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起步须立志.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47859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起步须立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生起步须立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生起步须立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起步须立志何谓立志?立者,发愤图强,站得住也;志者,目标高广,看得远也。简言之,立志就是一个人立下将来要做什么事、要做什么样人的意愿和决心,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明确人生的目标、方向,打算将来做什么人,做什么事;二是目标确立之后,要立下誓言,全力以赴,克服重重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立志是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第一步很重要。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要想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最重要的是先立志。明代理学大师姚顺牧药言云:“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明代心学大师王守仁则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指出一个人如果不立定志向,就像大海里的航船失去了方向,奔腾的野马四处游荡,终归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古代仁人志士无不把立志作为人生课堂的首要内容,把立志作为家训中勉示后生、训诫子孙的必修课程。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的嵇康家诫开篇就说:“人无志,非人也。”晚清重臣曾国藩在给他九弟曾国荃的信中说:“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他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道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意思是说,人如果能自己立志,那么圣贤豪杰做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可以做,何必借助他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想成为孔孟那样的人,就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去学,一心钻研孔孟的学问,谁又能阻挡我呢?若是自己不立志,就是每天与尧舜禹这些圣人住在一起,也还是他是他,我是我,这与同自己在一起有什么不同呢。强调立志乃是自立,不是别人要你怎么样,而是你自己要立定什么样的目标,要怎么做。别人只能去引导你,而不能代替你。明人杨继盛家训告诫儿子说:“若初时不立下一个定志,则中无定向,便无所不为,便为天下之小人,众人皆贱恶你。你发奋立志要做个君子,则不拘做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立什么样的志向,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眼光有多远,心胸有多大,境界有多高,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说,陈胜佣耕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对方嘲笑他说:“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胜回答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只在地面上低飞的燕子和雀鸟,怎么能够懂得翱翔于青云的大雁的宏伟抱负呢?”这才会有后来的大泽乡揭竿而起,被拥立为“陈圣王”,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率先敲响了秦王朝灭亡的丧钟,虽然短暂,却也辉煌。楚霸王项羽当初看到秦始皇帝游会稽时说:“彼可取而代也!”而刘邦因为替政府办差去咸阳时,看到秦始皇奢侈气派的场面,感慨地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话充满英雄气慨,虽然自信,却也自大。最终自信使他成功,自大使他失败。刘邦的话充满向往,虽不气派,但也实在,因为实在,所以成功。诸葛亮的志向是辅佐刘备父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于是便有白帝城受托,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陶渊明原来“性本爱丘山”,因为厌恶官场的黑暗,才“不为五斗米折腰”,自解印绶,而有归去来辞,遂“采菊东篱下”。南宋辛弃疾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很有学问,也很有眼光。他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他有豪侠之气,文武双全,立志报国。二十二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后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单枪匹马追了两天,提回了叛徒的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亲自去临安联络,当他回来时,不料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弃疾大怒,带人闯入金人营中,将叛将张安国抓回来献给朝廷,斩首于闹市。他带领一万多人渡江到南宋来,与岳飞的志向一样,天天想赶走金人,恢复国土,几次上建议,可南宋的君王不想北伐,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在南宋做官时,由于才气高,受了很多打击,几次免官,他也不在乎。可是每次碰到兵变或险情时,又起用他,调去平叛、整顿,他很快就把事情办好了。由于他立身出处正大高远,不管遇到多大的曲折,都能抱定信念,始终如一。辛弃疾还是南宋著名的词人,他有一首很有名的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可与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媲美,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很难再找出这样用刀和剑铸成的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辛弃疾永远以一个沙场将领和爱国民族英雄的形象屹立在历史的舞台上。当然,他在不得志时也发点牢骚。他有一阕词: 出处从来自不齐,后车方载太公归;谁知寂寞空山里,却有高人赋采薇。黄菊嫩,晚香枝,一般同是采花时,蜂儿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间自在飞。这是他晚年的作品,结合自己的一生经历,有感而发。他说人的立身出处是不同的,第一步怎么走,有什么志向,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并化用周文王礼遇姜太公的典故,周文王把自己尊贵的座位让给姜太公,亲自驾车把他请回来,姜太公辅佐文王,对周朝八百年的江山做出了很大贡献。而在同一时代,国王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互相推让,都不愿做皇帝,归隐起来,“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像古人的两句诗所说:“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人的志向,各有不同,有人要出世,有人要入世,有人追求轰轰烈烈,有人安于平淡无奇,有人视金钱为粪土,有人见钱眼开,爱财如命。从古至今,无不如是。而今,虽然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等都发生了变化,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做人的道理没有变。因此,我们研究古代名人家训,讨论一些历史人物的立身问题,从中汲取精华,借鉴经验,作为今天我们人生立志的一个参考。