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72633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国前承德历史综述分类:历史文化| 标签:承德世界文化北京围场热河2006-11-20 20:04阅读(170)评论(8)走进承德建国前的历史 一承德,古称滦阳、热河,是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介于北纬40124240、东经1155411915之间。东与辽宁省接壤,西邻张家口市,西南与北京市、天津市毗邻,东南与秦皇岛市、唐山市相连,北靠内蒙古自治区。距首都北京224公里,距省会石家庄435公里。全市总面积39512.98平方公里,总人口361.28万人。全市共有汉、满、蒙古、回、朝鲜等4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0%。全市现辖承德、兴隆、平泉、滦平、隆化、丰宁、围场、宽城8个县和双桥、双滦、鹰手营子3个区。其中,丰宁、围场、宽城3个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承德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沟通关内外的咽喉和联结华北、东北的枢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已成为联结华北、东北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还是环渤海、环京津经济圈的重要开放城市。 承德地处冀北山区,境内地形多样,山脉纵横,河流交错。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东北部为七老图山山脉,中部、南部为燕山山脉。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架构,海拔为2001800米。燕山主峰被誉为京东第一高峰雾灵山位于兴隆县境内。沿承德境内的长城要塞有喜峰口、罗文峪口、铁门关、马兰关、将军关、古北口等隘口。承德的地形地貌属于冀北山地和内蒙古坝上高原两个自然区域,具有地形高低差度大,山多平原少,地貌复杂的三大特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承德的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无霜期为8218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4008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419;极端最高气温为3541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为-3742左右。 承德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滦河、潮白河、辽河、大凌河4大水系。其中,被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称之为濡水的滦河是全市境内最大的河流。滦河由小滦河、兴洲河、伊逊河、武烈河、瀑河、柳河、老牛河等支流汇合而成,素称为承德的“母亲河”。此外,滦河水和潮白河水还分别注入潘家口水库和密云水库,成为天津市和北京市的重要水源。 承德的各类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的各种矿山资源有50多种,主要有铁、钒、钛、金、银、铜、铅、锌、锰、煤、萤石、冰洲石、珍珠岩、膨润土等,其中钒和钛的储量分别排在全国的第二位和第六位。在林草牧资源方面,全市的有林地面积约占全省的43.4%,草场面积占全省的43.7%,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基地。承德丰富的森林、草场资源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京津地区还具有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等重要作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承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畜牧、干鲜果品、农产品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围场、丰宁、隆化3县被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兴隆县被列为全国山楂生产基地,承德、平泉、丰宁、围场4县还被列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蔬菜供应基地。平泉县被列为全国玉米制种和食用菌生产基地,围场被列为全国马铃薯生产基地。磬锤峰、木兰围场、辽河源、雾灵山分别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外,承德的野生资源也很丰富。其中,蘑菇、黄花等野生珍品有100多种,黄芩、柴胡、金莲花等野生药材有500多种,鹿、狍子等野生动物有300多种。 承德旅游资源丰富,是“集七顶桂冠于一身”的著名旅游城市。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以及木兰围场为主的“世界文化遗产游”,以京北第一草原、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主的塞外草原风光游,以金山岭长城为主的“长城古迹游”,以“京东第一峰”雾灵山为主的生态游,以董存瑞烈士陵园为主的“红色经典游”,以及“承德满族风光游”、“承德坝上狩猎滑雪游”等旅游项目别具一格,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承德的交通较为发达,现有干线公路20条,实现了县县通二级公路,乡乡通油路;北京承德高速公路承德段已基本实现试通车。另外还有承德北京、承德天津、承德石家庄、承德锦州、承德沈阳、承德通辽等多条铁路从承德境内通过。 二 承德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证实,约10万年以前史称“鸽子洞人”的原始人群在这一带生存。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红山文化”。稍晚,出现了以游牧为主的游牧民族和以农耕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农耕民族。殷商时期,承德大部分地域为孤竹国属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成为燕国、东胡、山戎的活动、生活之地。从秦汉至三国时期,承德一带分属辽西、渔阳、右北平郡,先后有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在此居住活动。这一时期,在承德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县治白檀县1。