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计量师12-测量数据处理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51324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计量师12-测量数据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注册计量师12-测量数据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注册计量师12-测量数据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窗体顶端第四节 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编写和使用知识点:计量检定规程的编写 (一)计量检定规程编写的一般原则和表述要求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制定的技术文件,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编写并批准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作为确定计量器具法定地位的技术法规。计量检定规程是全国计量技术机构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的依据,也是为国家量值统一进行法制管理的依据。jjf l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对计量检定规程编写的一般原则作了如下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适用范围必须明确,在其界定的范围内,按需求力求完整;jjf l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对计量检定规程编写的一般原则作了如下规定:各项要求科学合理,并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及实施的经济性;根据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发布的国际建议、国际文件及有关的国际组织(如iso,iec等)发布的国际标准。因此,编制检定规程应做到: 1.满足法制管理要求 我国计量法第十条明确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计量检定规程,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2002年12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及jjf l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及相关的计量法规、规章和计量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制计量检定规程,还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通用计量名词述语及定义、测量仪器的特性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等相关计量法规和技术规范。所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编写计量检定规程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2.科学合理、经济、可行 计量检定规程中的各项要求,如计量性能要求、通用技术要求、计量器具控制要求、检定条件、检定项目、检定方法、检定结果的处理及检定周期,都必须科学合理。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及量值传递途径应以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为依据。计量标准应按被检计量器具合理配备。在技术成熟、具有实施的可操作性前提下,应是最简单、最快捷、最高效的检定方法,要积极采用国际建议和国际文件。 3.技术细节完备 检定规程的检定对象用于法制计量管理领域。要在检定规程中,对检定条件、检定项目、定方法、采用的计量器具、检定结果的处理等技术细节作出明确规定。 4.优先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制定颁布的国际建议,是为各国制定有关法制计量的国家技术法规提供的范本,采用国际建议是各成员国的义务,也是国际上相互承认计量器具型式准和检定、测试结果的共同要求。在制定编写计量检定规程时,应积极采用国际建议以及(oiml)制定颁布的国际文件和iec, iso发布的国际标准,以吸收国外实用计量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计量技术进步和提高计量技术水平。更好适应对外贸易中实施与国际接轨,利于推行oiml证书制度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规程表述的基本要求: 文字表述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词确切、叙述清楚,不致产生不同的理解;所用的术语、符号、代号要统一,始终表达同一概念;按国家规定表述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量的名称和符号、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名称符号;规程表述的基本要求: 公式、图样、表格、数据应准确无误地按要求表述;相关规程有关内容的表述均应协调一致,不能矛盾。(二)计量检定规程的主要内容 根据jjf l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的规定,规程的各部分内容应包括如下:1.封面 封面的格式见jjf l0022010的附录b。 规程的编号:由其代号、顺序号和发布年号(四位数字)组成。 规程的名称应简明、准确、规范、概括性强。并有对应的英文名称。2.扉页组成 扉页的格式见jjf l0022010的附录c。应规定规程批准和实施的日期,明确归口单位、主要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规程负责解释单位及主要和参加起草人(单位)。3.目录 目录应列出章、第一层次的条(节)和附录组成,编号、标题与页码之间用虚线连接。扉页部分无页码,目录与引言部分的页码采用罗马数字,自规程正文起的页码使用阿拉伯数字。4.引言 引言不编号,也无标题,用来对本规程作特殊说明,如采用国际建议、国际文件或国际标准时,说明采用的程度或情况。如果对规程进行修订,需包括以下内容:规程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给出被代替的规程或其他文件的编号和名称,列出与前一版本相比的主要技术变化,所代替规程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5.范围 该部分用来说明规程的适用范围。如本规程适用于计量器具(测量范围)的定型鉴定、样机试验、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6.引用文件 引用文件是所编写规程所必不可少的文件,如不引用,规程则无法实施。引用文件应是正式出版物。引用文件时应给出文件的编号(引用标准时,给出标准代号,顺序号)以及完整的文件名称。