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27914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4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2(一)工程简介2(二)技术标准5(三)工程地质5三、浅埋偏压施工防范措施7(一)隧道洞口段塌方防范措施7(二)隧道洞身开挖过程中塌方防范措施8四、浅埋段隧道施工准备10五、浅埋段隧道施工要点10(一)浅埋段隧道施工中对开挖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10(二)浅埋段隧道施工的防治先从工程地质入手11(三)雨季施工对浅埋段隧道施工影响很大11六、洞外地表处理11(一)对埋深段地表河沟进行清理11(二)尽可能避开雨季施工该浅埋段11七、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点布置11(一)监控量测项目11(二)测点布设12(三)监控量测方法12八、浅埋段施工重大风险源坍塌应对措施14(一)坍塌事故原因分析14(二)预防坍塌事故措施15(三)坍塌事故处理措施16九、浅埋偏压段隧道塌方应急预案17(一)塌方(坍塌)事故现场应急措施17(二)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18十、应急救援措施19(一)应急处置(救援)指挥领导小组19(二)应急预案的工作流程20(三)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21(四)应急资源22(五)互助协议23(六)培训和宣传、演练24(七)应急结束25(八)后期处置25-可编辑修改-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4、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南QCR9219-20155、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TB10304-2009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8、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8 105号9、铁路隧道风险评价与管理暂行规定10、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11、其他铁路工程技术规范及国家行业标准、规则、规程12、本项目的合同、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开工前现场实地调查资料等。二、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线我分部承担玉磨铁路的施工范围为DK396+048DK407+880,线路全长11.832km,共有5隧3桥1车站,混凝土总方量约23万方。1、橄榄坝一号隧道橄榄坝一号隧道位于橄榄坝曼么区间,起讫里程为:D1K396+048DK397+848,全长1800m。隧道最大埋深158m。隧道洞内线路坡度为单面上坡,线路坡度按里程从小到大分别为3、10.5。全隧除D1K396+510.957D1K397+496.94段985.98m位于半径R=3500m的左偏曲线上,DK397+692.573至出口段155.427m位于半径R=28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均在直线上。隧道内共设洞室35处,其中包括11个大避车洞,21个小避车洞,3个梯车洞。隧道工程围岩级别及衬砌类别主要有:b复合、级下锚、级非绝缘一般锚段、b复合、b复合和c复合。浅埋偏压情况:D1K396+060D1K396+110进洞段围岩为Vc复合,该段埋深为0-24.4m,主要为松散的粉质黏土,强风化岩层,结构松散破碎,自稳性较差,局部潮湿;D1K396+415D1K396+475该段围岩为Vc复合,埋深浅且地表发育冲沟,最浅处埋深18m,该段围岩主要为砂岩,弱风化为主,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软弱夹层较发育,含少量基岩裂隙水;DK397+140-DK397+200段围岩为Vc复合,浅埋且位于全风化,地质条件较差,最浅处埋深12m,该段围岩主要为中粒砂岩、粉沙岩,围岩以弱分化为主,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自稳能力较一般,局部富水;DK397+795DK397+838进洞段围岩为Vc复合,该段埋深为0-22m,主要为松散的粉质黏土及强风化泥岩,结构松散破碎,自稳性较差,局部潮湿。2、橄榄坝二号隧道橄榄坝二号隧道位于橄榄坝曼么区间,起讫里程为:DK397+950DK399+538,全长1588m。隧道最大埋深184m。隧道洞内线路坡度为10.5单面上坡。全隧除DK397+950DK398+490.703段540.703m位于半径R=2800m的右偏曲线上,DK398+630.714DK399+538段907.286m位于半径R=2800m的左偏曲线上,其余地段均为直线。隧道内共设洞室31处,其中包括10个大避车洞,18个小避车洞,2个梯车洞,1个直放站室。隧道工程围岩级别及支护类别主要有:b复合、级下锚、级非绝缘一般锚段、b复合、级下锚、级非绝缘一般锚段、b复合和c复合。浅埋偏压情况:DK397+960-DK398+085进洞段围岩为Vc复合,埋深为0-20m,该段围岩主要为松散的粉质黏土及强风化泥岩,结构松散破碎,自稳性较差,局部潮湿;DK399+430-DK399+530进洞段围岩为Vc复合,埋深为0-29m,该段围岩主要为松散的粉质黏土及强风化的泥岩组成,结构松散破碎,自稳性极差,局部潮湿。3、橄榄坝三号隧道橄榄坝三号隧道位于橄榄坝曼么区间,起讫里程为:DK399+940DK401+910,全长1970m。隧道最大埋深108m。隧道洞内线路坡度为单面上坡,线路坡度为10.5。全隧除进口DK399+972.84段位于半径R=2800m的左偏曲线上,DK400+115.51DK401+573.476段位于半径R=2800m的右偏曲线上、DK401+722.498出口段位于半径R=2800m的左偏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为直线。隧道内共设洞室39处,其中包括12个大避车洞,23个小避车洞,3个梯车洞,1个直放站。隧道工程围岩级别及衬砌类别主要有:b复合、a复合、b复合、级下锚、级非绝缘一般锚段、级非绝缘一般锚段、级下锚、a复合、b复合和c复合。浅埋偏压情况:DK399+950-DK400+020进洞段围岩为Vc复合,埋深为0-26m,该段围岩主要为强全风化灰黑色、黄褐色泥、碳质板岩夹砂岩,结构松散破碎,稳定性差,局部潮湿;DK400+875DK400+905段围岩为Vc复合,最浅处埋深为21m,该段浅埋且位于全风化,地质条件较差,砂岩夹凝灰岩;DK401+760-DK401+900进洞段围岩为Vc复合,埋深为0-33m,该段围岩主要为粉质黏土及强风化的泥岩组成,结构松散破碎,稳定性较差,局部潮湿。4、曼么一号隧道曼么一号隧道位于橄榄坝曼么区间,隧道进口里程DK402+373,出口里程DK405+396,全长3023m,最大埋深430m。