魏晋时,承德是乌桓属地。西晋末是鲜卑段氏西境地,嗣后是慕容垂后燕地。冯跋继后燕都和龙2,承德属北燕冯氏地。后魏时,承德是提携县地3。隋朝在营州4设总督府,承德属营州地。唐朝时,承德是松漠都督府辖境,在墨斗岭5驻有戍边军队。隋唐时期,承德先后有库莫奚族、契丹族在此居住、活动。唐朝末年,迭刺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及邻近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后改为辽国),承德大部分地区归中京道大定府管辖,分别在承德境内设置北安州1和泽州2。金时,承德属兴州3辖地。元朝时,承德是上都路大兴州4属地。明初,承德归北平行都司所属宜兴守御千户所管理,明成祖朱棣时,归朵颜卫管辖,属朵颜卫的西南境,后统属诺音卫。 清代,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为提高八旗军队的素质和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管理,建立了以“习武绥远”为目的的木兰围场。承德的政治、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用时89年之久,修建了工程浩大、规模宏伟的避暑山庄(即热河行宫)和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安远庙、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等十二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寺庙群(清代称“外八庙”),承德已成为清代中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热河厅为承德州。乾隆七年(1742年)复设热河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设承德府。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1914年,改建热河特别区,与察哈尔、绥远并称热察绥三特别区。当时的热河特别区共辖2盟15县17旗,特别区的首府设在承德。1929年2月改建热河省,省会设于承德。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承德及热河全境后,设立了伪满洲国热河省,省会设于承德街。今承德地域均成为伪满洲国的“西南边境”。 1945年8月19日,承德第一次解放。同年10月,正式撤销承德街,设立承德市。经中共冀热辽区委热河分委和热河行政公署批准,10月11日至13日,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民主政府相继成立。10月14日至11月10日,热河省民主政府和中共热河省委先后成立,省会设于承德市。 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承德后,中共热河省委、省政府,中共承德市委、市政府实行战略转移,撤离承德市。国民党热河省省会设于承德市。 1948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冀察热辽部队收复承德市,承德以及热河全境获得第二次解放。1948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决定重建中共热河省委、热河省军区,充实扩建热河省政府。热河省省会设于承德市。当时的热河省共辖承德、赤峰2市,承德、平泉、滦平、丰宁、围场、隆化、兴隆、青龙、青平、林西、叶柏寿、乌丹、建西、赤峰、宁城、建平、凌源、建昌18县和克什克腾、巴林左、巴林右、阿鲁科尔沁、翁敖、敖汉、喀喇沁左7旗(1949年5月将朝阳、北票、羊山三县重新划归热河省)。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从1955年12月30日起正式撤销热河省建制,将原属热河省管辖的承德市和承德、平泉、滦平、丰宁、围场、隆化、兴隆、青龙8县划归河北省管辖;将朝阳、北票、建平、建昌、凌源5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管辖;将赤峰、宁城、乌丹3县和敖汉、喀喇沁、翁牛特3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56年1月,承德市划为河北省直辖,同时建立承德专员公署,辖承德、平泉、兴隆、青龙、滦平、隆化、丰宁、围场8县。1956年9月,承德市改归承德专区代管。同年11月,鹰手营子、寿王坟从兴隆县划出,设鹰手营子矿区,归承德市管辖。1958年4月,河北省通县专区撤销后,其所辖怀柔、密云2县划承德专区管辖。同年10月,该2县又从承德专区划出。同月,承德县建制撤销,其辖区并入承德市。1960年3月,承德地、市合并。合并后的承德市(地级市)增设市区、下板城区,并辖隆化、围场、丰宁、滦平、兴隆、青龙、平泉7县。1961年5月,承德地、市分设。同时,下板城郊区恢复承德县建制,原设的市区、郊区撤销。分设后的承德市始设翠桥区、虹桥区、双塔山区、红石砬工委、双峰寺工委。1963年1月,增设宽城县,由承德专区辖属。1965年2月,鹰手营子、寿王坟、马圈子重新划归承德市。1967年11月,承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领导上述9县1市。1978年7月,承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改设承德地区行政公署,仍辖9县1市。1984年1月,承德市改为省直辖市。同时,承德县改由承德市管辖。辖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和承德县共3区1县。青龙县划属秦皇岛市。承德地区辖围场、隆化、丰宁、滦平、兴隆、宽城、平泉7县。1993年7月,承德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的体制,辖承德、平泉、兴隆、滦平、隆化5县和围场、丰宁、宽城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及双桥、双滦、鹰手营子3个区。 三 承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有着重要影响的地方。尤其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在承德的大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在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许多历史人物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曾率军来到今承德一带解救燕国之危,讨伐山戎,并给后人留下了“老马识途”这一千古流传的成语典故;在汉代,被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为“飞将军”的著名将领李广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在今承德一带抵御匈奴入侵;三国时期,曹操曾亲率大军北上来到承德一带征讨乌桓,为当时我国北方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宋代,著名的外交家、诗人苏颂曾先后两次途经承德出使辽国,并写下了许多赞美承德山水风光和记述当时承德一带社会生活状况的不朽诗篇;成吉思汗之孙、元王朝的创建者忽必烈曾经多次来到承德、内蒙古一带,为这里的农牧业发展和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明代开国元勋之一常遇春曾率大军越过长城来承德、内蒙古征讨元军,为明朝统一大业立下不朽功勋;明代著名爱国将领戚继光在任蓟镇总兵期间,曾设计和监修了包括被称之为“万里长城中最精萃的一段”金山岭长城在内的京东600公里长城。