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础原理与实务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35343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基础原理与实务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审计基础原理与实务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审计基础原理与实务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 审计基 础 授课人: 班 级:学 期: 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会计、审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内容包括审计学原理和审计实务。审计学原理主要有以下内容:审计的概念、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职能、审计种类、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组织、审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审计准则、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内部控制系统、审计报告、验资与资产评估。审计实务主要有以下内容: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与货币资金审计。以审计理论(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主线,结合我国会计改革的新内容,借鉴国际审计惯例和经验,使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审计的职能、审计目标、审计的作用以及审计相关的制度安排,熟悉独立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准则,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并能应用于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实践中,使学生全面提高审计学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课奠定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和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计划(共72学时)第一章总论(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审计概述(2学时)第二节 审计目标与审计对象(1学时)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1学时)教学重点:1.审计的性质和构成要素。2.审计的职能和作用。3.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关系。第二章审计组织、审计人员与审计准则(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2学时)第二节 审计准则(2学时)教学重点:1.审计方法2.审计程序教学难点: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第三章 审计职业道德与审计法律责任(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审计职业道德(2学时)第二节 审计法律责任(2学时)教学重点:1. 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2. 内部审计机构职责权限3. 民间审计组织职责权限教学难点:1. 民间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2.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第四章 审计程序和审计标准(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审计准则(2学时)第二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1学时)第三节 审计标准(1学时)教学重点: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美国审计准则。3.审计依据的特点和原则。教学难点:审计准则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第五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审计证据(2学时)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4学时)教学重点:1.审计证据的收集;2.审计证据的鉴定;3.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格式;4.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5.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保管。教学难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第六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审计计划(2学时)第二节 重要性(2学时)第三节 审计风险(2学时)教学重点:1.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2.重要性的含义和运用。3.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4.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5.审计风险的评估。教学难点:1.重要性在制定审计计划和评估审计风险时的运用。2.审计风险的评估以及对审计结果的影响。第七章 审计方法(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审计基本方法(1学时)第二节 审计抽样方法(1学时)教学重点:1.账表导向审计的局限性。2.系统导向审计的局限性。3.系统导向审计与账表导向审计的异同。4.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基本程序。5.风险导向审计与系统导向审计的异同。第八章 内部控制系统及其风险评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及评价(2学时)第二节 风险应对(2学时)第三节 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2学时)教学重点:1.内部控制系统的含义。2.内部控制系统的种类。3.内部控制系统的内容。4.内部控制系统的描述。5.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教学难点:1.内部控制系统的描述。2.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第九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2学时)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程序(6学时)(营业收入审计 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审计 其它相关账户审计)教学重点:1.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3.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测试程序4.应收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5.坏账准备审计教学难点:1.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测试程序2.应收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第十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概述(2学时)第二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程序(6学时)(应付账款审计 固定资产审计 其他账户审计)教学重点:1.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2.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3.应付账款审计;4.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教学难点:1.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2.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实质性测试。第十一章 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存货与仓储循环概述(2学时)第二节 存货审计(2学时)第三节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1学时)第四节 营业成本审计(1学时)教学重点:1. 存货与仓储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 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3.存货成本审计; 4.存货监盘;5.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教学难点:1.存货成本审计;2.存货的截止测试.