隧道洞内线路坡度为单面上坡,线路坡度按里程从小到大分别为10.5、3。全隧除DK402+373DK402+623.36段253.36m位于半径R=2800m的左偏曲线上,其余均在直线上。隧道内共设洞室59处,其中包括18个大避车洞,33个小避车洞,6个梯车洞,一个直放站和一个变压器洞室。隧道工程围岩级别及支护类别主要有:b复合、IVa复合、IVb复合、IV级下锚、IV绝缘一般锚段、IV非绝缘一般锚段、V a复合、V b复合、Vc复合、V级下锚、V级绝缘一般锚段、V级非绝缘一般锚段和双线V加强型复合衬砌。浅埋偏压情况:DK402+382-DK402+420进洞段围岩为Vc复合,埋深为0-40m,该段围岩主要为灰色、黄褐色强风化砂岩和页岩,结构松散破碎,自稳性差,局部稍湿;DK404+900-DK405+010段最浅处埋深为21m,拱顶位于全风化地层中,地表冲沟发育,该段围岩主要为灰岩,岩体破碎,结构裂隙发育,且发育不均匀,泥质物全充填-无充填。岩体潮湿,多沿裂隙、裂缝分布,含水较弱,呈滴状渗出,围岩完整性及稳定性差;DK405+292-DK405+386进洞段围岩为双线级加强复合,埋深为0-38m,该段围岩主要为松散的砂岩及强风化的板岩和页岩,结构松散破碎,自稳性差,局部潮湿,掌子面前方右侧围岩相对较差。5、曼么二号隧道曼么二号隧道位于曼么梭罗河区间,起讫里程为:DK405+615DK415+124,全长9509m,我分部施工范围2265m分界里程为DK407+880。隧道最大埋深711m。隧道洞内线路坡度为“人”字坡,线路坡度按里程从小到大分别为3、-7、-10、-7。我分部施工里程段落除DK406+452.384DK407+880段1427.616m位于半径R=3500m的左偏曲线上,其余段落均位于直线上。曼么二号隧道进口段内共设洞室36处,其中包括11个大避车洞,19个小避车洞,4个梯车洞,1个直放站,1个变压器洞室。隧道工程围岩级别及衬砌类别主要有:车站双线级复合、车站双线级复合、车站双线级加强复合、b复合、级下锚、级绝缘一般锚段、级非绝缘一般锚段、级下锚、级绝缘一般锚段、级非绝缘一般锚段、a复合、b复合、b复合和c复合。浅埋偏压情况:DK405+626DK405+675进洞段围岩为双线级加强复合,埋深为0-36m,该段围岩主要为松散的砂岩及强风化的板岩和页岩,结构松散破碎,自稳性差,局部潮湿。(二)技术标准1、设计速度:旅客列车V=160km/h,货车V=120km/h(转8A货车80km/h)。2、正线数目:单线。3、设计活载:中-活载。4、轨道结构类型:有砟轨道,跨区间无缝线路。(三)工程地质1、工程地质特征(1)橄榄坝一号隧道: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崩积层块石土,坡残积层及坡积层粉质粘土,冲洪积层黏土、细圆砾,坡洪积层软粘性土、粗角砾土。第四系覆盖层厚度230m。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良子寨组泥岩夹砂岩。(2)橄榄坝二号隧道: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体层粉质黏土,坡残积层粉质黏土。第四系覆盖层厚度2-30m。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良子寨组泥岩夹砂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泥岩夹砂岩、煤线。(3)橄榄坝三号隧道:隧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印支亚板块,为红河断层与澜沧江断裂所夹持,呈长条形块体。加里东运动使基底褶皱隆起,并与扬子亚板块分离;印支运动上升为陆,与之同时块体中部裂陷成槽谷,堆积了巨厚的中生界红层;喜山期行程弧形断褶带,伴有强烈的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喜山运动产生断块差异升降,普洱、宁洱、通关一带活动明显,有第四纪火山喷发,是多地震的地区之一。测段构造发育,主要发育曼丙逆断层和南光复式斜背。DK399+950DK400+020、DK401+260DK401+900段内二叠系上统龙谭组与泥盆系中统含炭质页岩、煤线。该地层可能局部富集瓦斯等有害气体。(4)曼么一号隧道: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崩积层块石土,坡残积层及坡积层粉质粘土,冲洪积层黏土、细圆砾,坡洪积层软粘性土、粗角砾土。第四系覆盖层厚度230m。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良子寨组泥岩夹砂岩。(5)曼么二号隧道:隧址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Q4del)粉质黏土、粗角砾土,坡洪积层(Q4dl+pl)粉质黏土、粗角砾土,坡崩积层(Q4dl+col)碎石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黏土及坡积层(Q4d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J2h)页岩夹泥岩、砂岩、泥灰岩。2、水文(1)橄榄坝一号隧道:测区最大地表水体为澜沧江,澜沧江于线路右侧相傍而行;其次为沟水、塘水,地表水均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不发育;基岩裂隙水由于地层以泥岩为主,局部具承压性,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2)橄榄坝二号隧道:测区最大地表水体为澜沧江,澜沧江于线路右侧相傍而行,最近相距约320m;其次为沟水、塘水,地表水均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不甚发育,水量较小;下伏基岩岩体破碎,基岩裂隙水较发育。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3)橄榄坝三号隧道:测区最大地表水体为澜沧江,澜沧江于线路右侧相傍而行;其次为沟水、塘水,地表水均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不发育;基岩裂隙水由于地层以泥岩为主,局部具承压性,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4)曼么一号隧道:测区最大地表水主要为沟水,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旱季会干涸,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裸露型及覆盖型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沟槽段覆盖层内,水量较丰富,埋深05m,主要接受降雨及河水补给,以渗流形式汇于沟内向澜沧江排泄。(5)曼么二号隧道:地表水:主要为山上自然沟水,有大气降水补给。DK405+625DK407+900洞身段地表河沟发育,且水流量常年较大。