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应注明“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引用国际文件时,应在编(年)号后面写上中文译名,并在其后的中括号中给出原文名称。引用文件清单的排列依次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国际建议、国际文件、国际标准,以上文件按顺序号排列。7.术语和计量单位 当规程涉及国家尚未做出规定的术语时,应在本章给出必要的定义。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8.概述 简要叙述受检计量器具的原理、构造和用途(包括必要的结构示意图)。9.计量性能要求 规定受检计量器具在计量器具控制各阶段中需满足的计量要求,即计量器具计量特性要求,如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影响量、稳定性等。计量技术指标规定一定要确切,要符合规程表述的基本要求。10通用技术要求 该部分应规定为满足计量要求而必须达到的技术要求,如外观结构,防止欺骗、操作的应用性和安全性以及强制性标记和说明性标记等方面的要求。知识点:计量检定规程的编写11计量器具控制 计量器具控制可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以及使用中检查。型式评价也属于计量器具控制范畴。jjf 10022010规定规程不涉及型式评价的内容,有关内容应按jjf 1015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的要求独立编写相应的技术规范。(1)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以及使用中检定检定规程要明确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及使用中检查分别要检定的项目。经安装及修理后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原则上须按首次检定运行。 使用中检查是为了检查计量器具的检定标记或检定证书是否有效,标记是否损坏,检定后的计量器具状态是否受到了明显变动,及其误差是否超过使用中的最大允许误差。检定条件检定条件包括检定过程中所需计量器具(计量基准或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的技术指标要求和环境要求等。检定用设备应表明其具体技术指标,并应与所用设备相应的规程、标准提法对应。检定环境条件要明确,不能把检定条件和使用条件相混淆。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检定项目是指受检计量器具的受检部位和内容,应与计量性能要求和通用要求一一对应。根据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目的的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各自的检定项目酌情增减。规程中在规定各种检定项目时可用“检定项目一览表”的形式列出。检定方法是对计量器具受检项目进行检定所规定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检定方法的确定要有理论根据并切实可行,并有试验验证报告。检定中所用的公式及公式中使用的常数和系数都必须有可靠的根据。(2)检定结果的处理检定结果的处理是指检定结束后对受检计量器具合格或不合格所做出的结论。按照检定规程的规定和要求,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发给检定证书或加盖检定合格印;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3)检定周期检定周期是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所规定的计量性能的最长时间间隔。规程中一般应给出常规条件下的最长检定周期。例如: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时间)。12附录附录是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录可包括:需要统一或有特殊要求的检定记录格式,测量误差分析或测量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实例,计量器具型式评价报告格式、检定证书内页格式、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及其他表格、推荐的试验方法、有关程序或图表以及相关的参考数据等。 案例见教材p388p394。(三)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修订 凡制定、修订、审批和发布复审计量检定规程应遵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的规定。1.计划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规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项目由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给各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组织指导起草单位进行制定、修订工作。各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是为了保证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的质量,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建立,在本专业领域内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审定、报批和宣贯计量技术法规任务。2.制定各技术委员会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项目组织和指导起草工作,起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有效版本的要求,在调查研究、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征求意见稿,以及编写说明等有关附件,分送技术委员会各委员、通讯单位成员、有关制造企业、省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检定机构、使用单位、相关标准起草单位和个人,广泛征求意见。附件应包括以下内容:(1)编写说明阐明任务来源、编写依据与国际建议、国际文件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技术文件的兼容情况,对规程内容及重大分歧意见进行说明。附件应包括以下内容:(2)试验报告对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规定的计量性能、技术条件,应当用规定的检定适用范围的对象进行检测,用试验数据证明是否可行。(3)误差分析应用误差理论和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分析所规定的计量性能要求、技术条件、检定条件、检定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同时应列出误差源、误差的类别、合成的方法及置信概率等。