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ppt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575823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体育编辑室,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验简要回顾,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秋季,在义务教育新课程开始实验时,教育部就正式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组织1000多名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课程专家、学科专家以及中学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教研员参加了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高中课程方案(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经过审定,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同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组织教材编写和审查; 从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省区开始全面实验; 2005年,江苏进入实验; 2006年,辽宁、福建、浙江、天津、安徽进入实验; 2007年,黑龙江、吉林、北京、湖南、陕西全国从东部向中部西部推进; 北京高中新课程改革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一)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 变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心理压力加大,脑力支付增加,体力活动减少,由于营养过剩等等问题,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一是生产劳动减少(体力劳动)导致人体的结构机能退化。二是现代文明病的蔓延,少年儿童的肥胖问题,高血脂、高血压病、心脏病的低龄化问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健康问题,它也是家庭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威胁到国家发展的社会问题,面对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人们的健康问题,体育又作为促进人们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体育课是青少年在身体发育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有的必修课程,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方面应该发挥哪些积极的作用呢,这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二)国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对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了力度较大的改革,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的基本理念上、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正是学习借鉴了许多发达国家经验基础是进行的。 比如:许多国家在重视体育课程发展的基础上,都普遍加强了健康教育内容或突出健康的目标,多数把体育课程改为“健康与体育、”“保健体育”、“体育与健康”如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日本等。并增加了与健康有关的内容,身心机能的发展与心理健康、健康与环境、疾病的预防及健康与生活。,注重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和体育能力的培养,20世纪60年代,随着终身体育的兴起,各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都十分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因为人不可能一生都在学校学习,当他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他只有具备了终身体育学习的态度、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才能为自身的健康服务,一生受益。 国外体育课程在其他方面给我们的启示还有: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课程目标除注重发展学生体能、掌握运动技能方面,还重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提高,强调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人生态度。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选择性。,(三)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回顾与展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学校体育和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作了重要指示。1950年6月毛主席对教育部长马叙伦写信,针对当时学生营养不足,学习、社会活动过重,健康状况不良的实际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1950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小学体育课程暂定标准(草案); 1956年教育部颁布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 1961年教育部颁布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 1978年颁布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987年,颁布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六年制)和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六年制); 1988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1992年,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 1994年,12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1996年月颁布了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两省、一市; 2000年,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体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 这套大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之前的过渡性大纲,也就是我们高中现在执行的大纲。,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八套体育教学大纲,从中可以看出,每次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与颁布,都与当时我国的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要求紧密相关的。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5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许多可喜的进步和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体育课程对改善、增强学生的体质状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建立了比较完善、规范的体育课程管理体系,教材的选择性逐步加大,“一纲多本”(教材的多样化)有所体现,教材的质量逐步提高。 3 .体育教学改革取得的突出成果,出现了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和成功的经验。,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改变长期以来体育课程中的显现的一些不适应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如:“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问题,”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僵化,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评价标准一刀切的问题等等。 体育课程在总结继承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实践积累的许多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使体育课程的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使之形成一门具有较大灵活性、自主性与选择性的实践类课程,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以上三点,实践证明课程标准的颁布,是体育课程改革及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四)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 共同点与区别,共同点: 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都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制定的体育学科的课程计划,其性质是一致的。 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 区别在于: 两者的结构体系不同。 教学大纲是以规定教学内容为主。具体规定了个年级、各类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和时数比划(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等) 课程标准是以目标体系为主的包括五个领域(高中课标表述为五个方面)学习领域和六个水平的学习目标,它对教学内容不作具体规定教学内容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目标体系。 两者分类方法不同。 教学大纲是以运动项目分类的,课程标准是以学习领域分类的。