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空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岩溶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不甚发育,下伏基岩岩体破碎,基岩裂隙水发育。三、浅埋偏压施工防范措施(一)隧道洞口段塌方防范措施 洞口边仰坡的的开裂、失稳造成的坍塌;洞口和浅埋段坍塌、冒顶及支护变形侵入界限、突泥突水造成的坍塌等。针对洞口塌方的应对措施,如下: 1、洞口工程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隧道进洞前做好地表的排水系统。洞口及明洞开挖前,应先完成截排水工程。对上方可能滑塌的地表土、危石等先清除,开挖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明洞在石质地段开挖时,不得采用大爆破,防止爆破影响边坡和仰坡的稳定,边仰坡防护按照设计图纸紧跟土石方开挖及时施作。2、施工现场布置及便道开挖不应影响主体工程的安全,严格避免造成洞口及附近边仰坡的开裂、失稳。 3、禁止“大开大挖”进洞,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的开挖方法进洞,严防“大开大挖”形成不稳定的高陡边坡、开裂等洞口工程问题。 4、禁止在未完成洞口防护及超前支护措施的情况下进洞,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做好坡面防护及洞口管棚等超前支护措施。 5、洞口边仰坡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当洞口在不良地质或高陡边坡时,采取稳定边坡的措施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土方开挖。 6、洞口段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施工风险大,结构受力复杂,施工中严格做好超前管棚、小导管等超前支护措施;按照设计要求加强钢架的整体性连接,做好锁脚锚管;工序应紧凑,尽早形成支护封闭结构,防止初期支护变形、坍塌。 7、洞口段施工遵循先防护后开挖的原则。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边仰坡的监测,在异常时立即停止施工,对坡面危石进一步处理。施工顺序:清除坡面危石加固坡面评估加固措施防护施工。 8、洞口浅埋偏压地段施工要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抗滑桩或超前大管棚,进洞前加设套拱,尽量避免洞口开挖对山体的扰动,雨季前完善排水系统,加强施工量测,及时反馈变形位移信息并调整施工方案。 (二)隧道洞身开挖过程中塌方防范措施 1、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开挖面前方地层进行探测预报,判明地层和含水情况,为超前支护和止水提供依据,及时修改或加强超前支护和支护参数。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突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调整施工方法。 2、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1)在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成立监控量测小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将监控量测纳入正常的施工组织管理并在监控量测工作实施前编制实施方案。(2)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阶段分析。每天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安全隐患分析原因并提交异常报告,原则上按周、月递交分析报告,但特殊情况下必须紧急报告。(3)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进行量测,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及时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4)当量测数据表明围岩收敛变形接近控制标准的警戒值时,尽快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加固,抑制变形,防止因变形突变引起坍塌。 3、支护与加固措施(1)隧道支护必须按初喷架设钢架(钢筋网)、锚杆复喷的程序施工,隧道支护施工质量必须达到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2)超前支护在完成开挖工作面的加固后进行,每循环之间应有足够的搭接长度与初期支护有效连接。 (3)据不同地质情况和开挖方式,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地层的超前支护措施,通过注浆加固周边围岩,提高其自承能力,减少围岩松弛变形。预注浆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其影响范围内的围岩和结构进行观察和量测,防止因注浆压力过大而引起围岩失稳和结构损坏。 (4)锚杆的设置沿隧道轮廓法线方向,倾斜岩层与岩面或围岩主要节理面垂直。在围岩破碎、自稳时间短、地应力较大地段,采用早强砂浆锚杆或早强中空注浆锚杆,亦可采取增加锚杆数量、选用高强锚杆、加大锚杆长度和直径、加大钻孔直径、提高粘结材料的粘结性能等措施。 4、控制爆破。钻爆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控制循环进尺,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并不对初期支护、衬砌结构造成损伤。 5、控制开挖进尺(1)当围岩地质较差、开挖工作面不稳定时,采用短进尺或上下台阶错开开挖或预留核心土措施。(2)围岩稳定性较差时,台阶长度应控制在一倍洞径。台阶下部开挖后,必须及时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当设有钢架时,必须及时安装下部钢架并喷射混凝土,严禁拱脚长时间悬空。仰拱开挖应控制一次开挖长度,开挖后应立即施作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3)在软弱、破碎、高地应力、大变形的围岩地段,仰拱随开挖及时施作,尽快形成封闭环,并超前于墙拱衬砌。同时合理确定与开挖和衬砌作业面的距离。 6、确保钢架质量和强度(1)型钢钢架采用冷弯工艺加工,严禁采取气割、烧割等损伤母材的弯制办法;格栅钢架采用胎膜焊接;所有部件连接焊接牢固;加工的成品经验收合格方可使用。(2)钢架节段及钢架之间连接牢固,钢架背后的空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严禁背后填充片石等其他材料;(3)钢架安装完成后应及时施作锁脚锚杆(管),并与之连接牢固,钢架底脚严禁悬空或置于虚碴上。 (4)当钢架侵入限界需要更换时,应采取逐榀更换、先立新钢架后拆除废钢架的方法,严禁先拆废钢架后立新钢架或同时更换相邻的多榀钢架。 