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60950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59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执教者:一、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 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 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 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 。二、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七年级。通过交流询问,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大部分属于中上等,部分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缺乏创新思维能力。总体来看,情况良好。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作图能力和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 75%。四、教材分析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五、教学措施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激发兴趣。六、课时安排教 学 进 度 表周次起讫时间教 学 内 容课时安排作业备注19.4-9.61、正数和负数2、有理数1229.11-9.131、数轴2、相反数3、绝对值1239.18-9.20有理数的加法1249.25-9.27有理数的减法12510.2-10.4有理数的乘法12国庆610.9-10.11有理数的除法22710.16-10.181、 有理数的乘方2、第一章复习22810.23-10.25整式22910.31-11.2整式的加法221011.6-11.81、整式的减法2、第二章复习1121111.13-11.15期中考试复习2121211.20-11.221、一元一次方程2、等式的性质1121311.27-11.29解一元一次方程(一)1121412.4-12.6解一元一次方程(二)1121512.11-12.13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第三章复习1121612.18-12.20几何图形1121712.25-12.27直线、射线、线段112181.1-1.3期末总复习(一)112191.8-1.10期末总复习(二)11201.15-1.17期末考试11第一章 有理数 教材分析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11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教学过程 一、组织与考勤 二、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5)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6)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7)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四、巩固练习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五、课堂小结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六、课堂检测能力培养与测试 1.1 正数和负数(1) 夯实基础部分 第1、2、3题七、作业布置能力培养与测试 1.1 正数和负数(1) 能力升级部分 第4-9题八、板书设计11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2、随堂练习。3、小结。4、课后作业。九、课后反思1.1正数和负数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教 学 过 程一、组织与考勤二、复习提问课堂引入 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举例说明,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2如果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 三、探究新知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6.4%就是减少6.4%,那么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 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别为: 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如盈利-2千元,就是亏本2千元;前进-3米,就是后退3米;浪费-14元,就是节约14元;向南走-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与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5页的第8题。 点拨:增长-3.4%,就是减少3.4%,所以这一年里这六国中中国、意大利的服务出口额增长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的服务出口额都减少了,意大利增长最多,日本减少最多。 2、补充练习 若向西走10米,记作-10米,如果一个人从A地先走12米,再走-15米,你能判断此人这时在何处吗?解:向西走10米,记作-10米,那么这人走12米,则表示向东走12米,再走-15米,表示向西走了15米,即这个人从A地先向东走12米,接着再向西走15米,此人这时应该在A地的西方3米处。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正数、负数的概念是否有了进一步理解?请你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数的量。 六、作业布置: 1课本第5页习题11第4、5、6、7题。 七、板书设计11正数和负数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例题讲解。2、随堂练习。3、小结。4、课后作业。八、课后反思121 有理数第一课时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理数的学习,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在引入了负数后,本课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宜过多展开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教 学 过 程一、组织与考勤二、课堂引入 1、我们把小学里学过的数归纳为整数与分数,引进了负数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将如何归类? 2举例说明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如果由A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什么意义? 4举两个例子说明+5与-5的区别5数0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三、自主探究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有理数的分类,我们学过的数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正整数,如1,2,3,; 零:0; 负整数,如-1,-2,-3,; 正分数,如,4.5(即4); 负分数,如-,-2,-0.3(即-),-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回答下列各题: (1)0是不是整数?0是不是有理数? (2)-5是不是整数?-5是不是有理数? (3)-0.3是不是负分数?-0.3是不是有理数? 2、你能对以上各种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要求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把自己作出的分类表进行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的,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正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正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如此等等。 四、题例精解例 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的圈子里:-18,3.1416,0,2001,-,0.142857,95% 五、随堂练习 (一)判断 1自然数是整数 ( ) 2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 ) 3有理数只有正数和负数( ) 4零是自然数 ( ) 5正整数包括零和自然数( ) 6正整数是自然数 ( ) 7任何分数都是有理数 ( ) 8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 )9有最小的有理数 ( ) 六、课堂小结:(提问式) 1有理数按正、负数,应怎样分类? 2有理数按整数、分数,应怎样分类?3分类的原则是什么?七、课堂检测能力培养与测试 12.1 有理数 夯实基础部分 八、作业布置能力培养与测试 12.1 有理数 能力升级部分 九、板书设计:12.1 有理数第一课时1、复习巩固,例题讲解。2、随堂练习。3、小结。4、课后作业。