第十二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2学时)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4学时)教学重点:1.筹资与投资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3.借款审计;4.所有者权益审计;5.投资审计。教学难点:1.借款审计;2.投资审计。第十三章 货币资金审计(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货币资金概述(2学时)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测试(2学时)教学重点:1.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2.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3.库存现金审计;4.银行存款审计;5.其他货币资金审计。教学难点:1.库存现金审计;2.银行存款审计;第十四章审计报告(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审计报告编制前的重要工作(4学时)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意义、种类和内容(4学时)教学重点:1.期初余额审计;2.复核期后事项与或有损失;3.评价审计结果;4审计报告的种类;5.审计报告的内容;6.管理建议书的内容;教学难点:审计报告的编制教学参考:1.审计 (2006年度CPA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 ,财政部CPA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2. 刘明辉 主编,审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3. 刘 华 编著,审计理论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 余玉苗 审计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 5. 高雅青、李三喜,会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案例分析,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6. 徐光武,审计案例与实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7. 陈力生,审计学教程习题与解答,立信会计出版社。第一章 总论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审计概论的讲述,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明确审计的含义、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性质及职能和作用,区分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两种审计的不同,为以后的独立审计方法和实务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审计的性质和构成要素。2.审计的职能和作用。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演变与中国民间审计的沿革。难点: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审计概述1.教学目标: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理解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原因。2.教学重点:审计产生与发展的主要阶段3.学时安排:2学时4.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 5.教学内容:一、审计的产生(一)什么是审计1.审计的性质:审计是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2.审计的要素:审计活动中有三个关系人(或四项基本要素):审计委托人(授权人)、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标准。3.审计的职能: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职能。4.审计的作用:审计具有制约性作用和促进性作用。(二)审计的产生1.审计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两权分离、经济责任关系深化,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2.审计起源于官厅审计,经过漫长的发展,才逐渐深入民间,形成民间审计;后来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出现内部审计。二、审计的发展审计发展一分为三: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一) 政府审计的发展1.政府审计的演变:从属国家监察职能阶段、专门审计职能阶段和独立审计职能阶段。2.中国政府审计的发展历程: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秦汉时期确立阶段、唐宋日臻健全阶段、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中华民国演进阶段和新中国审计振兴阶段。(二)民间审计的发展1.民间审计的沿革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催产剂”。英国的会计师查尔斯.斯耐尔对“南海公司”进行的审计,成为注册会计师的第一人,标志着注册会计师的诞生。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注册会计师审计经历了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三个阶段。2.中国民间审计的发展:1918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规程,标志我国民间审计诞生。谢霖是我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正则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1980年1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始复苏。1981年1月1日,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成为新中国第一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1988年11月财政部领导下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199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颁布实施。1996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颁布实施。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历程:萌芽创立阶段、萎缩中断阶段、恢复重建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规范调整阶段。(三)内部审计的发展1. 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2. 内部审计的构成:部门内部审计、单位内部审计6.教学总结:本节是审计的基础知识,需要详细讲述,使学生明白审计产生与发展的来龙去脉,为以后的审计知识、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7.作业:讨论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原因。第二节 审计目标与审计对象1.教学目标:理解审计的内涵;掌握审计的对象、目标和职能和作用。2.教学重点:审计的对象、目标和种类。3.学时安排:1学时4.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 5.教学内容:一、审计的概念(一)审计的概念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二)审计的属性1.独立性(1)机构独立(2)经济独立(3)人员独立(4)工作独立 2.权威性二、审计的对象审计客体:政府审计国有资金、公共资金的运营。内部审计各部门、各单位内部。民间审计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审计对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及其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三、审计的目标审计目标是指审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包括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1. 审计的一般目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包括合法性和公允性两个方面:合法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公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殊目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也包括合法性与公允性两个方面。四、审计的职能1.经济监督2.经济评价3.经济鉴证 五、审计的作用1.制约性作用(1)揭错纠弊(2)维护财经法纪2.促进性作用(1)改善经营管理(2)提高经济效益6.教学总结:本节是审计的基础知识,需要详细讲述,使学生理解审计的内涵;掌握审计的对象、目标和种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7.