,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基本理念、课程的结构,(一)首先了解高中课程的设置 高中必修课程由8个学习领域、14个科目和各个科目的若干模块组成。 体育与健康科目是8个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高中必修的116个学分中,体育与健康为必修11个学分,排在各科必修学分的第一位(语文、外语、数学为10学分)。,(二)了解课程性质 理解和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对教师实施课程改革,把握体育课程的正确发展方向是至关重要。 课程标准是体现国家意志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法规性文件。 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制订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目的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使标准的精神得到充分贯彻落实”。 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是“根据各省实施国家课程的方案,结合当地课程资源、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认真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国家、地方、学校共同的目标为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三)把握课程性质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课程性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身体练习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手段 2.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 3.增进学生的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 4.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突出反映了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把握体育学科的性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课程与其他文化课不同,它属于实践类技能性的课程。体育课程教学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选择、开发和引进的教材内容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而不能选用那些以智力活动为主的非身体练习内容,如智力游戏、棋类项目等。 (2)体育课程教学应以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为主线。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发展学生的身体,既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又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其它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体育课程教学应以运动技能的传授和学生的身体练习为载体,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融入其中,并使这些隐性目标通过学生的运动认知和运动体验显性化。,(3)体育课程教学应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和练习时间、练习密度、练习强度,这是体育课程教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特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体育课程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对各项练习的时间和数量,做出比较具体、明确的预计。要改变目前有些体育课运动负荷过小,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的现状。 (4)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课程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学会用科学、有效地方法锻炼身体,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组织实施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的各个方面,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体魄。,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在内容上既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又注重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精选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在教学方式上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教学氛围,构建多种体育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体育学习与发展的需要。,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增进健康的能力,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始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培养,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从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更新,都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育学习能力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五)课程的结构,体育与健康课是国家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规定的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课标规定:“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课标在水平五和水平六的运动技能中各设立六个系列(田径类项目、体操类项目、球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每个系列包含若干模块,一个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如,足球、排球、短距离跑、中长跑、武术中的太极拳等)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一般为18学时,以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学分。”,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基于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系统中至少必修1学分。 水平五是每个高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 水平六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发展性学习目标。”“为满足学生选项学习的需要”, “根据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可安排学生每一个学期或每学年选择一次。” 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学分(含田径类项目系列必修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必修1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通常按每周2学时安排,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学校仍应保证学生必要的体育活动时间。,(六)明确学分制的要求 高中课程方案中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7个系列中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高中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仍然需要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并非修满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牢记构成学分的基本要素: 1.学生必须学满必修和选修课的课时; 2.必须成绩合格;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分要求: 体育与健康11个学分全部合格,11个学分里包括田径和健康教育2个必修学分,在在其他六个系列里选修9个模块的学分,全部拿到11学分方可达到该学科毕业水平。 如果某个模块中选学的项目学习成绩不合格,可在该项目中继续修习,成绩合格,可获得1个学分。,三、课程的目标体系 课程总目标-五个方面的 目标 - 水平目标,(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术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对比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高中课程目标提高了哪些要求: 从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知识技能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加深对运动知识技能理解; 从培养兴趣爱好形成一定爱好和特长; 从应用基本的知识技能学会学习和评价,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精神等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交往技能和团队精神; 从培养乐观人生态度形成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二) 具体分析课程目标 1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的理解; 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肌肉力量、身体成分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发展体能,强调了学生在全面增强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已经获得的体能。