十、课后反思1.2.2 数轴 第二课时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地画出数轴 (2)能准备地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类比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知识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3关键: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新课引入 1有理数包括哪些数?有理数是怎样分类的? 2回顾小学数学是如何利用数轴表示正数和零的? 二、探究新知 引入负数后,又如何利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呢?让我们先看一个问题 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1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从左到右表示从西到东的方向2因为柳树、杨树都在汽车站的东面,即在汽车站的右边槐树、电线杆在汽车站的西面,即在汽车站的左边,它们都相对汽车站而言,所以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O表示汽车站的位置,规定1个单位规定(线段OA的长代表1m长)(如下图) 3分别标出柳树、杨树、槐树、电线杆的位置 在点O右边,与O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B表示柳树的位置:点O右边,与O点距离7.5个单位长度的点C表示杨树的位置;点O左边,与点O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D表示槐树位置;点O的左边,与点O距离4.8个单位长度的点E表示电线杆的位置 问: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 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更简洁,我们把点O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正数表示符号表示方向,点O的左边表示负数,点O的右边表示正数 这样就可以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了 这里,-4.8中的负号“”表示汽车站(点O)的左边,4.8表示与点O的距离为4.8个单位长度 说明:以上分析,教师应边讲边画,分步进行 观察后回答:(课本第11页)温度计可以看作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直线吗?它和课本图12-1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答:可以,课本图12-2也是把正数、o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它是向上方向为正(即0的上方表示正数,0的下方表示负数),只要把温度计水平放下就与课本图12-1相同了 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记为0;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 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称为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单位长度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例如3.5,数轴上从原点向右3.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3.5,又如要表示-2,从原点向左2个单位长度的点就表示-2,如右图归纳:先由学生填空,然后教师加以讲评 三、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数轴2下面的各图是不是数轴?为什么? 3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4,-2,-4,1,0,-2 (2)-100,100,-250,-400,0,2.54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5在数轴上与表示-1的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的点有几个?请你在数轴上把它们画出来,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讲解,给出正确的答案 四、课堂小结: 数轴是非常重点的数学工具,它的出现对数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以它为基础,借助图直观地表示,为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五、课堂检测:能力培养与测试 1.2.2 数轴 夯实基础部分 六、作业布置:能力培养与测试 1.2.2 数轴 能力升级部分七、板书设计:1.2.2 数轴 第二课时1、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称为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单位长度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例如3.5,数轴上从原点向右3.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3.5,又如要表示-2,从原点向左2个单位长度的点就表示-2,如下图2、随堂练习。 3、小结。4、课后作业。八、课后反思1.2.3 相反数 第三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两个互为相反数的位置关系 (2)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数轴,通过观察特例,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从数和形两个侧面理解相反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归纳、比较交流等活动 教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难点:理解和掌握双重符合的简化3关键:通过观察特例,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理解相反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教 学 过 程一、复习提问课堂引入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6,-6,2,-2,4,-4各数的点二、新授 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1上述中6和-6;2和-2,4和-4每对数有什么特点? 2每对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有什么特点? 3再观察课本第8页的图12-1中点D和点B,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各表示的数有什么特点? 概括: (1)每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 (2)在数轴上表示每一对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的两边,并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 (3)点D和点B分别位于原点的两边,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它们分别表示-3和3 思考: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什么?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呢? 归纳: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那么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如下图: 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如6和-6,2和-2,都是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6的相反数是-6,-2的相反数是2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仍是0 问: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答: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是关于原点对称,是在原点的两旁(除0外),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注意相反数与倒数的区别,若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这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若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叫互为倒数任何有理数都有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而零没有倒数三、应用新知 例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5,-7,-3,+11.2,0 解:5的相反数是-5;-7的相反数是7;-3的相反数是3;+11.2的相反数是-11.2;0的相反数是0 强调书写格式,防止出现如“5=-5”的错误 容易看出,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就得到这个正数的相反数在任意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例如:-(+5)=-5,-(-7)=7,-(-3)=3,-(+11.2)=-11.2,-0=0 我们知道一个正数,前面的“”号可以写也可以不写,所以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没有变化,还是它本身 例如:+(-4)=-4,+(+12)=12,+0=0四、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2,-2.5,0, 2化简下列各数 -(-30),-(+3),-(-38.2),+(-5),+(+) 3指出下列各对数,哪些是相等的数?