(4)采用国际建议、国际文件或国际标准的原文及中文译本起草人或起草单位收到意见后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征求意见汇总表”。根据“征求意见汇总表”,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后,提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报审稿,及编写说明、试验报告、误差分析、征求意见汇总表、国际建议、国际文件或国际标准的原文及中文译本等有关附件,送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审阅。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按规定的工作程序,组织报审稿的审查,用会审或函审方式,审查至少应获得委员人数四分之三以上赞成方为通过。通过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起草单位根据审定意见整理后,形成报批稿。报批稿和规定的有关上报材料报技术委员会审核。技术委员会审核后,在报批表中签署意见,上报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审查部进行审核。3.审批、发布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审批、编号,以公告形式发布。4复审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发布后,技术委员会应适时提出复审计划,可采取会审或函审,一般应有起草人参加。对不需要修改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确认继续有效,可在重版时在封面上,写“年确认有效”字样;对需要修改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作为修订项目列人计划;对已不须进行检定的计量器具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予以废止。4复审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属于科技成果,应当纳人国家或部门科技进步奖范围,予以奖励。作为计量检定规程的起草人员,必须了解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修订程序,了解作为起草人编写计量检定规程中应尽的责任,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四)检定周期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1.检定周期确定的原则确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1)要确保在使用中的计量器具给出的量值准确可靠,即超出允差的风险应尽可能小;(2)要做到经济合理,即尽量使风险和费用两者平衡达到最佳化。计量检定规程中一般给出的是常规条件下的最长周期。2.检定周期确定的反复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的确定方法可执行jjf ll39一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确定检定周期应考虑下列原则:(1)原则1 应根据所检定的计量器具本身特征、计量性能要求及使用情况确定检定周期。计量性能要求和使用情况,在编制计量检定规程时已经考察,在制定型式评价大纲时应予考虑。计量器具本身特征包括: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结构型式和所用材质。型式评价进行资料审和评价试验,考察提交的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结构型式和所用材质及其设计、制造,能否满检定规程规定的要求,即在规定的使用条件和检定周期内,计量器具是否具有规定的可靠性和持续工作的能力。当该计量器具满足要求时,给予型式批准,否则不予型式批准。(2)原则2 应明确被检计量器具的测量可靠性目标r。一般计量器具的测量可靠性目标r90%。 测量可靠性目标r指计量器具的整体性能在重新确认(即后续检定)时保持在所期望的合格范围内的概率。对于不同的使用场所和要求,测量可靠性目标r是不同的。错误数据造成的危险或风险越大,测量可靠性目标r就应规定得越高。(一)计量校准规范编写的一般原则和表述要求为开展计量器具的校准,必须制定相应的计量校准技术规范,为此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jjf l071200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对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作了规定,各类实验室校准规范可参照编写。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是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批准、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作为校准依据的技术文件。在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中规定了计量校准规范编写的一般原则如下: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示值与对应的计量标准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种操作,它是实现量值传递和溯源的一种重要方式。校准规范的编制也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计量技术规范的规定。如统一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统一的计量名词术语,执行计量标准考核办法、测量仪器的特性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2.适用范围应按照校准实际需要规定,力求完整应明确校准规范所针对的测量仪器,以及该仪器的计量特性。必须明确及测量仪器适用的范围,包括测量范围、准确度、是否包含特殊附件或功能等。校准规范的内容应力求完整,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应严格按jjfl071200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规定的规范的结构相符合,根据校准的具体情况,规范可不包括结构所提出的全部要素,但必须包括具有下划线的要素,所有要素应符合规定的顺序。内容的完整才能保证校准的准确可靠。3.充分考虑采用先进技术和为采用最新技术留有空间 计量校准的领域十分广泛,涉及科研、生产各个方面,范围甚广,而随着科研、生产发展,被校准的计量器具也在不断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校准规范的内容也必须完善提高,尤其是校准设备、校准方法应充分考虑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校准的效率和可靠性。当然先进技术必须是十分成熟的、科学的、可信的,新的成果必须经实际的大量验证后才能应用,不然会影响校准活动的正常开展,影响量值的溯源性。