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式).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35887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1课时课 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一1、2、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2.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教 学 过 程增 删 修 改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让学生分成两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一比,量一量。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师: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赤字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1厘米。(1)在直尺上找。师: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吗?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3都是1厘米。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生活中找1厘米。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3)用手比。师:小朋友们,你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启发学生发现从刻度0到刻度3、从刻度4到刻度7都是3厘米,让学生比划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大约的长度)师: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3、用厘米量。(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纸条(这是书上放大的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2)统一测量的方法。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量一量拃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1、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让学生说一说这支铅笔的长度为什么是8厘米。2、第2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纸条,并把它剪下来。3、第3题,让学生用尺子分别量一量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墨水的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课 题认识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4、例5、做一做及练习一第3、4、5题。教学目标1. 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2.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表象。理解1米=100厘米。教具学具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教 学 过 程增 删 修 改一、复习导入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引入。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认识米尺。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观察刻度。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三、积累运用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3操作性练习。(l)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为什么?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3课时课 题认识线段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例6、例7、做一做及练习一第6、7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线段表象的建立。教具学具教师:米尺。学生:学生尺。教 学 过 程增 删 修 改一、情境引入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6(认识线段)。(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3)认识线段是直的。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 拉直,现在呢?(是线段。)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4)找线段。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5)量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教学例7(画线段)。(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教师演示: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怎么画?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段。)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火眼金睛。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3巩固应用。(l)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按要求完成:在距离红旗3厘米处画一朵花。5厘米处画一棵树,10厘米处画一个气球。(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量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对边相等。)量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四条边相等。)(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小结: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还一起找线段、画线段、量线段。测量长度还有很多的工具,下课后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页“你知道吗?”,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4课时课 题确定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例8、做一做及练习一第8、9、10、11题教学目标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常规学具教 学 过 程增 删 修 改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1教学例8。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指名回答,说想法。引导:方法一:排除法。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3做一做。(l)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2)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 )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高90( )三、练习拓展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圈出合适的答案。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长是5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厘米。)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对,7厘米3厘米4厘米。)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4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乌龟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提问题,再解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课 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3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1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具学具教 学 过 程增 删 修 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大家看我们要怎么去?(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师:二(1)班同学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小组讨论)生:352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1、教学例1:352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学生汇报:(1)用口算527,30737。(2)数的组成:3个十5个一加2个一等于3个十7个一等于37。(3)用计数器。www.xkb1.com师:那么352还可以怎么算?你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吗?我们可以先借助好朋友小棒来摆一摆。(1)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探索352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指导。汇报时,让个别小组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摆放,重点让学生理解在摆放过程中,整十根与整十根合并。(2)对照小棒摆法知道写竖式的方法。(3)计算。让学生看着刚才写出的竖式,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板书出示: 十 个 3 6 3 0 6 6竖式计算后,再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4)做一做。出示课本第12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注意帮助列竖式计算有困难的个别学生,适时进行辅导,然后请个别学生板演,集体订正。2、教学例2。(1)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2)师:你们会列竖式进行计算3532吗?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进行计算。汇报展示时,先让个别学生板演,然后说说竖式计算过程。板书出示: 十 个 3 5 3 2 6 9最后再次强调在列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加起。(3)做一做。出示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二的13。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老师要注意巡视,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改错。 4 5 3 2 5 7 2 3 2 3 4 1 5 7 1 5 1 6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2课时课 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二第4、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具学具主题图、小棒教 学 过 程增 删 修 改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在“参观博物馆”时学了哪些知识吗?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加)要注意什么?