哪些是互为相反数? +(-3)与-3,-(+3)与3,-(-7)与-7 4如果a=-a,那么表示a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 5你会化简下列各数吗?试试看(本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 -+(-2),-(-6) 提示:因为任意数a是-a的相反数,所以表示a的点在数轴上与表示-a的点关系原点对称,这两个点分别在原点左、右两边且与原点距离相等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相反数的概念、相反数的求法和双重符号的简化理解相反数的意义,相反数总是一正一反成对出现(零除外),从数轴上看,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的两边,且到原点距离相等要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前面添“”号,-a表示a的相反数,当a是正数时,-a表示一个负数;当a是负数时,则-a表示正数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相反数和倒数的区别六、课堂检测 能力培养与测试 1.2.3 相反数 夯实基础部分 七、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 1.2.3 相反数 能力升级部分八、板书设计:1.2.3 相反数第三课时1、相反数概念 2、随堂练习。3、小结 4、课后作业。九、课后反思1.2.4 绝对值第四课时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例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探索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语言描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难点:正确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3关键: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根据绝对值定义和相反数的概念,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新课引入 1什么叫互为相反数? 2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的位置关系怎样? 二、新授 在一些量的计算中,有时并不注意其方向,例如,为了计算汽车行驶所耗的油量,起作用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而不是行驶的方向 1观察课本第11页图12-5,回答: (1)两辆汽车行驶的路线相同吗? (2)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相同吗? 这两辆车行驶的路线不同(方向相反),但行驶的路程的远近相同,都是10km 课本图12-5中表示-10的点B和表示10的点A离开原点的距离都是10,我们就把这个距离10叫做数-10、10的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这里的数a可以是正数、负数和0 例如上述的10和-10的绝对值记作10=10,-10=10,同样在数轴上表示+6和-6的两个点,离开原点的距离都是6,即6和-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6=6,-6=6数轴上表示数0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0,所以0=0 2试一试: (1)+2=_,=_,+10.6=_ (2)0=_ (3)-12=_,-20.8=_,-32=_ 3你能从上面解答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若有困难,教师可提示:所得的结果与绝对值符号内的数有什么关系? 从而得出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零的绝对值是零; (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我们用a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上述式子可以表示为: 当a是正数时,a=_; 当a是负数时,a=_; 当a=0时,a=_ 以上先让学生填空,然后让学生给a取一些具体数值检验所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 教师问: (1)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绝对值吗?一个数的绝对值有几个? (2)有没有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怎样的数? (3)绝对值等于2的数有几个?它们是什么? 归纳: 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不可能是负数,即对任意有理数a,总有a0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因为0的绝对值是0,而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0,因此可知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或者零,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是负数或零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2页练习1、2题 第1题强调书写格式,防止出现“-8=8”的错误 第2题(1)错,如3与-2的符号相反,但它们不是互为相反数,应改为“只有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数是互为相反数”(2)正确(3)错,因为这个点也可能越靠左,应改为:“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离原点越远”(4)正确 四、课堂小结 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从几何意义可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表示该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因为距离总是正数和零,所以有理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从绝对值的代数定义也可进一步理解这一点 引入绝对值概念后,有理数可以理解为由性质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的,如-5就是由“”号和它的绝对值5两部分组成五、课堂检测能力培养与测试 1.2.4 绝对值(1) 夯实基础部分 六、作业布置能力培养与测试 1.2.4 绝对值(1) 能力升级部分七、板书设计:1.2.4 绝对值第四课时1、绝对值的意义 2、随堂练习。3、小结。 4、课后作业。八、课后反思1.2.4 绝对值第五课时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利用数轴和绝对值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绝对值以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难点: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3关键: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用“”、“”号填空 15.7_6.3; 2_; 30.03_0; 4-3_2; 5-_- 二、新授 引入负数后,如何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呢?让我们从熟悉的温度来比较,大家观察课本第12页中“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1课本图12-6中共有14个温度,其中最低的是多少?最高的是多少? 2请你将这14个温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课本图12-6中的14个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为: -4,-3,-2,-1,0,1,2,3,4,5,6,7,8,9 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温度,在温度计上所对应的点是从下到上的,按照这个顺序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各点的顺序是从左到右的,如课本图12-7,这就是说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6的点在表示-5的点的左边,所以-6-5 同样-5-4,-3-3,-20,-11, 从数轴上可知: 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右边;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左边 因此有正数大小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的大小比较小学已学过,不画数轴你会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吗? 