校准的客观需求在不断发展,在校准中校准设备、校准方法的应用应为采用最新技术留有空间。校准规范表述的基本要求如下: (1)文字表述应做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词确切、叙述清楚,不致产生不同的理解;(2)所用的术语、符号、代号要统一,始终表达同一概念;(3)按国家规定表述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量的名称和符号、计量名词、术语以及缩略语、技术制图、图形符号、尺寸和公差的标准等;(4)公式、图样、表格、数据应准确无误;(5)与相关规程有关内容的表述均应协调一致,不能矛盾。(二)计量校准规范的主要内容 计量校准规范是开展计量校准的依据,根据jjfl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校准规范的各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1.封面 封面的格式见jjf l071的附录a。规范的编号:由其代号、顺序号和发布年号(四位数字)组成。如:校准规范的名称应简明、准确、规范、概括性强。要有对应英文名称。2.扉页 扉页的格式见jjfl0712010的附录b。3.目录 目录要能使人对规范有一个总体概念,并便于查阅。一般只列出章、第一层次的条和的附录的编号、标题及所在的页码。标题和页码之间用虚线连接。其书写格式见jjfl0712010的附录c。4.引言引言不编号,应包括以下内容:规范编制所依据的规则;采用的国际建议、国际文件或国际标准的程度或情况。如对规范进行修改,还应该包括以下内容:规范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给出被代替的规范或其他文件的编号和名称,列出与前一版本相比的主要技术变化;所替代范围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5.范围 主要叙述规范的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必要时可以写明其不适用的范围和对象。 6.引用文件 列出编写规范依据的主要技术文件的编号、年号及名称。应尽可能选用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国家计量技术法规。最后应加注:“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7.术语和计量单位 当规范涉及国家尚未做出规定的术语时,应给出必要的定义。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8.概述 主要简述被校对象的用途、原理和构造(包括必要的结构示意图)。如被校对象的原理和构造比较简单,该要素可省略。此项不是必备要素。9.计量特性 规定规范所能覆盖的被校对象各参数的测量范围,各测量范围内的技术指标,如需具备的分辨力和稳定度等性能,以供校准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参考。10.校准条件 (1)环境条件 是校准过程中计量标准、被校对象正常工作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灰尘、振动、电磁干扰等)。(2)计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描述使用的计量标准和其他设备的计量特性,以及对被校对象各测量范围内要求的实验室校准测量能力。11.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校准项目应包括被校对象通常可能的示值或测量范围,具体项目可根据用户要求选择使用。校准方法应包括校准的原理,优先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及计量技术法规中规定的方法,步骤应具体、明确。必要时,应提供校准原理示意图、公式及其所含的常数或系数等。 对带有调校器的测量仪器,经校准后应规定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如封印、封漆等,以防使用不当数据发生变化。 12.校准结果 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应。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见p399页。 13.复校时间间隔 校准时间间隔是指保证被校对象准确有效的两次相继校准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由于校准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测量仪器使用情况(使用部位的重要性、环境条件、使用频率)、使用者和测量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14.附录 附录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录可包括:校准记录内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内页内容及其他表格、推荐的校准方法、有关程序或图表以及相关的参考数据等。在附录中应给出测量不确定评定示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应符合jjf 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包括不确定度的来源及其分类、不确定度合成的公式和表现形式。 15.附加说明 以“附加说明”为标题,写在规范终结线的下面,可以说明一些规范中需要另行表述的事项。(三)计量校准规范的制定、修订 计量校准规范按我国目前的管理形式,即有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和各类实验室校准规范。计量校准规范的编写,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已作了明确规定,当没有可供依据的国家校准规范时,各类实验室可以参照此规范编写试验时使用的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的制定、修订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对于各类校准实验室自行编写和制定校准规范的要求,在jjf l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已作了规定。开展校准时,如无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应尽可能使用公开发布的,如国际的(包括地区的)或国家的标准或技术规范,或参考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校准实验室应确保其使用的标准或技术规范经过确认和审批,且是现行有效版本。必要时,应采用附加细则对标准或技术规范加以补充,以确保应用的一致性。当顾客未指定所用的校准方法时,校准实验室应选择由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规定的,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最新公布的,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校准实验室依据jjfl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制定的方法如能满足顾客的预期用途并经过验证和方法确认后可以使用。