7、建立应急物资仓库。施工期间,洞口建立应急物资仓库,常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担架等,以备急用。 8、加强教育培训。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坍塌事故的危险性;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及注意事项;检査方法(检查内容及时间);发生险情时的应急措施。其中,涉爆人员、瓦检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机构培训合格,持有效证件方可上岗。四、浅埋段隧道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由分部总工组织技术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对浅埋段原地物、地貌以及裸露岩体进行实地踏勘,勘查结果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组织测量组对该浅埋段进行地形测绘,绘制地形图,并对参加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五、浅埋段隧道施工要点 (一)浅埋段隧道施工中对开挖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做到“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其中监控量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及时分析,判断围岩及初期支护的变形情况,合理指导施工安全。 (二)浅埋段隧道施工的防治先从工程地质入手了解围岩结构力学变化规律和自承能力的特点,采取超前加固措施,提高岩体本身结构承载能力和控制其变形,对初期支护进行加强,对受力结构进行完善,确保变形量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雨季施工对浅埋段隧道施工影响很大围岩层间充水逐步松散软化,扩大松弛圈,造成支护体系破坏,同时孔隙水压力对初期支护产生新的附加压力,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浅埋段,或者通过对在浅埋段的地表水进行引排,绕开浅埋段再进行施工。 六、洞外地表处理 (一)对埋深段地表河沟进行清理保证河沟排水畅通。为保持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尽可能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二)尽可能避开雨季施工该浅埋段根据地表实际情况,有必要时可将地表水进行引排,绕开该浅埋段后再进行施工。七、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点布置(一)监控量测项目 结合本项目隧道具体条件,确定开展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地表沉降。选测项目包括:围岩内部位移、围岩压力、钢架内力、喷混凝土内力、二次衬砌内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锚杆轴力等。 1、洞内、外观察:开挖面地质描述,包括围岩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等;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隙、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支撑是否压屈进行观察分析。详细描述、记录、并予以评估,作为支护参数选择的参考及量测等级选择的依据。 2、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将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位移量测布置在同一个断面,断面间距为级为30m,级为10m,级为5m。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布置在拱顶。净空收敛量测以量测初期支护上各点的绝对位移为目的,通过水平及斜向收敛量测,验证周边位移结果。净空收敛量测测点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布设。 3、地表沉降:量测断面布置与洞内拱顶下沉量测断面在同一断面内,软弱围岩地段同时进行底板隆起量测,每个量测断面上测点间距为25m。下沉与净空水平收敛及拱顶下沉量测频率相同。地表下沉量测在隧道中线的量测范围不小于H0+B(隧道埋置深度+隧道开挖宽度)。 (二)测点布设 采用台阶开挖方法时,测点应根据施工情况进行合理布置,并能反映围岩、支护稳定状态,以指导施工。 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监控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三)监控量测方法 1、洞内外观察 负责人:各施工作业面领工员及工班长。 观察内容:围岩变化,地下水变化,支护结构外观、地表是否变化。 方法:目测并记录于交接班记录本,重大变化记录于工程日志。 频率:每次爆破后及支护后。 2、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地表沉降量测 采用TCRA1102无尺监测系统(下沉量测亦可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量测),可及时埋点立即观测。 测点在复喷混凝土终凝后一小时内尽快埋设,洞外地表下沉测点提前埋设,保证开挖后12小时内读取初始数据。 方法:TCRA1102无尺监测系统自带计算软件并可输入比较值进行评估。对测点进行量测,每条线间的测试长度与初始长度之差为变化值,该变化值与初始长度之比为相对收敛值,据此计算收敛变化速度,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 隧道开挖支护后,在测点位置打入锚杆,在锚杆头贴上返光片。返光片和棱镜的作用相同。用全站仪测出至各返光片的距离和角度,计算出测点之间的收敛值。 3、量测数据整理、反馈 现场量测数据及时整理,绘制量测数据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量测数据与开挖面距离的关系曲线,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 依据回归分析、预测位移、收敛、拱顶下沉及钢筋应力的最终值。 