作业:(1)简述审计的对象和目标。(2) 如何理解审计的含义?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1.教学目标: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2.教学重点: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3.学时安排:1学时4.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 5.教学内容:一、审计监督体系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由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构成,他们相互联系,各自独立、各司其职,泾渭分明地在不同的领域实施审计;他们各有特点,相互不可替代,不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1.政府审计的类型:由议会直接领导并对议会负责;在政府内建立审计机构并对政府负责;由财政部领导,在财政部门内部设立审计机构监管财政监督,实行财政、审计合一制度。2.内部审计的类型:受本单位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裁领导、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组织形式类型:独资、合伙、有限责任公司和有限责任合伙等形式。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一)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关系1.主要联系:都是现代审计监督体系的构成部分;均是外部审计,独立性强。2.主要区别:审计目标不同审计标准不同审计经费不同取证权限不同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1.主要联系:都是现代审计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在工作中可以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2.主要区别:审计目标不同独立性不同接受审计的自愿程度不同审计标准不同审计时间不同6.教学总结:本节是审计的基础知识,需要详细讲述,使学生理解审计的内涵;掌握审计的对象、目标和种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7.作业:如何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本章小节:本章重点讲述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审计的性质、审计的构成要素。2.审计的职能和作用。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演变与中国民间审计的沿革。4.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构成。5.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关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本章复习思考题:1.审计的性质和审计监督体系的构成。2.审计是怎样产生的?我国政府审计的历史沿革和西方民间审计的演变。3.审计的客体和对象。4.审计的职能和作用。5.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6.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第二章 审计组织、审计人员与审计准则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审计的组织形式;掌握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熟悉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了解国际审计准则和美国独立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掌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性质、目标、框架与内容,能够区别遵照执行和参照执行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美国审计准则。3.审计依据的特点和原则。4. 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5. 内部审计机构职责权限6. 民间审计组织职责权限难点:审计准则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审计组织形式1.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现行的审计组织形式;熟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范围。2.教学重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范围。3.学时安排:2学时4.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 5.教学内容:一、政府审计机关(一)政府审计机关的人员(二)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三)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二、内部审计机构(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特征(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三)国际内部审计机构三、民间审计组织及人员(一)民间审计组织及人员1.会计师事务所(合伙制、有限责任公司制)2.注册会计师(二)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1.鉴证业务2.其他业务(会计咨询、服务业务)(三)西方国家的民间审计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独资、普通合伙制、有限责任公司制、有限责任公司制)6.教学总结: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三种审计组织形式,要求对三种审计组织形式的内容有所了解。7.作业:如何理解各审计组织的职责与权限?第二节 审计准则1.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现行的审计准则体系;掌握独立审计准则的内容。2.教学重点:独立审计准则的结构、内容。3.学时安排:2学时4.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 5.教学内容:一、审计准则和含义和作用(一)审计准则的含义 1.审计准则,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它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标准。 2.审计准则的特点(1)审计准则是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2)审计准则既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要求,同时也对社会提供审计工作质量;(3)审计准则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表现出来的;(4)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签署最终审计意见时的客观保证。(二)审计准则的作用1.公众信任2.提高审计质量3.维护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合法权益4.促进国际审计交流二、审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一)美国的民间审计准则般公认审计准则它主要用于民间审计所从事的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分为一般准则、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部分。(二)国际审计准则分为一般准则、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部分。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一)制定执业规则阶段(19911993)(二)建立审计准则体系阶段(19942005)(三)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阶段(2006年以后)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包括一般准则、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部分。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3.独立审计执业规范指南6.教学总结:本节主要介绍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审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7.作业:如何理解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第三章 审计职业道德与审计法律责任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1.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2.教学重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的基本;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别。