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立身要高一步,眼光放远一点,有所追求,有所奉献,方不虚度人生。有一则短信说得好:“青春是一道可变的算法:立志勤勉用加法,心存懒惰用减法,奋力拼搏用乘法,误入歧途用除法,方向错误,归零,从头再来。”那么,人在多大年龄立志比较合适呢?历来说法不一。明人杨继盛说:“幼小立志为君子。”曾国藩说:“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唐代诗人李贺说:“少年心事当拏云。”(致酒行)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清人石玉昆三侠五义中则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有人云:“自古英雄出少年”,亦有“大器晚成”之说。凡此种种,各有其理。而人生短暂,岁月易失,立志当宜早为佳。南宋翰林学士洪迈的容斋随笔中记载,有一个叫朱新仲的人,把人生分为五个阶段,称为“人生五大计”,他说,人生在天地之间,生死不齐。就以七十为准:十岁时还是儿童,承欢于父母膝下,有父母照顾自己的寒暖衣食,一切都依靠父母安排,自己只等长大成人,这叫生计;二十岁时已长成大男人,此时骨骼强健,志向远大,开始问津名利,秣马厉兵,以求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好比千里驹,虽然屈伏槽枥,却想一日千里,纵情驰骋于天地间,这叫身计;三十到四十岁之间,日夜殚精竭虑,以求趋利避害,终日企盼高官厚禄,财源茂盛,门第兴旺,子孙满堂,这叫家计;年届五十之时,心力已经疲惫,俯仰天地之间,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施展殆尽,生命之日接近西山,青春如过隙白驹,一去不返,这时应当收起名利心,藏起开路刀,像蚕作茧一样致力于安乐窝的建设,这就叫老计;六十以后,人生已过一甲子,生命之日已衔西山,眨眼之间,就会入土,这时要注意身心修养,务必做到身心舒泰,死而无憾,这就叫死计。可见,他认为二十岁左右是人生立志的关键阶段。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有一段话,很多人都会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也把人生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 十有五而志于学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第二阶段 三十而立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第三阶段 四十而不惑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第四阶段 五十而知天命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第五阶段 六十而耳顺,七十 不知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之将至“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点出了十五岁是孔子的人生第一阶段,也是孔子人生的一个志向。那么,孔子怎么到十五岁才“志于学”呢?难道十五岁之前就不学了吗?当然不是。一个人从小就开始学习了,古人认为,人到了十五岁就开始懂事了,二十岁就是“成人”了。礼记上说:“男二十,冠而字。”“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男人到了二十岁,要举行“冠礼”仪式,要请人给他取字,就算成人了。人的生理、心智、伦理、道德准则等等都趋于成熟。到了这个时候,就应该清楚这一辈子要干什么事,朝哪个方向去努力,不能再犹豫不定,浪费光荫了。现在的孩子,七八岁就说将来要怎么样,那只是玩话。“志于学”是孔子的计划,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他的实践成果了。第二句话,“三十而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为人处事就有了规矩,朋友才愿意与你交往。然后是“四十而不惑”,人到四十岁,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交往的原则,应该明白,就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再到五十岁时,人生的大局已基本确定,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就会心安理得,认命了。而至晚年,则能泰然处之,随心所欲而又能合乎礼仪规范。人的一生大致就是这样。如果你看史书,看人物传记,考察一个人一生的轨迹,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人在小时候不太明白立志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上学读书时偷懒贪玩,不好好学习,对老人、父母的教诲不领情,觉得他们总是那么絮絮叨叨,等自己到了中年,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路,才晓得立志很重要,然而已经晚了,所谓“白首方恨读书迟”,那只好作为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可孩子们往往同其父母小时候一样,总是贪玩,听不进去,而等他们长大,又会做着同一件事情。如此往复,代代相传,可怜天下父母心。清代名臣左宗棠的与子书最具代表性,言语通俗,情真意切,融慈爱于严责之中,为世人推崇,兹节录于后,以供参考。今尔读书总是混过日子,身在案前,耳目不知用在何处。心中胡思乱想,全无收敛归着之时,悠悠忽忽,日复一日,好似读书是答应人家功夫,掩饰人家耳目的勾当。昨日所不知不能者,今日仍是不知不能,其去年所不知不能,今年仍是不知不能。孝威今年十五岁,孝宽今年十四岁,转眼就长成大人矣。从前所知所能者,究竟能比乡村子弟之佳者否?试自忖之。读书做人,先要立志,像古来圣贤豪杰是我这般年纪时,是何气象?是何学问?是何才干?我现在哪一件可以比他?想父母命我读书,延师训课,是何志愿?是何意思?我哪一件可以对父母?看同时辈人,父母常背后夸赞者,是何好样?斥詈者,是何坏样?好样要学,坏样断不可学,心中要想个明白,立定主意,念念要学好,事事要学好,自己坏样一概猛省猛改,断不许少有回护,不可因循苟且。务期与古时圣贤豪杰少小时志气一般,方可慰父母之心,免被他人耻笑。志患不立,犹患不坚。偶然听一段好话,听一件好事,亦知歆动羡慕,当时也说我要同他一样,可过几日几时,此念就不知如何消歇去了。此是尔志不坚,还由不能立志之故。如果一心向上,有何事业不能做成。陶桓公有云:“大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古人用心之勤如此。韩文公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凡事皆然,不仅读书,而读书更要勤苦,何也?百工技艺,医学、农学均是一件事,道理尚易通晓,至吾儒读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然后施为有本。人生读书之日最是难得,尔等有成与否就在此数年上见分晓。若仍如从前悠忽过日,再数年依然故我,还能冒读书名色充读书人否?思之,思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胸有大志的人目光远大,目标长远,一经立志,便始终如一,持之以恒,为实现目标而终身奋斗;而胸无大志的人则目光短浅,朝秦暮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遇曲折,便偃旗息鼓,终将一事无成。明末清初名士傅山家训说:“有志气无学问,至欲用学问时,往往被穷,始知志气不可空抱。古今之兴亡成败,时事之坚瑕难易,眼明胆空而辩才足以指画前筹,始成得一佳士。”他指出,一个人虽然立定了志向,但是由于学问不够用,就是实现目标的知识、能力、本领不够用,感到力不从心,可望而不可及,那志向也难以实现。就是说,只有志向不行,还得有本事。“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首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咏竹诗,赞美生长在深山里的翠竹,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咬定青山,顶风傲霜,坚忍不拔的坚强品格,实是借竹喻人。这也是一首哲理诗,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立定脚跟,脚踏实地,“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立志也是如此,如果只说不做,知难而退,那再远大的志向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