以位移时间曲线为基础,根据位移、位移速率等分析、评定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 当位移急骤增加,每天的相对净空变化超过10mm时,重点加强观测,并密切注意支护结构的变化; 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同时支护开裂或掉块,此时尽快采取补强措施以防坍方;当位移、周边收敛、拱顶下沉量达到预测最终值的8090,收敛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15mm/d时,可认为围岩基本稳定,施作二次衬砌; 利用位移、应力(型钢主筋应力)反分析程序对围岩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 综合以上综合分析、评价及时修正设计,调整支护参数,对施工及时提供建议和措施。 4、量测中的注意事项根据地质条件、量测目的、施工进程,编制量测计划,组织专门检测队伍,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实施。 量测点埋设宜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要求不超过2米,并保证爆破24小时内及下一次爆破之前测读初读数。 采取措施保护好在施工中的各项量测元件、工具及仪器,及时做好各项测量原始记录。 与设计人员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及时研究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安全。 5、监测实施及管理 量测组织:由测量班组成监测小组,由熟悉量测工作的技术人员35人组成,小组负责编制监测方案、监测项目实施及监测技术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负责保护各阶段使用的监测标志及仪器。根据工程进度及时量测、计算、绘图、分析并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监理报告量测结果。 监测工作本着准确、及时的原则实施。将监测数据、时间变形曲线、对结果的评估,在24h内报送监理工程师及现场配合设计人员。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6、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以下方法进行。 (1)按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见下表。 管理等级管理委员施工状态UUo/3可正常施工Uo/3U应加强支护U2Uo/3停工,采取特殊措施方可施工。注:U为实测位移植;Uo为最大容许位移值(2)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 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 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在浅埋地段以及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监控量测分析判别。 (3)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围岩稳定性判别是一项很复杂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采用上述几种判别准则进行综合评判。八、浅埋段施工重大风险源坍塌应对措施 (一)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1、地形地质因素 隧道工程属地下工程,地质情况千变万化,施工过程中受各种不可预见的地质现象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巨大,如遇地下水、岩溶、断层破碎带等条件会加大施工难度和坍塌事故的产生。 (2)施工因素 由于隧道地质钻探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的出现隧道掘进过程中出现新的地质变化,该地质条件的变化导致了原设计衬砌结构不能满足新地质条件的支护需求,但施工时没有及时根据地质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且新的地质条件变化后,由于施工单位依赖于设计单位的衬砌结构调整阶段而无及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造成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坍塌。 (3)认识因素 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工艺、操作工艺不符合规范设计要求,施工质量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强等因素造成的坍塌。 (4)设计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若对围岩判断不准或情况不明,从而设计的支护类型与实际要求不相适应,也是导致施工中产生松弛坍塌等异常现象的原因。 (二)预防坍塌事故措施 1、隧道施工必须采用设计图要求的开挖方法进行开挖,级围岩采用预留核心土环形三台阶开挖法,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若在施工中出现掌子面围岩与设计不相符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同时通知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到施工现场进行设计变更,根据变更后的施工方法组织施工。 2、开挖爆破后必须安排专人进行排险工作,先由挖掘机挖除周边危石,然后台车就位,再由专人进行人工排险,排除周边所有活动的浮石。并经现场专职安全员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 3、每个工序施工前专职安全员必须检查隧道围岩的稳定情况,常用的方法是“敲帮问顶”,发现有离层的岩层给予及时排除或加打应急锚杆加固等办法进行处理。 4、隧道全线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本项目采用TSP、地质雷达、加深炮孔及超前地质探孔四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以指导隧道施工和防止前方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达到补充勘探、防灾减灾、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水平的作用。 5、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当沉降位移达到总量90%以上,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三)坍塌事故处理措施 1、掌子面坍塌事故处理措施 (1)如发生小面积坍塌,且坍塌范围内已进行喷锚或已架设好较为牢固的构件支撑时,施工现场立即停止掌子面开挖施工,并对掌子面及坍塌范围进行喷砼封闭,喷砼厚度不下于10cm,在喷砼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观察围岩支护状况,如有异常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撤离掌子面,并第一时间上报现场负责人。