3.学时安排:2学时4.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 5.教学内容: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二)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守则(三)注册会计师对委托单位的责任(四)对同业的责任第二节 审计法律责任1.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2.教学重点: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别。3.学时安排:2学时4.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 5.教学内容:(一)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任何一种职业,其应承担的责任与其社会地位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对审计人员来说,只有当准备承担责任并对因未能满足规定的要求而引起的后果负责时,其地位和执业能力才会被认可。审计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责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除非审计人员打算对其行为负法律责任,否则他们的审计报告毫无意义,也就无所谓什么社会地位。随着民间审计职业地位的日渐提高,其所负的法律责任也在不断增长,这在世界各国已成为一种趋势。请看下面的例子:1968年6月15日,美国论坛报道:“过去几个月发生控告审计人员的案件是前12年同类案件的总和。”70年代中期,美国发生了数以百计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80年代,美国17家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因营私舞弊而赔偿的保险费,估计最低达 3 0004 000万美元, 在我国,审计职业界的情况亦非风平浪静;1991年,在福建省发生了第一起针对审计人员的诉讼案; 1992年,深圳原野公司事件涉及“深圳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几名审计人员被剥夺执业资格,事务所部分工作人员被追究责任;1993年,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某分所为非法集资、从事诈骗的“长城”公司提供服务。,受到有关部门严肃查处;1994年,海南省财税厅责令在承办“中水(海南)长城国际投资集团”验资业务中弄虚作假、出具虚假验资报告的海南某会计师事务所停业整顿。 这些中外事例清楚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审计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必将日益增长,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1. 会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2. 审计责任1. 被审计单位的责任(1)错误、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错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无意的错报和漏报。如销售发票中的单价和数量成绩计算错误。包括:计算抄写错误、对事实的疏忽误解、对会计政策的误用舞弊之会计报表中存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如果违反法规行为对会计报表有严重影响而未做适当的会计处理和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违法行为的处理 如果注册会计师不能取得违反法规行为的充分证据,应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接受审计重大违反法规行为,注册会计师应做适当的处理(包括评价、查证和处理、报告)(2)经营失败要求区分审计失败和经营失败经营风险 经营失败提出错误审计意见 审计失败2.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1)违约-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几方未能达到合同条款的要求。当违约给他人造成损失时,审计人员应负违约责任。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在无任何原因下没有按时完成委托业务或违反了与被审计单位订立的保密协议等。(2)过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缺少应具有的合理的谨慎。评价审计人员的过失,是以其他合格审计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可做到的谨慎为标准的。当过失给他人造成损害时,审计人员应负过失责任。通常将过失按其程度不同分为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普通过失:通常是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合理的谨慎。对注册会计师而言,是指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比如,未按特定审计项目取得必要和充分的审计证据的情况可视为一般过失。重大过失: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不保持,对业务或事务不加考虑,满不在乎。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则是指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没有按专业准则的主要要求执行审计。比如,审计不以独立审计准则为依据,可视为重大过失。3.欺诈又称审计人员舞弊,是以欺骗或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作案具有不良动机是欺诈的重要特征,也是欺诈与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的主要区别之一,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欺诈就是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出明知委托单位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假的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注册会计师因违约、过失或欺诈给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可能被判负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这三种责任可单处,也可并处。(三)避免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1.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要求。2.谨慎选择委托单位。3.招收合格助理人员。4.严格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5.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6.聘请懂行的律师。6.教学总结:本节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和法律责任的成因与规避措施。7.作业:如何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关系?本章小节:本章主要介绍了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三大组织形式;重点讲述了民间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本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2.简述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3.简述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4.简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第四章 审计程序和审计标准第一节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1.教学目标:了解审计的种类和程序;掌握审计的方法2.教学重点:审计的方法3.学时安排:2学时4.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 5.教学内容:一、审计的种类(一)审计的基本分类1.按审计主体分: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2.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二)审计的其他分类1.按审计范围分: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专项审计2.按审计实施时间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3.按审计执行地点分:报送审计、就地审计4.按审计动机分:强制审计、任意审计5.按审计通知程度分:预告审计、突击审计6.按审计使用的技术方法分: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二、审计的方法(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鉴定法三、审计的程序(一)审计准备阶段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4.