(出示“参观博物馆”图)回答后板书: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参观博物馆”画面,直接提出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537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3537(1)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然后让学生拼摆小棒。学生小组内摆小棒,并请个别小组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老师适时跟进,进行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先摆3捆小棒,旁边摆5根小棒,然后在下面3捆和7根小棒,分别对齐,要求出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么办?先加哪一部分?师:现在整捆的小棒共有几捆?(7捆)怎么得来的?(再次让学生体验到因为满十根捆成1捆的过程)师:现在单根小棒还有几根?(1根)为什么?那现在所有的小棒有几捆几根?(7捆2根)小结:在摆小棒的过程中遇到满十根小棒就可以把这十根捆成一捆。(2)列竖式计算。师:通过刚才的摆小棒,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刚才摆的过程列竖式算一算,该怎么算?学生回答,列出竖式: 3 5 w w w .x k b 1.c o m 3 7 组织学生讨论:从哪一位开始算?个位5加7得12怎么办?如何向十位进1,个位上怎么写?讨论后进行集体反馈。(老师重点指导学生“进1”时“1”的写法,并强调在计算十位上的数相加时,别忘了进位上的“1”)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3 6 31 5 7 2师:根据上面的计算,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3)比较总结。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比较:例3和上节课的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后,引导归纳总结如下: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都可以从个位加起。不同点:例3出现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2、学生尝试练习,出示第14页“做一做”。学生计算完,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结合具体题目的计算,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师:能不能从十位加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二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老师要注意巡视,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把错误改正过来。(完成第5题) 4 9 2 1 2 7 4 4 3 9 4 8 3 6 6 7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三题的计算过程,对照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指出错在哪,并把错误的地方改过来。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4页的“思考题”。老师结合实例说明题意,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进行集体反馈。如还可以写出:277299、366399、455499等。四、课堂小结。X|k |b| 1 . c|o |m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重点强调:在笔算加法时要注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课时课 题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3结合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教具学具主题图、小圆片教 学 过 程增 删 修 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那举办?(北京)师:你知道2008年奥运会北京第几名吗?得了几枚金牌? 学生交流后,老师出示2008年奥运会金牌榜。师:说说你从那看出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有关数学的问题吗?(学生交流)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引导学生列式: 3623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引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二、新授。1教学例1:3623(1)引导学生口算。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先进行口算。如:先用302010,633,10313或362016,16313等。(2)引导学生摆小圆片,理解算理。以小组为单位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圆片,边摆边演示,十位上的3个圆片表示多少?个位上的6个圆片表示多少?要从36里减去23该怎么办?强调从个位上的6个圆片中去掉3个圆片,从十位上的3个圆片中去掉2个。(3)竖式计算。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进行竖式计算。计算后进行交流展示(板书) 3 6 2 3 1 3引导学生看课本并思考,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师生共同小结: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一样,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再减,并从个位减起。2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3小结。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的第13题。1第1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再进行竖式计算,注意帮助和辅导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第2题。学生竖式计算后,重点要强调以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的重要性。3第3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示,理解题意,要求出“小英比小勇多捡了多少个贝壳?”列出算式,明白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何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4课时课 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三第4、5、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具学具主题图、小棒教 学 过 程增 删 修 改一、情境导入。师: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奥运会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获得了第一名。你还想了解什么?出示第17页主题图,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提出问题:“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136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知识,引出课题。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二、新授。1教学例2。出示题目:5136师:你会算吗?先试着算一算,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学生独立活动后,在小组内交流。(1)引导学生摆小棒,理解算理。学生汇报交流后,老师要有意识的请个别小组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摆小棒,让全班同学都看明白摆小棒的过程,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在学生摆小棒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地进行提问。学生先摆好5捆和1根小棒,问:为什么要拆开5捆中的一捆呢?不拆可以吗?(因为单根的1根小棒不够减6根小棒,所以要拆开其中的一捆,这样才够减)那现在应该怎么减?减完后还剩下几捆几根?(整捆的小棒还剩下4捆减去3捆后剩1捆小棒,单根的小棒拆完1捆后总共有11根,减去单根的6根小棒后还剩下5根,这样最后剩下1捆5根小棒。)w w w .x k b 1.c o m注意也可以先用拆开的10根小棒减去6根小棒,然后再加上原有的1根小棒,这样单根的小棒总共剩下5根。讲解完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再进行一次操作。(2)列竖式计算。师: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计算后老师进行指导帮助。板书: 5 1 3 6 想一想,先算什么?够减吗?怎么办?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个位,但是不够减,可以借助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不够减,可以从十位退一。板书: 4 11 5 1 3 6 说明:从十位退一,可以在十位的“5”上点上一个小圆点,退完后十位上剩下4;这时个位上变成了11。然后让学生继续完成竖式的计算。从十位退一后,这样个位就够减了,最后说明竖式的写法:(板书竖式的写法)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3)比较。师:比一比例1和例2,这两道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例1是不退位减,例2是退位减。同时把课题补充完成: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师:在进行退位减时要注意什么?2教学例3。出示题目:5024引导学生列出竖式,尝试计算,指名板演: 5 0 2 4 2 6师:(1)为什么要从十位退一?(2)从十位退一后个位怎么减?(3)十位退一后,十位怎么减?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笔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4练习。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46题。1第4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睹利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最后进行竖式计算,老师要及时巡视,注意学生退一的情况,帮助和辅导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要求出“差的十位上是几”,首先必须看清楚个位上的数够不够减,要不要从十位退一,然后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第6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认真观察竖式计算过程,想想是否正确,如果发现有错,说明错在哪,并及时进行改正。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5课时课 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四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教具学具主题图教 学 过 程增 删 修 改一、复习导入。1口算。285 5020 179357 628 2912308 4455 62592竖式计算。5738 5628 60273(1)比10多7的数是多少?(2)比20少5的数是多少?二、新授。1教学例4。出示课本第23页,“二年级卫生评比”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学生交流后进行集体汇报: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3面小红旗,二班得了多少面?(3)怎么列式?(4)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因为从图中我们知道了二班比一班多3面小红旗,一班获得了12面小红旗,所以可以用“12+3”求出二班获得了15面小红旗。板书:12+315(面)(5)刚才求出了二班获得了15面小红旗,你们可真了不起,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吗?(6)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后汇报展示。(7)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求出这些班级分别获得几面小红旗吗?(8)引导学生展开讨论。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4页“做一做”。