喷砼后可由两端或一端先上后下逐步清除坍碴,随挖随喷射砼,随架设临时构件支撑支顶。 (2)如坍塌体积较大,或地表已下沉,或因坍体堵塞无法进入坍塌范围进行支护时,则用大管棚注浆超前支护(小导洞法),主要采用注浆大管棚辐以注浆小导管,对塌方体进行预支护,采用短进尺、分阶段开挖,对塌方体的支护做到随挖随支。 2、支撑失稳坍塌事故处理措施 坍塌后应及时上报并根据应急措施及时处理,不得随意拖延时间。处理前仔细观察坍塌的范围、形状、数量大小及坍体的地质状况、地下水分布、活动情况等。根据发生的部位、规模及地质条件,采取“治塌先治水、治塌先加强”的原则,采取喷锚支护、注浆、加强支护形式等技术措施,不失时机、不留隐患的进行处理: 清理坍体前加强防排水工作,防止地表水渗入坍体。 加强原有支护,对坍塌范围前后的支撑进行加固,防止坍塌扩大; 在坍塌范围架设支撑或喷砼,必要时架设锚杆; 清理坍体。 3、冒顶坍塌事故处理措施 (1)在局部冒顶发生后,首先对冒顶地点的拱顶支撑以及支架情况进行掌握。对于钢拱架损伤情况进行补强支撑、对已经发生扭曲支撑杆进行替换。通过钢拱架支撑能力的强化预防冒顶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在此基础上对冒顶地点进行清理,以喷浆或其他方式对拱顶固定进行强化,以此实现局部小型冒顶事故的处置。 (2)发生较大冒顶事故时,应先进行人员的疏散与抢救。在冒顶塌落停止后,以两端向中间推进的方式进行探板处理。对于探板处理较为困难时可以考虑采用撞楔处理方式开展处置。首先在冒顶塌方四周挖设截水沟,将地表水进行引排。同时,埋设引水管加快土体排水。并在塌方处上口进行削坡及边坡临时支护。以混凝土喷护、锚喷支护提高坑壁稳定性,对隧道内塌方冒顶处进行清理。采用装载机、挖掘机进行隧道内清理。在冒顶塌方处以人工清理方式避免接卸震动造成的二次冒顶塌方。针对冒顶塌方后内墙岩体溺水浸泡造成的软化以及墙体不稳定性,在进行清理时应逐步进行钢架强化支护体系。九、浅埋偏压段隧道塌方应急预案(一)塌方(坍塌)事故现场应急措施1、出现塌方征兆时: (1)当施工人员发现围岩或初期支护结构有裂纹或发出异常声音时,应立即通知该区域施工人员迅速撤离可能塌方区域,同时报告现场负责人。 (2)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到达现场查看情况,并通知现场处置小组。 (3)工程部、安质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到达现场,对危险区域进行查看,由现场处置小组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并负责执行,待危险因素消除后方可继续施工。 2、发生塌方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大声呼叫,通知该区域施工人员,立即疏散,并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 3、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达现场,询问现场人员有无人员被埋,对现场施工人员人数进行清点,确定有无人员被埋,并将情况立即报告现场处置小组。然后组织人员保护现场,做好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安全区域,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1)若没有人员被埋:待现场处置小组赶到现场后,对现场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现场情况组织机械进行处理,并对周边区域存在的塌方隐患进行处理。 (2)若有人员被埋:现场负责人应立即询问现场人员,了解被埋人员数量、大体位置,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抢救工作,同时立即通知现场处置小组,并拨打120和119救援电话求援。现场处置小组到过现场后,应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许多询问、调查,掌握被埋具体人数;然后查看现场,根据塌方情况和现场抢救情况,继续组织人员、机械对被埋人员进行抢救,准备好车辆运送伤员车辆。 4、抢救前要详细检查塌方区域,对有可能塌方的隐患先处理后再进行抢救工作;抢救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现场情况,特别是高处土石方情况,防止造成二次事故。 5、被埋人员抢救出土后: (1)及时送医院进行检查、救治。 (2)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予以心脏复苏直至与120救援人员交接。 (3)应急救援队负责清除伤员伤口,鼻口泥块、凝血块、呕吐物等,将昏迷伤员舌头拉出,以防窒息。 (4)对骨折、外伤流血的伤者,简易包扎、止血或简易折固定后送医院救治。(二)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抢险救援结束后,由监理单位主持,举行业主、施工、设计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恢复生产会,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下部恢复生产应采取的安全、文明、质量等施工措施和管理措施。具体而言,施工单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恢复生产:1、做好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对受害人或受害单位进行领导慰问或团体慰问。同时,对抢险救灾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加强报道。2、严格落实质量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认真学习应急预案,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将创优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队,责任到人,从单位工程到分部、分项工程直至具体工序。3、健全各组织机构,加强人员管理,建立矩阵管理。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安全、适量管理组织机构,整个项目形成一套严密完整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各级、各部充分发挥管理的机能、职能和人的作用。4、依据安全、质量体系的有关文件,制定安全、质量检查计划制度,形成安全、质量管理依据,做到“有法可依”,严格实施岗位责任制。5、做好技术、实验、测量、机械、施工工艺、后勤等各项保证工作。6、确保恢复生产的资金投入。7、确保设计、施工方案可行,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并充分利用现场既有的机械、设备和材料。