,2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随着学生体育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自学、自练、自评、自我调控的能力不断提高,因此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定位在实践能力的发展方面。 3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基础上,形成个人体育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和手段。,4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 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高中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调节情绪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和战胜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以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依据,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出发,在分析挖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制定的,主要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具体描述和体现。五个方面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不能孤立存在,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在学习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了解普通高中课程设置,8个领域,14个科目,必修学分116),8个领域,选修学分(22) 选修学分(6),必修与选修结合的课程结构,田径运动,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新兴运动,冰雪或水上运动,民族民间体育,健康教育专题,7 个 系列,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必修1学分。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三)课程结构分为(水平五),前提是必修科目,包括必选和任选。 选项可从课标规定的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中,每个系列包含若干模块。每个模块选择相对完整的学习内容,如:篮球、短距离跑、中长跑等。,小结: 高中必修课程由8个学习领域、14个科目和各个科目的若干模块组成; 体育与健康科目是8个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高中必修的116个学分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体育与健康为必修11个学分,排在各科必修学分的第一位(语文、外语、数学为10学分) 体育与健康科目包括必修、选修。,明确学分制的要求,1.学生必须学满必修和选修课的课时; 2.必须成绩合格; 3.体育与健康11个学分全部合格,方可达到该学科毕业水平。 如果某个模块中选学的项目学习成绩不合格,可在该项目中继续修习,成绩合格,可获得1个学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课标总目标,具体目标,高中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内容标准,五、体育课程的管理,(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学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积极实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政策和本地实际,制定本省实施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经批准可以在本省范围内使用课程计划。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本着这样一个指导思想,2003年4月,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和教学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大的特点是国家放宽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统一管理和硬性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三级管理体制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也有利于发挥地方和学校实施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的需要,提出学生在水平五阶段的学习目标,而没有提出明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这些都给地方和学校很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地方和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地方课程方案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它在课程的三级管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各省市应根据国家高中课程实验方案的要求和体育与健康体育课程标准,制定本学科教学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制定具体的体育课程实施方案,比如:如何排课、如何选项、设置哪些选修项目,教师的安排、教学计划的制定等等具体的问题。,五、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 组织形式与方法,(一)组织形式 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从单一的、固定的行政班级组织形式向多样、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也就是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实施选项教学。,选项教学的三种形式,1.打破班级界限,同一年级进行选项教学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年级行政班按照学生兴趣,分成若干选项班由各自专项教师上课。 优点:学生兴趣比较统一,练习积极性高,教师特长比较容易发挥。场地、器材充分利用又不相互干扰。教学质量高。 缺点:该形式需年级统一编课,教师、场地、器材设施也须较充足。,2.打破年级界限进行选项教学 不同年级按照学生一致的爱好混班上课。这是一种理想状况,但是对学校软硬件要求都非常高。一般用于集中进行的课程,如:参观健康教育展览,远足、野外活动等。 3.班内选项教学 学生在班内选2、3个项目进行学习,学习内容按照学分规定相对稳定。学生爱好相对较满足,需要场地、器材也不多,但教学的难度相对较高,教师应有较高的教学能力。特别是大班额,小场地的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可组成班内运动项目俱乐部等。,(二)如何实施选项教学,1.组织保障 课改实验领导组:校长、各学科组长; 学术委员会:校长、主任、学科组长、骨干教师; 课程实验管理中心:副校长、学分认定组、选课指导组、研究性学习指导组、校本教研组。 2.制度保障 学校课程实验方案学分管理方案学籍管理方案学生选课指导方案校本教研方案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案。,(三)选项教学的实施步骤 步骤一: 教师:专长为主,提出选课申请,报批 场地:开几个项目,每项开设几个班级 排入学校总课表 步骤二: 选课指导:学校根据课程方案、师资、场地等,通过网络让学生了解; 课程说明(开设几个模块(项目);各模块(项目)特点、锻炼价值;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分评定办法;任课教师介绍;注意事项如与其他科目模块学习的协调等;选项志愿1、2),步骤三: 帮助学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 向学生讲解选项的意义、程序、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学习选项指导手册 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学习体育与健康科目学习计划 根据学生确定的专项发展方向,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体育方面需要的基础和在体育方面的特长、爱好,所选项目的难度,指导学生初步制订3年修习计划 步骤四: 模拟选课,组织学生选课,(三)选项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学校要加强选项教学管理 体育教研组在学校选项教学管理方面,一要密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二要缜密制订体育与健康教学选项教学方案。 建议:行政班与教学班尽量结合,避免管理混乱。,2要处理好学生兴趣和国家标准的关系,必须承认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相应的兴趣、爱好,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但唯兴趣论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是高中课标设计重要思路之一,目的是加深运动体验,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达成多方面的教育目标。,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为国家作贡献结合起来;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本课程“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在关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体育课程采取必修、选项、学分制等一系列措施。,3学分的管理,由学校认定(评价人和认定人分开,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小组,学分给予1分或者0分)。,4考勤问题 选项后由于学生来源于不同的班,考勤环节易出漏洞,出现有个别学生每一节都跑不同项目的现象,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甚至产生一些负面作用,需要加强管理和教育。