分析审计风险5.编制审计计划(二)审计实施阶段1.进驻被审计单位2.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3.审查会计报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4.收集审计证据(三)审计终结阶段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3.编写审计报告4.提出管理建议书6.教学总结:本节是审计的基础知识,需要详细讲述,使学生了解审计的种类和程序,掌握审计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7.作业:审计方法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如何运用? 第二节 审计标准 1.教学目标:了解审计依据的种类;熟悉审计依据的特点和运用原则。2.教学重点:审计依据的特点和运用原则。3.学时安排:2学时4.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 5.教学内容:一、审计依据的含义所谓审计依据,就是对所查明的事实与现行的各种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评价,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二、审计依据的种类 1.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的审计依据 2.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计依据3.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有效性的审计依据 三、审计依据的特点 1.层次性 2.相关性 3.时效性 4.地域性 四、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2.辩证分析问题的原则 3.利益兼顾原则 4.真实可靠原则 6.教学总结:本节主要介绍审计依据的种类、特点和运用原则。7.作业:如何理解审计依据的特点?本章小节:本章重点介绍了以下内容: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美国审计准则;3.审计依据的特点和原则。要求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审计准则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本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国际审计准则适用范围。2简述美国审计准则的内容。 3简述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发展阶段。 4. 简述独立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第五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性、审计证据的分类;掌握审计证据收集和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作用;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编制要求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保管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审计证据的收集;2.审计证据的鉴定;3.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格式;4.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5.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保管。难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6学时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审计证据1.教学目标: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熟悉审计证据的内容;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和鉴定方法。2.教学重点:审计证据的收集和鉴定方法。3.学时安排:2学时4.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 5.教学内容: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性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的真实凭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一切资料。(二)审计证据的特性 1.客观性 2.相关性3.合法性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一)实物证据实物证据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盘点所取得的、用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的证据。(二)书面证据 书面证据是注册会计师所获取的各种以书面文件为形式的一类证据。 书面证据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两类。 1外部证据 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所编制的书面证据。它一般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2内部证据 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它包括与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1)会计记录。会计记录包括各种自制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记录等,它是注册会计师取自被审计单位内部的一类非常重要的审计证据。除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外,可作为这一类审计证据的还有被审计单位编制的各种试算表和汇总表等。 (2)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是注册会计师从桩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所获取的书面声明,其主要内容是以书面的形式确认被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所做的各种重要的陈述或保证。 (3) 其他书面文件。其他书面文件是指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书面文件,如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中所提及的董事会及股东大会会议记录,重要的计划、合同资料,被审计单位的或有损失,关联方交易等。 (三)口头证据 口头证据是被审计单位职员或其他有关人员对注册会计师的提问进行口头答复所形成的一类证据。 (四)环境证据 环境证据也称状况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按审计证据的表现形态分类 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按审计证据的相关程度分类 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按获取审计证据的来源分类 自然证据加工证据按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分类 基本证据辅助证据矛盾证据三、审计证据的收集 (一)监盘(二)观察 (三)查询及函证 (四)检查 (五)计算 (六)分析性复核 四、审计证据的鉴定 (一)审计证据的真实性(二)审计证据的重要性 (三)审计证据的可信性 (四)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五)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六)审计证据的经济性 6.教学总结:本节主要介绍审计证据的种类、获取和鉴定审计证据的方法特点和运用原则。7.作业:如何获取和鉴定审计证据?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1.教学目标: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熟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与编制方法。2.教学重点: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格式与编制方法。3.学时安排:4学时4.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 5.教学内容: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将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和收集的用来证明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的经济事实和资料,按照一定的格式编制的档案性原始文件。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汇集,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1.有利于组织协调审计工作2.有利于审计工作质量控制3.有利于考核审计人员工作业绩4.便于编制、佐证和解释审计报告5.