8、及时调用后备人员和机械设备,补充到事故工区,进行生产恢复,以尽快达到正常的生产状态。9、抢险结束和生产恢复后,应对应急预案的整个过程进行评审、分析和总结,找出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评审及修订,使以后的应急预案更加成熟,遇到紧急情况能处理及时,将安全、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十、应急救援措施(一)应急处置(救援)指挥领导小组1、领导小组成员本标段应急处置(救援)采用项目部分部工点三级管理,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的应急处置(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组 长:司瑞明副组长:李军涛 姚日高 邸立建 许永超 李 湖 成 员: 杨耀平 边伟东 孙 威 李晓东 李 强宰 建 吴增斌 叶 岗 唐伟学 王 力 杨世峰 李 川 李翰林应急抢险救援小组序号小组名称负责人成 员负责部门1抢险方案组姚日高李 强 叶 岗工程管理部2疏散引导、保护警戒组边伟东宰 建 唐伟学安全质量部3物资设备保障组李军涛吴增斌 杨世峰物资设备部4医疗救护组邸立建杨天佑 王 力对外协调部5现场抢险组许永超马 雷 李 川 工点及作业队6对内通讯后勤保障组李 湖杨 伟 李翰林计划财务部应急处置(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玉磨铁路18标段应急处置(救援)的组织领导工作,办公室设置在安质部。2、主要职责监督、检查、指导全线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隧道浅埋偏压段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检查各工点应急物资储备;负责应急救援的协调指挥;与属地政府应急救援体系对接,在地方政府和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较大及以上等级工程突发事件发生时,作为第一响应救援队组织现场救援,联合地方政府成立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灾害处置、后勤保障等临时性管理机构。监督检查各作业队应急突发事件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以及负责组织受损工程恢复与重建工作。 (1)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应急预案的深化工作。 (2)项目生产副经理和施工工区主管技术员负责组织将应急预案反复向全体员工进行交底,并做好书面记录。 (3)项目安全员负责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组织应急小组按应急预案实施抢救工作。 (4)项目安全副经理负责按应急预案落实应急人员,并明确岗位职责。 (5)项目安全副经理督促并检查应急人员的应急准备工作实施情况。 (6)项目安全副经理和项目安全员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理及做好有关安抚工作。 (7)项目经理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及预案总结评价工作。 (8)项目安全副经理负责事故后按照公司主管部门、技术部门制定的对事故现场设施设备恢复使用及安全防范措施方案落实处理。(二)应急预案的工作流程根据隧道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应首先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制订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时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应急准备工作和响应工作的程序如下图所示。对隧道施工灾害事故的处理、控制、进展、升级等情况应及时进行信息收集,并根据事故轻重程度进行删减,有针对性地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内部如实的报道,做好信息发布管理工作。向内部报道的对象主要包括项目部内部各工区、公司等。(三)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确保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1、根据隧道工程施工特点及遇到的复杂地质情况,并充分考虑到施工技术难度和困难、不利条件等,可确定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突发事件、风险或紧急情况有:(1)隧道穿过浅埋偏压不良地层时,因围岩自稳性差,导致塌方、冒顶或引起掌子面塌方。(2)隧道穿过岩溶不良地层时,因岩溶充填物的情况导致涌水、突泥、塌方等。(3)隧道穿过富水不良地层时,因涌水导致破坏正常施工环境,影响正常施工和结构安全。(4)隧道穿过断层破碎带不良地带时,因围岩自稳性差,导致塌方、冒顶、涌水、涌泥或引起掌子面塌方。(5)隧道开挖后,因围岩变形过大而引起初期支护开裂或侵限甚至引起隧道塌方。2、从上述可能的风险情况来看,如果不采取响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会对隧道施工造成重大影响,而且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如下所述:(1)了解地表水、出水地点的情况,并对地表进行必要的处理,以防止地表水下渗。(2)认真分析地质材料,采用多种手段做好超前预报,做到较全面、准确地掌握前方地质情况。(3)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作业。施工中要经常分析石质和围岩的变化,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分析,不得冒进。不良地质段施工应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施工工艺。并做到“四及时”及时测量、及时反馈、及时支护、及时封闭。(4)开挖中必须进行爆破时,要采用微震控制爆破技术,严格控制爆破规模,遵循“短进尺、少装药、多段别、弱爆破”的原则,使爆破震动速度在安全范围内。通过监测数据分析,不断修正爆破参数,满足环境要求。(5)施工场地设专门抢险救灾物资库。要求库房距离施工现场近,道路保持畅通。(6)工地和附近医院建立密切联系。同时,工地设医务室,配齐必要的医疗器械,一旦出现意外工伤事故,可立即进行抢救。(四)应急资源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的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包括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必备的生活保障物资等,主要应急物资以及机械设备储备见下表。