,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新课程需要新的课程评价理念和体系与它相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的教与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评价和教师的教学评价两方面。,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 学习评价的目的,1了解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不仅仅要了解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2判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以便改进教学。比如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技能掌握的情况,是身体素质的原因,还是教学方法的原因,等等,以便教师改进教与学。,3发现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就是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习评价,让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和成功,激发学习的潜力。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自评、互评,激发学生的参与教学的主体意识,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学习评价的内容,为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在强调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重视强调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体能:是指人体器官系统的机能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的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包括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包括: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方法的掌握,以及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出勤和表现、学生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活动的行为表现等。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课上表现出来的情绪调控能力、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主要表现为:体育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能否遵守规则,表现出来的责任感等方面。 健康行为的评价主要从健康教育专题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形式 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教师的评价。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不意味着要否认教师的评价,应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中起到指导作用,使学生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激励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评价的方法 可以有口头的评价,测验、观察、技能、成长记录、量表评价等多种方法。,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高中体育与健康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应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充实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选择性和民族性。由于各地区、学校的条件不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展示教师的风采,因地制宜,因人而异。,1人力资源的开发:比如教学过程中利用体育骨干或体育特长生,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学习。 2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废旧轮胎、自制毽子、易拉罐用来当高跷、自制沙包、沙袋等。,3 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开发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也就是对竞技项目的教材化处理。如:篮球比赛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采用三对三的比赛方法,跳远由踏跳板改为踏跳区 ,降低了难度,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和掌握。 4 新兴运动类项目的引进:腰旗橄榄球、软式垒球、跆拳道等,都深受学生喜爱。 5 民间民族体育类项目:高跷、霸王鞭、珍珠球、太极柔力球等。,6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指利用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家庭体育、社区活动、体育俱乐部等多种形式 7自然地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8健康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利用媒体获取体育与健康信息,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与方法。,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注意的问题,1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条件。 2要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不能低龄化和幼稚化。 3要注重体育学科的特点,不能为了一味的追求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丢掉体育课程得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实践类课程的性质;为了体现所谓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丢掉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八、国内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与问题,(一)基本经验: 1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和学校领导十分重视,颁发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学校制订实施方案,保证实验工作扎实、有序进行。 2. 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学生观,科研意识,资源意识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3.课程资源方面:加强了资源管理,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了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4. 教学研究方面,建立各级教学研究、观摩、交流、研讨、基本功大赛等制度,有效的提高了年级组、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得到加强。 5. 课程管理角度来讲,针对高中课程设置必修、选修、跨年级、班级上课等变化:加强了课程、实验过程、学习质量、学分认定等管理。 6. 教师探索了一些可操作的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从教育观念上讲,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依然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学校教育的工作的重点。体育学科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升学,升重点大学的应试倾向制约学生全面发展。,2. 从硬件条件来看,不少学校场地、器材等教学设备还不能有效的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验工作最低限度的需要;部分学校体育师资短缺,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及体育素养亟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3.从课堂教学的事实来讲,教学目标制订不明确、不具体、不合理,片面追求多领域目标,一节课中,提出多领域的教学目标,其实根本无法全面实现;教学过程过分注重流于形式化的分组讨论与交流,缺乏教师观察、指导与帮助,有的课放任自流;(在课改的旗号下搞放羊式教学),教法、学法只追求时髦、追求形式与表面现象,不注重实效, 造成教、学、练三者,严重脱节,练习次数、练习时间、练习强度、练习密度偏低,运动负荷不足;教学评价不当,盲目表扬,只重视激励评价,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宽容、理解、悦纳、尊重、合群、规矩等),九、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牢牢把握运动技术教学-体育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本质属性,是体育学科的重要目标和载体运动技术和其他领域之间是相互依存的骨肉关系。 2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只有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3课程的建设、教学改革应该遵循继承、改革、创新、发展的原则,优良的传统要继承,糟粕要扬弃。改革、创新、发展是为了不断完善课程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对于各种学术观点,教师应加以分析甄别、吸收其合理的观点,结合实际,求真务实,继承、发展,寻找符合时代发展的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提高自身本领,为了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老师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