便于制定以后各期的审计计划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包括审计人员记录、编制和收集的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资料和文件等。对于具体的审计事项,由于性质、目的、要求、采取的方法的不同,与之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也不尽相同。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 1.工作事项表2.内部控制测试表3.试算表工作底稿4.调整工作底稿5.分析、计算表6.盘点表五、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一)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原则1.完整性原则2.重要性原则3.真实性与相关性原则(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1.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应当做到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以便其他注册会计师或有关人员在复核、检查或使用审计工作底稿时,能够理解和接受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2.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注明资料来源;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如对有关法律性文件的复印件审阅并同原件核对一致,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注册会计师在审阅或核对后,应形成相应的文字记录并签名,方能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3).审计工作底稿繁简程度的考虑因素。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第六条指出,审计工作底稿的繁筒程度与以下基本因素相关:审计约定事项的性质、目的和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审计约定事项的复杂程度;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合法、完整;是否有必要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特别指导、监督和复核;审计意见类型。 注册会计师在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时,工作底稿应有索引编号及顺序编号。同时,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之间,应保持清晰的勾稽关系;相互引用时,应注明交叉索引编号。六、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保管审计组织对审计工作底稿必须妥善保管,其保管分为当期档案和永久性档案两种。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对其执行的审计工作所做的完整记录。从一般意义上讲,审计档案的所有权应属于执行该项业务的注册会计师。但是,我国注册会计师不能独立十会计师事务所之外承揽审计业务,审计业务必须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名义承接。因此,我国现行审计准则规定,审计档案的所有权属于承接谊项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审计档案保管制度,对审计档案妥善管理,以保证审计档案的安全、完整。审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可视不同档案类别而有所不同。对于永久性档案,应当长期保存。若会计师事务所中止了对被审计单位的后续审计服务,那么,其永久性档案的保管年限与最近1年当期档案的保管年限相同。对当期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10年。即使会计师事务所中止了对被审计单位的后续审计服务,其当期档案的保存年限也不得任意缩减。 对于最低保存年限届满的审计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决定将其销毁。但在销毁之前,应当按规定履行必要的手续,对将要销毁的审计档案做最后一次检查,然后报主任会计师批准。销毁时,有关人员应进行现场监督或检查,以保证被销毁的审计档案彻底销毁干净。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可以分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项目负责人和注册会计师三个层次的复核。 6.教学总结:本节主要介绍审计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格式与编制方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一项重要的审计工作。7.作业:如何编制和保管审计工作底稿?本章小节:本章主要讲述了如下内容:1.审计证据的收集;2.审计证据的鉴定;3.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格式;4.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5.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保管。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本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审计证据的定义、种类和特征。2审计的获取方法有哪些?3审计证据的整理分析步骤有哪些?4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有哪些?5简述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6审计档案的管理第六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含义;掌握审计计划的内容、重要性的适用范围和确定方法、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和评估方法掌握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和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弄清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2.重要性的含义和运用。3.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4.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5.审计风险的评估。难点:1.重要性在制定审计计划和评估审计风险时的运用。2.审计风险的评估以及对审计结果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6学时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审计计划1.教学目标:理解审计计划的含义;熟悉审计计划的内容;掌握审计计划的编制方法。2.教学重点:审计计划的内容、格式与编制方法。3.学时安排:2学时4.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 5.教学内容:一、审计计划的作用 1.使审计人员能根据具体情况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2.可以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可以避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发生误解。二、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 (一)审计计划的内容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5.审计小组组成人员分工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7.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8.其他有关的内容(二)审计计划的编制 1.审计计划应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2.审计计划应形成书面文件,并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3.总体审计计划中,时间预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4.具体审计计划,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的方式体现的。三、审计计划的审核 编制完成的审计计划,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业务负责人审核和批准。对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并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载和说明。 6.教学总结:本节主要介绍审计审计计划的内容、格式与编制方法。制定审计计划是一项重要的审计工作。7.作业:如何制定审计计划?第二节 重要性1.教学目标:理解审计重要性的含义;熟悉审计重要性的内容;掌握审计重要性的运用。2.教学重点:审计重要性的运用。3.学时安排:2学时4.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和练习法 。 5.教学内容:一、重要性的定义及适用范围(一)重要性的定义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的判断或决策。”