清代,“康乾盛世”的创建者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弘历一生中数十次来到承德。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在通往漠北的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上设置了以“习武绥远”为目的的木兰围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肇建了供避暑休息、处理政务、怀柔“徕远”之用的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稍后敕建了承德“外八庙”中的溥仁寺和溥善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还曾坐镇波罗河屯1 ,指挥十余万大军在距木兰围场30余里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同沙俄勾结,妄图分裂祖国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行了著名的乌兰布通之战。此役基本上巩固了清朝北部边防,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完整。乾隆继位后,完善了避暑山庄功能,敕建了“外八庙”十二座寺庙中的十座。在承德几乎每年都在避暑山庄或木兰围场接见各地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和外国使节。如接见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蒙古土尔扈物部首领渥巴锡、杜尔伯特部首领“三策凌”、英国特使马嘎尔尼等,为当当时清朝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国运昌盛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此外,在承德地域内还曾上演过多幕令国人蒙受屈辱的历史活剧。清代的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于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仓惶逃到承德,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先后批准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并追认瑗珲条约有效,咸丰帝病死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后,他的贵妃叶赫那拉氏与恭亲王奕等人密谋,发动了“辛酉政变”(亦称“北京政变”),杀、贬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开始了长达48年之久的“垂帘听政”,中国的封建社会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承德人民是具有光荣斗争传统和反抗精神的人民。仅在清末至“五四”运动前夕,面对国运衰败,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和掠夺以及封建军阀、地主官僚、王公贵族的横征暴敛、残酷剥削和奴役,承德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封建统治者的斗争。 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西方的天主教势力陆续渗透到热河一带,以建天主教堂和育婴堂等形式称霸一方,欺压百姓。与此同时,当地的王公贵族、封建地主、贪官污吏对百姓的压迫剥削也有增无减。稍有反抗,立即遭到打击、镇压,众百姓对此早已恨之入骨。1891年秋,与承德相邻的内蒙古敖汉旗金丹教首领杨悦春和在理教首领郭万淳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联合起来在敖汉旗杨家湾子发动起义。起义军提出的“仇杀天主教,仇杀蒙古王公,仇杀贪官”的口号,深受广大民众拥护,赤峰、朝阳、平泉等地的民众也积极响应,“旬日之间,由数千聚至数万”1。起义军所到之处烧毁天主教堂,驱赶天主教徒,抗拒清军围剿,大有席卷整个东北之势,曾经引起了中外各界的关注。时隔约10年之后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日、俄、英、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野蛮侵占北京、天津等地,与京津毗邻的热河地区也从此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之苦。1900年6至7月间,在全国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地处承德北部的围场义和团组织400余人围攻了设在围场佟家营的外国传教堂,响亮地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并愤怒地打死教徒60余人,烧毁教堂1间此外,承德各地还曾多次开展抗捐、抗粮、抗税的反抗剥削压迫的斗争。 上述一次又一次持续不断地反抗和斗争,表现了承德人民的初步觉醒,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空怀壮志,一次又一次地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除了受当时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这些反抗和斗争,都是属于自发性的和分散的斗争,没有一个具有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思想、严密的组织的革命政党来统一领导。因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中华民族振兴的神圣使命,就历史地落在了即将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分享到:最后修改于 2006-11-20 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