主要应急物资、机械表序号材料、设备单位数量规格型号主要工作性能位置1喷湿机台4TK-9615m/h进场2注浆泵台4BW-250-进场3空压机台5SA-5150W5m/min进场4管棚钻机台2金星-900-进场5装载机辆2ZL40斗容量2m进场6风镐台10G1026L/s进场7凿岩机台276553.2m/min进场8挖掘机辆3PC200斗容量1.6m进场9机动翻斗车辆10FC-1斗容量0.75m进场10液压汽车吊辆1QY-2525t进场11千斤顶台4YCW-120型120t进场12混凝土输送泵台2HBT60输送60m/h进场13电焊机台6BX500-进场14卷扬机台2JJ2-0.5拉力5t进场15对讲机台10GP88S-进场16发电机台2-200kN进场17污水泵台2BW250/50型 150-250L/min进场18钢拱架榀20-进场19方木根1010*10-进场20编织袋只1000-进场(五)互助协议为了在应急救援中能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项目部与相关地方单位建立正式的互助协议,并建立起可快速沟通的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安质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项目部自行直接进行处理。如果事故较大或项目部处理不了则由项目部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的质安室向建委或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应急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1、值班电话实行昼夜值班制。2、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min内电话通报到值班室,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事件、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9、110等求救电话。3、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min内将情况报告到紧急情况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事件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由安质部在30min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4、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地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六)培训和宣传、演练1、培训内容应急方案由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定期进行培训与演练,根据演练情况和有关人员的变化进行更新。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隧道可能出现的突发险性事故。(2)报警系统的设置地点、报警方式以及如何启动报警系统。(3)如何安全疏散人群。(4)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个人的防护措施。(5)逃生的信号和逃生路线。(6)人员救护,包括止血、人工呼吸、心脏按摩、苏醒等。(7)洞内突泥突水、塌方、防火、施工用电等安全培训。要对新进场的工人进行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并建立完善的培训档案和记录,使全体施工人员能真正的了解面对安全事故时如何处理和逃生。2、逃生演练遇到突发事件,施工人员要紧急撤离。逃生演练由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定期对进入洞内的施工人员进行逃生训练,使每个人熟悉逃生信号、路线、撤离时间和异常情况的避险措施,逃生训练的主要内容有:(1)使施工人员熟悉撤离信号,掌握撤离时机。(2)使施工人员熟悉撤离路线,保证所有人员有序从工作面撤离到安全地带。(3)使施工人员熟知需撤离的距离和所需时间,避免惊慌失措,保证撤离过程中的安全。(4)使施工人员熟悉常备的避险措施,能够随机应变,从容应对异常情况的发生。救援队伍的训练可采取自训和互训相结合;岗位训练与脱产训练相结合;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现场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洞口采用宣传牌进行宣传,洞内采用荧光宣传牌进行宣传。(七)应急结束事故险情得到有效控制,生命、财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由分部经理宣布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结束。(八)后期处置1、调查和总结事故调查组再调查取证工作结束后,要尽快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总结事故教训,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对重大伤亡事故,应根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调查结论、事故性质、责任认定和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建议,按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的有关规定,形成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于60天(特殊情况不超过90天)内报集团公司。2、联合调查发生一次死亡三人及以上较大、重大伤亡事故时,由事故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与总公司有关人员组成事故联合调查组,总公司派员参加,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3、事故处理按照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调查报告,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落实事故责任,监督制定整改措施及其落实情况,并对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处分、处罚。必要时,要将“四不放过”的落实情况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报告。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