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钢结构 的发展历程,1,四个阶段: 50年代 60年代中起步时期 60年代中 70年代低潮时期 80年代 90年代 发展时期 新世纪 走向成熟,2,起步时期( 50年代 60年代中),背景:借助156个前苏联经援项目迅速起步发展 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试行草案(结规4-54) (前苏联1946钢结构设计标准) 钢材:碳素3号钢 技术队伍: 建工部6个工业建筑设计院成立 北京、东北(沈阳)、华东(上海)、 中南(武汉)、西南(成都)、西北(西安) 冶金部6个钢铁(黑色冶金)设计院成立 北京、武汉、鞍山、重庆、包头、上海 22个冶金建设公司先后成立,3,起步时期( 50年代 60年代中),工业建筑大量采用钢结构厂房 单层钢框架(钢柱+钢屋架) 阶形钢柱支承钢吊车梁 最大桥式吊车300吨,4,起步时期( 50年代 60年代中),工业建筑大量采用钢结构厂房 如:鞍山、武汉、包头、太原钢铁厂 富拉尔基、太原重型机械厂 哈尔滨三大动力 (锅炉、电机、汽轮机厂) 沈阳、哈尔滨飞机制造厂 大连造船厂 洛阳拖拉机厂,5,起步时期( 50年代 60年代中),民用建筑开始使用钢结构 如:北京体育馆56m跨两铰拱(1954) 人民大会堂60.9m跨、7m高钢屋架 悬挑16.4m工形钢梁(1959) 重庆人民礼堂40.6m肋环形穹顶(1954) 天津体育馆52m跨圆柱面网壳(1956) * 1973年遭火灾重建 大同煤矿25m跨输煤栈桥(1958) * 我国第一个预应力钢结构,6,起步时期( 50年代 60年代中),北京体育馆56m跨两铰拱(1954),7,起步时期( 50年代 60年代中),人民大会堂 钢屋架60.9m跨7m高 悬挑16.4m工形钢梁 (1959),8,起步时期( 50年代 60年代中),起步顺利、蓄势待发 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技术队伍迅速成长,成为今天的核心力量 第一本钢结构设计规范(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主持) * 研究数年,审查通过,文革开始,未能面世便夭折。,9,低潮时期(60年代中70年代),背景:困难时期文革,钢材短缺 政策:节约建筑用钢 误区:节约钢材就是不用钢结构 结果:限制了钢结构的合理利用与发展 钢结构工程少了 规范停了 队伍萎缩了 教育受影响 10050 发展:冷弯薄壁型钢、轻型钢屋架、大跨空间结构,10,低潮时期(60年代中70年代),冷弯薄壁型钢 如:上海冷弯薄壁型钢试点工程5万m2(1965) 第二汽车制造厂数十万m2厂房 北京汽车制造厂高架仓库(15m、13层) 武汉钢铁厂引进1米7轧机(1978) 冷弯型钢厂多家 弯曲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草案) 建工部主编 (1969 ),11,低潮时期(60年代中70年代),轻型钢屋架 圆钢+小角钢 用于小跨度,12,低潮时期(60年代中70年代),悬索 如:北京工人体育馆(1962世兵赛) 圆形双层辐射式悬索结构(94m) 中间钢环直径16m、高11m,上下各144根钢索,13,低潮时期(60年代中70年代),14,低潮时期(60年代中70年代),悬索 浙江人民体育馆 (1967) 椭圆形平面 (80m60m) 鞍形双曲抛物面 正交索网,15,低潮时期(60年代中70年代),网架 北京首都体育馆(1967) 两向正交斜放网架(99m112.2m) 厚6m、角钢杆件、高强螺栓节点,16,低潮时期(60年代中70年代),网架 上海体育馆(1973) 圆形三向网架(D=110m、周边外挑7.5m) 厚6m、圆管、空心焊接球节点,17,低潮时期(60年代中70年代),网架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体育馆(1979) 四柱支承网架(93.6m 93.6m) 地面拼装、8台千斤顶顶升到位 网壳 郑州体育馆(1967) 肋环形穹顶网壳 (D=64m),18,低潮时期(60年代中70年代),钢结构向轻型发展 建筑用轻型材料开始发展 体育外交的需要推动大跨度结构发展(100m) 空间结构成为钢结构在建筑中应用的领头羊 研究工作持之以恒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8-66 1973年修订 钢结构设计规范TJ17-74 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TJ18-75,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