探索: 我们知道,在数轴上越靠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越小,而这个点与原点的距离越大,即这个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越大,因此,我们还可以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即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例如:-2=2,-5=5,即-2-5同样-1-3三、应用新知 例1: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1)和-(+2); (2)-和-; (3)-(-0.3)和- 解:(1)先化简,-(-1)=1,-(+2)=-2,正数大于负数,1-2 即 -(-1)-(+2) (2)这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要比较它们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 因为,即- (3)先化简,-(-0.3)=0.3,-=, 0.30.3,即-(-0.3)0,ba,比较a,-a,b,-b的大小 解:方法一,可通过数轴来比较大小,先在数轴上找出a,-a,b,-b的大致位置,再比较由a0,ba,可知表示b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更远,即它应在表示a的点的左边,然后再根据两个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在原点两边,且与原点距离相等即可得到下图 根据数轴上,较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小,可得:b-aa-b 四、课堂练习 1课本第14页练习 2补充练习: (1)比较大小,并用“”或“”号填空 a_b; a_b; -a_-b; _ 五、全课小结(提问式)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有哪几种方法? 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利用数轴,把这些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然后根据“数轴上较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比较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小”来比较 方法二:利用比较法则:“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来进行 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前,要先化简,从而知道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5、 课堂检测 能力培养与测试 1.2.4 绝对值(2) 夯实基础部分 6、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 1.2.4 绝对值(2) 能力升级部分七、板书设计:1.2.4 绝对值第五课时1、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右边;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左边 因此有正数大小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随堂练习。3、小结。4、课后作业。八、课后反思1.3.1 有理数的加法(1)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他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3关键: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样定义的?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 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1)-3和-2; (2)-5和5; (3)-2与-1;(4)-(-7)和-7 二、探究新知 在小学里,我们已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当时学习的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本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那么哪个队的净胜球多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分别求出它们的净胜球数 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怎样计算4+(-2)呢?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这里两次都是向右运动,显然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 这一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的起点(如下图)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显然,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 这个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为(如下图): (3)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与起点的位置关系如何?在数轴上我们可知物体两次运动后位于原点的右边,即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如下图) 写成算式就是:5+(-3)=2 探究: 还有哪些可能情形?请同学们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4)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运动了_m要求学生画出数轴,仿照(3)画出示意图 写出算式是:3+(-5)=-2 (5)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运动了_m 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回到原来位置,即物体从起点向左(或向右)运动了0m,因为+0=-0,所以写成算式是:5+(-5)=0 (6)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运动了_m 同样,先向左边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可写成算式是:(-5)+5=0 如果物体第1秒向右(或左)运动5m,第2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多少呢?请你用算式表示它 可写成算式是:5+0=5或(-5)+0=-5 从以上写出的个式子中,你能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引导学生观察和的符号和绝对值,思考如何确定和的符号?如何计算和的绝对值? 算式是小学已学过的两个正数相加观察算式,两个加数的符号相同,都是“”号,和的符号也是“”号与加数符号相同;和的绝对值8等于两个加数绝对值的和,即-5+-3=-8 由可归结为: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4+5)=-9 观察算式、是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0 由算式可归结为: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相加得0 由算式知,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综合上述,我们发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让学生朗读课本第18页中“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一个有理数由符号与绝对值两部分组成,进行加法运算时,必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三、应用新知 例1:计算 (1)(-3)+(-5); (2)(-4.7)+2.9; (3)+(-0.125) 分析:本题是有理数加法,所以应遵循加法法则,按判断类型,确定符号、计算绝对值的步骤进行计算(1)是同号两数相加,按法则1,取原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是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3)是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加,根据法则2进行计算 解:(1)(-3)+(-5)=-(3+5)=-8; (2)(-4.7)+2.9=-(4.7-2.9)=-1.8; (3)+(-0.125)=+(-)=0 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分析:净胜球数是进球数与失球数的和,我们可以分别用正数、负数表示进球数和失球数红队胜黄队4:1表示红队进4球,失1球,黄队进1球失4球 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 (+4)+(-2)=+(4-2)=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 (+2)+(-4)=-(4-2)=-2; 蓝队共进1球,失1球,净胜球数为: (+1)+(-1)=0 以上讲解有理数加法时,严格按照:先判断类型,然后确定和的符号,最后计算和的绝对值,这三步骤进行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18页练习1、2题 五、课堂小结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指出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首先应该先判断类型,然后确定和的符号,最后计算和的绝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