所选用的方法应通知顾客。各类校准实验室编写的计量校准规范,应经方法确认。确认是通过核查并提供客观讦据,以证实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特殊要求得到满足。如果校准方法有变更,要重新进行确认。知识点: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使用(一)正确选择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检定和校准方法的统一是量值一致的重要环节。因此应优先采用国家计量校准规范,以确保全国范围内检定或校准方法的统一。 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可采用部门或地方计量检定规程;(一)正确选择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没有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的,可以由有关部门或从事计量校准的机构根据需要编制,经技术审查和批准后使用。根据发布组织的权威性,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严谨性会有所不同。使用权威的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检定或校准的结果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接受。(二)正确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1.正确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计量检定规程中规定的检定条件、检定设备要求、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是针对被检仪器的计量特性的,执行检定规程,必须严格执行检定规程中的所有规定,保证检定结果的真实可靠。计量检定规程是实施计量法的重要条件,是从事计量检定的法定依据。为了在实施中更好的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原国家计量局发布过在实施计量法中有关计量检定规程问题的意见(86)量局法字第337号文件,内容如下: (1)关于计量检定手段和条件不完全满足规程要求时的检定出证 检定手段和条件按规程考核不合格的,不能开展检定,也不能出具检定证书。制定计量检定规程时,对某些特殊情况,应制定相应的变通条款,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哪些项目可以不作检定。(2)关于按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部分检定或出证 具备检定手段和条件,根据实际需要又符合规程要求的,在周期检定中可作部分检定,并出具检定证书,但在证书中必须注明。对允许作部分检定的计量器具,应在相应的规程中加以注明。(3)关于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计量器具如何管理 国家制定的计量器具目录是国家规定依法管理的范围,至于实施检定和监督的具体项目可由各部门、各地方制定明细目录确定。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包括国家、部门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可暂对其执行检定的情况进行计量法制监督检查,由各地方、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不能进行仲裁检定,可按纠纷双方协商的办法进行计量调解。由于某地区或某部门实施计量法制管理和生产上急需,而又尚未制定计量检定规程的,应由部门和地方尽快制定计量检定规程加以解决。(4)关于参照某检定规程所进行的检定或出证 规程中规定允许参照的,可以作为该计量器具检定的依据,可出具检定证书。为便于规程的实施,参照的具体内容应在计量检定规程中作出明确规定。(5)关于没有计量检定规程为依据所进行的“检定”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凡没有以计量检定规程为依据的,不能称为检定。如只确定计量器具的示值的校准值或示值误差可称为“校准”(6)关于执行规程和技术标准的协调 制定计量检定规程和技术标准,应努力使两者协调一致。从事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因执行规程与技术标准出现的计量纠纷,经双方协商,不能自行解决时,可按法定程序申请仲裁检定。仲裁检定应以计量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数据为准。 (7)关于执行部门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的协调 部门规程在本部门范围内实施,地方规程在本地区范围内实施,部门内部的管理,以执行国家和部门规程为主;凡涉及社会的,以执行国家和地方规程为主。凡同一种计量器具具有多种部门或地方检定规程,则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尽快制订国家计量检定规程。(8)关于计量检定规程中对检定周期的规定 计量检定规程作为技术法规应对检定周期做出规定,它是规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具体规定形式,可为强制性的最大周期(如不得超过年),也可规定为建议性周期(如一般不得超过年)。具体执行检定周期的长短,应根据规程的规定,结合不同计量器具、不同使用情况和法制管理要求,按管理权限确定。(9)关于规程修订以后,对使用中旧的计量器具的检定 检定规程修订时,必须注意新、旧规程的过渡问题,应考虑规程修订之前投人使用的计量器具的处理,必要时在规程中做出相应的规定。新规程颁布后,旧规程应作废,检定应按新规程执行。 “经检定不合格不准使用”的含义,应包括“经检定不合格不准按原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的用途使用”。 2.正确执行校准规范 正确执行校准规范可保证校准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减小由于校准方法不一致造成的校准实验室间量值的差异。正确执行校准规范包括:了解被校仪器、选择计量标准及相关设备、控制相关的校准条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校准测量。首先需要确定校准规范中适用于被校仪器的计量特性。评定的计量特性必须覆盖被校测量仪器的使用要求。校准规范中,对各种不确定度因素的控制,不一定有详细规定。因此各实验室应该根据自己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规定校准结果的目标不确定度,并根据目标不确定度配备校准设备和设施,控制各种不确定度因素的大小。各校准实验室为贯彻校准规范,有时需要制定作业指导书,当校准规范中规定的校准程序还不够详细时,实验室可以对校准程序的细节,进行进一步的规定。校准规范中给出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有助于校准人员对校准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时作为参考。窗体底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