(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生自己解决。(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5)请同学们列式计算。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第2题。)1第1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说说题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的问题又是什么?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让学生想想为什么用加法。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为什么用减法。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6课时课 题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五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3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教具学具主题图教 学 过 程增 删 修 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二年(1)班的同学去帮助收南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个34个22个课件出示课本图片及统计表。师:看到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2)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2)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2)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进行了列式计算。但你发现了吗,有一个问题和其他几个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并板书算式:28342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者到连加题目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新授。1教学例1。出示:283422,应该怎样计算这道题呢?组织学生讨论,这到连加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分几步算?让学生在组内尝试解答。学生汇报尝试的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2 8 6 2 (2) 2 8 2 8 31 4 2 2 314 3 4 6 2 8 4 6 2 21 2 2 2 8 4 8 4比较两种书写格式。师:这到连加题,有的小朋友是把两个竖式左右分开写的,有的小朋友把两个竖式上下连着写的,你认为怎么写简便?为什么?教师说明:连加计算有两种书写格式,一种是左右分开写的,另一种是上下连着写的。把两个竖式上下连着写比较简便,以后我们在做连加题时,可采用这种简便写法。2教学例2。出示主体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44026(1)组织学生讨论:这到连减题怎样计算?有几种书写格式,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组织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8 4 4 4 8 4 4 0 2 6 4 0 4 4 1 8 4 4 2 6 1 8师:这道题哪步计算可以不写竖式,直接口算?(2)指导学生看书,第一部口算的怎样写竖式计算。小结:能口算的就可以不写竖式,不能口算的可以写竖式进行计算。(3)师: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列式计算?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引导学生把上述三种解法进行对比,并掌握算法。(5)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3小结。教师指出:今天学习的是三个数连加、一个数连减两个数的计算,连加、连减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一个数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加、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同时,在计算中,遇到哪一步能口算的,就用口算。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3题。1第1题和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巡视,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2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四、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重点让学生说说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7课时课 题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例3、例4、做一做及练习五第4、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并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能正确地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具学具主题图教 学 过 程增 删 修 改一、复习。1口算。32407 205030 15403604015 16510 108132竖式计算。362817 652521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教学例3。师:同学们,你们都乘过公交车吗?你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的开过来了。(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师: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出算式:672528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运算。师:像这样有加法又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学习这部分的知识吗?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指名小组汇报板演。(1) 6 7 4 2 (2) 6 7 2 5 2 8 2 5 4 2 7 0 4 2 2 8 7 0比较两种计算方法,那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小结:加减混合的运算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2指导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让学生用简便写法独立完成,教师要注意巡视检查、并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后,进行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能口算的怎么办?三、巩固练习:指导完成练习五第45题。这两道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比赛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计算方法。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8课时课 题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教学内容教书第32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六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主题图教 学 过 程增 删 修 改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谈话: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探求新知。1看到这个画面(出示第32页图),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男生人数: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91423(人)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5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吗?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451423(人)交流:你是怎么想的?6小结。三、巩固应用。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9课时课 题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整理与复习及练习七第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那些知识,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教 学 过 程增 删 修 改一、回顾与整理。师: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你是怎样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师:那一组来吧你们整理和复习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师:小朋友们都整理得很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笔算加减法。二、分类复习,巩固知识。1尝试编题。复习笔算加减。师:刚才有小朋友提到笔算加减法分为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发和不退位减法。谁能分别编一道。根据学生的编题,教师板书。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交流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归纳如下:(1)笔算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2)都要从个位加起。(3)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减法中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师: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好,通过刚才的整理和复习,我们已经知道笔算加减法的法则,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具体计算时,怎样做才能保证计算正确,不出错,你有什么特别之处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自由发表想法。小结:(1)计算时要看清数字和符号。(2)加法:个位不满十不进1,个位满十进1,进位点别忘了加上。 减法:个位够减直接减,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3)加强检查,做到读题、抄题、数字搬家三检查。师:接下来用我们刚才总结的方法,让我们一起做一做。比一比,看那位小朋友是个合格的小计算家。出示课本练习七第8题。2应用拓展,解决问题。课件出示:(1)在数学半期靠中,小东得85分,小丽比小东多13分,小丽考多少分?引导学生说说这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讨论:解答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想。学生回答后进行小结:要弄清题目的数量关系,明确所求的问题,判断哪个数是大数,哪个数是小数,哪个数是相差数,正确的应用有关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王老师带100元钱去买几个篮球和几个排球,买篮球花去58元,买排球花去33元,王老师带的钱够吗?师:这道题需要算出准确数吗?谁回估算?引导学生用不同思路解答:方法一:买篮球后大约剩40元,买排球够了。方法二:买排球后大约剩70元,买篮球够了。方法三:买篮球和排球大约要用90元,所以王老师带的钱够了。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根据板书,让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元 角的初步认识第 1 课 时课 题: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学会辨认角。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