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2.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3.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4.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二)重要性的适用范围1.执行会计报表审计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2.执行其他鉴证业务时,除非其他规定和其他准则有特定要求,应当参照重要性原则办理。二、重要性的运用(一)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二)金额和性质的考虑1.数量2.性质(三)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1.会计报表层次2.账户和交易层次(四)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审计人员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三、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1.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2.对重要性水平做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3.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4.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四、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1.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2.错报或漏报的汇总 3.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 4.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6.教学总结:本节主要介绍审计重要性的含义和内容。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审计工作。7.作业:制定审计计划和评价审计结果时如何运用重要性水平?第三节 审计风险1.教学目标:理解审计风险的含义;熟悉审计风险的内容;掌握审计风险的评估方法。2.教学重点:审计风险的评估方法。3.学时安排:2学时4.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和练习法 。 5.教学内容:一、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一) 审计风险的含义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 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在传统导向时期,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所谓固有风险(Inherent Risk,缩写为IR),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所谓控制风险(Control Risk,缩写为CR),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所谓检查风险(Detection Risk,缩写为DR),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在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时代,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二、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三、检查风险与审计意见的类型如果经过实施有关实质性测试后,审计人员仍认为与某一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认定有关的检查风险不能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那么,他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6.教学总结:本节主要介绍审计风险的含义和内容。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审计工作。7.作业:审计风险如何影响审计工作?本章小节:本章重点讲述了以下内容:1.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2.重要性的含义和运用;3.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4.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5.审计风险的评估。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本章复习思考题:1. 在审核总体审计计划时,应特别注意审核哪些事项? 2.为什么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3.为什么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4.如何对审计风险的进行评估?5.如何理解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6. 审计风险如何影响审计结果?第七章 审计方法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一般了解我国审计的种类,掌握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工作时所应用的各种技术方法,知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工作程序。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审计方法2.审计程序难点: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主要内容:本章三节内容合并为一次课讲述不再单独写每节的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节 审计基本方法一、账表导向审计的目标 早期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查错揭弊,这时,一般采用账表导向审计方式。这种审计方法是围绕着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来进行的。它通过对账表上的数字进行核实来判断是否存在舞弊行为或技术性错误。 二、账表导向审计的发展过程 账表导向审计经历了数据稽核、账簿审计、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和全面会计报表审计等阶段。 三、账表导向审计的局限性1.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2.即使采用有限制的抽查技术,由于对会计系统并不了解,因此存在很大的风险,容易造成由于抽查原因而遗漏重大有问题项目的事件;3.由于以交易为基础的审计主要工作都是围绕着交易来进行的,因此不容易发现会计工作中的程序性错误。 第二节 审计抽样方法一、系统导向审计的目标系统导向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具有较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为前提条件的,伴随着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于20世纪50年代初逐渐走上审计舞台。系统导向审计的重点放在对系统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系统中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而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二、系统导向审计程序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背景和理论上应具备的业务制度;2.了解被审计单位实际应用的业务制度;3.详细查明其内部控制系统中的强点和弱点;4.评价各个强点和弱点对各主要业务的影响;5.确认据以编制会计报表的各种记录的可靠程度;6.保证会计报表同主要记录一致;7.对所审核账目的真实性、公允性及是否符合法规其他要求,形成审计意见;8.在提出审计报告中表示意见。 三、系统导向审计的局限性 1.在强调控制系统的同时忽略了人的因素;2.基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模式没有与审计风险联系起来,没有为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供指南和帮助,而且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要远远超出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范围四、系统导向审计与账表导向审计的异同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属于财务审计的范畴。不同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审计主线和重点不同2.审计的主要目标不同3.所使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同4.审计的标准化程序不同。本章小节:本章重点讲述了以下内容:1.账表导向审计的局限性。2.系统导向审计的局限性。3.系统导向审计与账表导向审计的异同。4.风险导向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