能按GB/T 10125-1997的规定进行960h中性盐雾试验,试验后须满足5.4.3密封性要求。将试验样件局部剖开检查翅片和扁管的外表面,检查扁管任意部位的断面腐蚀程度,腐蚀点深度不应超过管材料厚度的10%,翅片带试验后平均残存厚度为板厚的2/3以上。5.4.12.2耐内部腐蚀性能散热器经1064h的冲刷试验后,试验后须满足5.4.3密封性要求。将试验样件局部剖开检查翅片和扁管的内表面,检查扁管任意部位的断面腐蚀程度,腐蚀点深度不允许超过扁管材料厚度的10%。试验时间也可以根据车型不同确定。6试验方法6.1 基本性能试验散热器的换热量、风阻、水阻在专用试验台上进行检测。6.1.1试验条件a)试验时环境压力为一个标准大气压。b)试验时使用含乙二醇50%的冷却液。c)入口侧液-气温差60士5,试验时每个试验点进水温度的波动不超过士0.2。d)最大水流量为额定流量的150%,在此范围内选取5个水流量工况点。e)最大风速为最大设计车速0.9V,一般为 25 m/s 30m/s,在此范围内选取5个工况点。6.1.2换热量检测按6.1.1中d的规定稳定一个水流量工况点,按e的规定逐点变更风量,待热工况稳定后测各参数。然后,再更换另一个水流量工况点,按上述顺序变更风量,测定各参数。每个工况点必须测定三次,三次测出的进、出水温差的差值不能大于0.1,否则该工况点需重新检测。6.1.3风阻检测按6.1.1中c的规定控制进水温度,水流量为额定值,按e的规定依次变更风量,测取各工况点的风阻值。6.1.3水阻检测按6.1.1中d的规定依次变更水流量,测取各工况点的水阻值。6.2泄压阀开启压力试验6.2.1出气阀开启压力试验试验装置如QC/T 468-1999附录A中图A1所示,将加水口盖拧紧在特制的加水口上,然后通入压缩空气,使压力逐渐增加,当从泄气管中冒出连续气泡时,读取压力表读数,即为出气阀开启压力P。6.2.2进气阀开启压力试验 试验装置如QC/T 468-1999附录A中图A2所示,将加水口盖拧紧在特制的加水口上,然后通入压缩空气,使压力逐渐增加,当从泄气管中冒出连续气泡时,读取压力表读数,即为进气阀开启的真空度P。6.3密封性检验将散热器注满水后倒出,沥水5min,然后将所有孔口堵死,整体浸入常温水槽内,散热器内部通以压力为复式加水口盖出气阀开启压力1.5倍的压缩空气,保压时间30s,试验结果应满足5.4.3密封性的规定。6.4 高温试验将散热器放入温度为1302的高温箱中,保持24h后取出,在177kPa气压下进行检漏试验,应满足5.4.3的规定。6.5 低温试验将散热器放入温度为-402低温箱中,保持24h后取出,在177kPa气压下进行检漏试验,应满足5.4.3的规定。6.6 压力试验 将被检的散热器的所有孔口密封,然后浸入清洁的水中,通过加水口向散热器内部施加250kPa的压力(表压),然后压力低速增加直至出现泄漏现象为止。当压力为350kPa时,保持压力30s,不允许泄漏,永久变形不大于1mm。6.7耐负压试验 将散热器的所有开口封堵上,浸入水中,通过真空泵向散热器内部施加90kPa的负压,保持压力5s。6.8高温压力脉冲试验将散热器按实际装车位置安装在专用试验装置上,将散热器浸入温度为1205的油中,散热器内部通以压力01200 kPa交变的空气,在120kPa压力下保压4s,压力循环周期12s。经1.510个循环后,试验结果应满足5.4.3的规定。6.9热冲击试验将散热器安装在试验台上,使低温或高温的冷却液交替通过散热器内部。高温冷却液温度902,时间5min;低温冷却液温度202,时间5min,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一所示。试验共进行800个循环,试验次数也可以根据车型不同确定。图一 温度循环6.10振动试验耐振动性能试验在振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时,将散热器内部注满常温水后密封,按实际装车状态将散热器固定在试验台上,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振动台的地盘上面。该振动台应能实现正弦波上、下振动。经110次试验后,试验结果应满足5.4.3的规定。试验参数见表三。表三 振动试验参数整车质量t频率Hz加速度峰值m/s振幅mm振动方向2.520251.55垂直2.523301.5垂直6.11扭振试验耐扭振性能检测在专用试验装置上进行。将散热器通过侧板上的孔固定在框架上,一边侧板不动,另一侧做垂直于芯体正面的摆动,散热器内部通过循环热水。经510次试验后,试验结果应满足5.4.3的规定。试验参数见表四。表四 扭振试验参数扭振角热水温度频率Hz22.590566.12腐蚀试验6.12.1盐雾试验散热器盐雾试验按GB/T 10125-1997规定进行960h。使用温度为35、含氯化钠51%的溶液喷雾,盐水喷雾条件:湿度95-98%,喷雾量:1.5ml/h/80cm,PH:6.8-7.0。试验时或试验后,样件均不允许出现泄露。试验后,将试验样件局部剖开检查翅片和扁管的外表面,检查扁管任意部位的断面的腐蚀程度。6.12.2冲刷试验使用xx公司指定的防冻液进行试验。试验中冷却液温度883、流速1.31.6L/s,试验每周进行152h,持续进行7周,总共1064h。试验中如果样件出现明显渗漏或损坏时应提前终止试验。试验样件不应带金属拉条,不允许对样件施加外部压力。试验时间也可以根据车型不同确定。7 检验规则7.1 基本规则散热器必须经制造厂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合格证方能入厂。7.2出厂检验7.2.1 全检项目:5.1,5.2,5.4.3。7.2.2 抽检项目:5.4.1;5.4.2。7.2.3 出厂全检项目应全部合格;出厂抽检数量每批为5%,但不得少于四件,抽检中若有一项不合格,可加倍抽样,对该不合格项进行复验,如仍不合格则该产品为不合格。7.3型式检验7.3.1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试制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时;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d) 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7.3.2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五章全部内容。7.3.3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品中随机抽取三件。型式检验中若有一项不合格,可对该不合格项作加倍抽样复验,若仍不合格,则该产品不合格。8 标志8.1.1 产品标志散热器带附件总成外表面应标明:a)xx公司英文简称xx及供应商代码;b)永久性制造厂名称或商标;c)产品名称及件号;d)制造日期或编号;8.1.2 包装箱标志包装箱外表面a) 制造厂名称及厂址;b) 产品名称及件号;c) 产品标准号;d) 出厂年、月;e) 包装箱外形尺寸(长宽高);f) 总质量及净质量;g) “怕压”、“怕湿”等字样;8.1.3 运输包装标志运输包装标志按GB/T 6388-1986 的规定。9 包装、运输和贮存9.1 包装9.1.1 包装前,散热器带附件总成内部不允许有残留物。9.1.2 散热器带附件总成为单件包装,先将散热器带附件总成用防水纸包好后,再装入有防震隔板的包装箱内,包装箱应牢固、可靠。箱内应附有合格证、装箱单。9.2 运输散热器带附件总成在运输过程中,不允许挤压和碰撞。10 质量保证散热器带附件总成随整车从经销部门销售之日起,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使用时间不满_年,且行驶里程不超过_km时,如确因制造质量不良而造成损坏,制造厂应免费维修或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